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贵州:普通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
2015-08-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高校研究生资助政策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国家面向优秀研究生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主要是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博士生奖励标准为30000元/生·年;硕士生奖励标准为20000元/生·年。颁发教育部的国家级荣誉证书。

2、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高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我省高校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设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博士生10000元/生·年,硕士生6000元/生·年。

3、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用于表彰奖励品学兼优的优秀研究生。我省高校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为:博士研究生10000元/生·年、硕士研究生8000元/生·年。

二、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

1、国家奖学金:奖励普通本、专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的特别优秀学生。奖励标准为8000元/生·年。

2、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资助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奖励资助标准为5000元/生·年。

3、国家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资助标准分一、二、三档,其中一档3500元/生·年,二档3000元/生·年,三档2500元/生·年。

4、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指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特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年度申请、审批和发放,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不超过12000元;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最高限额的,贷款额度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

5、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按国家规定,对我省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及毕业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一次性补偿或代偿,对退役后复学的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实行学费减免。补偿代偿金额根据学生在校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确定,退役复学学费减免金额按照实际收取学费确定,本专科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6、高校“奖、勤、助、补、减”:高校按照省的有关规定,每年从学费收入中提取10%的学生资助经费,作为学校学生资助专项经费。用于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临时生活补助、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国家资助政策的重要补充。

7、社会捐资助学: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贵州宏立城基金会、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团省委青基会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可向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提供入学路费及生活费。高校接受社会捐助,可向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对口帮扶,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8、新生“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9、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我省每年7月1日至11月1日,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接受社会各界有关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咨询,热线电话:0851-6701466。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请流程

1、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可凭录取通知书、本人及家长身份证向户籍所在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解决学费和住宿费;

2、新生在入学前,可以向社会慈善机构申请入学路费生活费补助;

3、新生入学时,可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通过学校新生“绿色通道”直接办理入学手续。

4、新生入学以后,可以向学校提交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申请国家助学金,作为学习生活费;

5、新生入学以后,可以向学校申请勤工助学岗位;

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临时生活补助、特殊困难补助等;

