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沪考心语 | 尽早酝酿专科志愿填报
2021-08-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文/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刘玉祥

时间来到7月底,本科录取接近尾声。2021届上海考生总体获得感比较强,截至本科普通批第一次征求志愿结束,大部分考生已经顺利实现本科录取,成为个人小宇宙里的“YYDS”。

高考成绩达到385分的1000多名未录取考生,如果还有本科憧憬,就不要放弃降分征求志愿的机会。仔细检索各校缺额计划汇总表,充分填报第二次征求志愿,或能由此踏上通向本科录取的末班车。

专科

无缘本科的大部分考生会考虑专科。虽然志愿填报要到8月3日才正式启动,但此前数日不宜荒废,专科志愿也需认真酝酿。多年经验和2021年本科已录信息提示,预计最终选择填报专科志愿的考生人数最多4000来人。而已经公布的专科计划总数达到4900个,意味着如果认真填报、不挑不拣,肯定能够确保每位符合专科录取要求的考生都能大学圆梦。

专科填报志愿只看语数外三科成绩,超过300分属于可以任挑志愿的高分考生,达到250分上下也能算作专科队伍里的佼佼者。总分不到100分者不具专科志愿填报资格,只能等待10月份高职扩招升学机会的到来。

1.专科录取设提前批、艺体批、普通批三个招生批次。

6所院校参与提前批招生,合计公布近250个招生计划;30所院校参与艺体批招生,合计公布700多个招生计划;普通批是大头,92所院校参与招生,合计公布将近4000个招生计划。和本科阶段一样,专科提前批和专科艺体批之间不能兼报,填报专科艺体批还需要具备专业统考或校考合格成绩。

2.专科提前批执行顺序志愿,允许考生最多选择两所院校进行填报。

由于提前批专业就业前景明朗,每年都有超过计划数3到4倍的考生踊跃报考。有志于将来从事空中乘务、乡村医生、院前急救、学前教育、邮政管理等工作的考生不妨赶紧研究相关院校的招生说明。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学校设置了提前审核或者户籍限定的准入条件,符合要求的考生方具填报资格。

3.专科艺体批是艺体生专有的志愿空间,设有8个平行志愿。

本科落榜的艺体生多有艺体情结,大部分仍会选择专科阶段继续填报艺体志愿。有意填报的考生需要在美术与设计学类、编导类、表演类、播音与主持艺术类、音乐学类(声乐、器乐分开)、校考类或体育类中选定一个类别,填报办法与本科阶段一致。除了美术与设计学类,别的类别招生院校稀少,填报时候无需纠结,看得中的全部可以体现在志愿表中。艺体生也有填报普通批志愿权利,建议相关考生要把两个批次志愿联动考虑。若是感觉依据本人文化成绩能够录取普通批里的理想院校和专业,可以放弃艺体志愿,或者择优有限填报。

4.专科普通批是所有考生都要重视的批次,即使有较大把握录取提前批或艺体批,也应认真填报普通批志愿。

普通批8个平行志愿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必须“精打细算”有效使用。上海本地公办本科大学所设专科最受考生青睐,录取要求也相对偏高,一般来说需要具有排名1000名之内的实力。排名2000名开外的考生可以使用个别志愿表达更高追求,但多数志愿应当围绕民办本科大学所设专科或者公办高职。排名4000名左右的考生更要降低期望、脚踏实地,主攻目标应当围绕民办高职。外省市专科总量不多,但也不乏超值选择,因此不宜漠然无视,倘有中意院校也应列入候选对象。

5.一定要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并且考虑是否愿意将来据此就业。

最喜爱的专业应当填在所选院校志愿的第一个专业志愿位置,其他专业按照本人接受程度降序填报。不少院校的相同专业在不同年份的最低录取分浮动较大,与其花费心思甄别分数高低,还不如直接按照意愿逐一填报。选择专业需要对照自己身体条件,不符要求的千万不要填报。

