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本科一批征集志愿将于7月19日11时—17时进行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今年本科提前批,河北省共有30373人被录取
本科一批征集志愿将于19日11时~17时进行
昨日,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今年河北省高考最新的招录情况。目前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提前批共录取考生24262人,前期单独招生录取6111人。截至昨日,河北省共有30373人被录取。
昨日,历年来最受考生及家长关注的本科一批(含特殊类型)的录取工作正式开始。
本科提前批多录了2275人
据介绍,在今年河北省本科提前批的招录中,河北省计划录取21987人,实际录取考生24262人,多录取了2275人。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解释,多录取名额主要来自一些院校招生计划不分省或是院校根据相关政策临时增加的对河北的招生计划。
另外,今年本科提前批A录取16545人,本科提前批B录取7717人,前期单独招生(含保送生、小语种、体育单招、示范性高职)录取6111人,目前,已累计录取30373人。
“本批次进行了两次志愿征集,其中本科提前批A有29所院校征集149人,本科提前批B有93所院校征集429人。通过征集志愿基本完成了招生计划。”该负责人说。
港校挖走河北省29名高分生
据介绍,今年本科提前批共在河北省招收免费师范生297人,其中河北师范大学招收200人,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5所外省院校招收文史、理工类97人;河北省有4所院校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310人,一志愿发档后缺额,通过征集二志愿,降分后完成招生计划。
港校招生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透露,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招生工作均在本科提前批进行,共招收13人,录取最高分为670分,最低分为632分。
“采取自主招生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5所港校在河北省招收16人,录取最高分为711分,最低分为627分。”该负责人说,今年港校在冀招生共计29人,创历史新高,均为高分优质生源。
“最受关注批次”昨起开录
据了解,目前,本科提前批招录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查询。另外,自昨日起至20日将进行本科一批(含特殊类型)的录取工作,全国618所院校计划招生34985人。
据省内一高校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高考考生持续减少,而各高校招生计划保持平稳。一些专科院校出现了生源不足情况,诸多因素导致考大学不再难。然而受就业影响,考生更多将目标瞄准本科学历,因而在本科阶段特别是名校直接的竞争更加激烈。“清华、北大、南开等名校均在本科一批次的招录中,历年来本科一批的招录都是最受考生和家长关注的。”该业内人士分析。
另悉,本科一批的录取结果将在19日上午全部公布,考生届时切记及时查询。随后,该批次的征集计划于19日11时~17时进行,相关考生须关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www.hebeea.edu.cn)发布的缺额计划,如未被一志愿院校招录,请尽快填报征集志愿。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名师任教”的办学思路,秉承“笃学、崇德、惟实、励新”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自建校以来,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近十万名各类专业人才,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励志前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学院位于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约500亩,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学院环境优雅,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已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完成新校区一、二期工程建设并实现整体搬迁。学院现有经济贸易系、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艺术系、医护系和基础部8个教学单位。2022年考试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53个专业。学院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京津冀区域产业人才发展需求,扛起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旗帜,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与企业合作成立众鹏建材产业学院、世嘉酒馆产业学院、赵州热电产业学院。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探索“岗课赛证”相互融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拥党、爱国、感恩、守规”,有一技之长的匠心人才。二十年栉风沐雨,二十年春华秋实,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有先进的生活理念、健康的生活习惯、丰富的生活技能,教出一个优秀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经济,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
学校简介学校概况: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承德市,具有110多年办学历史,学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类本科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地方高校,是河北省首批转型试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全国五所“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学校;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基地校;是国家民委“民族关系”研究基地;2016年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获国家1亿元资金支持;是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2020年6月22日经省学位办审核增列我校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7月20日获批河北省创业大学。 历史沿革: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期间几经易名,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58年改建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通州师专迁到承德与师专合并,1960年曾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办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80.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497.6万元,各类实验(实训)室120个,纸质图书132.14万册,数字图书335万种,有先进的图书网络自动检索、借阅系统,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超星读秀知识库、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等网络资源。 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科学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7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53个,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师范类专业17个,通过河北省遴选参加国家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5个,民族类专业2个,应用型试点专业6个。2019年申报民族学和教育学2个国家民委一级重点学科,获国家民委、河北省教学成果奖共20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奖励。目前,学校共建有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产教融合共建专业8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5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虚拟仿真课程2门,省级校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个。 师资队伍: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以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为契机,着力打造教师培训课程、培训队伍、文化建设、竞赛评先和自身建设等五个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现有专任教师67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73%、高学历教师占81.34%、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51.9%。教师队伍中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人、省师德标兵1人,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二层次人选2人、三层次人选21人、承德市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5人、承德市优秀教师2人。 科学研究:树立教育、民族、应用研究品牌,注重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19年获批首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日韩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首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学校建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北省“互联网+基础教育”工程实验室、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等9个省部级研究平台。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2项,在全省21个立项单位中,位列第9位。