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2014年本科第三批开始征集志愿今日10点开始
2014-08-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2014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日程安排,本科第三批征集志愿于8月8日10∶00开始。

需要征集志愿的院校及专业信息公布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上,达到本科第三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且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根据公布的各院校征集志愿最低位次和本人成绩位次,选择适合自己报考的院校和专业,于8月9日8∶00前登录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完成征集志愿填报。

省招办提醒考生:

一、征集志愿仍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所公布的院校计划缺额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院校在正式投档时生源不足导致缺额;第二类是院校投档时生源充足,但因部分考生专业不服从调剂、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等原因而退档形成的缺额;第三类是院校正式投档时生源充足,原始公布计划已足额完成,但高校又额外增加预留或调剂计划用于征集志愿录取。对于第一类缺额计划,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没有最低分数和位次的限制,达到本科第三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且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对于第二、三类缺额计划,为避免产生分数夹层,确保录取公平,只有分数及位次不低于这些院校正式投档时最低分数及位次的考生才有资格填报。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在填报时,系统将会提示:“您未达到填报该院校的最低位次”。

二、慎重填写“愿意录取到其他专业”表态栏。前期录取期间,退档考生90%以上都是因“所报专业满额且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而被退档。征集志愿仍设置A、B、C、D4个平行志愿,每所院校6个专业,同时设有“愿意录取到其他专业”的专业调剂表态栏,希望考生务必慎重填写。目前的征集志愿是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录取最后一次机会,考生一旦因专业不服从调剂而被退档,只能参加高职(专科)批次录取。

三、参加本科三批录取的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普遍收费较高,历年本科三批征集志愿都有个别考生第一天填报了志愿,第二天就反悔并要求放弃录取,希望广大考生根据自身实际,慎重填报征集志愿,切忌盲目报考,随意浪费珍贵的本科录取机会。

四、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的形形色色招生诈骗案例,省招办再次提醒所有考生和家长,本科三批录取院校和专业均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上公布,请考生和家长认真甄别,切勿轻信虚假高招宣传,以免蒙受不必要的精神和物质损失;同时警惕社会中介机构或个人谎称有“特殊”关系或者手中有高校“内部指标”、“定向招生计划”,诈骗钱财。省招办反复重申:只要高考分数够线、志愿填报合理、符合政策规定,不用找任何人,不用花一分钱,一定能够录取。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8月7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艺术院校,是西北地区第一所省属公办艺术类高职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开展秦腔人才学历教育的高校。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前身是享有盛誉的陕西省艺术学校、陕西省电影电视学校和陕西省电影公司。学院创办于1952年,其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建校以来,学院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陕西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秦腔专业师生多次赴北京中南海汇报演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习仲勋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2010年成立以来,时任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多次批示要求“办好这所大学”。2018年9月5日,时任陕西省省长刘国中对学院新校区建设做出重要批示。2019年9月9日,副省长方光华听取学院工作汇报。2020年11月1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莅临学院视察高素质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现设戏曲系、影视系、舞蹈系、音乐系、美术系、学前教育与文化管理系、流行音乐系、基础教学部和思政部等9个教学单位;设有戏曲表演、舞蹈表演、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戏剧影视表演、影视多媒体技术、播音与主持、影视动画、摄影摄像技术、书画艺术、音乐表演、现代流行音乐、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学前教育等21个大专专业,6个五年一贯制专业和6个中专专业。“戏曲表演”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也是全国高等艺术职业院校骨干专业。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学前教育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戏曲表演三个专业被列为全国表演艺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影视多媒体技术、摄影摄像技术、影视动画四个专业被列为全国广播影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2013年,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开办了戏曲秦腔专业本科班。现有教育部职业技术等级证书1+X证书试点8个、考点4个。建有陕西省视觉重构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秦腔艺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研究中心、陕西戏曲音乐数字资源库、中国秦腔教育联盟等机构。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学生4500余人。设有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学院现有教职工348人,其中专任教师245人,副高及以上63人,硕士学历128人,“双师型”教师198人,秦腔表演艺术家终身成就奖马蓝鱼,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花奖”得主李东桥,著名作曲家、胡琴演奏家张新怀,秦歌第一人“十三狼”在学院任教。聘请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友仙、玉雕大师寻琇琳、陕西省书协主席陈建贡、秦派内画大师张铁山、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江平等一大批大师名家担任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现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知名教师1人,陕西省杰出青年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全国百名优秀戏曲专业教师2人。建校以来,为陕西乃至全国培养了20000多名优秀艺术人才,先后获得各类荣誉300余项,被誉为“西北艺术人才的摇篮”。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曾任我校校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为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锋、齐爱云、李君梅、赵阳武等秦腔表演艺术家曾在学院学习,西北地区第一位舞蹈博士小鹿林子,著名影视演员苗圃、文章、王大治,优秀节目主持人王芳、靳博等均毕业于学院。大型历史舞剧《长恨歌》中的大部分舞蹈演员由学院在校生担任。西北地区各市县歌舞团、部队文工团、大型演艺公司的演员大部分是我院的毕业生。学院重视艺术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成绩斐然,影响广泛。2011年11月,秦腔《鬼怨》和《哭墓》在全国首届文华艺术院校戏曲大赛中分别获得高年级组、低年级组铜奖,填补了陕西省在该类赛事上的获奖空白。2012年8月,《铡美案》获得第16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大赛地方戏曲类最高荣誉“金花奖”。群舞《吼秦腔》在2012年全国第十届 “桃李杯” 舞蹈比赛中获表演二等奖和原创教学剧目三等奖, 在2015年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中获二等奖。2015年全国校园好声音大赛中,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支成功晋级全国24强的高职院校。2018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截止2021年4月,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道中获金奖2项、银奖10项、铜奖15项,首次晋级国赛,并获三等奖1项。2019年争取到国家艺术基金7项,居全省、全国同类院校数量之首,居全国第13位。特别是2020年,学院教师获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位居全国艺术类高职院校前列。学院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院认真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在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广泛交往。接待了英国访问学者、美国大学理事会访问团、挪威文化大臣等多国访问团。派代表团前往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澳大利亚、韩国尚庆大学等地考察学习。受邀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陕西省教育厅和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承办的“中俄建交七十周年——丝路秦韵”中俄人文交流陕西特色文化展演活动,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陕艺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瞄准建设 “国内一流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目标,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奋力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为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省政府领导的正厅级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与陕西省行政学院为一套机构。