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关于2020年陕西省高职扩招专项报名及考试录取工作的通知
2020-10-1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有关高校,各市、杨凌示范区考试管理中心(招生办),西安市教育考试中心: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陕西省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教〔2020〕162号),现将2020年我省高职扩招专项报名及考试录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

(一)报名条件

申请参加本次高职扩招专项报名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3.普通高中、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4.具有陕西户籍或在陕务工满6个月(提供务工合同)。

下列人员不得参加本次高职扩招专项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或已被高等学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6.已被高职院校录取的考生。

(二)网上报名

拟参加本次高职扩招报名者,须于10月19日8∶00至10月26日16∶00,登录陕西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网址:)或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网址:)完成网上报名手续。

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核定的标准,网上报名时报名者须缴纳报名考试费110元。报考费通过网上银行缴纳,缴费成功后方可办理确认等报名后续环节手续。缴费使用已经开通网上银行功能的银行卡,发卡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无上述银行卡或未开通网上银行功能的报考者应提前办理。

已参加2020年高考报名但未被高校录取的考生无需再次报名。

(三)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与网上报名同时进行,有关工作按照《陕西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陕西省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教〔2020〕162号)要求执行。

拟参加本次高职扩招专项报名的本省户籍人员,可于网上报名前,持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前往户籍所在县(区)招生办领取《高职扩招专项补报名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表样见附件)。外省户籍人员前往务工或拟报考学校所在县(区)招生办领取《申请表》。按照教育部高考考生数据报送规范,报名期间报考者本人必须到县(区)招办指定的地点采集照片信息。照片采集规范及标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图像采集规范及信息标准》执行。

报名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学历或同等学力、在陕务工情况、企业在岗职工身份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需审核的户籍信息由教育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审核。退役军人前往县(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认定退役军人身份;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前往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身份;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前往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认定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人员身份。县(区)招生办负责为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办理报名手续,并依据相关部门身份认定结果标记考生身份。

各县(区)招生办要汇总辖区内通过本次高职扩招专项报名资格审查者的申请表,并报所属市(区)招生办备案。市(区)招生办负责将辖区内高职扩招专项报名者登记造册,并请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对有关考生的身份认定材料进行复核,对于复核存疑并经进一步查实确属不合格者,取消其身份认定信息。

二、招生章程

各招生学校依据《陕西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陕西省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教〔2020〕162号)精神及本通知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实际,科学制定本校招生章程。招生章程中要明确办学类型、办学层次、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办学地点、证书种类、招生计划、招生专业、报考条件、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录取规则、各类特殊人群免试招录办法、学制、收费标准、联系电话以及其他须知等。

招生章程须经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并于10月26日前上传至省招办设立的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网上管理平台(网址:),纸质招生章程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省教育厅学生处并抄送省招办。各校招生章程审核备案后,方可在本校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招生章程一经公布不得擅自更改。

三、体检

11月4日前,各地对考生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体检工作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并参照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陕招办〔2014〕3号)有关规定执行。如教育部及我省有新的文件规定,按照新的规定执行。各地要妥善安排体检时间,避免与招生学校组织的测试考核冲突。

四、考试与录取

(一)提交入学申请

10月28日8∶30至10月30日24∶00,考生根据各招生学校高职扩招专项招生计划和招生章程,依据本人意愿,登录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网上管理平台,向有关招生学校提出入学申请,考生可申请招生学校的数量不限。

(二)测试考核

10月31日至11月2日,招生学校对不同生源类型组织测试考核。对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方式,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各校组织的文化考试成绩,职业技能成绩使用各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或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对于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免予文化素质考试,由各校根据学校基本培养要求,组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依据测试成绩录取。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由招生学校予以免试录取;对于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人员,报考相关专业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招生学校要做好所组织测试的成绩记录,并须在预录取前通过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网上管理平台向省招办报送所有参加本校测试考生的成绩库。

(三)预录取

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强调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各招生学校须于11月6日17∶00前,将本校预录取考生信息通过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网上管理平台报送省招办,并将预录取考生名单(必须包括考生姓名、预录取专业、毕业学校等基本信息)在本校网站上公示。

