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教育考试院:异地高考政策预计年底出台
2012-09-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获悉,浙江的异地高考政策目前尚在研讨之中,预计年底出台。

  省教育考试院:

  浙江异地高考政策预计年底出台

  7日,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浙江的异地高考政策目前尚在研讨之中,预计年底出台。

  记者提及,如果外省考生在浙江高考、录取,势必挤占浙江考生的升学指标,影响浙江本省考生的录取率。

  “具体的细则还没有出来,现在谈及异地高考附带产生的影响尚早,不过,在细则出台之前,肯定有一个完善的调研。”这位负责人表示,各省根据本省流动人口情况、教育资源等各因素,制定和出台异地高考政策,其具体做法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这几年,浙江录取率确实不错,2010年浙江高考录取率达83.58%;2011年浙江高考录取率达85.3%;2012年浙江高考录取率达85.4%。根据这三年的数据,应该看出是呈逐年递增趋势。那么,会不会因为浙江的高额升学率而吸引大批的外省高考生涌入浙江呢?

  这位负责人认为,升学率高,或许是吸引外省考生的一个因素。但就升学率这个数据而言,对个体学生来说,意义不是很大;再说,浙江高考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而浙江考生的考试水平较高,外省学生来浙江高考,并不一定占据多大优势。所以,是否涌入大批外省考生尚属未知数。

  某高校高招主任担忧:

  会不会催生变相的“高考移民”

  就异地高考,记者采访了浙江某高校一位招办主任吕老师,他从事招生工作10多年。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异地高考如果没有完善科学系统的政策加以规范和引导,那么很有可能催生变相的高考移民。”

