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提前本科批次已投档 今晚8点起可查录取结果
2011-07-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华商报讯(记者 杜娟)2011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提前本科批次于昨晚正式投档,考生今晚8点以后可以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网址:http://www.sneac.com)查档案投递情况。

  提前批次专科11日开始录取

  昨日记者从省招办获悉,省招办将通过短信平台将录取结果发送到考生手机上,大学录取通知书将统一通过邮政速递分发到每个考生的手中。

  提前批次本科录取时间为7月7日到10日17时;提前批次专科录取时间为7月11日到12日12时。与其他四个批次实行平行志愿不同的是,提前批次录取不实行平行志愿和征集志愿。但其志愿中设有“愿录取到其他院校”的服从调剂表态栏。对于一些考生要求更改志愿的问题,省招办再次强调,高考填报志愿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一旦志愿填报提交以后就不得做任何形式的修改。

  统一向大学寄送考生档案

  往年新生在领取纸质档案时须由新生本人携带录取通知书、准考证、身份证(三证齐全)到当地招办签字领取,今年省招办将根据大学的录取名单对考生档案进行全面复查并统一寄送,从而省去了考生自己将档案拿到大学报到这一环节。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郝春怀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杜绝有人偷换纸质档案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情况发生。

  14名考生涉嫌作弊

  继6月25日省招办通报了34名以伪造学籍档案等方式违规报名的考生和7名违纪作弊考生之后,昨日又通报了14名考生涉嫌作弊,28名往届生被禁止投档,51名考生存在报名资格造假问题。

  郝春怀介绍,在此次违纪考生复查中,省招办通过组织专人查看录像初步确定人员,并由当地招办和考生本人进一步进行确认。比如在录像中发现有考生递纸条情节,须回放录像由基层招办确认是“作弊”还是其他原因等。

  由于军队院校只招收应届毕业生,目前发现有28名往届生伪造报考身份向军检等部门提供虚假信息,目前已被禁止投档。

  另外,省招办对考生报名资格的复查工作也一直没有停止。高考分数公布前,有的市、县教育局、招办在建立考生纸质档案过程中,发现个别考生学籍档案有造假迹象,随即进行深入核查,目前又确认51名考生存在资格造假的问题。