6.上海高职院校开设的高本贯通专业非常诱人,填报之前应当看清备注说明,单科成绩不到填了也是白填。

锚定高本贯通的考生不要简单参考所在院校的往年最低录取分,高出一定分值才有较大成功把握。

热门院校

  •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出资主体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学校秉持“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的育人理念,“双主体办学,多模式培养,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模式,坚持办一所有文化根基的高职院校。2021年5月,学校获评“上海市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10年至今,学校蝉联五届上海市文明单位、五届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2012年,学校荣获上海市特色(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3年,以科研工作迅速健康发展的态势获评“全国高职高专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被列入国家教育综合改革上海试点院校;2016年,以优秀等第获评上海市特色(示范)院校;2017年,因富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获评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9年,我校入选第二批“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成为本批次仅有的2所高校之一;同年,我校成为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少儿足球师资培训示范基地、“皇马未来之星”中国专训营上海基地。2020年我校荣获上海市A级高校创业指导站,是全市民办高校(含本科)中唯一一所进入A级的院校。2021年3月,我校获得第三批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16-2020年)(高等院校),同年4月,我校被评为2020年度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优秀高校”和“智慧安防先进集体”。2016年至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了两届中国专科院校排行榜,学校均位列500强,上海地区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综合实力第一。2014年至今,麦可思研究院连续六年给出的“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毕业生培养质量年报》”显示,毕业生就业率、专业相关度、岗位稳定率、初岗起薪等专业核心指标均达到或部分超过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的标准。2016-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上海十大专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排名第一。在武书连2019中国一流民办高等职业学院名单中,学校为唯一一所上海院校进入27所中国一流民办高等职业学院行列。截止到2021年9月,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内最富有学术含金量以及有影响力的质量工程获评层次与总量、国家级及省市级教学成果奖获评层次与总量均在民办高校中占一、二位,并跻身于上海高职院校先进行列。学校下设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国际商务与管理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共5个二级学院、2个直属系和1个思政中心。根据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设置有护理、国际商务、建设工程管理等8大类38个专业(含方向),基本形成了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结构分别对接的工、商、管、医、艺多科性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结构。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400余人,教职工427名,具有高级职称占32.79%,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62.99%,拥有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8门,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13个,上海市教学名师5名。学校累计获评一流专业、高水平专业3个,国家规划教材7本,部、市两级教学技能大赛、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学生才艺体育大赛总揽金奖和获奖数连续四年居于上海民办高职一二之位。部、市两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总量连续四年位居上海民办高职一、二名。学校重视基本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现有土地面积498亩,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实现万兆核心全光纤网络、千兆到桌面的接入能力,出口带宽1200M,无线网络教学校园全覆盖。拥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8个,其中3个中央财政重点资助建设项目、8个上海市财政重点资助建设项目,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9889.71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近58万册,电子文献资源总量近122万册,并拥有上海高职院校首个数码图书馆(室)。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实习就业质量。校企协同创建“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200余家,其中驻企驻校工作站12个,产学研合作企业128个,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育各类专业人才2.5万余名,学生报到数连续6年位居民办高职第二位,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8%以上,近两年就业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据第三方调研机构麦可思评估,学校连续四年“毕业生就业率、专业相关度、岗位稳定率、初岗起薪”等专业核心指标均达到或部分超过国家示范性院校、骨干院校标准,企业满意度和毕业生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双主体合作育人成效显著。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学生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学院构建了“全面育人”教育模式,系统设计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人文素质、通用能力、行为素养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复合+专业拓展”的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和“常识性经典教育+养成性人格教育+实践性价值教育+超越性心灵教育”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强调“从基础技能、单项技能、专业技能到综合技能递进”的系列实训模式、已形成传统的六大主题教育活动系列以及持续进行的志愿者服务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的开拓和运行,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必备的专业理论、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 学校简介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1979年成立,是中国最早独立设置的旅游类高等院校,时名“上海旅行游览专科学校”,隶属上海市外办;1980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旅游专科学校”;1986年划归国家旅游局领导;1992年更名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归上海市教委领导;2003年划归上海师范大学管理,与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成为同时采用两个名称的合一教育机构;其中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独立法人单位,开展专科教育。2011年成功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验收,是全国唯一一所旅游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目前为上海市“双一流”建设单位。学校拥有奉贤区海思路和闵行区吴中路两个校区,同时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有教学与办公点;核心校园占地面积326亩,教学实践场所3万多平方米(“十三五”规划立项综合实验楼1.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00万元;图书馆目前馆藏纸质图书38万余册,旅游类电子图书1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400余种,电子图书近14万册,多媒体资源总量20TB,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建成第二批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上海旅游职教集团)、文旅部旅游类专业示范点2个、教育部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上海市级红色文化与旅游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学校共开设5大专业群涵盖20个专科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含中外合作办学方向)、葡萄酒文化与营销、西式烹饪工艺、中西面点工艺、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智能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休闲服务与管理、定制旅行管理与服务、全媒体广告策划与营销、智慧旅游技术应用、旅游英语、旅游日语、应用韩语、应用西班牙语、空中乘务等20个;其中,上海市一流专业群3个、一流专业6个。