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中科大保送与自主招生方案公布 少年班招40人
2008-11-0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日前,记者从中科大招办获悉,少年班明年将面向全国招收第三十三期学生,计划招生数为40人。学习成绩优异、具有高中文化程度、1993年及以后出生的高二(含)以下学生,学习成绩原则上总排名位于所在年级前列,或在学科竞赛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均可报考。现已开始接受报名。

根据少年班的录取规定,考生要在当地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考试科目与当地高考(理工类)科目相同。中科大将根据考生高考成绩确定复试人选,复试科目为数学、物理、英语,另有心理测试及非智力因素测试、体格检查。

此外,中科大还于近日公布了2009年保送与自主招生实施方案,根据“中学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原则,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申报,申请保送的考生须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包括合肥在内的13个市将设立自主招生笔试考点,方便考生就近参加笔试。中科大将根据考生的面试成绩、竞赛成绩、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择优确定保送资格生及录取专业;以考生笔试成绩为主择优确定自主招生资格生。自主招生资格生分A、B、C三档,高考成绩分别达到中科大在当地招生计划数1:1调档线下40分、20分、10分,且在当地重点控制线上即予录取;若高考成绩达到该校在当地招生计划数1:1调档线,A档资格生满足第一专业志愿,B、C档资格生加10分选择专业志愿(不含理科试验班类以及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班)。(实习生吴静记者胡霈霖)

热门院校

  •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合肥市蜀山区
    学校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建于1979年9月,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重点军事院校之一,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素质新型信息作战指挥和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是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和全军院校教学工作评价首批“教学优秀单位”,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素质新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及指挥人才的任务,被总参评为“科学发展观教学先进单位”、被总政表彰为“第十届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历经2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建立覆盖军事学和工学两个学科门类、战术与技术相融合、信息战特色鲜明的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博士、硕士、学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建有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对抗信息处理等2个军队重点实验室,红外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电子制约技术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电子信息领域专家教授为核心、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教员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信息战领域专家教授为核心、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教员队伍,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125人,有1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科研成果显著,共获国家、军队各级各类奖15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学术氛围浓厚,经常邀请军内外著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定期公派人员出国进修、考察和参加学术交流。学院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内,占地千余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全军重点建设学科、重点建设实验室;有设备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大楼、学科实验楼、网络技术楼、文化课专修室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设施一流的大礼堂、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文化活动中心等文体娱乐场馆;后勤保障实现社会化,教学办公场所实现园区网络化。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三百佳"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军"甲级卫生先进单位"和安徽省"文明单位"。展望未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创新为主线、改革为动力,加快实施"人才兴院"战略,与时俱进,扎实工作,成为特色鲜明的信息战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为部队服务基地,实现创建军内一流院校的奋斗目标。我院招收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入本科专业学习;招收地方高校毕业生攻读博士、硕研究生;同时,热忱欢迎地方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及其他高层次人才来我院工作!学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460号邮 编:230027联系单位:电子工程学院政治部干部处联系电话:0551-5766210、5766209(传真)
  • 学校简介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2003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试办,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阜阳市西清河畔,西清河纵贯其中,杨柳低垂,鸟语花香,环境宜人,是培养经、理、文、工、艺相结合的本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信息工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阜阳师范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学院目前设有新闻传媒系、经济管理系、信息科学系、外语系、食品系和设计艺术系6个系共29个专业,专兼职教师456人,面向安徽、江苏、河南、河北、福建、湖北、浙江、江西等8省招生,在校生近7000人。学院占地37h㎡,教学生活用房15.8h㎡,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340.85万元,各类图书65.51余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33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 建院十年来,学院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深化各项改革,在实践中初步摸索出具有学院特色的办学道路,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赞誉和支持。200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0年7月,学院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1年起先后与韩国又松大学、日本今治明德短期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美国、意大利海外学习中心、韩国又松大学SolBridge国际商学院、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办学;2012年经省学位办审核确定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十年来,教学、科研发展呈不断上升趋势。学院教师共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教学研究项目39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15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7部,国家发明专利10项。 十年来,学院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英语演讲比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项200余项。其中,2015年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二等奖、第三届全国师范生技能竞赛二等奖,2016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安徽赛区特等奖、Dream动漫社荣获China Joy华东南赛区亚军、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2009年,谢天同学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2010-2011年,齐健、张帅卿、张云明等三位同学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13-2014年张帅卿同学获“安徽省十佳大学生”、“阜阳师范学院‘十大感动校园人物’”称号。2013年学院“同起点连农社”获“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荣誉称号。同时,学院大力鼓励学生创业,为学生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共609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面向未来,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坚持应用型内涵建设、彰显地方性办学特色,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命线,满载着希望和梦想,向建设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独立学院的目标迈进!