预录取阶段,招生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向预录取考生发放任何形式的录取通知书。

(四)报到注册

招生学校安排新生到校报到注册的截止时间不得晚于11月11日17∶00。被多所招生学校预录取的考生,只能自主选定1所学校报到注册。新生报到注册必须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校现场确认。未在11月11日17∶00前到任何预录取学校报到注册的考生,其预录取资格自动取消。

(五)正式录取备案

11月12日至13日,各招生学校到省招办为已报到注册新生办理正式录取备案手续,逾期不予受理。省招办将在官方网站上公示各校正式录取新生名单。

考生到校报到注册后,经省招办核准办理正式录取备案手续并公示,是认定考生录取资格的唯一依据。高职扩招录取的新生,其招生性质、毕业文凭等,与参加高考统考录取的新生完全相同。

五、有关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职扩招工作,是中央抓“六保”、促“六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大发展机遇。各招生学校、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各中学要高度重视高职扩招报名及考试录取工作,要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和规范高职扩招报名及考试录取管理,全力维护高职扩招报名及考试录取良好秩序,确保工作平稳、有序实施。

(二)切实优化办事流程。要克服畏难情绪,夯实职责分工,优化办事流程,简化身份认定、报名、录取等程序,按照“只用跑一次”的要求,高效开展高职扩招报名及考试录取工作,切实做好考生服务,确保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考生都能简便、及时地办理手续。

(三)切实做好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对高职扩招政策的宣传,将高职扩招专项报名及考试录取的政策规定、实施办法和操作程序等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发布,及时为报考者报名和考试提供有效的政策解读和咨询指导。

附件:陕西省高职扩招专项补报名申请表(表样)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10月16日