热门院校

  • 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市雁塔区
    学校简介 西安外事学院是一所联通世界的大学,与海内外知名学府、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地处十三朝古都西安,国家级高新区腹地,被上千家高新企业环抱。这所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并同海内外知名大学联办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经、管、文、医、工、艺、农、教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加以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德育教育三大办学特色,发展个性,注重养成,守护你独一无二的未来。
  •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长安区
    学校简介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建校78年来,学校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始终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怀抱教育强国之志,以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诚和无私奉献,铸就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孕育了“两代师表”优秀师生群体,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50余万人,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优质师资。 学校位于古都西安,占地面积2800余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长安校区是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二、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一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长安校区现代开放、气势恢宏,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2个学院(部)、1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民族教育学院(预科教育)。现有专任教师2010余人,其中教授590余人、副教授820余人、博士生导师510余人、硕士生导师990余人。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8203人,研究生21501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10350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1151人),各类留学生598人。藏书408万册,其中古籍25万余册,引进各类文献数据库268个。建有红烛校史馆和国内首座综合性教育博物馆(包括中国教育馆、妇女文化馆、历史文化馆、书画艺术馆),办有附中、附小、幼儿园,其中附中是百年名校、陕西省重点中学、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附小、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小学和幼儿园。学校出版总社是集图书、期刊、电子音像、数字出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出版传媒机构。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国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4个,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博士),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社科总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拔尖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有本科专业7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陕西省特色专业22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8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1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8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全国优秀教材奖1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优秀毕业成果奖6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拔尖人才培养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是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第二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家级人才94人次,其中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76人次,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特聘教授1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青年学者2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2人,另外还有双聘院士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3人。省部级人才294人次,其中陕西省特聘教授54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6人、陕西省青年学者30人、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6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8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5人、陕西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入选者9人、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1人,其他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01人。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持续提升。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研发专业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全国妇联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旅游局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平台20个。“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含重大)项目296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40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42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468项,承担理工科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0项。100多项社科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其中9项成果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58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档案局特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学校主办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11种期刊之一。 学校坚持师范为本的办学定位,教师教育优势突出。建校78年来,逐步形成了“国家公费师范、国家优师计划师范、普通师范、地方委培师范”等多种师范教育形式共同发展的师范教育体系,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0500人,占国家招收公费师范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在西部招收公费师范生21500人,占学校公费师范生招生总数的70%,居部属师范大学之首。是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基地,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教育部西北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服务范围辐射全国,先后完成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高层次的培训团队培训、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高质量的幼儿教师培训等任务。深度参与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牵头成立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成立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开展西部基础教育“百校行”服务对接活动,引领陕西和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力度。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37个国家及地区的共计19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首倡成立了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图书档案出版联盟”。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开发实质性学生交流项目160余个,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进行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学习的学生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西部红烛精神”,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按照“两条主线、一个根本、一个关键”发展思路,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大力推进人才和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实现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把学校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是2017年军队院校调整改革后全国全军唯一边海防高等教育院校(副军级),是全军“2110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一所兵种指挥类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服务面向是陆军边海防部队指挥军官岗位,培养陆军边海防部队基层指挥军官和少数民族指挥军官。