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高考志愿填报解读:平行志愿下可有若干个第一志愿
2013-06-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厦门市招办昨日开大课,向全市高三考生和家长传授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福建实行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意味着考生可有若干个第一志愿。

  市招办杜亚同老师举例说,在本一批,考生可填4个志愿,也就意味着有四个第一志愿轮到某考生录取时,如果他分数不够填报第一志愿,就看第二志愿,以此类推,直到被录取或分数不够被退到下一批次录取。

  换句话说,一旦被投档到高校,对高校来所,都是第一志愿。因此在平行志愿,不要理会一些高校提出的“一定要在第一志愿填报”要求。

  高招志愿填报一般还必须面临两个两难选择,一是学校和专业,市招办的建议是,除非分数有绝对优势的考生,否则,你不能既要好学校,又要好专业如果考生注重的是专业,则要适当降低对院校的要求,如果注重院校,则要适当降低对专业要求;二是服从院校的专业调剂方面的抉择,如选择“服从”,则要做好被调剂到你不喜欢的专业的准备,但是,如选择“不服从”,有可能被退档,在平行志愿中,一旦被退档,便不能参加本批次的录取。因此,考生选择的学校,最好是它的大多数专业是你能接受的,你能选择服从专业调剂,避免被退挡。

  本报结合杜亚同的讲座内容,为考生解读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方法。“家有读书郎”在线聊透透(http://sz.xmnn.cn)的留言区开放给考生家长提问。

  >>>志愿填报基础篇

  【关于志愿填报数】

  (1)“征求志愿”指的是:每个批次录取后,录不满的院校再次公布剩余招生计划或是追加计划(一般在征求志愿当天在省考试院网站公布),供还未被录取的线上(如本一征求,则指本一线)及线下20分以内(高职专科批是线下80分以内)的考生再次填报。

  (2)每个批次依次录取,如在文史类中,本科提前批录取结束,再进行本一批录取,以此类推,不会存在提前批录取还未结束、本一就开始录取。如被提前批录取,就不能参加本一及其以下批次录取。

  (3)文史、理工类的本科提前批,主要是师范院校、司法、军队院校、公安、航海等特殊院校,军队、公安等需要参加体检面试的考生才可报考;这个批次有本一,也有本二院校。

  (4)文史和理工的提前批参考志愿、高职专科批,是按专业录取,例如在高职高专批,考生可以填40所高校的40个专业,它的好处是:尽可能满足考生对专业的要求,如他喜欢会计,那么,就可以专填那些有会计专业的学校。

  (5)艺术类本科ABC分类,请上“家有读书郎”网站查询艺术类的投档文件。

  2013年福建省高考各科类志愿填报一览表

  【小贴士】

  什么叫志愿优先

  文史、理工的提前批第一志愿不实行平行志愿,实行“志愿优先”,即先按第一志愿将考生分堆,将第一志愿报考A校的考生排成一队,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2013年高招时间表

  【关于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省考试院投档给高校的一种投档方式,通俗地说,平行志愿就是“分数优先”谁的分数高,谁就是老大!

  具体方法是:在每个批次的录取中,省考试院先将考生的投档分(高考分+照顾加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列,给予每位考生一个位次,先满足排在第一所填报的A、B、C、D四个志愿(以本一为例),如分数够得上A校志愿,则投给A,如不符合,继续看B志愿,以此类推,直到这位考生被投档或是因分数不够而没有被投档,接着才看排名第二位考生的志愿。

  我们用本一批的考生例子来说明平行志愿的要点。

  要点一分数是老大,即分数优先

  投档时,因乙的投档分高,乙的位次会高于甲,会比甲先被投档。投档时,按乙填报的A、B、C、D志愿顺序投给高校,如果乙的A志愿无法投档(A分数线高于648分),B可以,则乙投档到浙大。

  轮到甲投档时,如果甲的A志愿已经完成招生计划(也意味浙大录取分高于645分),甲就无法被投到浙大尽管甲将浙大排在A志愿,但因其投档分位次较后,仍然是投档分位次比甲靠前的乙先投档到B志愿的浙大,这就是“分数优先”的含义。而在“志愿优先”投档方式中,如两人的分数都到浙大线,浙大会先录取甲。

  要点二平行志愿有先后顺序

  平行志愿也不“平行”,对甲来说,A、B、C、D四个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即投档时,是先检索甲A志愿,若A无法投档,才会检索B志愿,如上B校线,则被录取,即使此时甲的分数也够得上C、D的投档分,但因甲已经投到B,则不再检索甲的C、D志愿。

