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关于公布2021年普通高考音乐、舞蹈和体育术科统考成绩的通知
2021-02-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粤考院办〔2021〕5号

各地级以上市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

我省2021年普通高考音乐、舞蹈和体育术科统考工作已全面结束。现就音乐、舞蹈和体育术科统考成绩公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你们迅速转发至各县(市、区)、中学并通知考生本人。

一、成绩公布时间和方式

2月2日10:00起,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微(ID:gdsksy)小程序和广东教育考试服务网(http://www.eesc.com.cn/)查询成绩。2月8日10:00起,考生可以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微小程序自行下载并打印音乐、舞蹈术科统考本科合格证和音乐、舞蹈、体育术科统考成绩证书。考生成绩公布方式见附件。

二、成绩复核

(一)申请复查程序。考生查询成绩后,如对成绩有疑问,可于2月4日12:00前向市、县(区)招生办提出查分申请。

请各市、县(市、区)招生办公室于2月4日17:00前将申请查分考生名单通过普高报名管理系统(网址:https://pg.eeagd.edu.cn/zb)录入完毕后上传,逾期不予受理。复查内容为成绩统计合成是否有误,答卷是否漏评,不涉及评分标准掌握的宽严问题。

(二)复查结果告知。对复查后发现分数有误的考生,省教育考试院将发文对其分数进行更正,并将更正后的成绩通过考生报名绑定的手机号告知考生。

附件: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音乐、舞蹈和体育术科统考成绩查询方式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

2021年2月1日

附件

广东省2021年普通高考音乐、舞蹈和体育术科统考成绩查询方式

一、成绩公布方式

(一)官微小程序查询方式

考生关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ID:gdsksy),在页面底部选择“小程序”栏,点击进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小程序,通过考生号和密码登录即可查询考试成绩。