是我军边海防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边海防理论研究创新基地、边海防精神文化弘扬中心和边海防对外交流合作窗口。学院前身是1941年7月在山西兴县成立的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于抗日烽火中诞生,从延安窑洞中走来,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贺龙元帅及我军开国大将陈赓,上将周士第、王震、彭绍辉等曾担任学院领导。2011年9月改建为边防学院。2017年7月以原边防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训练基地、昆明综合训练基地为基础,转型重塑组建陆军边海防学院,总占地面积近4万余亩。院本部坐落于古城西安、秦岭北麓,乌鲁木齐校区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昆明校区坐落于春城昆明、长春山麓。建校近80年来,始终坚持毛主席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抗大办校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校风,弘扬“忠诚使命、为国戍边”的校训,累计为全军培养输送30多万名军政人才,走出了200多名将军,涌现出“全军战斗英雄”庞国兴、“共和国卫士”王锦伟、“献身使命的模范团长”胡筱龙、“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姜云燕、“忠诚使命的模范军官”江勇西绕等近百名英雄模范。进入新时代,我院以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为使命,大力建设“边海防战略”与“边海防指挥”两个军队重点学科专业。学院现有指挥信息系统工程、火力指挥与控制工程、中国语言文学、作战指挥4个本科专业。学院人才济济,教学科研能力厚实,现有教授、副教授多达130余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0人,军队院校育才奖获得者69人,60余名专家教授进入全军各类专家库,获国家和军队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0余项,首创的《边防学》获全军军事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填补了我军军事领域研究空白。编著的《边防学》《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国边防史》《边防安全战略研究》《边境防卫管控学》等系列专著,有力指导了边海防建设管理实践,也为培养边海防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系统配套的大学物理、语言、计算机等基础类,指挥信息系统、火力控制工程专业类和作战模拟类实验室。现代化的图书馆、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网络学习室、演播厅、标准化运动场、室内体训馆(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拳击和器械训练场为一体)和游泳馆等。以及完善的餐饮、超市、蔬果、快递、理发等公共服务体系。新起点新征程,陆军边海防学院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紧盯边海防部队建设发展实际,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按照政治建院、特色办院、人才兴院、融合强院、从严治院总思路,围绕提升边海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打基础,扎实练内功,聚力创特色,大力培养素质全面的边海防部队初级指挥军官,培育忠诚可靠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培训地方急需的边海防专业骨干,正在为建设世界一流边海防军事院校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备独立颁发学历证书资格的国家统招普通高校。学院位于西安市国家级西咸新区,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60余万册, 期刊1500余种,数字图书50余万种,大型实验实训集群、工程训练中心、图文中心等国际化标准,与著名企业家、工程师、科学家直通的网络云教学辅助及就业系统等最现代科技设施,智慧化产学研一体化校园正引领学院向国际化大学标准迈进。学院专业特色鲜明。学院学习德国高新技术职业人才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具备复合交叉知识结构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突出精简理论,强化实践,拓展学科新领域知识点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形成了机械电子类、网络软件类、建筑类、财经类、管理类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新科技专业群。学院与三星等十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专业设计,通过网络将各企业工程师、企业家、知名学者引入课堂,按照500强企业用人标准,根据市场需求最紧缺的人才即时调整专业设置,实现培养方案调整、名师课堂、虚拟现实、重点企业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学院毕业生与同类院校相比就业竞争力突出。先进的实验室集群。学院花巨资建设81个实验室组成的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学生实践教学得到保障,动手能力强,在同类院校中优势明显。师资队伍一流。学院目前已经形成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导师领衔的百余名教授和博士为核心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院学习方法创新。学院坚持贯彻以学习方法的创新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大力引导学生改进方法,通过大学学习,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掌握创新的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更新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历年来,学院学生屡次在全国数学建模、创新创业大赛、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等各项全国及省级大赛中摘取大奖。二十多年来培养出六万多名高素质的毕业生,其中4000多名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一步深造 ;短短几年中,学院已有300余名毕业生顺利考上研究生,李永胜等同学先后考取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学院的毕业生中,从专科到博士都有大量资产上亿的知名企业家,成为了企事业单位的中流砥柱。 完整大学生活理念。学院大力开展舞蹈、艺术、音乐、创业大赛、创新大赛等各项文体社团及实践活动,学生身体素质、艺术品质得到提升,同时组织、管理、口才、思维等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全方位提高。参加CUBA、舞蹈大赛、歌咏比赛等全省各项比赛学院每年向学生提供额度为2800元—8000元的奖、助学金,总金额近千万元,获奖励与受资助的学生达数千人。 学院就业竞争力突出。 学院与中国百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海信集团、美的、佳能、神州电脑、华硕股份等数百家签署了校企合作发展战略协议,近年来又与苏州一建、上海建工、三星股份、恒力股份、大陆股份、三一重工、江都建工、海博智能等30余家企业签署就业合作协议,学生实习合作协议、项目承担和开发合作等协议,保障学生就业。
  • 学校简介我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 “立足陕西,面向全国”,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学院秉承“勤奋、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紧紧把握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运用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院设有信息工程系、数字传媒系、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文化教育系、五年制大专部、基础部、继续教育部、对外交流合作部等九个系部,开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财务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18个高职专业和5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及26个成人教育专业,构成了以电子信息类、制造类、财经类、艺术设计传媒类和土建类等五大类专业共同发展的多科性的专业体系。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师德水平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改革创新意识较强、专业基础坚实、教学水平扎实、业务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职业技能较高、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和高职称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学院环境幽雅,设施齐全。校园内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图书馆、体育场、游泳池、食堂、浴室、超市、银行、医院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拥有23个多媒体教室、4个语音室以及电子阅览室、钢琴室、形体训练室、管理信息系统等48个实验实训室和1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设施先进,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了文学社、书画协会、电脑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通过举办文艺汇演、体育运动、计算机比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为学生展示才华,提高综合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注重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构建了“专业文凭+实用技能+职业资格+行业外语”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校学生可通过考试获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定的相关专业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近年来,学院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坚持顶岗实习,创建了辐射全国的就业网,组织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快捷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学院将依据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以推进教、产、学、研、就(就业)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为主路,深入推进学院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学院建成国家需要、企业认可、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技术技能型高等职业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