  • 学校简介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直属的公办普通专科学校,创办于1955年,现有芜湖路、芙蓉路、新桥、第一临床学院(直属附属医院)4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11900余人、本科生(联合培养)242人。学校是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学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首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省“双基”建设示范高校、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安徽省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第二批校企合作示范学校和第三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省直机关文明校园。曾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学校以“优秀”等次分别通过安徽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暨人才培养工作个性评估。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基础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安徽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安徽省卫生职工培训中心、安徽省遗传医学中心、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等多个教育培训与科研机构。设置“医、药、护、技、管”五大类招生专业17个。初步形成以医学为主、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办学格局。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建有国家级智慧医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1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7个,省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有直属附属医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20余所、实习基地192个。学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总数7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14人(其中博士42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80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5人(其中教授2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40%以上。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1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省级教学团队27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省级教坛新秀23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第十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1个。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4项);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省级各类精品课程36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3项。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全国及安徽省职业生涯规划暨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73项,其中个人57项,团体15项,全国优胜奖1项;全国艺术展演二等奖2项,“挑战杯”国赛铜奖一项,“挑战杯”省赛金奖(一等奖)3项,“互联网+”大赛金奖7项;1人获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学校科技服务能力优质。近年来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省级重大项目11项、省级重点项目82项,教师获国际发明专利5项、国家发明专利17项、新型实用专利167项、学生获新型实用专利978项。学校主办的《安徽医专学报》先后3次被中国高校期刊研究会评定为“优秀学报”,连续获得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类期刊前列。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学校具备“国际学生招收培养资质“,2021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新加坡护理医科全额奖学金项目合作院校,每年选派20余名学生赴新加坡留学;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德国以及台湾地区等多所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和师生交流互访。与蚌埠医学院开展交流与合作(普通专升本教育联合培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优异。执业助理医师、护士资格首次考试通过率稳居省内前列;招生、就业两旺,高考文理科录取投档线稳居省内高职高专前列;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就业满意度95%以上。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精医、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理念,围绕“健康中国“”健康安徽“战略需求,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区域影响显著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
  • 学校简介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电力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成为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且于2013年10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是安徽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文明单位。学院座落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占地面积199亩,校舍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完善的生活体育设施。校园景观及环境优美,具有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育人氛围。悠久的办学历史 学院2003年由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合肥电力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始建于1979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合肥电力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两校治学严谨,特色鲜明,为安徽省电力及相关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生产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干部,成为电力电气人才的摇篮。求实的办学理念 学院秉承“求真、崇善、守诚、躬行”的校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兴校、厚德重技、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电力电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教学为重点,面向电力行业及地方企业,培养高素质电力电气技术应用型人才。特色的专业设置 开设电网技术方向、电源技术方向、自动化技术方向等三个专业群,其中,“发电厂与电力系统”、“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是国家重点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精品特色或示范专业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优秀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24 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52 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48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 人,省级教学名师6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 人,省级教坛新秀10 人,国家电网公司“十大”专业领军人才2 人,国家电网公司技术专家1 人,优秀省级教学团队10 支。为丰富教师结构组成,对接行业发展方向,学院还从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特聘了百余名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最大程度上丰富教师资源,实现更高教学质量。