(二)网站查询方式

考生登录广东教育考试服务网(http://www.eesc.com.cn),通过综合查询栏目页面,按相关提示即可查询考试成绩。

二、证书打印方式

2月8日10:00起,考生可以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微小程序自行下载并打印音乐、舞蹈术科统考本科合格证和音乐、舞蹈、体育术科统考成绩证书。具体操作为: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小程序中点击进入“证书打印”,选择考生对应的证书类别,填写考生信息登录后,即可下载成绩证书并自行打印。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滨海城市茂名市西城片区,毗邻4A风景区“茂名市森林公园”,交通便利。校园占地456亩,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规划合理,动静分区,设施齐全,环境优雅。学院设有园艺技术实训中心、风景园林设计实训中心、畜牧兽医实训中心、水产养殖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等7个实训中心,实验室建设完善,专业实训设备先进。建有比较完善的智慧校园网络和服务体系,图书馆藏书充足。学院是目前省内唯一一所整合教育、农业、林业、渔业资源设立的高等职业学院,重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我省农业工程、林业工程、渔业工程等应用技术的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开设有生物技术系、园林工程系、动物科学系、食品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智能工程系等6个二级系,开设有园林工程技术、风景园林设计、畜牧兽医、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动物医学、烹调工艺与营养、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动漫制作技术、会计、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广告策划与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等20个专业,在校生规模超万人。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州市越秀区
    学校简介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2006年由广州云峰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创办,2021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学校转设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中国第一所IACBE国际商科认证大学。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花都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是读书治学的清雅之地。学校占地面积1753亩,建有14个实验中心,包括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专业实验中心,268个实验室,543个就业与实习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11个,省级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师资队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以老带新”、“双百工程”、组建学科团队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学校自有教师和华工选派教师为主、以兼职教师为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广东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2018年,赵红红教授获得我国建筑教育工作者最高荣誉奖——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我校教师主持的《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和《重特色、强实践、突技能的电力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我校曾志新教授主持的《以专业认证理念为引领的民办高校专业内涵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科专业学校瞄准区域产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有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珠宝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设置了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金融工程、英语、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投资学、智能建造、视觉传达设计等43个专业,涵盖16个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一流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人才培养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先后实施了旨在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三战略”,学生从大三开始进行实践环节,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构建个人拓展和创新实践保障体系,构建就业服务体系,聚焦学生的“专长”培养;开创性地提出了“个人拓展计划”,专门设置了“专长拓展模块”,用15个学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形成了“横向可拓展,纵向可提升”的培养体系;专门设立了“学生研究计划”(Student Research Program,简称SRP )项目,大胆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工程研究院为依托,采取“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参与研发项目,带研究任务学习”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社团组织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平台得到充分锻炼。学生在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得57项国际性赛事奖项、678项全国性赛事奖项、1052项省级奖项,其中,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1 项,《低碳节能护栏喷涂小车》国家级大创项目受邀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展示并获“我最喜爱的项目”,是广东省入选全国大创年会唯一的民办院校。 科学研究学校立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平台建设,重视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先后成立了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搭建起了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五年来,学校获批各类科研项目365 项,实到科研经费合计5775万元,到校科研经费年均递增 20%以上;发表论文1415篇,申请专利1421项,授予专利1147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稳居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首位,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2018年,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启动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已招收三届学生。校企协同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模式、新途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现已组建了实践创新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育人联盟、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计算机工程学院与IT企业协同育人联盟、珠宝类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等5个校级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车联网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3个校级协同中心,其中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是广东省教育厅认定的首批40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之一。2018年,学校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科曙光共建“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校、企、政三方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2019年我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评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2020年珠宝学院获批广东省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开放办学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校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先后与英国、加拿大、法国等10余个教育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与超过60所高水平大学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多元化合作。2011年学校成立了国际商学院,引进国际商科资源,培养国际化商务专业人才。目前,学校各类国际、粤台交流与合作项目已深入至全部二级学院,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国(境)外知名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共建联合培养项目。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国际认证工作,已获得IACBE国际商科认证与IEET工科认证,是中国第一所获IACBE认证的大学、IACBE亚洲区副主席单位。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经济学院11个专业先后通过IACBE认证,认证专业覆盖所有商科学院,标志着学校商科教育质量已达到国际同行水平,实现平等对话;同时期,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和通讯工程专业也先后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符合EAC国际认证规范。品牌建设16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4.7万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等殊荣。在艾瑞深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含独立学院)中,学校位居2021中国民办大学第七位,是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在广州日报GDI智库发布的2020中国应用大学排行榜中位列235位、广东省应用大学第19位、全国独立学院第5位。十六载弦歌高唱绽芳华,九万里彩云长在有新天。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学校上下将戮力同德,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坚持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驰而不息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向深入,汇聚成与学生成长成才同行、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行、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同行的坚实力量,向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知名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昂扬奋进。
