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2024年度空军招飞、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招生初选日程安排
2023-09-2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2024年度空军招飞工作安排,9月25日至10月19日,空军招飞局南京选拔中心将派初选组赴各地市,对报考空军飞行学员和江苏省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的学生进行检测。

相关通知已通过各地市教育招生部门发至各学校,另外,各地市具体检测安排将通过微信公众号“东部空军招飞”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png

温 馨 提 示

1.初选身体检测主要分三个科室:眼科、耳鼻喉科和外科,学生检测前可正常就餐,具体检测时段以学校通知为准。

2.学生参加初选检测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和《空军招收高中生飞行学员报名表》(初中生携带《江苏省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招生报名表》)。检测前不需要空腹,但需搞好个人卫生:洗澡、修剪指甲、清理耳道等。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空军招收飞行学员报名表》

png

(A4纸正反面打印)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江苏省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招生报名表》

png

(A4纸正反面打印)

3.学生可通过学校或区(县)教育招生部门报名,经学校“五查”把关,推荐参加初选的同学同时扫描“招飞智询”小程序二维码进行网上报名。

png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前身为1958年8月创办的“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1999年,苏州工艺美术学校与苏州轻工职工大学联合组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2006年,学校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7年,成为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14年,学校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在教育部、财政部验收中荣获“优秀”等级。2018年获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又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育人成效50强”“服务社会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 “学生综合满意度50强”等,位居“武书连2019中国高职高专文化艺术大类排行”第一。学校位于古吴胜地石湖之滨、上方山麓,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为莘莘学子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61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教职工400多人,在校生5000多人。设有手工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视觉传达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服装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数字艺术学院七个二级学院,拥有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两大系列25个专业54个小专门化方向,形成了多科相融,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并重的专业格局。学校设有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文旅部非遗传承人群培养基地、全国妇女手工艺培训示范基地。另设有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江苏省工艺美术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研究所)等。学校是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是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平面视觉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实训中心建筑面积45800平方米,建有工作室97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学校围绕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服务型专业教学体系,深化“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积极为地方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以合作就业为导向,合作育人为模式,合作发展为目标,完善校政行企协同创新的产教融合办学新机制。立足传统与现代,致力于苏州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保护、传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承载文化使命、体现责任担当。通过“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等平台,集中对桃花坞木刻年画、苏绣、雷山苗族非物质遗产进行发掘、传承与研发。学校被命名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持建设了“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目前,全校共有校企合作单位141家,驻校企业24家。学校在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通过与国外艺术设计院校、文化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国文化,输出传统工艺和艺术设计教育范式。校内设有江苏省教育厅与法国巴黎教育局联合创办的“中法江苏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学校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共同成立的“中英苏州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中心”。在法国、荷兰、奥地利、英国设有四个工作站,目前与法、英、日、加、美、荷等28国家的78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中国匠艺海外巡展工程和学校师生优秀作品海外巡展工程,每年培养长短期留学生200人左右。学校人才培养成效突出,招生就业形势两旺。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年招生规模180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企业满意率达98%,大批毕业生自主创业。学校获得江苏省政府授予的“高技能人才摇篮奖”“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 学校简介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盐城地区第一所省属公办高职学院,是服务盐城地方经济主战场的省级示范性综合型高职学院,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500多人,在校生10000余人,留学生300多人,设有纺织服装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经贸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药品与健康学院、信息与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学校建有国家及省财政资助的实训基地7个、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省产教深度融合集成平台1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4个、省级技术转移中心1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1个、专业实验实训室200多个,立项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规划教材1部,创建国家和省级品牌骨干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重点教材、优秀教科研团队50余项,拥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1个。建校58年来,学校遵循“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强化“根植地方、厚植师生、深植融合”的办学理念,树立“特色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秉承“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的校训,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立足盐城,面向江苏,融入长三角,积极践行“两海两绿”路径,助力“四新盐城”建设,先后培养了8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坚持以创新为抓手,引领区域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铸校、创新活校、和谐兴校”五大方略;创新办学体制,成立学校理事会,构建完善了“政行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育人模式,探索形成了“双链对接、双教融合、双证融通、双元互动”的“四双”育人模式,荣膺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称号;创新高职文化,坚持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有机融合,弘扬铁军精神,建设铁军文化园,培育形成了“求实”文化;创新服务载体,全力构建科技研发、资源共享、职教联盟、社会培训四大服务平台;创新合作办学,与江苏科技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开展“4+0”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实施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多层次国际化办学,建立江苏天虹集团越南公司海外实训基地,服务“走出去”企业,荣膺“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跻身“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我校荣获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技术转移工作促进奖,建成中乌(盐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近几年,发明专利授权数均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2018-2020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数连续三年蝉联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位。在武书连发布的2021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中,学校跻身“中国一流高职高专院校”行列。学校是江苏省首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沿海经济带高职院校技术转移联盟牵头单位,牵头成立的盐城市纺织职业教育集团入围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打造非遗文化名片——瓷刻工作室。学校荣获省级以上优秀教科研成果奖50多项。近年来,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成绩显著,获得国家和省级一、二等奖150多项。毕业生具有“为人诚实、理想务实、技能扎实、工作踏实、创新笃实”的“五实”特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先后七次被评为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培养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等省级以上荣誉50多项。学校在江苏省2019年度、2021年度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一等次。勠力同心齐奋进,乘势而上再出发。