  要点三同一批次,考生档案只投一次

  (1)以乙为例,如他被投到浙大后,又被退档,则无法再参与后续的C、D志愿投档,他只能参加本一批征求志愿或本二批录取。这也是平行志愿的风险,即每一批只投档一次。

  (2)考生被投到高校后又被退档原因一般有三:一是考生的分数无法达到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又不愿意服从调剂;二是,省外高校是以1∶1.05投档,即要录取100人,拿105位考生档案,再退回多余的5%,如考生分数在倒数5人中,有可能被退档;三是,考生的身体条件或单科成绩不符合院校规定(可查阅院校招生章程来寻找院校的个性要求)。

  【关于考生录取】

  考生通过两个步骤被录取到高校。

  第一步由省考试院投档到高校。

  投档操作人:省考试院

  依据原则: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依据“分数优先”;在非平行志愿批次,依据“志愿优先”原则。

  省考试院投档时,只看考生填报的院校,不看填报的专业,如,某高校录取100人,投档比例是1∶1.05,招办只会从报考这所学校的考生中从高到低排列出105人投给高校。所以,有的考生误认为,如填报某校比较冷门的专业,则有可能增加被录取的机会,这是错误的。

  第二步考生投档到高校后,高校安排专业。

  操作人:各高校

  依据原则:有三种:分数优先、专业优先和专业级差(高校招生章程会注明)。

  (1)分数优先(或“从高分到低分”):类似于平行志愿,即高校将进档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先看最高分考生,按他填报的专业顺序依次录取。

  (2)专业优先(又称专业清):首先保护第一专业考生利益,即先按第一专业志愿将考生分堆,如第一专业志愿报考会计的考生排队,然后从高分到低分录取,所有专业都先录取第一专业,录取不满才录取将其填报在后续专业的考生。

  (3)专业级差:在前一个专业和后一个专业设置一定扣减分数,考生如没有被第一专业录取,就要扣去一定级差(招生章程会介绍“几分”),才能参加后续专业排队录取。

  例如,厦大规定,一专业和二专业的专业级差是2分,二和三,三和四的级差均为1分,四专业与其之后专业和调剂级差为1分,假如645分的考生,如他无法被第一专业录取,则要被扣去2分,变成643分,参与二专业竞争。厦大会在安排专业时把所有进档的六个专业分数先计算出来,再根据考生专业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志愿填报实战篇

  考生家长最困惑的是:如何着手填报志愿?我们介绍几个步骤。

  第一步

  阅读《招生计划本》前言,一般在6月中下旬到达

  第二步

  查找学校

  考生依据本人的意向和分数,从招生计划本中查找学校,按批次列出。

  第三步

  查询信息进行比较和筛选

  查出自己所选出的各批次学校近两、三年在闽的录取分数线和专业录取线,以及对应的排名。

  【小贴士】

  有三种查询方法:一是《福建招生资讯(填报指南)》(高考报名时组织考生征订),上面刊登去年各高校在闽录取分数线、专业分等;二,上各个高校的招办网站查找录取线;三,利用学信卡查找,学信卡可以查找近几年高校在闽的详细录取信息,包括每个专业录取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以及对应的名次等等。

  第四步

  了解高校的录取规则

  在了解自己选报高校的录取线之后,再进一步缩小范围,舍弃不合适的,留下精华高校,逐一上高校网站详细了解各所高校的录取原则。

  【小贴士】

  录取原则主要从高校招生章程了解,重点了解下面几项内容:(1)高校专业投档方法;(2)专业对身体条件是否有限制,如有的专业要求身高;(3)是否有单科成绩、外语口试要求等。

  第五步

  确定学校顺序

  省考试院总结的填报口诀是:每个批次平行志愿的排列顺序应该为: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将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学校作为志愿A,将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学校作为志愿B,志愿C填一所“保守”学校,志愿D则填“垫底”学校。

  所谓的志愿有梯度,以本一为例,一般认为,从A院校到D院校,至少拉开三四十分,甚至更多,这样梯度才足够,即D校往年录取线一般要低于A校至少三四十分,换句话说,从A校到D校,每校都应该有差距,不能四所学校都一样好。

  第六步

  确定专业顺序

  每所学校选择专业也要有梯度,即热门和冷门专业要搭配,而且最好愿意服从调剂(“是否愿意校内专业调剂”,意思是,考生如没有被所填报的6个专业录取,是否愿意被高校在闽招生的其他专业录取)。

