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江门29284考生赴高考 有考生乌龙去错考点
2013-06-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乌龙:去错考点

  广州日报 江门讯(记者 黄子宁)昨日,江门29284名考生迎战高考。在江门一中考点,发生了小小插曲。8:30左右,来自江门幼师的考生岑同学因紧张,将自己的考场“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误以为是“江门一中”。交警立即启动警车开辟“绿色通道”,在开考前12分钟将考生送至正确考点。

  河源:

  忘带身份证巡警护送取回

  本报河源讯(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杨波、苏远龙)在河源市区东埔中学考场,一名粗心考生因忘记带身份证,民警接到该考生求助后,火速驾驶警车来回6公里,护送该考生从家中取回准考试,并顺利参加考试。

  清远:

  女生迟到被拒入场

  本报清远讯(记者曹菁)在清远有考生因为迟到被拒之门外。昨天上午9时25分左右,一位穿着校服的女孩子搭乘摩托车匆匆忙忙赶到市区一个考场门前,结果因迟到被值班保卫人员拦下后当场泣不成声。此时已经超过开考时间25分钟。据了解,该女生由于过度紧张失眠,导致迟到。

  惠莞爱心的士免费送考生

  本报讯 (记者秦仲阳、陈臣、龙成柳、关旭东、吴城华)昨日,惠州市交通局发动惠城区7家出租车企业“爱心送考”,三天1300辆出租车免费接送考生赶赴考场。无独有偶,东莞港龙公司的“的哥”们也组成了“爱心”车队免费接送考生到考试现场。昨日就有近110人自愿加入。