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在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新征程上破浪前行,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以优秀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 学校简介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成立于1999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国内财经名校、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南京财经大学创办,培养普通全日制本科人才的独立学院。学院目前有桥头和福建路两个校区:桥头校区位于镇江市桥头镇,占地105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福建路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铁路北街128号,占地22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南京市高淳新校区位于南京市高淳区鹿鸣大道66号占地近千亩。学生一年级在桥头校区就读,待高淳校区具备办学条件且履行办学地址变更程序后,迁入高淳新校区学习。学院传历史之底蕴,承江南之瑰丽,文化氛围浓郁,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桥头校区位于南京东郊“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下,坐落在开埠1300余年的下蜀桥头古镇。1923年,中华三育学院在此兴校办学,百年沧桑,历经变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传统一脉相承,校园文化薪火不辍;新时代新学校园丁学子浸淫其间,必如老树新枝,茁壮成长。福建路校区位于南京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校区周边著名学府、科研院所林立,高端产业、知名企业总部云集,江南第一文枢美名发扬光大,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经济引擎高速运转,为红山学子成长成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阔空间。高淳新校区地处石臼湖畔,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南京地铁S9线路直达),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化校园。学院瞄准江苏为主的沿海发达地区,面向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旺盛需求,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振兴大业,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经管文法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紧密依托南京财经大学的优质学科和师资资源,坚持经管为主、兼具文法的专业特色,设置国际经贸系、金融税收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和文法系等5个系,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法学、英语、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保险学、税收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15个本科专业。其中,税收学、市场营销2个专业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学院目前在校生一万余人。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按照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强化特色、改革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坚持社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积极落实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断强化通识课程改革,积极引进优质在线通识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开放办学,主动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先后与南京市税务局、中国人寿、南京万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浙商证券、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途牛科技有限公司、宏图三胞高科技有限公司等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并以实习基地、专业共建为平台,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努力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学院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坚持以南京财经大学优质师资为依托,在稳步推进自有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宁镇扬地区高教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结构合理、能力突出、作风扎实的优秀教师队伍。任课教师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辅导员队伍政治素质强,悉心关爱学生成长,正确引导学生发展。近年来,全院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基金项目、省部级研究课题百余项,先后在全国微课教学大赛、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大赛中获奖。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坚持教育引导、规范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入学教育、诚信教育、无监考考试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营造风清气正、共同发展的和谐育人环境。建院以来,学院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在全国独立学院中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学生多次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级、省部级专业竞赛中获奖。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左右。学院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代顿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英国林肯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等多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国际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近年来,数百名学生相继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等海外名校留学深造。学院以开放、包容、和谐、大气的理念着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常年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来校讲学,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术活动。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使学生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学院以30多个学生社团为载体,组织广大学生积极开辟“科技文化艺术节”、“英语活动月”等精彩纷呈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同学参与素质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竞赛,提升素质、锻炼能力,努力为他们成长为具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夯实基础。2019年,顺应国家对独立学院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南京财经大学携手安徽新华集团,拉开了历史性战略合作的序幕,为红山学院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全体红山人将在新的合作机制下,按照“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要求,锐意改革,矢志进取,不断提升独立规范办学能力,大力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水平,共同谱写学院发展的新篇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的十九大为我们开启新时代新起点,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全面提升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长江水长,太湖水广;学府宏开,桃李芬芳。这里,先后涌现了全国劳动模范邓永久,全国行业劳动模范吴长美,中国著名西服工艺大师印柏林,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唐炜、胡继华、曹阳,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向文君、卞嘉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亚平,青年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得主杨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徐枫……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融理工文艺多学科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现代化企业密集、办学腹地广阔、人才需求旺盛的长三角地区,位于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科教城内。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依托纺织产业起步、顺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2001年由国家级重点中专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2011年均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1年学校成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坚持“进德、立业、敏学、笃行”为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为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学校设有创意学院、纺织学院、服装学院、机电学院、经贸学院、人文学院、创业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教学单位,设有41个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资助发展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含培育),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55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2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9项。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9个。国家规划教材10部,江苏省精品教材16部,江苏省重点教材17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8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一等奖1项,省信息化大赛一等奖5项,省微课比赛一等奖14项。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优良。学校占地825亩,建筑面积30.6万,固定资产9.00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1亿元。