  第七步

  上省考试院的网站填报志愿

  在每个批次志愿填报截止之前,考生都可以上网修改志愿。

  >>>面向厦门招生篇

  一些高校有专门面向厦门的招生计划,只有户口在厦门,并在厦门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才可报考。

  拥有面向厦门招生计划的高校

  从目前已知信息,以下几所院校有面向厦门招生计划。

  面向厦门招生有分数优惠

  由于是厦门生源考生才能报考,因而避免和其他地区考生竞争,录取分数一般都比面向全省的低,到底低几分,因校而异。例如,厦大面向厦门走读生,一般比厦大普通生低几分。

  面向厦门招生的志愿填报方法

  不同批次,由于录取方法不同,因而填报方法也有必要发生改变。

  在不实行平行志愿的本科提前批和专科提前批,第一志愿很重要,建议要把“面向厦门”的代码填在第一志愿,这样填报可以避免与其他地区的考生竞争。

  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厦门考生可以考虑两种填报办法。

  第一种:除了厦大之外,直接填报“面向厦门”的代码这些学校“面向厦门”的计划数比较多,可以避免与其他地区考生的竞争。往年,这些院校“面向厦门”的录取线一般都比“面向全省”低。

  第二种:如果很想上厦大,可采取双保险做法,先填“面向全省”,再填“面向厦门”,这是因为厦大“面向厦门”的计划数不多(理30人,文20人),如果厦门考生都只填报“面向厦门”,就可能产生分数倒挂导致“面向厦门”的很快就投满了,而且分数很高。