  “相对来讲异地高考在浙江还不会激起特别大的冲击,但在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会有很强烈的反响。”吕主任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集中了一批985、211的名牌优质高校,每年高考时,本地户籍考生都有所照顾。一旦放开异地高考,变相“高考移民”就很容易产生——为了进入优质高校而选择“异地高考”。他认为,应该制订细则来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1999年由浙江工程学院(后升格为浙江理工大学)创办,并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政发[1999]255号)成立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于2000年8月列入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开始招生。2004年11月,通过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和确认。2006年秋季开始在余杭仓前办学。2011年11月,经浙江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专家评议组评审、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取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5年,由浙江理工大学与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共建,与绍兴市上虞杭州湾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上虞新校区。2017年9月,学院整体从杭州市余杭区迁址至绍兴市上虞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康阳大道58号办学。2019年4月,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上虞区是绍兴市辖区,位于杭州和宁波两大都市区中间,是省级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绍兴商贸中心以及浙东新商都。上虞区是绍兴中心城市东部具有滨江特色、功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新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兴盛、人才辈出、山水唯美、经济发达。曾获2013年福布斯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县级市,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17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和中国工业百强区。2018年当选中国百强区。201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等。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3.82亿元,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88”行动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双抓双优双突破”行动,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列入全省试点;全域推进新时代八大“美丽行动”,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检复评。一、办学设施完善学院坐落于绍兴市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550亩,按照生态校园、智慧校园、人文校园的要求进行规划,以“省属高校先进水平”的标准进行建设,总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新校舍二期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预计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校区内的主要单体建筑包括图书馆、训练馆、田径场、学生活动中心楼、报告厅、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科学楼、艺术楼、钟楼、校史馆、公寓楼等。图书馆舍总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共10层,设有图书、期刊、工具书、电子阅览室等各类阅览室10个,另设有信息共享空间、3D艺术空间、研讨室、休闲书吧等特色服务区,现有纸质藏书76万册,共享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所有数字资源,可访问中外文数据库45个,可在线阅读电子图书180余万种。教学区设有122个多媒体教室,1个录播教室,总座位数12521个;5个语音实验室,总座位数175个,15个通用机房、1个苹果机房,建有包括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合格教学实验中心在内的9个实验中心(室),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完善。体育教学、训练、以及活动场馆齐全,有室内训练馆、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教室、武术教学房、体育舞蹈教室等运动场地及设施。后勤保障体系和安全保障机制健全。学生公寓设计新颖,设施齐全先进,明净舒适,建有独立洗衣房、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独立的直饮水系统、智能化门卫管理系统和用电管理系统。与校园西侧杭州湾新区派出所建立警校联动机制,切实保障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优美校园环境和完善的办学设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二、机构设置健全学院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26号令]的办学原则,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党委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支持学院行政领导班子和院长开展工作,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纪委办公室、监察办公室、审计办公室、招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党建工作部(机关党总支)、人事部(教师工作部)、教务部(教育教学发展中心)、学工部(招生与就业办公室)、团委、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科研与社会合作部、财务部、信息化办公室、综合保障部、工会等12个职能部门,设有纺织服装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军训部等8个二级学院(部),及图书馆1个直属单位。三、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富有特色、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46人,其中专任教师364人,高级职称122人,博士学位6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7.89%。近年来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5人,浙江省优秀辅导员2人。获得省“教坛名师”、“教坛新秀”、“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厅局级及以上奖励共20余人次,2名教师荣获德国红点奖和国际IF产品设计奖。四、学科门类齐全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母体良好的学科基础、师资条件和教学资源设置学科专业。现有2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艺、经、管、法、文等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纺织、服装、艺术设计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学院依托地方,立足本省,面向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办学规模8000余人。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产品设计、动画为省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产品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为省新兴特色专业,艺术与设计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两个学科成功获批省一流学科B类,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教育部教指委课程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31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4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精品课程2门,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4项,10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各类课题1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6项,厅局级项目53项;各类成果及获奖50项;出版著作或教材17部,获得授权专利340项,软件著作权6项。五、人才培养体系完整学院以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弹性学习期限为3至6年。在学院规定的学习期限内达到毕业学分和学位授予条件要求,颁发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设置创新创业模块,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增加实践教学、选修课和分层分类课程以及第二课堂学分,开展导师制优秀生培养工作。学院作为“高校艺术学科师生海外学习计划”成员院校,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与日本上智大学、京都大学、西澳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学分互认和交换生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培养途径。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修读辅修专业,学院培养了近2.5万名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六、各类竞赛硕果累累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搭建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体系。学院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数均过百,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获奖成绩多次在全省独立学院中名列前茅。艺术体育成绩斐然,院女子足球队、体育舞蹈队、乒乓球队、田径队、武术队等在省内外多项比赛中喜报频传。全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列中上水平。七、校地合作成效显著学院迁建上虞以来,以服务上虞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工作,包括从机构建设、机制创新、“六加一”行动计划(即以专业系为单位开展“与地方政府部门或乡镇街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上虞有实力的企业开展产教融合专业转型合作工作”,“争取横向课题或有偿服务合作项目”,“争取地方科技局及社科联的专利申请或纵向科研课题”,“在上虞主办或协办有影响的公益性活动”,“引进在地方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授从事专业转型教学”等六项合作活动以及“毕业生留虞就业比例”排名活动)、学科及专业方向调整专项经费、服务政府部门决策等多形式全方位加强校地合作工作。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的优势,在多个方向与政府及企业开展合作,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陈溪乡人民政府、绍兴市上虞公证处、新天龙集团有限公司、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白云浙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90余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努力让师生走进上虞、融入上虞、服务上虞、扎根上虞。八、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学院新校区一期由上虞方投资约13亿元建设完成,为“交钥匙工程”,新校舍二期工程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为学院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支持学院发展,上虞区委区政府在专业学科转型建设、人才引进、研究院建设、购房补助、交通补贴、教职工待遇等方面给予学院大力支持。学院正秉承“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训,遵循“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培育特色、塑造品牌”的办学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特色办学,深化内涵发展,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学院。