目前,拥有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十大部委联合定向支持建设、区域内唯一的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教育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部级6个,省级产教融合集成平台1个,省级创新实训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学校还是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纺织服装产学研示范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教职工6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江苏省各类人才项目近125人;江苏省市产业教授38人。国内、省内高级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工程师47人。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3个。同时培养了“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品牌专业儒雅领军者”、“亚太地区竹工艺名匠”等一批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深化产教融合,服务经济建设。学校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探索政校企行联动,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牵头成立“江苏纺织服装产教联盟”,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数字创意设计、生态纺织技术研究、时尚服装设计研究、节能环保染料助剂开发、智能纺织装备研发、现代服务业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对外服务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现有300多家紧密依托研发型企业,上千家动态遴选性产学研合作基地(企业)。“服装技术与管理”培训响誉全国,形成了显著的对外辐射与示范的品牌效应。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教育部行指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专项课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完成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课题等科研项目,并创新性地开展了乱针绣数字化处理技术项目研究工作。“江苏服饰文化研究院”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成果先后获中国纺织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新产品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水利厅科技成果奖、江苏纺织技术创新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常州市产学研优秀项目奖、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实施专创融合,构建双创体系。学校把专创融合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系统课程体系,纳入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基于以学业为基础,以职业为依托,以产业为纽带,以就业为保证,以创业为拓展的“五三三”创新创业体系,并全面系统推进,即构建了教学—培训—竞赛—实践—研究“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教学体系、打造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实践平台、建立了校企协同—校地协同—校校协同“三个协同”的育人机制。先后荣获“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挑战杯-彩虹人生江苏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获金奖、一等奖;“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铜奖;荣获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三等奖6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大学生最喜爱的创业项目等多项荣誉;多个创业项目先后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创业学子。坚持开放办学,加快国际化发展。先后与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创新推进产教融合,成立常纺院-越南丝路培训中心。率先在全省高职院招收和培养学历留学生,目前已招收来自19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现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试点”学校。办学成效显著,社会认可度高。先后获得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全国纺织/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国际服装节特别贡献奖、江苏省社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毕业生广受社会好评,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获评“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站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历史起点上,面向“十四五”与2035年远景目标,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抓手,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围绕创建“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型、创业型”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发展目标,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绘就新的篇章!
  •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栖霞区
    学校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学校于2017年入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之初,学校即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编撰、制订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学校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拥有仙林、汉中门和泰州三个校区。现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名,有33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6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4个,江苏省品牌专业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3个。学校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4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 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及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主干学科均进入A类。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中国大陆高校ESI机构排名位列第128位,2017年入围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2018年上榜自然指数国内高校TOP200,入围美国Scimago中国大学“学术”排名前128强,入围“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艾瑞深校友会2019年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100强。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肩扛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着力推进卓越医生(中医学9年本博一贯制、“5+3”创新拔尖人才)、卓越科学家(中药学“4+5”本博连读创新拔尖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中药学/药学本硕连读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设有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药学院、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护理学院、卫生经济管理学院、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及第一、二、三临床医学院等教学机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全面合作,共建“新中药学院”(中药学“4+5”本博连读9年制)。拥有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南京中医院、附属南京医院等6个直属附属医院,29个非直属附属医院、4个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和3所附属药业(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位元堂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 学校有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总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近2年在NATURE、 JAMA、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家云集。拥有国医大师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教学名师和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1人,全国名中医4人,涌现出一批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学校坚持引培并举,一批年轻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江苏省特聘教授基金资助,一流的师资队伍为创建一流中医药大学积累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是教育部批准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首批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已经为五大洲培养留学生3万余名。1993年学校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合作开办中医学专业,首开我国与西方正规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学历教育先河。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了我校与RMIT合作建立的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校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在教育部的支持下,2019年2月学校又与爱尔兰国立大学(高威)签约共建中医与再生医学孔子学院,该孔子学院的建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推进中医药新时代海外发展的积极探索。学校已经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学术团体及机构有着广泛交流和合作,先后在大洋洲、欧洲、美洲建立了8个海外中医药中心。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 “学贯中西,至精至诚”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发展,追求卓越,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学科攀峰、开放协同、文化引领”战略,继续坚持特色发展,加强内涵建设,为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