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启动高中新“课改” 高考方案将配套更新
2009-12-1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新华网成都12月13日电 (记者吴晓颖、叶建平)四川将在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打破高考录取中的“唯分”原则,将考生平时学业成绩、在校表现与发展的“成长记录”,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直接与高考录取“挂钩”。

这是记者12日从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局长校长专题培训班上了解到的。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在会上说,目前现行高中课程存在的内容陈旧繁难、结构不合理、忽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等弊端,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四川教育领域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素质。尤其在课程设置上,应满足每个高中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探索人人发展、人人成功的教育。

在高中课改中,高考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新高考方案将会配合课改内容,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何绍勇介绍说,目前四川正在组织各方面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制订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高等学校招生改革办法,以发挥高校招生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正面导向作用。而四川省新课改高考方案,则有望在明年秋季实行新课改时同步公布。

四川省教育厅除了已启动“2013年高考实施方案”、“课程设置方案”、“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分认定与毕业管理办法”课题调研外,与课改方案相配套的一系列文件也正在制订中。这些“新规”涵盖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招生考试等11个方面,将搭建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据悉,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自2004年启动以来,先后有不少省区市进行了试点。四川省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开展课改的7个省份之一,从明年秋季高一年级起,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将全部进入课程改革。

热门院校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成华区
    学校简介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学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永宁四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139万余平方米,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校园四季树木葱茏、湖水碧波荡漾、建筑典雅厚重,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佳境。学校坚持学生为中心、通专结合,以“价值塑造、启迪思想、唤起好奇、激发潜能、探究知识、个性发展”六位一体为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素养、扎实基础、知识综合与集成创新能力,未来能引领学术前沿、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引领性人才。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65个本科专业,其中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在读本、硕、博学生40000余人。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超过2/3,其中出国(境)深造率超过1/5。近三年,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6%以上,超过半数的研究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研究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显著增加,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人数不断增加。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活跃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IEEEXtreme极限编程大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球大学生基因工程大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等高水平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前茅。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一批国家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20余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大力实施学科提升战略,扎实推进理工深度融合,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学校大力实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坚持“开放、聚焦、融合、奋斗”的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技创新格局,不断提升集成攻关和原始创新能力。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业创新中心1个,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省部级科研机构5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十一五”以来,学校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5项、部省级奖励365项。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在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设立研究机构,积极服务四川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四川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成都市共同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建设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携手打造中国“西部硅谷”。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师2500余人,教授660余人。截至目前,我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建立了海外高端学术培育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系列等世界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境内学习环节和境外学习环节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40%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长短期留学目的地覆盖近50个国家和地区。现有1000余名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在校学习。建立了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若干个国际联合科研平台。积极实施“一流伙伴计划”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格拉斯哥大学、麦吉尔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建立了本硕博层次的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以“求实求真、大气大为”为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国防建设和国家、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加强基础前沿交叉研究,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创建于1991年,1994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计[1994]44号文)批准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定名为“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当年秋季开始招生,成为全国首批(7所)、西南地区第一所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序列的民办高校。 2000年1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学院获得独立举办成人教育资格,是全省开展继续教育最早的民办高校。