  作者:佘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是由三明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前身是2005年5月成立的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由原三明业余大学、卫生学校、轻纺工业学校、财经学校和三明师范部分教育资源整合形成。 2016年9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院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学质量快速提升,育人水平显著增强,成为全省变化最大、进步最快的新建高职院校之一。现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校园、教育部首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荣获福建省首批5A级“平安校园”、三明市“平安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2021年,学生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综合排名全省第12位。一、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800亩,校舍面积29万㎡。固定资产总值6.8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建成校内实训基地11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7个。承担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项目2个(机械、数控),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项目1个(纺织染整)、中职项目2个。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5个,其中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区域性(三明市)公共实训基地1个。二、专业建设。现有全日制在校大专生13359人,已建成医药卫生、财经商贸、人文教育、工程设计等4大专业集群45个招生专业。其中国控专业4个,国家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中职、高职各1个。获批梅园商务、健康养老、永智智能制造等3个省级产业学院试点项目,承接纺织染整、生物医药等4个市级技术服务平台。三、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634人,其中高级职称231人(正高24人)、硕士以上学位165人,“双师型”教师203人、兼职“双师型”教师22人。同时,还有外聘兼职教师226人和附属医院一线临床兼职教师120人。拥有省级专业带头人4名,省级教学团队1个。教师承接省市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40余项,开展横向研发项目50余个,校企合作开发教材6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70余项。2014年以来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7项。四、教学质量。学院注重加强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从业素质的培养。历届大专毕业生参加从业资格考试保持较高通过率,护理、助产专业始终保持在98%以上,师范类专业达到96%以上,均位居全国全省同行的前列。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获全国奖24项、省级奖150项,16次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技能竞赛,其中,临床技能、企业沙盘模拟经营、会计技能、电子商务、染色小样工等成为我院夺冠的优势项目。创新创业项目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其中,“爱创意”“浩睿云”两个项目获得三明市优秀创新创业资助项目;“健康环保的家居产品”项目获得首届“海峡两岸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战组第一名及网络最佳人气奖,获得100万元的创业投资基金和20万元奖励。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留明就业率稳定在35%左右。五、社会服务。学院坚持综合类、地方性、就业型、特色化的办学定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牵头组建三明市职业院校联盟并主管三明职教园。成立现代制造类、商贸旅游类两大职教集团和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联创旅游酒店管理多元投资职教集团。先后与省监狱管理局、香港思嘉集团、福建南纺股份公司、青创未来(福建)教育集团、厦门虎剑科技集团、福州高动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福州国德养老集团、福建三钢集团、天元国际以及省内100多家行业、企业(单位)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岗位需要的在职继续教育和其他职业技术类的培训教育,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20多个专业工种的中高级技能鉴定服务。现为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三明市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尤其作为福建省监狱系统干警培训基地,开展服装、鞋类生产技术与管理业务培训近8000人,深受好评。六、校园环境。学院地处三明市区,前依麒麟山城市公园,背靠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城市绿道绕校而过。校园依山而建,层层登高,林木葱翠,空气清新,这里孕育了闽师源流,成为三明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学院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校园公园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历来都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
  • 学校简介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郑作新、黄维垣、唐仲璋、唐崇惕、姚建年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巨匠曾在学校任教。经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传承创新,学校砥砺出“知明行笃,立诚致广”的校训精神,孕育了“重教、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一大批高级别荣誉称号。滋兰树蕙,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现有本科专业89个(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专业77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3万多人,各类研究生8千多人。校本部拥有1839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3.4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3.62%;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8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含海外)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评审组召集人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7项。26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流本科课程53门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项目)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17个师范专业完成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峰学科9个、高原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全国仅7个),拥有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之一)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部省级科研平台106个。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20多项,其中独立或合作获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近5年来,承担各类国家级课题超500项,其他各类课题37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9项,2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围绕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生动实践,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多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造一批富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新型智库,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努力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学校充分发挥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50多所高校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学校现有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学院,6个本科层次、1个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印尼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菲律宾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海外华文教育初具规模、特色彰显,迄今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等26个国家派出志愿者共计19批981人(次),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2所孔子学院、与美国波士顿文艺复兴特许公立学校合作创办孔子课堂,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习近平等中央领导访问印尼期间与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亲切交流。学校主办多种学术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教育部名栏建设学报、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被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有纸质图书总量近400万册,电子图书近300万册,在全国高师院校中名列前茅,其中尤以丰富的古籍、善本、碑刻、字画、地方文献、早期外文原版书籍和“五四”前后代表性报刊的收藏享誉海内外。校园网络设备完善、应用广泛,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拥有一批高水平体育场馆,运动设施完备,较好满足各类赛事、训练、健身运动的需求。设有附中、附小、实验幼儿园等附属学校,附中是福建省获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奖最多的学校。走过114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师范大学,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正朝着加快建成富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全国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努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前身追溯于1908年的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复办于1984年11月,是建国后第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女子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改革试点项目单位。学院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旗山东麓,是唯一入驻大学城的民办高职院校。学院复办以来,得到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习近平、贾庆林、贺国强、李岚清、陈慕华、雷洁琼、陈明义、汪毅夫等国家和省级领导都曾来院视察、指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为我院亲笔题词“巾帼不逊须眉,华南女杰辈出”。学院秉承“为养成女子最高人格而教育”的办学理念,遵循“自强、开拓、勤朴、奉献”校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立德树人,开放办学,围绕妇女、儿童、老年人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了文化教育、康养护理、艺术设计、旅游服务、财经商务五个专业群24个专业。通过夯基础重实践强技能,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福建经济建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学院始终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和较高的教学质量,作为中国50年间最具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和最具代表性的建设成就入选《共和国之最》,通过了2008年和2015年两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曾获得“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连续四届被评为“福建省文明校园(学校)”、“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院前任理事长陈钟英、校教学督导马秀发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学院外籍教师Betts获得“国家友谊奖”、5位外籍教师获得“福建省友谊奖”。学院分为旗山校区和烟台山校区两个校区,占地234亩,建筑总面积8.1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1.6亿元。学院现有省级教学成果奖7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计划(2015-2018年)》骨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福建省教育厅专业建设成效奖1个,同时拥有部级“示范鉴定站”、省级鞋服设计与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福建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学院对外交流活动成绩显著,自1985年起,通过各种渠道引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外籍教师200多人次;还分别同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国普吉湾大学、美国世纪学院、美国晨边学院、菲律宾雅典耀大学及泰国易三仓大学签订校际合作交流协定,进行学术交流、定期互派访问学者、选派教师到我院任教、接受我院青年教师前往留学深造。每年我院优秀毕业生都可以获得高额奖学金前往美国世纪学院和美国晨边学院攻读学士学位。学院还得到美国基督教亚洲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和粤港澳校友会的热情帮助。现在学院正以饱满的热情,从专业设置、专业群建设、教学课程、内容、方法和学院管理体制等各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期能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的优势,培养更多能适应“海西”经济飞速发展所需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自己的贡献。