此外,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办学资源(图书馆、体育馆、食堂、浴室、学生班车等设施资源共享;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旅游管理、企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旅游管理(MTA)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和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本科专业3个),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深造的便利条件。学校坚持“面向国际、依托行业、服务产业”办学理念,聚焦专业内涵建设,创新旅游人才培养。现有专任教师200余名,均具备硕士、博士学位或职业资格证书,多拥有国际院校进修、行业挂职锻炼经历;具有高级教师类职称和高级技师类职称教师80余名,其中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旅游、会展等学科带头人;另有兼职教师150余人,聘请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多个国家长短期外籍专家,开展专业教学与交流,促进师资国际化;拥有省部级(上海市级)教学团队14个、教学创新团队10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4人。近年在教育部、上海市各类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中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1项、省部级(上海市)教学成果12项;获国家及上海市精品课程27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35项;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20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1项,1人获全国第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并入选第46届世赛国家集训队。学校为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上海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上海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与上海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分别是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和长三角旅游职业教育联盟成员;拥有近500家合作单位,学校依托平台,扎实人才培养与师资建设的同时,在国内与境外、上海与外省区市、企业与中学等建立了150余家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稳步提升学生实习、就业质量。学校为世界旅游组织(UNWTO)附属成员、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旅游教育培训机构(APETIT)执委会副主席、亚太旅游协会(PATA)理事、世界旅游联盟(WTA)成员、世界休闲组织(WLO)会员、国际展览产业联盟(IEIA)成员、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发起成员等,现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55所院校、126个机构与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形成专升本、专升硕等立交桥式项目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发展力与国际化视野,近五年出国、出境参加学校交换生、短期访学、海外实习等交流项目的学生400多人。学校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与上海、长三角、全国及部分境外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全覆盖的良好合作关系。建校4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近10万名各级各类人才,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三分之二的毕业生稳定在旅游行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担任旅游企业部门经理以上职务或任职于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岗位,为学校赢得了优良的社会声誉。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高星级酒店与知名旅行社、会展、餐饮、景区、休闲、娱乐等旅游行业企业,渠道广、质量好。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中医药院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作为地处张江科学城核心板块的高校,以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对接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己任,利用已有的学科和综合优势,勇担深化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推动中医药自主创新、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任。学校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拥有5名两院院士,5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97名上海市名中医,700多名高级专家和教授,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8000人,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史、医学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7个一级学科;药剂学、生药学、药理学3个二级学科及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卫生5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设有18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康复作业治疗、药学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余家海外院校、医疗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建立了6个海外中医药中心,2个“太极”健康中心;设有一个药学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4个。有1个教育部中药现代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顺利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名单,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全部进入最高等级的A+档,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学科的高校。学校办医规模与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9家附属医院,覆盖上海市所有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医院总床位数近8000张,每年服务来自世界各地患者1900余万人次。附属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全国领先,在2018、2019年国家公立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中多家医院取得三级中医医院和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第二名。学校以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为目标,坚持“不重其全重其优、不重其大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经过6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教学与科研实力以及主要学科全国排名领先的中医药高等院校。
  •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市静安区