同年,学院获得在校生“专升本”资格,并与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宜宾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始为品学兼优的专科学生提供进入本科学习的机会。 2004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全省首批(42所)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院校,是16所高职高专中唯一的一所民办高校。 2007年,经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学院成为“高职专科与自考本科衔接试点院校”,并与四川大学合作,成教学生通过三年的大专+本科套读,成绩合格可获得四川大学自考本科文凭。 2008年12月,顺利通过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全省第一批按照教育部新的评估方案开展评估工作的高职高专院校。 2012年,学院招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办学规模首次突破万人。 2014年,学院成功入选四川省第三批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分制改革试点高校。 2015年,学院被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和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列为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首次实施单独招生,设立市场营销、工程造价、航空服务、会计电算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文秘等六个专业为单招专业。2016年学院单招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2015年9月,学院被四川省教育厅列为首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致力于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和制度。 2016年,学院正式启动升格本科院校工作。 2018年,学院被纳入四川省“十三五”本科院校设置规划。2019年,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试点院校。2020年,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入选全省高校重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学院(培育项目)。2021年,学院“233+X”人才培养模式被认定为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在发展历程中,学院牢牢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大好机遇,审时度势,乘势而上,以“天阔地远、一路超凡”的精神气概,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胆识和魄力,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思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突出特色,铸就品牌,推进学院事业不断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院发展成为了一所以管理、财经、建筑、商务、软件、艺术、护理等普通专科教育为主,继续教育、国际教育为辅,多专业、多形式、多层次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民办高校。截止2020年7月,学院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4届、6万余名普通专科合格毕业生,近三年,我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4%。历届毕业生以较强的职业适应性、过硬的专业技能深受用人单位青睐,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同时,学院的办学业绩与发展成就,得到了省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院先后荣获“中国十大优秀民办高校”、“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影响中国西部的十大高校品牌”、“四川省十大教育品牌”、“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高校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2019定点扶贫先进省直部门(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日益提升,为学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更加有利的环境条件。二、 校区建设与基础设施 2014年9月,民办四川天一学院一期工程在德阳绵竹市二环路东88号建成并投入使用。学院占地123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面积9.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5.7 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37万余册。学院实训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有各类花草树木千余种,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色宜人,有“鲜花校园”之美誉。 学院建设有计算机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中药实训中心、文创实训中心等12个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与行业、地方多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19个。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00余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教学用计算机2600余台。三、学院体制与机构设置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系(部)两级管理。管理部门设有三大部,即教学事务部(含教务处、科研处),学生事务部(含学生处、招生处、就业处、安全保卫处),综合事务部(含党政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后勤处);教学部门有健康产业学院、 人文与艺术设计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思政(基础)部、国际教育中心等。 学院党委注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确保了学院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学院教代会、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群团组织机构健全,在民主管理、社会服务和各项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办学规模与专业设置 截止2021年5月,学院有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学生达10000余人。紧密围绕四川深入推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治蜀兴川和成德眉资同城化的发展战略,共开设有艺术设计、护理、医学美容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市场营销等43个专业,主要涵盖电子与信息、医药卫生、旅游、财经商贸等9个专业大类。学院专科学制为全日制三年,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本专业相关课程学分,经审核后准予毕业。凡在三年中未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可延长学习期限,最长为两年;凡未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按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理。推行“双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在校读书学习与毕业就业“无缝对接”。各专业教学始终坚持强化“素质、知识和能力”,培养以“能做、能说、能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素质培养过程中,以“培育健康人格、展现高雅品味”为导向,为学生职业生涯塑造良好人格品质;在知识传授中,以“奠定能力基础,丰厚素质底蕴”为主线,让专业基础知识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能力培养中,既要让“三能”思想在课堂教学、素质拓展及校内外实训实习中加以融会贯通,又要使学生基本技能得到切实提升。近年来,学院为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创业能力打下了扎实基础。五、师资队伍与教学科研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学院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以“尚德、敬业、自律、奉献”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坚持强化教师形象检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大力引进副高以上职称、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专业人才,师资队伍结构得以较大改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将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带动科研。