目前,学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市厅级项目近500项,获各类科研经费1400余万元,发表核心期刊及三大索引论文327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8部,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06件。学校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研究等科研特色,在义务教育发展、大数据、旅游文化、生物资源、钒钛资源研究、满非遗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民族办学:贯彻落实民族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把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开设了满语、清史、满族体育、满族舞蹈、满族剪纸、民族绘画及工艺制作等突显民族性与地方性的课程,编写出版了《民族概论》《北方民族传统体育集锦》《简明满语教程》《满族文学读本》等9部民族类专著教材。以满非遗为切入点,推动满非遗教学传承与实践,建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体育培训基地,传承二贵摔跤、清音会、竹板落子等21个富有浓郁满族文化的非遗项目。在加强民族文化研究,创民族文化艺术精品上贡献突出,以避暑山庄研究、纳兰性德研究为重点,成为“全国纳兰性德研究”和“避暑山庄研究”中心,建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等民族特色研究平台17个,挖掘整理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近80项,开设了珍珠球、蹴球、陀螺、押夹、射弩等民族体育项目,参加全国、河北省民族体育比赛成绩优异,学校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二贵摔跤》连续两届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民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金奖和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一等奖,2019年作为河北省唯一一个代表参加上海进出口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央展台表演。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由学校音乐舞蹈学院师生和离退休老教师成立的“承德清音会”,对清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显著,“承德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研究”被列为河北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清音会”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的民族舞蹈和民族美术作品丰硕,反映满族、蒙古族等风情的音乐舞蹈和美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 办学规模: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民族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801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先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民族事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已逐步成为全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德历史文化传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 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与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美国莫瑞州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等23所国内外高校开展校校合作办学,每年选派百余名学生赴国内外合作高校交换学习。加强校地、校企间的互动合作,先后与承德平泉市、承德双滦区、高新区、承德市双滦产业园、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乐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探索并实践新形势下师范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校合作共建、“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搭建“U-G-S”平台,与14个地市级、县区级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实验区共同协商,选出106所硬件设施完善、师资配备齐全、教学质量优良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签约共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校外实习基地,为在校生提供岗位实训,极大的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三维(基础认识性实践+专业应用性实践+综合创新性实践)四段(教育见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三全员育人的教学模式。通过国内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逐步扩大。 社会声誉:学校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先后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先进单位、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省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发展目标:历经百余年的积淀,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了“修德砺能、博学致远”的校训,形成了“同心砥砺、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当前,学校已稳步迈入全面开启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建设的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教育优先发展等重要国家战略,抓住学校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坚持“四个需求”办学导向和“1234”发展战略,力争成为河北省教师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排头兵、全国满非遗大学传承与实践的排头兵,为把学校建成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民族特色浓郁、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48年,隶属于河北省妇联,是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第一所省级妇女干部学校,河北省唯一、全国六所公办女性教育高等院校之一,是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级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河北省“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单位、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女性教育示范校、河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北省优质校建设单位、河北省职业院校省级师资培训单位、河北省文明校园。 学院现有主校区、花都校区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南二环汇文街16号,花都校区位于石家庄市红旗大街337号。 学院紧密贴合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现代服务业,现开设学前教育类、家政护理类、财经商贸类、乘务服务类、电子信息类、艺术设计类六大专业群30余个专业;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2万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在籍生1万余人;拥有学前教育专业、服装专业国家级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经管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学院是河北省学前教育职教集团、河北省家政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河北省学校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河北省会计信息技能大赛、养老服务技能大赛和服装设计与模特大赛竞赛基地,河北省女性创业培训基地等。学院一直致力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毕业生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用人单位中拥有良好的口碑,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近年来,学院按照“培养女性、教育女性、发展女性”办学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助力脱贫、学院管理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现代女性特色教育之路,形成了普通学历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元化发展的办学格局。 新时代,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女子高等院校发展之路。
-
学校简介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是一所初级指挥飞行军官任职教育院校。学院组建60多年来,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先进教育理念,大力发扬东北老航校精神,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不懈奋斗,为部队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飞行人才,为世界数十个友好国家培训了几十批军事留学人员,接待外宾来访数千人次。毕业学员中涌现出王海、赵宝桐、李永泰、孙生禄、刘玉堤等永载人民空军史册的战斗英雄和以“航天英雄”翟志刚、“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刘伯明、刘旺、“英雄试飞员”李中华、“一心为革命的好飞行员”孙安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人物,先后有150多名学员成长为军以上领导干部,包括王海、曹双明、于振武、乔清晨、马晓天五任空军司令员。学院组建以来,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以“创军队名校、育空天英才”为牵引,恪守“忠勇卓越、精飞敏行”院训,秉承“一切为了学员成长”院风,突出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特色办院、从严治院,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大力推进转型建设和发展,办学育人水平迈上新台阶。目前,学院文职人员主要编制在图书、教育技术、教学、护理岗位,主要承担图书管理、信息处理、教学、医务护理等任务。