----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是从2005年起先后由延安10所大中专学校逐步合并而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其前身为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延安创立的第一所师范学校——“鲁迅师范学校”。学校位于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西侧。校园占地830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内设石油与化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农林与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医学系、航运工程系、师范教育系(延安师范)、艺术系(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继续教育学院(延安教育学院)、士官学院、公共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等10系2院1部共13个教学机构;下设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延安技工学校)、中职教育中心(宝塔区职教中心)、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创新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等6个附属机构。现有教职工956人,其中,专任教师517人,“双师型”教师279人,正高34人,副高278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陕西省职教名师 5人。开设涵盖石油、化工、机电、经管、师范、艺术、农林、建筑、医学、旅游及航运11个领域、覆盖延安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的42个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2个(航海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省级重点专业5个(石油化工技术、油田化学应用技术、油气地质勘探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油气智能开采技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石油化工技术、护理、工程造价),省级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2个。拥有十大实训中心、183个校内实训室、232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西部船员培训基地),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延安装备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石油工程、化工技术、经济管理、航海技术)。现有各类在籍学生1.8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3万人。累计输送毕业生4万多名,就业率连年保持90%以上,“圣地石化人”“圣地海员”“圣地幼师”“圣地士官”“圣地护士”等人才品牌被行业、企业广泛认可。近年来,延安职院秉持“延安精神立院、德能并重育人”的办学使命,坚持“传承枣园灯火、培育能工巧匠”的延职精神,聚焦党的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任务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内涵建设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更为合理,办学特色更加鲜亮,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当前,延安职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职教改革新机遇,全面实施“双高”建设,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延职“大有作为”的具体行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术支撑。(2022年1月更新)办学荣誉◆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海军、空军、武警部队定向培养士官院校◆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西部海员培养基地◆中国职教学会人文素质研究会革命传统教育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培训基地◆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BIM专业应用技能培训基地◆陕西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站◆石化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陕西省教育厅普通话测试站◆清华大学后勤员工培养输送基地◆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延安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陕西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培育校●陕西省教育帮扶“双百工程”先进单位“五连冠”●陕西省高校公寓管理先进集体“四连冠”●陕西省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三连冠”●陕西省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学校●全国思政工作创新案例50强●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 学校简介 西安健康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国家计划内统招资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秉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办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以职业群为导向,产教结合,模块化教学的全新教育体系,重点致力于培养健康产业领域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学院下设健康管理学院、慢病医学院、康养学院、养生学院、Cloudera大数据学院、航空信息学院、智能技术学院、新能源交通学院、新媒体商学院、生态建筑学院、计算机学院、新丝路国际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开设有30多个专业方向。学院位于风景秀丽,交通便捷,文化氛围浓郁的西安市南郊大学城。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校区相邻。三星科技产业园、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和万亩现代农业园举目相望。校区占地面积580亩,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总投资6.2亿元人民币,投入近3亿元人民币建设专业实训基地,有上百个实训工作室,并配置新型智能化设施设备。教学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信息中心,智能化图书馆,国际交流中心,孝悌文化体验馆,标准化运动场,庆典广场,休闲景观区,生活服务中心等教学,实训,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为实现以毕业生就业市场为导向,学生入学即就业、毕业能择业的办学目标,学院组织教育、企业、人才市场多方专家,分析研究人才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论证学院的办学特色定位。“中国梦,我的梦”。为实现莘莘学子的幸福梦想,使人人都有出彩机会,学院实施战略调整,专注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以“就业即是质量”的理念,定位改革红利释放点,经济发展朝阳产业的职业空间,打造培育具有就业竞争力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走以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塑造品牌,以鲜明特色凝聚核心竞争力的办学之路。
  • 学校简介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历史悠久。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关南书院,诞生在原安康师范学校的兴安支部是安康第一个红色革命组织。学院于2004年由安康师范学校、安康卫生学校、安康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康卫生学校创建于1960年,安康第二师范创办于1985年。2016年,一次实质性整合安康技师学院、安康市技工学校、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安康分校、安康工业学校、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安康市军转培训中心、安康市供销培训学校、安康市农广校等市直8所职业教育院校,实现集中统一办学。百余年薪火相传,发展成为一所高等与中等职业教育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互补、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兼顾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育人环境优良。学院地处汉江之滨的安康市国家级高新区。占地面积630亩,校舍面积28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省级平安校园、文明校园。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建筑美观、错落有致,体育场、体育馆规范标准,功能完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800余万元,有校内、外专业实验实训室、实践基地各100多个,教学用计算机1500余台,馆藏图书50余万册。智慧校园、文化交流中心、图书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专业体系完备。学院全日制五年制、三年制高职教育共开设医药卫生、师范教育、工程技术等九大类40多个专业,形成了医药卫生、师范教育、工程技术、经贸管理、现代服务等多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护理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护理、临床医学、学前教育3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有1+X证书试点项目6个。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1.3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开设30多个本、专科专业,在册学生8000余人。社会培训项目、职业资格(等级)鉴定工种各30多个,年培训和鉴定近万人次。学院是省教育厅批准的省级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项目培训机构,是省人社厅批准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继续教育每年近万人次。学院是安康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设安康市职业教育中心,在引领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师资队伍精良。