学院建立了教学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制度,大力宣传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青年教师观摩教学名师的课程教学,激励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发展。 2008 年 12 月,学院通过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四川省第一批按照教育部新的评估方案开展评估工作的高职院校。 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2015 年,学院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国际金融等 3 个专业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建设立项;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等 3 个专业获得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立项;2017 年 1 月,学院有 3 个专业获得四川希望教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特色专业建设立项。2019年立项4个校级重点专业:护理、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技术、艺术设计;2020年立项3个校级重点专业:软件技术、工程造价、旅游管理。在课程建设方面,2007 年《商务数学及统计》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立项,2010 年《室内设计》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立项;2017年 1 月,《小微企业筹备及开业》课程获得四川省教育厅高校首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建设立项,同时,学院有 18 门课程获得四川希望教育集团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校级精品课程立项 39 项。2019年,《陈设设计》、《人力资源管理》2门课程被四川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2020年,《电子商务模拟对抗》、《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训》2门课程被四川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在技能竞赛方面,学院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技能大赛活动。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级技能比赛获奖212项。学院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带动科研,将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 2021年科研成果丰硕。其中科研项目立项37项(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1项、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1项、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项目1项、四川中小学教师师德研究中心2021年度科研课题1项、四川省教育厅2021年全省大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1项,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2021 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项、四川绵阳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与研究中心 2021 年度科研项目1项、德阳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 年度项目1项、绵阳市社科联自筹经费项目1项,新药中试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四川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心项目1项,校级科研立项26项);公开发表论文83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主编、参编教材10部;科研成果获奖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专利1项;科研项目结题29项(市厅级以上项目22项、校级项目7项)。 近三年来,学院科研课题立项60项,市厅级项目立项50项,获得国家专利19项,教师主编和参编教材41本,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39篇。六、办学特色与学院亮点 在发展历程中,学院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党建工作;坚持内涵发展,注重质量兴校;坚持开放办学,开展国际合作;坚持教学督导,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坚持以学生为本,提升社会满意度;坚持人文教育,注重素质养成;坚持“三能”育人理念,培养能做、能说、能合作的实用性人才;坚持形象建设,铸造学院品牌。学院办学定位逐步清晰,办学行为日益规范,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明德、精业、求实、创新”的校训,形成了自身办学特色和亮点: ——办学历史悠久,发展态势良好。四川天一学院是全国最早建立的民办普通高校,走过了27年艰苦办学历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披荆斩棘,一路前行,兴旺发展,办学成就显著,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日益提升,为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齐备。自2014年落户德阳绵竹,校区一期工程建设日臻完善,教学楼、学生公寓、学院食堂、实训楼、图书馆、运动场等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学生公寓配有空调、电视、宽带、书桌、卫生间、热水供给系统等设施设备。校园环境优美,景观大道、花园花台、雕塑、五月花人工湖等交相辉映;校区二、三期工程整体竣工,欧式建筑、纯英伦风情打造,建有鲜花广场。——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颇丰。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学院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引进副高以上职称、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专业人才,师资队伍结构得以较大改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学院加强科研立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建立健全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 ——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单招工作成效显著。学院十分重视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作为办学的品牌和灵魂。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院着力打造护理、商科类两大特色专业,从整体上提高专业办学水平。2015年学院首次实施单独招生,次年单招生源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认真执行省招考委和省教育厅有关单招工作的规定,加强领导,周密部署,集中力量抓好宣传报名、资格审查、考试组织、新生录取等环节,并举办热烈隆重的单招晚会,试行单招新生提前入学教育和军训,确保了单招工作顺利圆满,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训设备一流,实训楼气势恢宏。学院致力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实训大楼建设成为内外兼修、功能强大的校内实训中心,建成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专业实验实训室。学院实训大楼一期建设项目于2016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为近13000平方米,采用英伦风格、全钢架结构、整体三层楼房建造,内装功能、专业分区、设备安装科学合理且实用性强,模拟操作、软文化建设等独具特色,它既是集团打造的院校实训室经典之作,也是学院形象的耀眼之作,成为学院标志性建筑之一。同时,第二实训大楼、第三实训楼、第四实训楼已于2018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学院先后与特驱集团、剑南春集团、德阳鼎达集团公司、绵竹仁爱医院、绵竹华兴车业等企业签订协议,在学生实习、教师实践、技术服务、员工培训、人才输送等方面开展合作;与绵竹市九龙镇政府、玫瑰温泉金融小镇签订校镇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文旅名城建设。学院各教学系部建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为成员,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专业建设中的重点事项,以实现专业与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学院在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中发挥了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作用。 ——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创建高校标准化食堂。