  • 学校简介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是由福建师范大学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联合申办,2003年5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2003年12月通过教育部首批确认的独立学院。学院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办学以来先后获评“全国百所较好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百载春秋,薪火相传。学院沿用了福建师范大学前身校之一的福建协和大学的校名,继承和发扬老协和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砥砺出“厚德励进,博学自强”的校训精神,依托福建师范大学百年学府优质教育资源,以新机制、新体制,积极探索办学新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院位于福州闽侯上街大学城学府南路,校区占地面积近千亩,背靠郁葱的旗山,溪源江从校区穿行而过,校园环境优雅,人文气息浓郁,具有完备的教学、实验、文化、体育和生活设施,是融现代化、网络化、人文化、生态化、园林化为一体的“山水学村”。学院依托福建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努力创建特色和品牌专业,目前设有文化产业系、外语系、国际商学系、信息技术系、经济与法学系、管理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等8个教学单位,共开设涵盖文、工、教、经、法、管、艺等学科门类34个本科专业和2个国际化本科教育实验班,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2万人。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灵活的办学机制,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现有600多名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数超过30%;自有教职工当中,有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名,福建省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院积极推动教学科研上水平、上台阶。现有省级应用型学科、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等50余项,多部自编、合编教材入选全国“十二五”规划教材。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2项,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含省部级以上重要项目50余项)。先后获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8项。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让每位协和学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值”,以培养“实基础、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为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强调实践应用能力与一定的科研能力有机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实行以弹性学制、选课制和主辅修制为核心的完全学分制,学生可自主决定修学年限,修满规定学分即可在弹性学制内的各个学年申请毕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在国际、国内和省级各类赛事中获奖千余项,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保持良好,获评“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为学生铺设出国留学的“绿色通道”。目前,学院已与国外和台湾地区多所高校进行办学交流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于2009年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独立学院首家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即SQA AD项目)海外授课中心,先后组织多批学生赴英、澳、加等国家和台湾地区交流学习。作为成长型的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和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要求,以满足学生学习成才的需求为己任,以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集中和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努力把学院办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独立学院,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和新福建建设贡献力量。
  • 莆田学院莆田市荔城区
    学校简介莆田学院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故乡、著名侨乡——莆田市,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由福建省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11年、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学校获评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平安校园,福建省花园式单位。办学历史:学校由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原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原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13年10月仙游师范学校整体并入。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附设护士训练班。办学条件:新校区占地2970亩,中部核心区投入使用,校部机关和一馆九院6800多名师生顺利搬迁。老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666.8亩,校舍建筑面积71.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15亿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410多万册。拥有40个实验室,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个;实习实训基地304个,其中包括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直属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附属医院4个,教学、实习医院38个。办学思路:学校明确“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坚持“服务需求、贴近产业、强化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强应用型学科和相关支撑学科建设,构建以工、医为主干,文、理、经、管、艺、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主动对接福建省及莆田市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培养作为基层骨干、行业中坚的上手快、能吃苦、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全面推进“红色、品质、文化、活力、美丽”五新莆院建设,建成省内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院专业: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护理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机电类、信息类、土建类、医学类、文化产业类、工商及公共服务类、环境与生化类、工艺美术类等八大专业群,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8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1.91万人。师资队伍:学校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工程”、“博士工程”、“名校进修工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坚持“外引”、“内培”和“柔性聘用”并举,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584人,其中专任教师113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39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95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603人。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5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B类人才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8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17人;福建省第二届“最美教师”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6人,福建省教学名师4人。教学改革:学校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入选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2013年以来,新增25个本科专业,获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和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省级立项;荣获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临床医学、工艺美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6个专业成为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认证,土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环境工程专业接受了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国家级立项,机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省级立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9项。学生在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国际级奖项36人次、国家级奖项1021人次、省级奖项1964人次。科研工作: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2021年通过省学位委员会评审推荐,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审核。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76名,在校联合培养研究生77名。现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1个,其中工信部科研平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特色新型智库1个、省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人文化社科基地8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现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51个,服务地方团队39个。2002年以来,全校共承担校外科研项目255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项目46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400多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项、授权专利567项。2020年全校科研经费总投入1.07亿元,师均科研经费达到9.4万元。学校立足地域人文优势,深入开展妈祖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成为第一批省社科研究基地和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研究基地,并入选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体育总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台联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习交流基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妈祖文化研究基地,是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单位。合作办学:稳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联合举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与英国邓迪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20多个国外大学开展交流合作,学校跻身中国大学国际竞争力排行榜500强。师生出国(境)访学、研修频繁。作为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学校从2011年开始,先后与实践大学、明道大学、嘉南药理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大同大学等7所台湾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莆田市城投集团等15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贴近莆田市产业发展的需要,与莆田市5个县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工业园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莆田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莆田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共建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16个。通过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途径,积极推介、对接科研成果。积极传承地方文化,深入开展妈祖文化、莆仙文化研究,积极参与妈祖祭典和重大赛事活动的表演、组织服务工作。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