  • 学校简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前身为1955年创办的广东教育行政学院,1960年更名为广东教育学院,同年,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并入。1970年停办,主体下放至肇庆地区新兴县,先后创办了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和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1982年被确定为省属成人师范本科院校,并于同年开始举办成人师范本科教育,1985年开始举办普通专科教育,1990至2008年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是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设有海珠、花都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35亩。设有教育学院等19个教学院系和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等14个研究机构,开设44个本科专业,分布在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和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0余人,成人在校生50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069人,其中专任教师714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89人,有博士学位教师21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4.17%。全校先后有30多人次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先进教育工作者”“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等荣誉称号。有省督学3人;教育部校(园)长培训专家1人;“国培”计划国家专家库专家7人;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工作室主持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受聘其他大学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学校以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已任,凸显教师教育特色。以学前教育和小学师资培养为重点,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专业基础实、实践技能强、信息素养高、发展潜力足的教师教育人才。在聚焦师范教育主业的同时,适度发展非师范教育,促进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为广东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培养“人格健全、文化知识广、专业基础实、职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树立“教学以学生为本”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带动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及教学保障机制改革与创新。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众创空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我校被广州市职业能力培训指导中心评定为广州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我校就业率均超过全省本科院校平均水平,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稳中有升。学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教育学、数学、生态学三个学科获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近五年来(2016年-2020年),获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6项,学校主持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项目407项,其中国家级24项,省部级245项;自然科学类项目160项,人文社科类项目247项。学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数量为378篇,CSSCI收录130余篇,SCI收录180篇,EI收录73篇,CPCI(ISTP)收录6篇;出版著作98部;获得专利共70项;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连续五届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连续2次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期刊)”;2021年,学报全面改版为教育教学研究类期刊。学校主动服务广东省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已建成3个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并与广州、汕头、佛山等地政府合作共建了9所附属学校;与广州市白云区合作成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教育集团,是广东省内首个小初高全学段覆盖的乡村教育集团。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尤其是薄弱学校快速优质化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学校一直承担着基础教育教师、校(园)长的培训任务,是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基地、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基地,广东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6个省级机构设在我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广东省80%以上的中小学校长在我校参加过校长培训,50%以上的骨干教师在我校进行过教师培训。学校积极拓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英国西英格兰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波兰热舒夫大学等10多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办学协议,同时与西悉尼大学合作开展了“3+1”和“2+2”学分互认模式的联合办学项目,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在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框架下,学校确立的新的奋斗目标是:2025年前后,力争完成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目标,实现办学层次新突破,把学校办成一所办学规模适当、学科专业布局合理、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到2035年,把学校建成一所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教师教育特色彰显、服务基础教育优势突出,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教师教育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2021年9月更新)
  • 学校简介学校前身是1958年设立的新会县卫生学校,1984年更名江门卫生学校,1992年更名为广东江门中医药学校,2017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江门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广东,依托中医药行业,以侨都为纽带,以粤港澳为依托,面向农村、基层、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中医药特色技术技能型人才;始终坚持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始终坚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始终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中医药人才,为区域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发展战略、为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广东省第一所中医药高职院校,是第一所由广东省中医药局和江门市共建的高职院校,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中医药高职院校。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传承创新、特色发展、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广东,依托中医药行业,以侨都为纽带,以粤港澳为依托,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中医药特色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以中医药特色文化为载体,构建以“守正创新、德艺双馨”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具有岭南中医药特色与侨乡文化并俱的高等中医药职业院校,为粤港澳大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健康产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高素质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校园总体规划用地946亩,校区建设总投资10亿元,学院现有拥有31个校内实训中心,已建成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本着“人有我专、人无我优”的建设理念,学院建设有价值7000万的科研平台;学院投资3500多万元,设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成了“一馆一园一区四基地“。“一馆”即中医药展览馆,占地1400多平方米,拥有具有二维码的中药标本1600多种。“一园”即岭南药用植物园,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种植中草药700多种,每一种植物都有标识牌和二维码。“一区”即中医药文化体验区,与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建。“四基地”即“江门市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江门市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现有教职工人数714人,专任教师648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92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171人,双师型教师326名。学院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贴行业发展,准确定位,突出“中医产业”和“南药产业”发展优势,构建了涵盖健康产业链的专业结构完整体系,现设9个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院、南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食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31个专业:中医学(国控专业)、针灸推拿(国控专业)、中药学、药学、护理、中医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中医养生保健、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制药、中药材生产与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助产、健康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临床医学(国控专业)、预防医学(国控专业)、口腔医学技术、生殖健康服务与管理、呼吸治疗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眼视光技术、智能医疗装备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31个专业,其中中药学被认定为省级二类品牌专业。目前学院正在大力推行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药学、医学影像技术等5个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专业群,为国家、省、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行业产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江门市江海区
    学校简介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成立于2009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原名“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2012年更名为“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不断深化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开创出多元化特色教育发展之路。2017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学校荣获“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奖,戴初贤董事长荣获“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人物”奖。   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江门市,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良好,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48亩,校舍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25万平方米,建有21个设施完备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66人,专任教师636人,在校全日制学生11186人,全日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把好民办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委下设6个工作部门,共有4个党总支、6个直属党支部,党的工作做到全覆盖。校团委下设两级团组织、相关学生机构,以及30个学生社团。学校建有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各类体育场所,图书馆藏书123.46万册,各类期刊1000多种。   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工程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医药学院、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华为云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开设了49个招生专业,组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群,会计、软件技术专业入选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群、大数据专业群立项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了工、经、管、文、医等全面发展的学科布局。   学校积极引入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以产、学、研、孵为目标,探索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机器人、智能数控、电子芯片产业为核心,融人才培养、研发、产业孵化、市场营销、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科技创新园区。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2020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