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2011年本科第三批平行志愿投档线(文科)
2011-08-0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院校  代号 院校名称  选测等级 投档最低分 辅助排序分
1371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BC 304 222
1601 三江学院 BC 306 231
1771 三江学院 BC 292 199
1801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BC 320 214
1802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BC 290 216
18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BC 317 206
1804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BC 317 221
180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BC 307 218
1807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BC 314 232
1808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BC 313 221
1810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BC 308 214
1811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BC 306 219
1812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BC 305 209
1813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BC 289 210
1814 南京工程学院康尼学院 BC 307 218
1815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CC 296 208
1816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BC 310 218
1819 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 BC 301 215
1820 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 CC 298 223
1821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BC 301 222
1822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 BC 294 204
182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花旗营校区) BC 294 213
1831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东方学院 CC 292 210
1832 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 CC 287 207
1833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BC 296 217
1842 无锡太湖学院 BC 303 213
1851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BC 312 214
1852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 CC 297 198
1853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BC 300 215
1854 常熟理工学院虞山学院 BC 288 219
1861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CC 290 201
1871 盐城工学院博雅学院 CC 292 203
1872 盐城师范学院黄海学院 CC 287 207
1881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 CC 288 211
1891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CC 300 200
1892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CC 293 220
1893 徐州医学院华方学院 BC 305 216
1901 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 CC 288 221
1902 淮阴工学院江淮学院 CC 292 216
1921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BC 298 196
1924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BC 300 209
1925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BC 298 204
1926 南京体育学院(按民办机制招生收费) CC 284  
2140 上海杉达学院 CC 303 213
2153 上海建桥学院 CC 295 209
2210 浙江万里学院 BB 294 211
2218 浙江树人学院 BC 284 189
2230 宁波大红鹰学院 CC 284 215
2265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CC 284  
2311 安徽三联学院 CC 284  
2355 安徽新华学院 CC 288 213
2424 闽南理工学院 BC 284  
2513 南昌工学院 CC 288 194
2526 江西蓝天学院 BC 289 202
2591 南昌理工学院 BC 302 228
2628 青岛滨海学院 BC 285 218
2654 山东万杰医学院 CC 284  
2664 山东英才学院 CC 284  
2676 潍坊科技学院 CC 301 214
2698 烟台南山学院 CC 284  
3162 北京城市学院 历史B,另一门C 285 214
4193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CC 291 198
4211 吉林动画学院 CC 284  
4335 黑龙江东方学院 CC 284  
523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CC 284  
5248 汉口学院 CC 284  
5257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BC 314 234
5324 长沙医学院 CC 297 210
5337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CC 284  
5424 广东白云学院 BC 284  
5612 海口经济学院 CC 284  
6130 成都东软学院 CC 284  
7124 西京学院 CC 285 224
7125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CC 284  
7126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CC 284  
7134 西安培华学院 BC 284 204
7135 西安外事学院 BC 284  
7136 西安翻译学院 BC 295 204
7137 西安欧亚学院 CC 284  
7139 西安思源学院 CC 284  
7405 宁夏理工学院 BC 284  
8201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BC 297 237
8203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 CC 284  
8205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CC 313 222
8206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 BC 293 219
8207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BC 293 221
8208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CC 284  
8209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 CC 291 213
8210 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CC 284  
8211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CC 290 226
8213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BC 311 228
8214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BC 284 211
8223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CC 292 206
8224 青岛工学院 BC 291 197
8226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CC 284 209
8227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蓬莱) CC 284  
8228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CC 293 211
8230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BC 284  
823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BC 315 218
8232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BC 300 206
8233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BC 289 204
8235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BC 289 210
8236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BC 293 217
8237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CC 285 207
8241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BC 306 210
8243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CC 288 203
8249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CC 284 210
8250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CC 288 217
8251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CC 288 211
8253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CC 284  
8254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CC 284  
8255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CC 309 212
8256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BC 284 206
8258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 CC 286 201
8259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BC 288 214
8260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CC 284  
8261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CC 284  
8262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CC 290 207
8263 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CC 284  
8264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CC 286 192
8265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CC 313 215
8266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CC 298 215
8267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CC 284  
8268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CC 284  
8269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CC 284  
8270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CC 284  
8271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CC 288 215
8272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 BC 284  
8274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CC 284  
8275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CC 284  
8276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CC 284 205
8277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 BC 284  
8278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BC 284 206
8279 山东经济学院燕山学院 CC 298 217
8281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CC 295 221
8291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CC 284  
8302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CC 284  