院长由省政府秘书长兼任。   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最早为1949年9月成立的西北党校二部,建校已60余年。学院主要以培养应用型现代经济管理,特别是财经类专门人才为主,面向全国10多个省区招生,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3600人,已累计培养毕业生2万余人。与香港公开大学联办的研究生(MBA)教育在册人数100多人。学院设有基础理论教研部、公共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经济系、财务管理系、计算机应用系、外语教研部、电子设备与信息管理处、图书馆、对外合作办公室、干部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改革研究所、陕西经济研究所等32个处级建制部门。学院学科涵盖经济管理、电子政务、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并有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23个专业。学院主办的《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院已在许多领域培养出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建立了一支门类齐全,符合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30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人,副高级职称以上近100人,“双师型”教师71人,并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聘有一批相对稳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兼职指导教师。   学院秉持“敬人敬业,求是求新”的校训,坚持“以职业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树品牌,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设有国家级、校级等多种奖、助学金,并对特困生提供多种助学保障,为学生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学院发挥与省行政学院两校一体的优势,大力推行与行业、企业合作,院内学习与社会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育人模式,采用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课业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方式,建立了24个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过硬职业技能、较高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职业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5%以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级政府、企业的主要领导、部门主管和业务骨干。   学院坐落于13朝古都西安,共有校本部、北校区和南区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约180亩,校舍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校园内教学楼功能完备,学生公寓温馨舒适。院图书馆馆藏图书近25万册,各种期刊资料1000余种,外文刊物24种。建有设备先进、覆盖全面的校园网络和计算机实验中心、各种专业实验室、多媒体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校园环境优雅,是一个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正在努力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致力于把学院建设成“专业特色鲜明,培养模式科学,院企合作紧密,就业前景广阔,社会声誉良好”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为陕西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汉中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专科层次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业务受陕西省教育厅管理和指导,是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2010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9年通过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检查复核,先后被授予教育部首批信息化建设优秀试点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陕西省师德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院地处世界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最美城市——汉中市,占地面积730余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全日制在校学生1.7万余人,招生覆盖16个省份,办学规模稳居陕西同类职业院校前列。校园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一所集汉文化与现代元素于一体的生态公园式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立志成才的理想之地。学院下设13个党政管理部门及15个教学教辅机构。开设有医学类、经济管理类、农林类、教育类、机电类、土建类6大类40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3个。近年来,学院紧密结合汉中实施航空装备制造提升、汽车制造扩能、智能装备制造培育三大工程建设,及时优化专业布局,开设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专业发展与产业升级高度契合。学院现有教职工和医务工作者1020人,其中,专任教师574人,正高职称17人、副高职称13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31人;“双师素质”教师311名,获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1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汉中市“三一一”人才12人;3名博士获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4名教师被评为“汉中市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名教师被评为“汉中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学院紧紧围绕学研、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是汉中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设有汉中市职业教育中心,是陕西省和汉中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陕西省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陕西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汉中市中学教师培训中心、汉中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汉中市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18个,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40多个,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及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建有陕西溯源法医司法鉴定所、临床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及秦巴食用菌研究所等省、市级服务、研究平台5个,职业技能鉴定站4个,拥有1所三级综合附属医院、1所二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汽车驾驶培训学校。以学院为理事长单位的汉中职业教育集团202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坚持产学研融合发展,科研能力稳步提升,近年来获批教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论文1600余篇,发明专利9项,出版著作、主编参编教材150余部,获陕西省科技三等奖1项,汉中市青年科技奖1项,汉中市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各1项,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各1人,建成陕西省青年创新团队1个,1个博士团队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比利时王国托马斯·摩尔大学、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德国法兰克福护士学校、荷兰方提斯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菲律宾国家大学、韩国牧园大学等国际院校开展了深度合作。学院紧抓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历史机遇,全面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奋力推进“双高”院校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德能并举、岗位主导、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体系,创设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与多家企业联合开办订单班25个,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8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近两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获奖400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校园健身操舞锦标赛中获得冠军两项,多名毕业生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我身边的好典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务实创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尚德、自强、乐业、创新”的校训,发扬“以厚德尚行之传统修身育人,以大国工匠之追求精益求精,以自强不息之精神乐业创新”的学院精神,在提高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内涵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发展新兴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全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奋力建设陕西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