7、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等。

贵州省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二0一五年八月十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2021年11月,教育部下达《关于同意设立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的函》,批复设立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为贵州大学与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合作举办的贵州大学二级学院,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填补了贵州省高校以工科为主合作办学机构的空白,是两校国际合作的新里程碑。学院的办学宗旨是综合利用双方优秀的教育资源,利用双方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设计专业的优势特色,开展本科学历教育和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3个本科专业,以及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院办学总规模为1180人,2022年将面向省内外全面招生,为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扎实工程专业背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建立于1830年, 是一所具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州立大学,为世界前五百强大学,历史悠久、办学规范、具有国际视野,一直以工科著称。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及工业设计工程两专业均获得了ABET认证下属ETAC的权威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荣获ABET认证下属ASAC的权威认证,并且该专业连续20年获得美国国家职业健康与安全研究所(NIOSH)的培训项目资助(TPG)。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内设的本科专业都具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优势明显。2020年贵州省高考第一批录取本科院校分数线,理工类为480分。国家专项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化工与制药类的录取分数分别为528、531、515,专业前景吸引力明显,生源质量有保障。三个专业的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分别为92.1%、94.7%和超97%,工业设计硕士专业就业率为100%。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肇基于1813年重建的笔山书院,历经高等小学堂、兴义县立中学、贵州省兴义中学等历史时期。建国后,于1952年改为贵州省兴义师范学校,开始了现代师范教育的历史。1975年名为兴义地区“五·七”师范大学,1978年改称兴义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改名黔西南民族师专,1993年又更名为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开始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学生。2005年,兴义师范学校、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2009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系“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一所地方性全日制本科院校。201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经贵州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列为贵州省第二批应用型发展转型试点高校,2019年,与宁波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招生。两百年来,学校持续办学、未断文绪,而今,更是秉承“勤学、尚美、求实、创新”的校训,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4万人,为黔西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地理位置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地处珠江上游和南昆铁路中段,属“左右江革命老区”。学校位于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兴义市。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1211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4.0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5.0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4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0.7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7.89万平方米;图书馆2.7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72万册,电子图书80.1万册,数字资源1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77.65万元。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和农学九大学科门类,学校获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现有8个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10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和专业、1个省级一流培育教学团队、3个省级一流课程(群)、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5个省级挂名学科;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中国民族师范教育研究中心、国际山地旅游发展研究院等19个校内科研机构(中心)。教职工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721人,其中正高职称69人,副高职称248 人,引进和培养博士111 人、硕士392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和享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4人、贵州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人才培养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445人,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3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有31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本专科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2.65%,其中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1.82%。科研成果 升本以来,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获省部级项目99项、地厅级科研项目50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2奖、三等奖6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黔西南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教师共发表论文近4000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共552篇,SCI、EI、ISSHP等收录论文59篇;出版教材和著作148部;建有贵州省黔西南特色产业扶贫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地旅游教育与推广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1个,厅级重点实验室4个。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首都师范大学、宁波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20余所高校和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科研合作、资源共享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展开了合作与交流,先后组团赴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及澳门、中国台湾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教育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内涵,积极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与贞丰县、晴隆县人民政府等5个地方政府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移动黔西南州分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了交流与合作。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境)学习交流,通过贵州省“千人海外留学计划”等平台,向美国、英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及中国台湾等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派出师生300余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成功举办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和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系列活动 ——“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论坛”“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体育学术研讨会”“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发展论坛”“中国-东盟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讨会”及“‘疫情时代下的云上教育’学术研讨会举办新时代笔山论坛”,承办“精准扶贫:理论、政策与黔西南州乡村的实践”学术研讨会、纪念张之洞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对外合作交流层次进一步提升,办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 学校简介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建于1978年的贵州省第一轻工业学校和建于1979年的贵州省第二轻工业学校合并成立,隶属于贵州省教育厅。学院地处花溪大学城,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诊改试点学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学院以举办高职教育为主体,同时开展中职教育和职前职后培训,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工艺美术、经济管理、食品工程、旅游服务等专业为主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现设有信息工程系、轻工化工系、机电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社科系、建筑工程系及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中职教学部、国际学院等七系三部一院。学院现有高职招生专业30个,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5000余人;有专兼职教师70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比33%,硕士、博士占比52%,“双师型”教师占比81%,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名,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杰出贡献人物1名,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名,国家级职业教育大数据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学院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开放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城双创园)、贵州省第101职业技能鉴定所、贵州省大数据院士创新工作站、贵州山地特色水果及制品工程研究中心、贵州酿酒产业职业教育集团、贵州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学院与省直高校共享大学城优质教学资源,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澳大利亚高登职业技术学院、泰国商会大学、泰国吉拉达学校、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等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发展优势明显。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深耕轻工,融入贵安,服务贵州,开放发展”办学定位和“文化浸润技术,理想托起技能”育人理念,紧紧抓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围绕“四新”抓“四化”和打造特色教育强省发展的要求,强化质量内涵,推动“双高”建设、职业教育本科发展,服务产业升级,奋力打造“创新协同、智能智慧、开放包容、生态美丽”学院事业发展升级版,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18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8年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2019年10月经贵州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机构编制设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专科院校。学校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双水街道办事处,地处双水教育城,东邻六盘水高速铁路东站,西邻六盘水高速公路东站,背靠以朵森林公园,规划占地面积934.17亩。学校一期工程已建成教学楼、行政中心、图书馆、实训楼、学生活动中心、风雨操场、食堂、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学校秉承“勤奋学习、勤劳奉献、勤俭创业,敢于创新、敢于前行”的新时代六盘水幼专精神,坚持把培养专业化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办学基础,紧紧围绕“服务好学龄前儿童发展”目标,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学前教育关联学科为辅助的专业格局,培养具有深厚人文情怀、严谨科学态度、创新发展精神、教学实践能力扎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目前,学校在校生达4000余人。现开设9个专业: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美术、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艺术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另外: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专业于2021年年初获教育部批准开设,将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招生。
  • 学校简介贵州医科大学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全国最早直属国家教育部的9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首任院长是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中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李宗恩教授,在他的带领下,杨崇瑞、朱章赓、汤佩松、贾魁、杨济时、刘维德、洪谦、林绍文、侯宝璋、张孝骞、郭秉宽、王季午、朱懋根、李瑞麟、李漪、王志均等大批学术造诣精湛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国立贵阳医学院,使其被誉为当时的“小协和”,开创了贵州高等教育之先河。1950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并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65年将“贵阳医学院中医系”划离另行组建“贵阳中医学院”;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4月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868亩,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9所,非临床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32个。拥有多个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9个,省部级平台45个。学校设有教学单位20个,本科专业4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一流学科4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贵州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201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支持下开办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班——“协和班”,在贵州省率先举办临床医学精英班。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689人(其中研究生3123人、留学生180人),学校已为社会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7.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8500余人)。学校在职在岗职工20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7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14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贵州省“十百千人才计划”十层次人才1人、百层次人才8人、贵州省“百千人才引进计划”百人领军人才5人、千人创新创业人才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0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4人。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项4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最高科技奖1项、省科技奖一等奖6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97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52项,立项数逐年递增,由2016年的48项增长到2021年的98项,在地方病研究、中药民族药研发、组织工程干细胞生物医药研究、病原生物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特色明显。学校充分发挥教、研、医优势,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建立了省内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在紧急医学救援、疑难危重患者救治、药物临床试验、公众健康素养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方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始终坚持“文化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秉承“大医精诚”的贵医精神,立足贵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建成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一流的百年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