8303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BC 284  
8304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BC 287 220
8305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BC 287 215
8306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CC 291 202
8307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BC 289 219
8308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BC 293 195
8309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CC 284  
8310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CC 284  
8311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BC 286 224
8312 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CC 284  
8351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CC 306 225
8353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CC 284  
8354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CC 284 206
8355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CC 284  
8356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CC 286 198
8357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CC 301 216
8358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CC 284  
8359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CC 295 214
8360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CC 284  
8371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BC 284 187
8373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CC 303 213
837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BC 284  
8375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BC 289 217
8377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BC 285 197
8379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CC 284  
8400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BC 284  
8401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CC 284  
8402 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 BC 287 202
8404 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 BC 284  
8406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BC 303 219
8407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BC 284  
8408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BC 284  
8409 大连科技学院 CC 284  
8413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CC 284  
8415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CC 284  
8419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 BC 284  
8421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CC 284  
8423 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 CC 284  
8425 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 CC 284  
8431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BC 284  
8432 长春建筑学院 CC 284 204
8433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 CC 284  
8434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CC 284  
8435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CC 284  
8436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历史B,另一门C 284  
8437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CC 284  
8438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CC 284  
8439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CC 284  
8440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CC 284  
8441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BC 284 205
8452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CC 284  
8455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 CC 284  
8503 黄河科技学院 CC 284 195
8504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CC 284  
8505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CC 284  
8507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 CC 284 211
8516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CC 288 206
8517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BC 284  
852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CC 284  
8521 武汉东湖学院 BC 284  
8522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CC 289 203
8523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CC 284  
8524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BC 289 208
8525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CC 291 200
8526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BC 297 200
8527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BC 284  
8528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CC 284  
8529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BC 284  
8530 武昌理工学院 BC 284  
8531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 CC 284  
8532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CC 284  
8533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BC 301 202
8534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CC 284  
8535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BC 284  
8537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 CC 284  
8538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CC 284  
8539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CC 284  
8540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CC 284  
8541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BC 284  
8543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 BC 284  
8544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 CC 284  
8545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CC 284  
8546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CC 284  
8547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BC 284  
8550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 CC 284  
8551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CC 284  
8552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CC 284  
8554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CC 284  
855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CC 284  
8559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CC 284  
8561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CC 284  
856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CC 284  
860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CC 284  
8602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CC 284  
8603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CC 287 212
8604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BC 284  
8605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CC 284  
8606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CC 300 218
8607 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 CC 284  
8608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CC 284  
8609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CC 284  
8610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CC 284  
8611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CC 284  
8612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CC 302 216
8614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CC 284  
8615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CC 291 214
8632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CC 284 214
8633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CC 284  
8634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CC 284  
8635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CC 284  
8636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CC 291 219
8637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CC 284  
8641 贵州财经学院商务学院 BC 284  
8643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CC 284  
8651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CC 284  
8652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CC 284  
865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CC 284  