现有教职工676人,专任教师458人,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114人;硕士学位130人,“双师型”教师188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人,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技术能手、教学名师6人,荣获全省师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教师4个,市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十三五”期间,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和科研奖励50多项,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管理规范科学。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内设党政办公室等13个管理机构,设技师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师范学院、工程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部、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等4个教学、教辅机构,有附属小学1所,安康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安康市综合培训中心各1个,附属医院3个。近年来,学院秉持“学生第一、教师优先”的办学理念,突出“练一技之长、修一身厚德”的培养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诊改高质量通过省级复核,建立完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体系,推动内涵发展不断深化,追赶超越迈出坚实步伐,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四五”时期,是学院追赶超越创建区域一流职业院校的关键时期。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职业教育改革等重大机遇,以服务地方为办学定位,以类型教育为改革方向,以深化内涵为发展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培育区域特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秦巴一流、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职教名校,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 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市长安区
    学校简介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和现代邮政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始创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陕西和甘肃两省邮电人员训练班及随后的西安邮电学校。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安邮电学院,是国家在西北地区重点建设的唯一邮电类普通高校,2012年更名为西安邮电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2000年划转到陕西省,现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是陕西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高校、西北地区唯一承担亚太电信组织和东盟培训任务的高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练形成了“爱国、求是、奋进”的西邮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西邮精神,遵循“教研统一、开放办学、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办学理念,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被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园林式单位”称号。学校坐落在西安市南郊,占地1500余亩,设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现有在校学生190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4亿元,图书馆藏书167余万册。设有18个教学科研单位,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以及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基地等。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学校进入US News2022世界大学工科排名前1000名排行榜(中国内地高校)榜单,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83位;现有48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邮政局签约,共建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邮政研究院。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者56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二三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人才项目和荣誉获得者100余人次。有双聘院士4人,客座教授150余人。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红色基因“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积极践行“新工科”,深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大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3+1创新教育培养”“校企合作双导师培养”,开设物流管理顺丰班、360网络空间安全特长班,产学协同、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获批国家级教学项目21项,省级教改立项5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5项,省级教学名师17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含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0个(含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7个)和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4个。学校抢抓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机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荣获“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高校”、全国首批“百城千校”试点院校等荣誉称号,打造了创新创业教育西邮品牌。学校以信息科学技术学科为主干,将高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作为研究重点,在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移动通信、图像处理、信息安全和信息产业经济等研究方向形成特色和优势。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虎符TePA”成为在信息安全基础共性技术领域我国提交并获通过的第一个国际标准。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60余项;全校教职工共发表论文16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35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800余项,出版教材、著作等460余部。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校企合作。获教育部批准,2015年开始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陕西省教育厅批准,2019年会计专业“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实验班开始招生。学校与德、美、英、法等十多个国家和港、台地区的40余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国际电信联盟ITU、亚太电信组织APT等国际机构,IBM、英特尔、思科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商,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邮政公司、顺丰等物流快递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引领改革发展,成功召开了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绘就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积极实施党建“三个带动”,深入实施党建进学生公寓,打造了西邮党建工作的靓丽品牌,受到中组部、教育部、陕西省委、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的充分肯定。学校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高教系统先进基层党委”,获批3个部级、5个省级党建“双创”项目。建校70年来,学校人才辈出,遍及华夏,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优秀人才。毕业生大多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邮政、华为、中兴、大唐、爱立信、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企业和党政机关、高校、研究机构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国防生毕业生成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邮电报》《陕西日报》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学校办学成就。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邮电大学。