  • 商洛学院商洛市
    学校简介商洛学院是教育部批准、陕西省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秦楚文化交汇地、革命老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商洛市。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距离省会城市西安110公里,东临河南,东南接湖北,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兼容秦雄楚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交通区位优越便捷,生态旅游和物产资源丰富,享有“秦岭最美是商洛”“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之美誉。 商洛学院肇始于1976年成立的陕西省商洛地区五七师范学院,1979年更名陕西师范大学商洛专修科,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商洛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整体上划由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2005年与陕西省商洛农业学校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改建为商洛学院,2011年成为省市共建高校,2014年被列入陕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入选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确定的全国百所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2018年被确定为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会员单位。建校45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尚教为学 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和“博闻强志 正道直行”的校训,坚持“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凝练打造了“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三大鲜明办学特色,培养了5万余名合格人才,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校现有3个校区,占地900余亩。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健康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1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学研究部。开办42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面向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学生12000余人。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803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14人(博士16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67人。聘请中国科学院赵鹏大院士、中国工程院张生勇院士为“双聘院士”,有二、三级教授5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陕西青年科技新星”“三秦人才津贴”等各类人才项目20人次,荣获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国家级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16人,荣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24人,荣获省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奖项8人。建立了一支以侯洵、徐宗本、樊代明、刘加平、欧阳晓平等“两院院士”和著名作家贾平凹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的兼职教授队伍。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本科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现有省级“一流专业”8个(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文化产业管理、美术学),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2个、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陕西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实习实训基地223个。获批省级及以上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7项,主持省级以上教改教研课题100余项,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获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30个。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以学生党建为龙头,积极实施“三早一晚”及二级学院党政领导带班晨读“学风示范”工程,营造良好学风。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9项、省级项目487项;在各类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1720余项。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6金22银21铜”优异成绩。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多次被评为“陕西高校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学校扎根商洛大地办大学,坚持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校地合作发展道路,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现有1个陕西省优势学科、2个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了10个省级研究平台(1个全国唯一的省级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矿产资源清洁高效转化与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陕西省商洛市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2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陕西秦岭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陕西秦岭健康食品配料及核桃产业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公众科学素质研究中心“商洛学院陕西省商洛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校新型智库“商洛发展研究院”和1个省级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商洛学院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建成商洛市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等16个市级科研平台、量子光学研究所等6个校级研究机构、3个校外博士工作站、 2个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实验站、1个秦岭南麓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站。拥有2个陕西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全国冶金矿产固废资源化匠心团队,10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和14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推广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攻关项目42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市厅级各类科技奖励208项,取得知识产权类成果745项。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I、ISTP等收录438篇,出版各类著作140部。《商洛学院学报》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是“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社科学报”和“陕西高校精品期刊”。学校扎实履行服务社会使命,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大力实施“根植地方行动计划”,与26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广大教师围绕服务地方的各类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承担科研项目370项。承担“国培”“省培”计划110余项,为全省各地市培训养老护理员、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教师2万余人,为商洛各领域培训从业人员2万人次。学校坚持录取报到率与生源质量、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提高”的招生就业工作方针,广泛建立省内外优质生源基地,连年高质量完成招生计划。主动对接新业态行业就业领域,先后在北京、西安、广州、深圳、宁波、江苏、浙江、新疆等地建立了130多个就业创业基地。三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高于全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先后有430余名优秀毕业生赴新疆、西藏支教就业,积极投身边疆建设,奏响新时代爱国奋斗主旋律。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社会影响持续扩大,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爱尔兰、西班牙、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师生出国(境)学习深造搭建了广阔平台。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国内高校建立了对口支援与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鄂、豫、陕10所高校共同发起组建了汉江流域大学联盟,与陕南三市地方政府及高校联合成立了陕南发展研究院,积极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的“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被省委教育工委、省综治办和省公安厅联合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被商洛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校园”。