为提升学院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改造建设透明厨房、隔断厨房、视频厨房,学院一食堂“明厨亮灶”工程成为省级样板工程。同时,学院一食堂标准化食堂创建工作经四川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评审验收,成为“高校标准化食堂”。食堂建设成果不仅提升了师生对学院后勤餐饮服务的满意度,而且提升了省市政府对学院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 ——党建工作扎实,富有成效。学院党的组织关系直属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基层党组织健全。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学院现有740余名师生党员,设有7个党总支,4个直属党支部,学院党建工作富有成效。2016年7月,学院党委被四川希望教育集团授予“先进党委”称号。学院于2020年获得由中共四川省教育工作委员会颁发的2019年度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称号。——校园文化育英才,技能大赛展风采。学院坚持把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在育人的全过程,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学院社团组织活跃,现有学生各类社团组织45个,经常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大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以及职业技能竞赛、各类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陶冶情操,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展现才华,全面提高人文素质。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和全省大学生技能大赛活动,成绩斐然。通过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充分展示了学院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且通过技能大赛,构筑起了学院与用人企业之间人才交流的平台。七、发展规划与办学目标 学院秉承“明德、精业、求实、创新”校训, 落实“感恩、阳光、严谨、责任”的办学理念,坚持“品格筑基、能力铸本、创新塑魂、特色添翼”人才培养观,紧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需求,辐射四川和希望集团产业链,努力打造护理及康养、现代物流、智慧旅游、互联网+财务等优势学科专业,培养高素质一线高级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支撑区域经济及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四川一流服务型高校。八、学院标识 校标,外形是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暗寓学校的未来发展目标;五道蓝色的曲线和四道白色弧形曲线相结合,所造成的视觉差将律动的水纹表现得更为生动;“天一”两个汉字巧妙的融在蓝白曲线之间。整个色调定格为深蓝,时尚现代而不失稳重,与图形的搭配相得益彰,以达到展示学院风采、传扬学院精神的效果。 校徽,为师生员工佩戴的、中间印有标准校标、边缘印有中、英文校名简称“四川天一学院”的圆形证章。 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间印有校徽,其颜色为蓝底白字。
  • 学校简介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的前身为发端于1902年、创办于1937年,受国家教委表彰的全国百所先进师范学校之一──四川省广元师范学校。学校肩负“幼有良教,教有良师”的历史使命,弘扬“负重自强,开拓进取”的学校精神,秉承“学高身正、志远行端”的校训准则,培育“以教明德、以文化人”的幼专文化,坚持“突出师范特色、强化一专多能、服务区域经济、引领地方文化”的办学定位,践行“师范为基,育人为本,开放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构建“共同体协同育人、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全面提升学校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形成了“幼教职教并重、人文艺术交融、职前职后贯通”的办学格局。学校坐落于女皇故里、剑门蜀道、全国最宜居城市──四川广元。校园依山傍水、清新典雅、环境优美。占地面积503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校内建有学前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信息技术、科学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社会服务与健康管理等七大实训中心,有各类实训功能用房200余间,教学仪器设备值6000余万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50余万册,电子图书31万册,各类学术期刊423种。有附属幼儿园3所,校外教育实习基地179所,校园共同体23个。建有省级培训中心1个、市级培训中心2个、市级研发中心1个和研究所4个,还有3个市级协会挂靠我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学校具有百年师范办学传统,培养输送各类人才数万名,为国家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实行校系二级管理,设有10个教学系部,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24个大专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700人。现有教职工5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100余人,硕博士200余人,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科技拔尖人才、广元名师29人,聘有客座教授13人。立项省部级课题1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和主编教材16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办学成果丰硕。2016年一次性高水平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7年顺利通过人才评估专家组回访,2018年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学校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定点扶贫先进单位”。办学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生近年参加各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奖励累计200余项。参加全省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连续三届单项、综合一等奖获奖总数居参赛高校第一,2018年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国赛荣获一等奖;连续两届夺得全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学校选送12件作品获得7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创编舞蹈《女儿河》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019年先后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赛项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三等奖,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两项一等奖;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校坚持内涵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坚持服务社会,弘扬地方文化。先后与十余个县区政府和市级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教育、体育、文旅、民政、精准扶贫等方面,开展常态化合作,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立蜀道研究所,牵头成立“广元旅游产教联盟”,建立“川北幼专旅游文创工坊——翠云阁”,助力蜀道申遗。建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师范教育示范基地”“广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成“麻柳刺绣”“唤马剪纸”“白龙纸偶”“三堆唢呐”四个传习坊和“川剧”传习基地,组建广元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创建“剑门关论坛”,繁荣地方文艺,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扩大交流合作。开展校校合作,先后与黑龙江幼专、广西幼专开展南北合作“丹桂计划”“苴邕计划”,与浙江金华职院开展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深化校企合作,与上海德稻教育集团共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泰康之家蜀园成都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共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护理专业;与成都西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联办空中乘务专业。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为全面实施学校“4410”总体部署、建设全国一流幼专而努力奋斗!