  • 学校简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由浙江第一高级技工学校与温州冶金机械厂于1999年联合改制而成立。学校地处温州,拥有鹿城府东路校区和瓯江口校区,占地1090亩,全日制在校学生1.5万余人,教职工700余人。学校现设有光电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设计与数字艺术学院、国际商贸学院、现代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技师与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温州知识产权学院、温州文化创意学院、温州现代物流学院、温州网球学院、眼镜产业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开设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人工智能、眼视光技术、电子商务、创意设计、跨境贸易、工商管理、旅游与休闲共8个专业群36个高职招生专业、1个四年制本科专业、2个“专升本”本科专业、5个中职专业。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国家“双高”)建设单位、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省“双高”)建设单位,拥有全国优秀高职院、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浙江省高职优质建设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等荣誉。学校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2个(智能光机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骨干(重点)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2014年至2020年,在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学校四次排名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名、三次第二名。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秉承“大气致远 精工诚贸”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办学、创新发展,开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双高”建设,更快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推进“一校两区”建设,依托“三园区三基地”(国家广告产业园、浙江创意园、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数字经济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更强打造园区化协同育人示范地和产教融合集聚地;推进职教高地建设,谋划职教本科发展,更优服务区域产业与文化发展;推进办学模式与育人方式改革,更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
  • 学校简介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域、太湖南岸、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浙江湖州。学校前身为1979年创建的嘉兴供销技工学校、嘉兴粮食技工学校、浙江电大嘉兴分校,1999年开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崇德尚能”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愿景,以建设区域性高职名校为目标,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更好服务湖州”工作主线,形成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做足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的人才观,“做实基础、狠抓常规、补齐短板、强化特色”的教学观和强化“五个起来”的党建工作特色,形成了“做强高职教育、做大开放教育、做特农民教育、做活社区教育”的“四位一体”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单位,浙江省教学创新示范校。学校占地601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具有典型的江南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学校下设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物流与信息工程学院、商贸与经济管理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现有教职工658人,其中高级职称188人,硕博士教师476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占85%,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151人才4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2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南太湖特支计划人才8人、湖州市1112人才46人,市宣传文化系统“领军人才工作室”2个。学校现有高职专业36个,面向省市高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等主导产业和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绿色智造)、旅游管理(乡村旅游)、建筑工程技术(智能建造)、跨境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和文化创意(数字内容)等6+N专业群。学校入选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项目合作院校,现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旅游管理)、教育部认定骨干专业4个(建筑工程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省“双高”建设专业群1个(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4个(建筑工程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5个(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商务英语)、湖州市“十三五”高校重点专业5个(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室内艺术设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省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建设课程36门。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共获奖849项,其中国家三等奖以上128项、省级一等奖166项;师生共获授权专利278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学生为第一专利权人167项。学校现有18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09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浙江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5个,由苏浙环太湖五城共同成立“环太湖劳模工匠学院”落户学校,坐落在校内的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已成为区域内现代职业教育中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五个对接”,实施《百名教授博士入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联合区域内重点行业企业成立湖州职院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组建4个产业学院、9个专业(群)产教融合联盟、5家研发机构和17支专业服务地方团队,年均承担市地校合作重点项目60项以上。2个实验室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实验室入选市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名单。学校是浙江省最早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的高校之一,学校创业园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有省级众创空间。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社会总体满意度排名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每年面向社会开展各领域多层次培训15000人次以上,赢得了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好评。学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与英国南埃塞克斯学院合作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新加坡、德国、澳门等境外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互派、交换生专业研修、境外实习等合作项目。新时代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教大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发展、改革推动、依法治校、文化育人”的发展战略,聚焦立德树人,聚力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在当地不可替代、业内高度认同、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区域性高职名校。
  • 浙江树人学院杭州市西湖区
    学校简介浙江树人学院创办于1984年,是一所由浙江省政协创立、省教育厅主管的社会力量办学本科高校。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视察学校,高度肯定了学校的办学道路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办学38年来,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已培养出9万余名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人文素质好、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学校现有杭州拱宸桥与绍兴杨汛桥两个校区,占地123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设有院士领衔的树兰国际医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在校生1.7万余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2.2亿元,图书馆藏书184万余册,电子图书约96万余种。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试点示范建设学校,在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连续多年荣获第一。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学科涵盖医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工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基础扎实、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有4个省一流学科,教育部高校思政创新发展中心、教育部白俄罗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和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省行业平台,1个省创新团队,25个校级研究机构及平台。