  • 学校简介西安美术学院建校于1949年,其前身为西北人民艺术学院二分部,1949年7月由山西临汾迁至西安市长安县,更名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后历经西北艺术专科学校、西北美术专科学校等阶段,于1960年5月正式定名为西安美术学院,1994年学院整体迁至西安市雁塔区含光路南段。西安美术学院自建校以来,广纳贤才、汇聚名师,立足卓绝的延安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理念,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创作了许多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美术学院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质量为生命、以繁荣文化为己任、秉承“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精神,恪守“弘美厚德,借古开今”的校训,发挥地域优势,突出西部特色,率先将书法和民间美术纳入课堂教学,长期坚持并重视周秦汉唐历史文化、延安革命文艺、西北民族民间艺术、当代“长安画派”与“黄土画派”四大传统和绘画、书法、美术史论、中国民间美术“四大基础”教学,逐渐形成了基础雄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美术教育体系。学院目前拥有雁塔校区、长安校区和临潼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81万平方米(其中雁塔校区15万平方米、长安校区62万平方米、临潼校区4万平方米)。学院现有本科专业25个,设中国画学院、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公共艺术系、设计艺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服装系、实验艺术系、美术史论系、影视动画系、艺术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体育部、造型艺术部、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共16个本科教学系(部)。设有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等教学机构。设有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美术与西部美术研究中心”及“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其中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设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刘文西艺术研究中心、信息艺术设计与产品造型协同创新中心、本原文化研究所、西部画风(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具象表现绘画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美术研究所、艺术研究所、中国西部油画艺术研究中心、图像研究所、中国传统符号设计研究中心、中国雕塑艺术研究所、王子云艺术研究中心、安康灜湖产学研示范基地艺术创作研究基地、合阳产学研示范基地艺术创作研究基地、紫阳西安美术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安康西安美术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共18个科研机构。学院建有图书馆、西部美术馆、美术博物馆等机构。学院现拥有美术学、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授权单位(1981年)和第九批博士授权单位(2003年),2004年成为第一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1年获得三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分别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同年学院被列入陕西省重点建设的十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大学行列。2014年,学院获批美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美术学、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获得A、B+和B档的成绩,优秀率为33.3%,陕西省高校参评学科优秀率排名第二。2018年,三个一级学科均顺利通过教育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同年学院被陕西省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美术学被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739人,其中专任教师492人,教授、副教授244人。学院累计培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5人,获得“突出贡献专家”称号7人,国家“三五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8人,陕西省优秀归国人员1人,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1人,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文化系统第九批“六个一批”人才2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6人,陕西省师德楷模1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1人,入选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陕西省人文英才计划2人。学院还聘请了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共7300余人。近年来,学院坚持内涵发展,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不懈努力,在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中,共取得30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殊荣:学院连续三届共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刘文西荣获全国首届“百位名师奖”,杨晓阳荣获全国第三届“教学名师奖”。学院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还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研究基地和国家级示范教育基地(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广电部西北动漫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截至2020年,学院先后承担了108项国家级、教育部等研究项目,其中国家艺术基金65项,连续5年在全国主体单位立项率名列第一。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0项,编写 “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2部,国家级、省级优秀教材19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4 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其中一等奖9 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1项、普及奖2项。截至2019年已获得国家级科研创作类奖1333人次。充分体现出学院在全国美术专业领域科研发展中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学院毕业生作品展览以“时空留痕”为品牌,从2015年开始,升级成为 “开放的西美”毕业季系列活动,为毕业生打造展示自我才情、智慧与创意的平台;以家长、社会各界人士、艺术机构、艺术教育部门、用人单位为参与主体,全面提升学院艺术对社会的开放度和融入度,集中向社会开放,汇报了西安美术学院的教学成果和办学特色。同时为了丰富教学环节学院举办了 “研究生学术月”“学院大讲堂”“艺文天下”文化大讲堂和“尖峰训练营”等一系列品牌讲座,成为第一课堂有效的补充。学院承继华夏文脉,注重弘扬中华文化,展现国家意识,弘扬中国精神。近年来,共举办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大型展览活动50余次,讲座120余场。承办“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九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油画、版画、水彩粉画)展”“教育部第三届全国艺术类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论坛暨八大美院科研工作联席会”等多项国家级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连续承办6届“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并多次获优秀组织奖。主办“工匠精神与当代设计”学术论坛,全国近500位专家学者莅临。承办教育部社科司“第三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发起《“一带一路”艺术联盟宣言》,国内60余所艺术院校近160位嘉宾与会,为历次国家级艺术院校哲社论坛之最。同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喜迎党的十九大心中有人民--刘文西百米长卷展”。时隔25年,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作为首个高等美术院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时代精神--西安美术学院作品展”并在丝路沿线国家推广。于2018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美术馆举办“时代精神--西安美术学院作品展”,巩固“一带一路”创研成果,打造“丝路艺术桥头堡”创研高地。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扎根时代,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新时期美育使命,举办了“重塑艺术的美育功能”座谈会。关注军民融合,策划并联合主办“陕西省首届退役军人书画摄影展”,展示我省退役军人精神风貌,体现“关心国防、热爱部队、尊崇军人、敬重英雄”。推动创研工作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社会公益宣传,众志成城开展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品创作,讴歌抗疫英雄时代精神,受到主流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学院在境外专家授课、共享课题项目、学生派出、教学和学术交流、教师派出进修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与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美国哥伦布艺术与设计学院、台湾艺术大学等27所境外一流的美术学院和艺术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境外友好院校开展了一系列多层次的交流和合作项目,包括:“巴黎美院教师进修项目”“巴黎画室教师写生与文化考察项目”“英国巴斯思帕大学本科生2+2学位联授项目”“美国哥伦布艺术与设计学院本科生2+1+1学分互认项目”“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硕士研究生1+1+1学位联授项目”“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研究生短期交换项目”“台湾艺术大学学生短期交换项目”“台湾世新大学学生短期派出项目”等。同时,境外艺术家也应邀来学院进行短期或长期艺术创作教学交流活动,我院先后主办了“中国西安•国际版画工作室”“流动的塑造--西安美术学院国际雕塑工作室”“西安美术学院•国际公共艺术坊”“中外美术学院院长论坛”“西安国际数码艺术周”“西安亚洲民间影像年度展”等丰富多元的国际国内大型展览活动,国际化办学步伐进一步加快。学院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深挖陕西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项目建设,以高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院大力推动成果转化,近年来签订横向项目110余项,合同经费2.3亿元,项目区域涵盖陕西、青海、山东、河南、广西等地区。学院先后承担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陕西厅、首都国际机场、国庆60年及70年阅兵式陕西彩车和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西安地铁、雁塔雕塑街、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形象设计等多个重大建设项目和地方人文景观设计;在教学项目方面,我院与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50余个,为加快实现教学成果转化、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