  •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成都市龙泉驿区
    学校简介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办学以来,学院秉持“以美与健康提升人的生命品质”的办学理念,面向国际,根植中国文化,创新教育形态、丰富教育资源、重塑教学流程,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美德、人文底蕴、专业技能、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关于标榜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创办于1993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面向健康产业,以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体育学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健康学院School of Health艺术与设计学院School of Art & Design商学院School of Business人文与教育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 & Education体育与旅游学院School of Sports & Tourism五个二级学院,设置49个专业及方向,在校生近万人,有高水平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约600名。办学28年来,学院秉持“以美与健康提升人的生命品质”的办学理念,面向国际,根植中国文化,创新教育形态、丰富教育资源、重塑教学流程,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美德、人文底蕴、专业技能、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6万人,服务社会为逾10万青年人提供技能培训。历届毕业生国内国际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成为中国教育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民办省级示范校。国际化的标榜对标国际,建校伊始各专业就以国际化为起点,与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相关优质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育实践、职业标准,探索优质教育的真谛。学院先后与美国国际标榜Pivotpoint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德国汉堡职业教育研究院Hamburger Institute für Berufliche Bildung德国古堡学院Berufliche Schule Burgstraße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Академияхудоже ств瑞士国际美容师认证Switzerland CIDESCO台湾弘光科技大学HungKuang University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等知名院校、国际认证机构和教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近年来,标榜学院借船出海,广拓国际合作。与泰国清迈大学、德国古堡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双方在语言提升项目和师生互访、专业交流等方面开展短期游学;学院积极搭建“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平台,与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在护理专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健康管理专业、学前教育等专业定期开展研修项目,在专业设置、师生进修、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与泰国兰拍帕尼皇家大学、日本东京福祉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 、泰国那黎宣大学、菲律宾亚当森大学、韩国牧园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搭建国际化教育平台,开通专升本、专升硕、本硕连读、博士研究生培养等合作项目,多渠道提高师生的学历层次,初步形成多语种、多国家留学的合作局面。2018年4月,在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总理库尔茨及外交部长的共同见证下,学院与奥地利克莱姆斯应用科技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生、学术科研成果共享、教学人员互访及学生交换学习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开启了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征程。专业化的标榜秉承“以美与健康提升人的生命品质”的办学宗旨,学院建校以来围绕健康领域与行业建学科专业群,特别是国家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形成了“健康+”专业特色群,围绕“健康环境、健康艺术、健康教育、健康技术和经营管理”六大领域,设有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医学美容技术、社会体育、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家具设计与制作、建筑室内设计、国际商务、会计、投资与理财、旅游管理、表演艺术、学前教育等37个专业,服务于人们美好生活与健康生活。其中“人物形象设计”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为我国高等教育专业首创。文化自信的标榜学院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厚植中国传统文化,夯实办学基础,建成了“三园一体”育人环境。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浸润中,学院以其翰雅学堂再现了世外桃源的文化回溯。秀外慧中书香隽永的图书馆,将中国书院君子出没的育人环境与“霍格沃兹魔法学院”中西荟萃形神一体合二为一,润物无声的形成全人教育的文化阵地。记录近代民间美学生活技艺史的“古今发艺”、“当代土陶”、“女红工艺”、“民间传统养生技艺”、“川西古典家具”的五个教学研究型博物馆以及中学为体、西学东渐的校园建筑,无处不传递出学院传承与创新“有根的教育”价值。学院不懈深耕教育的文化,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学堂为主题的国家AAA旅游景区,福泽社会。“以文载道、以学厚道、以艺演道、以行通道”的人文理念,传承着中华美德,有效地传递着以文化人的正能量。学院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将“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和“五贯通”的教学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养成学生“精专、博知、雅行”素质为目的,构建了“二维三分”人才培养模式。“以标榜为荣、为标榜争光”,成为了标榜学子共同理念和追求目标。师资精英荟萃的标榜学院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吸引了一大批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学术学科带头人、行业精英。其中学科带头人有:叶建忠 教授图书馆与情报学专家和资深外交官庄红 教授护理学和老年医学专家张剑渝 教授经济与企业管理学专家徐伯初 教授艺术学专家徐明 教授体育学专家药朝诚 教授对外经济贸易领域专家沈治宏 教授历史学专家文丽 教授心理学专家近年来,还涌现出了 “红楼文化基因学说”的开创者、青年红学研究者马经义副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专家,如活跃在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医学美容技术和社会体育等专业讲坛上的副教授洪波、李娟、董蓉、王磊义、税明丽、姜科、秦佳梅、刘细丰等。新老两代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人才合理梯队,专任教师中有国务院津贴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非遗传人2人;师资精英荟萃,践行着“明德、尚美、笃学、博艺”校训。捷报频传的标榜“为国家争光,为祖国争荣,为标榜争气,不断创佳绩”是标榜师生的共同愿望。