8654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 CC 284  
8655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CC 284  
8657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CC 284  
8701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BC 284  
8702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CC 293 229
87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CC 303 216
8705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CC 284  
8706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BC 284  
8708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CC 284  
8710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CC 284  
8711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CC 284  
8712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CC 284  
8713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CC 284  
8715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CC 284  
8716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BC 284  
8761 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CC 284  
8762 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CC 284  
8764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CC 284  
 
注:投档过程中对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其辅助排序分(语、数两门原始分与附加分之和)从高到低排序投档。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连云港职业大学,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1999年3月,连云港职业大学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合并,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之初,学院与全国一百多所职业大学率先举起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帜,实现了“办起来”的历史性飞跃。2008年,学院搬入连云港市科教园区,建成了千亩美丽校园,办学条件和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铸就了“大起来”的历史性跨越。2017年学院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区域知名、业界有名、特色鲜明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强起来”的历史新征程。2020年,学院首次实现高职在院生万人办学规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全院上下正聚力提升学院办学综合实力,全力推动学院高质量改革发展,致力建设文明和谐最美校园,不断奏响学院高质发展的奋进强音。学院位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坐落在著名的西游圣境花果山脚下。占地面积115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全日制在院生11000余人。学院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部(公共体育部)、思想政治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共11个教学单位。学院开设近50个专业。物流管理、药品生产技术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为省级重点专业,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平台、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院内产教融合企业6家,总投入7000余万元。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现有博士18人,硕士283人,正高32人,副高209人,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比61.7%,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占比49.4%。省、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高层次人才50余人次。学院秉承“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通过校政行企携手共建、深度合作,不断推进资源整合,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学院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999年至今,与韩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等国家高校互派教师和留学生。与加拿大荷兰学院联合举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面向未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抢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崇德向善、坚韧奋斗、务实创新、勇立潮头”的新时代“连云港精神”,全力谱写学院事业“强起来”的新篇章,为连云港市开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境界、为江苏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 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市姑苏区
    学校简介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4.2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87.0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平台28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5TB,办有《东吴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科研评价中心核心期刊)和《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本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49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749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5800多人。现有教职工1546人,其中专任教师1170人,高级职称699人,博士61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省双创博士”入选264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1个。学校以“办好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坚持“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探索基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明显,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梯工程学院,全省第一家光伏科技学院,以及汽车工程、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医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声学技术、应急管理及电商等多个现代产业学院。获得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含应急管理学院)2个。获得1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5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承担4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0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5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6项省重点专业(类)、8个省特色专业,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现有4个“十四五”省重点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1个,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1个,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拥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50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5项;建有技术转移分中心7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40余个。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和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与20多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9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开展交换生项目和科研合作;与德国和英国3所高校开展“3+1”和“3+1.5”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项目;成立中美学院,与美国3所高校开展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双学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4年制本科学历留学生。另外,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多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成就多次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新闻媒体报道。展望未来,常熟理工学院将以“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校,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特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南通市崇川区
    学校简介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学校与20世纪初张謇先生创办的初等商业学校一脉相传;1956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区、市商业职工学校;1964年更名为南通市半工半读商业学校;1965年更名为南通市商业学校;1978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供销学校,由市管改为省属;1992年江苏省供销合作干部学校并入;2000年开始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2003年升格为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同时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商贸分院校牌;201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原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商贸分院基础上建立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学校是全国供销系统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供销行指委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两个专委会的主任单位,江苏供销合作职业教育集团暨江苏供销合作经济管理研修学院的牵头单位。学校占地面积50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现设有会计与金融、经济与贸易、电商与物流、电子与信息、建筑工程与管理、世博艺术与传媒等6个二级学院和基础教学部、社科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江苏省物联网与视觉智能 处理工程技术硏发中心、高职发展研究所、合作经济硏究所、农村合作金融研究所、通邦物流研究院等5个科硏机构,现代教育 技术、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实验实训、艺术教育、通识教育等6个中心;开设的40多个高职专业,基本覆盖了江苏供销合作社及区域现代服务业主要产业和行业;建有物流、商贸、计算机、会计、金融、电子、建工等实训中心,共90个实训室,教学设备总值9600多万元;现有教师561人,外籍教师2名,高级职称占38.53%以上,“双师型”教师占75%以上;全日制在校学生11721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建校以来先后为社会输送了7万多名合格毕业生。办学60多年来,学校秉持“明德励志,知行合一”的校训,发扬“自加压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办 学精神,遵循“跳出学校办教育,服务发展强内涵”的办学理念,坚守“责任铸就卓越”的价值观,立足地方聚合地缘优势, 依托系统彰显商贸特色,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和供销合作社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首批全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江苏省商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之家、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称号。进入新时代,学校正汇集政校行企各方力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突出内涵质量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有特色、高水平、国际化、受欢迎的新型职业学院。