开设50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其中1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1个省优势专业,1个省优势建设专业,4个省新兴特色建设专业,3个省特色建设专业。“浙江省污染暴露与健康干预重点实验室”为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培育),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基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战略需要,学校正加快建设交叉科学研究院、“医工信”研究及现代服务业基地等平台。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800人,博士200余人,博士占比26.5%,正高职称教师近100人。近年来,学校引进与培养了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共70余人。目前,学校聘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余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学校致力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建有院士领衔的“智慧康养产业学院”“树兰国际护理学院”“绍兴黄酒学院”“万科随园养老学院”“绿城智慧物业学院”“钢结构绿筑行业学院”等12个行业学院,智慧康养产业学院成为浙江省首批21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之一。通过校政企协同,产科教融合,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61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个,教育部高教司“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9项。学校注重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建有“一园三区两空间一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空间,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夺取一等奖,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银奖等各类大奖。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奖8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创业率保持在全省本科院校前十位。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立德树人工作。有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入选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省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的培育创建单位,获批2个浙江省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近几年,连续获得浙江省高校新媒体综合竞争力十强、浙江省教育新媒体创新奖。通过构建两校区一体化育人格局,以“新思想导航”工程、“四季树人”校园文化建设、班团成才堡垒建设、“易班”平台建设等为载体形成“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学校注重开放办学。与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斯里兰卡、泰国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70多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重视卓越人才培养,鼓励有志继续学习深造的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学校始终不忘“为国植贤”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秉承“崇德重智、树人为本”校训,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举措,力争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社会力量办学的“重要窗口”。
  • 学校简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公办高等旅游院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拥有萧山、千岛湖两大校区,共占地1080亩,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两大校区分别与钱塘江、千岛湖交相辉映。萧山校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千岛湖校区依山傍湖,尽享5A级景区资源,是理想的求知圣地。学校前身为1983年创建的浙江省旅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升格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全国旅游类唯一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旅游局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连续四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连续三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并荣获首批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旅游类高职院校,学校设有酒店管理学院、旅行服务与管理学院、旅游规划与设计学院、厨艺学院、旅游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千岛湖校区管委会(千岛湖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徐霞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开设了导游、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西式烹饪工艺、空中乘务等30个旅游类专业,其中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示范性骨干重点建设专业8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专业1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2个,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学校坚持“依托行业、产学结合、接轨国际”的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已稳居全国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前列。拥有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13个,其中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建有全国惟一的旅游类专题博物馆——浙江旅游博物馆,拥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库、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浙江省乡村旅游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旅游培训中心、浙江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浙江省智慧旅游体验中心等十大研究平台,也是浙江省旅游产业产教融合联盟的牵头单位,是13个联盟中唯一一家高职院校的牵头单位。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先后与全省60多个县(市、区)和开元酒店集团、乌镇旅业集团等18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凯悦、开元、蜗牛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9个,建有现代学徒制班级15个,形成以省部共建为重点、局校共建为支撑、“1+6”校企(地)合作工程为平台的多方联动式办学机制。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秉承“励志、惟实、博爱、精致”的校训,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和高品质的教学团队。学校为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全省第一所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全国首批“中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项目院校。现设有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澳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在国外设立中俄旅游学院、中塞旅游学院、中意厨艺学院三个合作办学机构,成功实现了走出去办学。学校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澳大利亚威廉•安格力斯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意大利ALMA国际餐饮学院、俄罗斯国立旅游与服务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台湾高雄餐旅大学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美国迪斯尼公司、阿联酋迪拜豪华酒店集团、意大利歌诗达邮轮集团、日本温泉饭店等80余家全球顶尖旅游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每年出国(境)留学、研修、实习、访问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2%以上,同时每年招收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荷兰等国留学生近百名,聘请外籍教师近25名,85%的一线教师与管理者有国(境)外学习培训、考察访问经历。2018年国际化总体水平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排名第一;2017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截至2021年10月,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836人,教职员工730余人,其中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92名,“双师型”教师占90%以上。其中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1名,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名,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5名,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6名,浙江省学科带头人1名,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23名。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38项;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6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国家级教材建设奖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9门。“互融为和,克己为礼,业精于勤,功成于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将继承与发扬“和礼勤进”的旅院精神,按照“改革为要、师生为本、产业为基、专业为核、开放为径”的总体建设思路,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致力于培养有社会之责任、敬业之精神、博爱之胸怀、国际之视野的旅游英才,努力建设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着力打造成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示范校、服务文旅融合发展的智囊团和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引领者,成为旅游职业教育的“中国品牌”和“中国服务”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职业教育的领跑者,全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旅游高等职业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