-
学校简介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原华北航天工业学院)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单位,是河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学校、党建示范校、创新创业改革示范校,是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会长单位、航天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坐落在河北省廊坊市市区,始建于1978年,先后隶属于第八机械工业总局、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划转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两弹一星”功勋、著名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为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占地面积近800亩,分东、西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是省级文明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卫生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单位。 学校有教职工近1000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80余名,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00余名,具有行业背景或“双师型”教师占80%。现有双聘院士1人,院士工作站联系院士8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省政府特殊津贴、省中青年突贡专家、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青年拔尖人才、省教学名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称号的教师50余人次,获得何鸿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SHATF)奖教金的教师83人次,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聘请航天院所企业专家和社会知名学者170余人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文理学院、航空宇航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工业技术中心等教学单位。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置49个本科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经、文、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有“军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2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省级重点学科;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产业经济学”等3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有“机械基础”“材料工程”“电工电子”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个;有国家一流专业2个,国家品牌特色专业1个,省一流专业7个,省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个,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有省一流课程5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6门,省精品课程4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现有全日制研究生、普通本科在校生13000余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3000余人。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6万余名,其中为航天系统输送近2万名毕业生,多次获得“航天人才贡献奖”和“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 学校建有5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有精密光栅测控技术与应用、航天遥感信息应用技术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有河北省跨气水介质飞行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热防护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微小型航天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计算机视觉智能检测技术创新中心等3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有与航天五院共建“航天工程制造工艺研发中心”、与航天九院共建“电子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省部共建高校重点实验室;有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微纳卫星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精密光栅测控技术与仪器、航天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装配检测机器人等3个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有河北省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河北省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中心,河北省高校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过程自动化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河北省院士工作站,河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航天精神研究中心等23个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学校院士工作站是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是神舟飞船、长征火箭、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参研参试单位,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奖、航天科技进步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等50余项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和30余项省级教学奖励。 学校图书馆2.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5万册,电子图书190万册,中外文现刊千余种。学校有8000余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有2500个图书馆阅览座位,有设备先进的语音室和视听室,图书资源向社会开放。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环境整洁安宁,配套设施齐全,宿舍全部连接互联网,是国家级学生公寓先进单位。学生食堂管理严格,服务规范,是省级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设有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与德国东拜仁雷根斯堡工业大学、美国圣马丁大学、乌克兰茹科夫斯基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开设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近百位教师、留学生互访、交流、学习;长年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周活动,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数百名志愿者来我校参观访问,开展交流活动。 学校坚持“以需为源、特色创新,以学为主、质量至上,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严格教风、严格学风、严格管理”的“三严”特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学校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校建设的廊坊华航e创空间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华航创业大学是全省首批创业大学。学校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常年聘请航天专家和社会名人开办“华航讲堂”,建有航天博物馆并由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任馆长。学生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活跃,近5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和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223项,获省级奖励1827项。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为人朴实、作风务实”的“三实”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毕业生首次统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较好。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秉承“进德修业,精益求精”的校训,营造“勤学、慎思、求真、笃行”的学风,努力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强校战略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按照“固基、强本、兴硕、进位、创大”的基本思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