当前,学校正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改革发展,奋力追赶超越,为建成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重点建设的31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示范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科教兴村计划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先进集体◇首批50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学籍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水利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十佳诚信办学示范单位◇陕西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高本对接,联合办学”试点院校◇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先进学校学院简介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英文: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简称:杨凌职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省农业学校、陕西省水利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陕西省林业学校合并组建,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建校87年以来,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4万多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奖励60多项。2020年5月,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公布,学院荣膺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7位(陕西第1位),稳居全国高职教育第一梯队。学院地处素有八百里秦川美誉的关中平原,是我国农业硅谷、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的主要驻区单位。东距西安60公里,西距宝鸡80公里,陇海铁路、西宝高铁和连霍高速公路、西宝中线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学院占地163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10亿,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拥有现代化、生产性校内实验实训室336个,校内实训基地45个,校外实习基地139个,校外产学研示范基地11个,顶岗实习和实践基地372个。馆藏图书128.36万册,订阅期刊1300余种,电子图书46万册,电子期刊21万册。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21966名,其中百万扩招学生2039名。现有教职工1031人,其中教授63名、副教授333名,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483名,外聘兼职教师682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教学名师16名,各类学会评选教学名师23名,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师德先进个人2名,省级师德先进集体4个,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3人,陕西省蜂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陕西省蜂业、梨、莓类、花卉等产业体系岗位专家12人,“三区”科技人才15人。教师先后主、参编正式出版教材1500多种,公开发表论文近6000篇,其中核心期刊3300多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及科研推广成果奖43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21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26项,培育小麦、花椒等新品种19个,专利300余项。学院科研、教研项目、经费、奖项及项目等多年来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学院设有14个分院(部),8大类73个高职专业,2个本科联办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6个,国家骨干专业17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1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参加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3个,主持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部级和行指委精品课程27门,省级精品在线课13门,院级精品资源课96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4门。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设有全国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点。设有陕西省中职校长培训基地、陕西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陕西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7个基地,建有华北水电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函授站。创办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高职教育研究》等刊物。学院坚持走“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之路,依托“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和“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两大平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省内外142个县(区)政府、1332家企业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3个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中心,60多个企业订单班、13种优秀学生奖学金;开办了“中国水电十五局水电学院”“陕建集团建筑见习学院”等9个企业(产业)学院。在全省建立产学研基地11个,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性、科技包村型、专家大院型和企业带动型五种农业高职院校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彬县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聚焦精准扶贫,在麟游县、太白县、旬邑县建立2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1个网络电商平台,实施10余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形成了职教扶贫高职范式。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荷兰、德国、几内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共计10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招收有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柬埔寨、蒙古等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与荷兰、以色列等国家教育机构分别开展“现代农业技术”“ 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合作研讨;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项目建设;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学校“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学校“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示范;在几内亚、乌兹别克斯坦分别成立几内亚水利工程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古利斯坦国立大学现代农业学院;加入《悉尼协议》,开展国际专业认证研究与实践;与新西兰商学院、新西兰林肯大学开展“2+1+1”专升硕国内学生留学计划。学院学生工作坚持“教育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亲情化”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正禾”育人工程,通过实施10个育人项目、开展60项支撑活动,形成了“目标引领、项目实施、要点突出、学分明确、活动支撑”育人体系。创新实施“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德技并修,以学分为导向,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到实处。以“十大节庆主题教育”品牌为引领,把文化教育、德育教育、个性化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与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赛奖项400多项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辐射国外的就业基地网络,建立了以中国水利水电集团、陕西建工集团、西北电力建设集团、中铁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为引领的70多个就业集团企业基地。学院先后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先进集体”“首批50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陕西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学院将始终牢记先辈们“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初衷,秉承“明德强能,言物行恒”的校训、“照准目标,矢志不渝”的学院精神、“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开放办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以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为核心,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专业发展体系、一流的人才和人事管理体系、一流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全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职名校”。(数据更新至2021年10月)地 点:陕西杨凌示范区渭惠路24号邮政编码:712100电 话:029-87083942 87083954 传真:029-87083953网 址:http://www.ylvtc.cn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