  • 学校简介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试点项目”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首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是中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联盟发起和常设秘书长单位,江苏食品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食品工业协会、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食品学院联盟单位,江苏省食品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校坐落于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紧临周恩来纪念馆、吴承恩故居、京杭大运河、洪泽湖等游览名胜,环境清新优雅,文化氛围浓厚。这里是台资高地和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这里还是新兴的交通枢纽,高铁、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出行方式一应俱全。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同行业共进步,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遴选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验收;2015年,高水平通过国家教育部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验收;2018年,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成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学校与时俱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事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学校现占地1269亩,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米,在校生11000余人;现有教职工740人,校内专兼任教师515人,聘任来自企业一线的各类兼职教师396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46人,硕士以上学位509余人,其中博士59人。拥有教育部行指委副主任委员、委员5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3工程”“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教学名师、双创博士、中国烹饪大师等高层次人才73人;拥有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江苏省产业教授14人。学校现设有食品学院、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酒店学院、护理学院、健康学院、财贸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院、国际教育学院,开设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药学、中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中西面点工艺、护理、中医养生保健、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41个专业,涵盖了食品、药品、健康服务等大健康产业领域。建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专业群1个、央财支持的重点专业6个、国家优质校骨干专业5个,建有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建有省高水平专业群10个、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5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2门,有“4+0”联合培养应用本科专业2个、“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产教融合平台3个,重点实验室3个,拥有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学校建有食品加工技术、药学、制药工程、生物技术、护理、幼儿发展、健康管理、烹饪工艺、机电控制、计算机网络、经贸物流等13大类实验实训室近200个,省、市级科研平台10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1.4亿。建有全国同类院校中规模最大的食品科技园,建成焙烤、肉制品、乳制品、啤酒、黄酒、葡萄酒、白酒、糖果巧克力、饮料等多条生产线。栉风沐雨、桃李芬芳。60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7万多名合格毕业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立德尚能”的育人理念和“严谨、求实、和谐、创新”的校风,不断深化“多元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特色办学、合作办学、开放办学、智慧办学和惠民务实,积极与地方政府共建江苏食品产业科技园、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食品研发及检测中心,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承担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高校或行业组织签订合作办学项目5个。引进食品、药品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资源,聘请西餐工艺、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境外专家或技术教学大师来院讲学、担任专业团队负责人。选派教师赴国(境)外访学、研修、培训500多人次,接收国(境)外交换生近200人次,选派300余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学校还先后举办了“中外高职教育校长论坛”“中英高等教育圆桌会议”“中美烹饪文化教育论坛暨淮扬菜国际推广洽谈会”、中法厨艺比赛等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在国内外高职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普法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00余项。跨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体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积极弘扬“建党精神”,正持之以恒为建设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院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市吴中区
    学校简介苏州市职业大学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自1981年成立以来,秉承“勤、勇、忠、信”的校训,赢得了显著的社会声誉,成为区域品牌院校。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成就教师、成就学生。坚持质量为先,坚定精准发展,大力培养“高品德、高技能、高适应”的人才队伍,推动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创新、融合共赢,积极建设全国一流品质院校。学校现有石湖、干将路、潭山和吏舍弄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262余亩。设有12个学院(部),现有涵盖理工、文史、艺术、师范、体育等科类共51个招生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名。专任教师812名,其中正高职称80名,副高以上职称395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2%。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4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7个。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特色。现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省级优秀/精品课程8门次,省级优秀课程群1个,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9部,省重点教材20部,入选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7部,入选江苏省“十四五”规划教材7部,教师主参编各类教材400余部。学校大力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建有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90个,其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积极与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与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济人工智能苏州研究院、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10个项目;牵头成立苏州市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光电、人工智能3个职业教育集团,与苏州一批著名企业和行业组织建有企业(行业、产业)学院23个,挂牌校外实训基地141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学校致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服务,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紧密结合,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协同推进。学校建有国家级“3C产品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中心、6个省级研究所(基地)、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平台)。近五年,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4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2项;获省市两级科研成果奖104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19项,实用新型专利626项。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有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研究协同创新基地、石湖智库等研究院所,在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和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承担课题研究,为吴地文化传承保护、丝绸工艺传承与创新、苏州古城墙恢复重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具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主动融入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和江苏经济国际化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中澳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会计专业项目是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工程。入选江苏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江苏德国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十四五”江苏高校首批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等省级品牌项目。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交流中心、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南非亨通智能制造学院、马来西亚工业机器人学院,开展中外职业教育交流。3个办学案例入选《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校企共育海外技能人才做法在国内多所院校推广应用。开展意大利威尼斯、刚果布黑角、拉脱维亚里加等友城项目,助力中外友城友谊。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苏省文明校园、首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苏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先进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获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入选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