学院师生承担了2008年“百年奥运”和2009年“复兴之路”化妆造型的设计任务,史无前例地创造了超大型场面群体造型史的传奇,获得总导演“最靠谱团队”的赞誉,载入中国中央电视台《奥运档案》,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承担上海世博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西博会、欧洽会志愿服务工作,一次又一次赢得了组委会的肯定与赞誉。学院师生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获得多项嘉奖,并荣立二、三等功。近五年来,标榜学子在国际国内职业技能大赛中,共有511人次夺得361个奖项。其中,藏族学生朋措旺佳曾获“201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教杯英语口语非专业组一等奖”,来自绵阳平武山区的女孩胡已雪为国争光,夺得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银牌”,实现了中国在此赛事上奖牌零的突破。近三年,学院教师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19本;公开发表论文118篇,核心期刊19篇。学院青年教师有22人次获高职信息化教学大赛奖项15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学院现有2名教师成为了世界技能大赛评委。获批国家专利97项,专利数为在校生规模的1%;专利转化创造年产值2亿元。2017年学院教师科研团队分别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获奖数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名列第二。办学条件充备的标榜学院不断整合教学资源,改善教学设施,在原有1个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实训基地、12个校内综合实验实训基地、14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126个校外实训基地以及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购置了一批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十三五来年以来,又新增教学场地2.24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还将建设1个高水平国际化康养实验教学基地,新增60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不断优化教学环境,搭建产、学、研、仿、创承一体化的实践资源平台,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校内5个活态博物馆实现了“馆、藏、展、用、研、学、体验”一体化,创建的“现代生活服务业大学生创业园”、“文化旅游产品传承创新研发创业园”、“健康享老实验实训及创新孵化基地”、“中华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创业基地”以及“成都女红创意创客空间”形成了五园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十三五期间,学院还将不断引进图书资源,在纸质图书生均达100册以上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图书量,力争达生均160册以上,完成基于“云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建设专业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实现信息化课堂教学,打造具有标榜特色的“智能校园”。不断发展的标榜标榜发展“永远在路上”。十四五期间,龙泉校区将进一步扩建,中江生态与康养主题校区开建。在继续保持国家AAA学研游景区、成都市科普基地、四川省科教兴川基地、五个传统健康生活主题博物馆原有教书育人优势外,还将融校园、科技园、健康产业园、文博园和生态园为一体,将四川标榜学院建设成为立足中国传统、对标国际、融入发展、贯通中西现代教学思想、在传承与创新中创造价值的现代大学。十三五末,这座新型的既有古典美又有浓厚现代化气息特色大学将以更气势、更雄伟的面貌屹立在成都新规划生态旅游区龙泉山脚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未来,学院将以专升本为契机和动力,在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和中国优秀文化特质的高水平民办高校的过程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健康梦”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 学校简介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备案的全日制高等专科职业学校,由内江市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依法实施教育行政管理。学院位于四川省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内江。内江素有“成渝之心、大千故里、甜城内江”之称,是“成渝双城经济圈”主轴发展带腹心节点城市,内江到成都、重庆的高速铁路仅需30余分钟,尽享两座特大城市的同城效应。学院环境幽雅、景色宜人,设施完备、生活便捷,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兼具景观休闲、实践基地等功能的校园山体“百草山”药花飘香、碧草如茵。学院占地443亩,一期建成校舍建筑面积12.99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训)楼、大礼堂、学生宿舍、食堂等。其中,阶梯教室23间(包括学术厅2间)、普通教室65间;实验(训)楼3栋2.3万平方米119间,包括基础医学实验室、护理实训室、模拟病房、模拟药房、中药标本室、康复实训室等;学生宿舍778间;一个地下停车场,共550个车位;有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图书馆1栋,有纸质图书9.5万册、电子图书15万册、电子期刊8000种5000万篇。学院核定编制390人,现有专兼职教师260人,具有硕、博士学位93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07人,双师型教师151人,外聘专家6人,拥有神经学、心理学、呼吸内科等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学院设护理系、健康服务系、医学技术系和药学系,开设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中医康复技术、助产、护理、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学等9个专业,2021年在校生规模4500余人。学院是四川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内江市家政服务+标准化输出培训基地,内江市大学生法治教育基地。拥有校外实习基地30余个,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江市中医医院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为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全国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四川省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全国第三家、四川省第一家“全国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医院”。内江市中医医院是“全国市级示范中医院”“国家重点建设医院”“国家级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中医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院附属医院实力雄厚,全面满足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需要。学院坚持“精诚济世、仁心善治”的校训,培育和践行“定心守本、恒久为功”的校风和“行胜于言、止于至善”的学风,以“扎根内江、服务西南、健康中国”为办学目标,秉承“医校共育、系科融合、理实一体”的办学理念,培树“为人纯正、为官清正、为师范正、为学理正”“志趣高雅、谈吐文雅、举止优雅、形象儒雅”的“四正四雅”校园文化,以“理念现代化、管理精细化、培养个性化、服务人性化”为工作目标,努力建设高水平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学院将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健康中国奋力谱写高等职业教育的辉煌篇章!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