    学校简介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是上海最早的区办全日制高校。2001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由闸北区业余大学转型高等职业教育。并经钱伟长先生提议并题写“上海行健学院”校名,蕴含天道刚健、自强不息之意。学院深耕高职教育以来,秉承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直面困难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人才支撑。学院北靠市北高新园区,南邻大宁商业中心,东接“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校园精致优美,绿草如茵,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在校生规模约为4000人,设经济管理、信息技术与机电工程、商务外语、应用艺术、学前教育5个学系20余个专业。其中,上海市一流专业3个,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2个,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8门,上海市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学院全力实施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战略,坚定打特色牌,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人才为关键、特色为方向、专业为抓手、文化为灵魂、品牌为牵引、创新为动力,全面深化改革,聚焦难题重点,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循序渐进,务求实效。多年来,学院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除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外,学院坚持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和社区教育并举,为上海市和静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学院秉承“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校训,弘扬“明德、求真、进取、笃行”的校风,引导学生“好学精艺、力行修德”。上海行健职业学院自2001年转型高职教育以来,9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和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在上海市高校分类评价(应用技能型)中稳定居于中上水平,2020年成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继续锚定上海市和静安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努力建设成为一所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区域紧密型高职院校。
  •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市松江区
    学校简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办于2005年9月,是一所以国有投资为主体,同时吸纳部分社会力量和民营资金,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综合艺术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原名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从原来的复旦大学独立二级学院,转设为独立建制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董事会: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财务与资产中心、复旦大学、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报业集团、上海东方明珠房地产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等六家举办单位,以及上海东浩兰生国际服务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等八家出资单位组成,并于2017年末正式设立监事会。 学校位于上海市松江大学城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近千亩,校舍总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水系环绕、芳草如茵,小岛风情、绿树成林。美丽校园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派人文艺术氛围和青春气息。 截至目前,学校下设十个二级学院:视觉德稻设计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美术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流行音乐与舞蹈学院、基础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行政机构设置:院务部、教务部、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科研部、继续教育部;三个业务中心:实训管理中心、图文信息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现有专任教师300余人,专任教授、副教授160余人,兼职教师480余人,名誉、客座、兼职教授80多位,在校学生总数4000余名。 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秉承“忠诚 卓越 创新 和谐”八字校训;借鉴国内外现代艺术学科的培养模式,借助百年名校、实力媒体、著名企业的鼎力支持;坚持“办学校不办学店”的原则;践行“需、学、研、产”一体化的办学道路;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精”的治学要求;确立“原创性、艺术性、实践性、前瞻性”相统一的教学理念;以及课程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将培养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作为学校的唯一宗旨。 现已开设 “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摄影”“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绘画”“雕塑”“公共艺术”“表演”“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化产业管理”“流行演唱”和“流行舞蹈”等共计19个艺术类和管理类专业,近40个专业(方向)。 学校和北京德稻教育机构开合作先河,共同打造国际艺术大师本科实验班。从2013年大师实验班首届招生以来,现已有11个专业方向30余个实验班。创新办学模式的探索成效显著,这一合作模式得到国家教育部首肯,2017年被列入“上海市综合教育改革典型案例”。 自2005年学校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教育家治校、教授治学、学校自主、学生自理”的特色办学方针,在艺术教育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明显的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瞩目。 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进入艺术类高考第一批次志愿独立自主招生行列; 2012年12月,正式成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 2013年4月,学校经国家教育部严格考核、全国专家团高票通过,在上海的独立学院中首个成功转设,成为独立建制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2014年6月,荣列上海市教育混合所有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2015年1月,学校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实训管理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5年4月,年轻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跃居QS全球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科第71名,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再次荣膺榜单,这一世界排名表明学校的主要学科已开始跃居国际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学校共有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艺术与科技专业)。 2018年12月,召开中国共产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校党委、纪委班子。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内涵发展,奋力争创一流,进一步加快学校迈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综合艺术院校的步伐,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大学。 2009年拥有首届本科生毕业至今,历届毕业生的综合就业率均超过95%,学生自主创业率超过10%。历年来,新生报到率均高于98%。学校育人成效显著、科研成果丰硕,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Founded in September, 2005, Shanghai Institute of Visual Arts is a university offering undergraduate programs distinctive for art nature. Mainly invested b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t is also sponsored by other social capital. It was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in its initial stage. After eight years of development, it became independent of Fudan University in April, 2013 with the ratific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the list issued by QS in April 2015, Shanghai Institute of Visual Art ranked between 51st and 100th in terms of Art and Design. Since 2009 when we had the first batch of graduates, our employment rate has been above 95% in succession, 10% of the graduates choosing to establish their own business. In recent years, more than 98% new-enrolled students have come to campus for registration. Our students have put on an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the competitions in a variety of subjec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