先进的实训设施 学院通过校企共建,现有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 个,省级示范试验实训中心11 个,校内实验实训室57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5个。包括1000兆瓦超超临界、600兆瓦 超临界和300兆瓦亚临界火电仿真系统,循环流化床仿真系统、500 千伏和220 千伏变电仿真系统、220千伏区域电网调度运行仿真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DCS 控制系统、继电保护、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训室等。丰硕的教科研成果 学院近年来出版课程教材35部,其中8部为“十二五”规划教材,15部为“项目导向”专业课程教材。编制校本实训教材53部。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教学教研项目6项;获省级及行业协会优秀教学教研成果奖4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奖2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全省及全国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就业前景 学院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大中型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外专业实训基地50余个,开展“订单培养”,推行“工学结合”,强化“顶岗实习”,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 80%以上的学生,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最终就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被评为“安徽省教育厅就业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院毕业生因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优,深受企业欢迎,被用人单位赞誉为“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潜力大”,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 学校简介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安徽省体育学校,创办于1954年,后历经数次变迁,先后8次更名,2001年6月26日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升格成立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60年来,学院办学内涵不断丰富,逐步明确了“传德技之道,育体育精英”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立足行业,面向社会,突出技能,德训并重,将体院建设成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于一体的体育优秀人才培养基地”的办学定位;凝练了“求实、创新、夺标、育人”的校训;树立了“培育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精尖竞技体育人才、培训高质量社会体育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更肩负起了“服务为国为省争光、服务安徽崛起战略、服务人民健康需求”的重大历史责任。学院拥有教职工数313人。高级职称60余人,中级职称70余人。设有10个教学训练系部,其中4个运动系为省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6个系为教学系部。学院现设有13个专业,分别为:运动训练、健身指导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体育教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表演艺术、体育保健与康复、老年服务与管理、体育艺术表演、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其中,现已有中央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能力项目1个(运动训练专业)、省级特色专业3个(运动训练、康复治疗技术和表演艺术专业)、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研项目5个、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此外,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合作办学,开展本科学历教育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拥有在籍学生3000余人,近年来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建校以来,学院为国家培养出了上万名各类体育人才。共有两名运动员获得3个奥运会冠军,在世锦赛、世界杯等大赛中,荣获20多个世界冠军,2人次打破世界纪录,21人次获得亚洲冠军,18人次打破亚洲纪录,近400人获得全国各级各类比赛冠军。50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全运会冠军杨杰、连效山、李君启、尹惠萍是我省体育运动突飞猛进中的标杆式领军人物,70年代—80年代有全国铅球届的明星运动员丁志年,结束我省男子百米赛跑无缘全国冠军的短跑运动员郁刚,特别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夺得男子60发自选手枪慢射冠军,实现了中华民族奥运金牌榜上“零的突破”的许海峰。90年代以来,学院涌现出了更多为世人所熟知的优秀运动员,全国劳模蔡维燕、太极皇后范雪平、亚洲拳王江涛、女子篮球彭萍、女子手球岳莲娥,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展现风华,用健美的身姿在世界的舞台上为国争光。进入新世纪,学院更多的体育健儿们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及国际舞台中崭露头角,学院在第十届全运会中共获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3枚,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中共获金牌7枚、银牌6枚、铜牌3枚,邓琳琳、张亮亮、胡青、石荣荣、张峰、王莹、胡军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为我省竞技体育“十运回升,十一运突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北京奥运会中,邓琳琳临危不惧,与队友出色合作,夺得女子体操团体金牌,圆了安徽24年奥运金牌梦想;许莉敢打敢拼,获得女子自由跤银牌,取得安徽摔跤项目历史性突破。2012年伦敦奥运会,邓琳琳再次获得平衡木冠军,成为我国女子体操史上连续2届奥运夺冠的第一人。全国十二运会中,山地自行车老将姬建华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勇夺男子越野赛金牌,终结了安徽自行车项目十二年的漫长等待,书写了安徽自行车项目历史的新篇章。女子手球成功夺冠,实现了几代体育人的梦想。他们不仅是学院辛勤培养的累累硕果,更是中国体育事业强势崛起的领军人物。不仅如此,同时,学院以培育多方面人才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及省体育行业的领导,军界、商界精英,知名演员,优秀教练,中小学体育教师等,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及体育工作者。学院先后四次被授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连续两次被评定为 “国家手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国家田径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学院还相继被国家体育总局、劳动和保障部、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确定为“国家级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安徽省教练员培训基地”、“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基地”、“安徽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等,积极承担各类教育培训任务,为社会培训各类高质量社会体育人才。学院先后多次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直三优文明单位”、“安徽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学院运动二系(省体操击剑运动管理中心)被省政府表彰嘉奖、被中国体操协会和中国击剑协会授予“伦敦奥运会突出贡献奖”、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被省体育局授予“安徽省参加伦敦奥运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06年,学院在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009年在全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011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分会举重、摔跤、柔道专业委员会在我院挂牌。2008年,学院整体搬迁至包河区花园大道1号,新校区毗邻著名的“生态之镇”、“体育特色镇”—大圩镇,有着“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的美誉。学院占地面积700余亩,拥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准田径场、综合训练馆、实习实训基地 、图书馆、学生公寓、拓展基地等现代化教学训练设施,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及运动员的教学、训练及生活需要。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