  感人:飞驰送证

  本报五华讯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张炳锋、廖伟军)昨日,五华县考生廖丽媚早早来到考场,却发现准考证落在家里了。她家远在25公里外的双华镇。班主任陈浩祥老师得知情况后,立即骑上摩托车载上小廖奔驰在崎岖的山路上往家里赶。经过1.5小时的飞驰,师生俩赶了近50公里山路,最终准时踏入考场。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成立于2011年2月,是一所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下设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管理学院、医药健康学院、外国语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万人。2014年跻身万人学府,2018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建校10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为社会输送近3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区位优越 资源丰富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东莞,毗邻香港、位居广州和深圳两个创新高地之间,是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域地缘优势和高新产业发展基础,拥有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等十大产业集聚区。紧邻世界500强企业三星、泰科及广东现代国际会展中心等国家级产业园区。位置优越,名企环绕,人才需求旺盛,具有天然的就业、创业优势。学院周边交通发达,生活便捷,坐拥穗莞深1小时经济生活圈,畅享珠三角城市群优势资源。 条件充足,设施先进 学校占地面积61.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59万平方米。建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创意设计、财经商贸、土木建筑、公共基础、大健康产业和科创产业园等8大类专业集群实训基地。建成170多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达92055.43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7233.52万元,可开展实训项目数达640 个,可满足各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图书馆大楼高12层,面积4.2万平方米,为全省同类高校之最。现有藏书约130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10多万册,电子图书23.5万册;学生文化中心、音乐厅、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齐备。教授治学 名师执教 学校实行教授治学,名师执教。现有专任教师456人,校外兼职教师229人,其中南粤优秀教师3名,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12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占30.3%;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占60.1%;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7%。有20多位国家、省市级的专业学会、协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建设 特色突出学校先后建成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品牌专业——会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省级“1+X 证书制度试点”共涉及19项证书、覆盖23个专业;省级专项资金扶持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酒店管理;省内首个电子竞技专业——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建成国家级、省级公共实训基地(中心)5个。近30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级等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校企共建 协同育人 学校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简称“双精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与华为云计算、腾讯云、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854家知名企业合作,组建校企合作联盟。校内建有“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腾讯云互联网+产业学院”“电子竞技产业学院”“东莞市网红直播产业研究中心”“华南电商产业学院”“新餐饮产业学院”“应急产业学院”“智慧财经产业学院”等8大产业学院,覆盖高职中职所有专业。与行业、企业共同建成协同育人基地、培训机构,为东莞企业签订联合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教育合作协议,为学生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科技引领 服务社会 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提升学科水平与增强服务能力相结合,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对口支援、扶贫和面向社会的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截止2021年底,各学院教学团队承接广东高校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120余项,承接会计职称考试、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政府服务项目30余项;获实用性新型专35项, 外观专利26项,计算机软著28项,开展多期“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就业创业 双轮驱动 学校投入5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及“二级学院工作室”,并与企业合作共建了6个大学生专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面积共5998平方米,先后入驻216个学生创业团队,1096名学生以此为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校下设的创业学院拥有一支28人具有人社部创业培训师资证书的师资队伍。已开办SYB创业培训班182期,4968学生获得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创业培训合格证书,通过率为95.26%。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迄今累计斩获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省级铜奖、省级季军等数十项大奖。其中“挑客早餐一优质豆浆提供服务商”项目于2018年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铜奖、广东省高职院校唯一金奖。专本连读 连接海外 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合作,构建“高职教育、本科教育(专升本)”升学体系,开放“专本同读”和“专插本”等多种升学渠道。学校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泰国等6国10余所高校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并开展了9个联合培养、学分互认项目,其中3个面向社会招生。为校内外有志青年搭建深造平台。奖学助学 保障学业 学校设立奖学金,建档立卡困难资助等政策性资助。学校特等奖学金2000元,无人数比例要求;一等奖学金800元,按照学生总数5‰设定;二等奖学金500元,按照学生总数1%设定;三等奖学金300元,按照学生总数2%设定。此外还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资助项目。(内容更新时间:2022.2.28)
  • 广州商学院广州市黄埔区
    学校简介 广州商学院前身是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1999年招收第一批学生,是广东省第一所新机制二级学院、全国第一批独立学院。学校201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6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成为广东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单位。我校顺利通过2020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学校获批为广东博士工作站及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设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华为ICT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1院1部,承担国家计划内招生任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583人。  办学条件  校园占地面积1000多亩,总建筑面积36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97.3万册,电子图书108.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789.96万元,校园网、无线网络已覆盖全校。学校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室)156个,积极寻求和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校内社会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基地、九龙法庭、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创客空间、菜鸟驿站、校园E银行、网络创业孵化基地等多个协同育人平台,同时在校外建有23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教学大楼、图书馆、多媒体课室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银行、超市、校医院等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校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是读书治学、成长成才的理想园地。  区位优势  学校位于广州开发区“中新广州知识城”核心区域。广州开发区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是广州市改革开放的窗口,有100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开发区投资设厂。“中新广州知识城”是广东省和新加坡合作打造、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是引领珠三角地区乃至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已累计注册企业1000多家。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了条件,学校也将努力成为高端人才引育园、创新平台聚集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人才培养  学校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文学、法学、工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电子商务学科是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会计学专业通过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结题验收;会计学、法学、商务英语、互联网金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其中法学、会计学专业已通过结题验收。法学专业入选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主动服务区域尤其是服务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系列大赛、国际机器人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全国校园财会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均获佳绩,每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0多项,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品德好、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国际视野宽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历届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最终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国际化办学  学校始终践行“国际化”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在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2002年,学校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办国际会计专业,是广东首批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与美国贝佛大学合办物流管理专业双学位项目,成为学校第2个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现已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日本、韩国等国84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项目”“国际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中英双语创新班项目” “中外专本连读国际班项目” “OSSD国际预科项目”等多模式的国际化办学项目,形成“预、专、本、硕”一体化的国际教育格局,是广东国际化办学层次最多的本科高校之一。国际化办学20年来,学校培养了16届国际项目毕业生,近五届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项目平均升硕率为48.1%。在新华网主办的第八届“大国教育之声”论坛活动中,学校荣获“2017年度•品牌竞争力中外合作院校”称号。  成果荣誉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在广东省内外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2016年5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成为广东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单位。2016年,《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式探索》获得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8年,《社会法律服务中心“三融三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荣获广东省第八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产教相互激励融合、分层培养关键能力”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广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被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评为2015-2017年度“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学校获评“2021年度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2022年3月更新)
  • 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市花都区
    学校简介岭南大地,钟灵毓秀,音乐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名家辈出,孕育了冼星海、萧友梅、马思聪、李凌等一批引领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潮流的杰出音乐家。星海音乐学院位于岭南文化中心——广州,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专业学府。学校深深植根于岭南这片人文沃土,浸染着岭南音乐文化的精魂,铸就了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开放创新的办学精神,形成了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广东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1932年由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先驱马思聪、陈洪先生创办的广州音乐院。1957年10月,广东省政府创建了广州音乐学校,使得这一地区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得以延续。随后学校数易校名,几经变迁。1958年更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1965年初与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艺术专科学校;1969年与广州美术学院合并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1978年3月复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广州音乐学院;1985年12月,为纪念广东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60多年风雨沧桑,60多年薪火相传。星海音乐学院始终以培养高素质音乐与舞蹈人才为己任,遵循“求真、尚美、崇德、敬业”的校训,弘扬星海精神,传承优秀岭南音乐文化。新时期新阶段,学校把握进驻广州大学城的良好发展机遇,利用广东丰富的人文资源,依托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融身于广州大学城多学科共处的教育生态环境,制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岭南特色的高水平音乐学院”的办学目标。学校以音乐与舞蹈学学科为主,协调发展相关艺术学科。目前共设有音乐学系、作曲系、钢琴系、管弦系、国乐系、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系、艺术管理系、乐器工程系、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舞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音乐基础部、人文社科部等18个本科院(系、部),还设有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音乐研究院、音乐博物馆、岭南音乐文化研究中心、艺术实践中心、社会音乐教育培训中心等,拥有教育部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粤剧)传承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3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5个实验乐团。专业涵盖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录音艺术、音乐表演和舞蹈等各个领域。学校现已形成了教学、创作、表演与研究四位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中专、本科、研究生相衔接的办学层次,普通教育为主、继续教育为辅的办学格局。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音乐学、音乐表演、录音艺术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学、音乐表演、录音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是省级特色专业,钢琴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音乐表演是广东省重点专业。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教职工738人。教师队伍中有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5人获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有12人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有51人为广东高校师德标兵、南粤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工会工作者等。有1人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4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先后有6人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5人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5人入选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近五年来,教师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500多项。学校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高等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建构了学科课程、人本课程和社会课程“三位一体”的创新型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形成了艺术实践、教学实践、管理实践和社会实践“四元结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教学质量,根据音乐舞蹈艺术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014年以来,学生共获得国际级奖项140项,国家级奖项228项、省部级奖项301项,尤其是在政府最高奖——金钟奖评比中,学生连续多届收获殊荣,得到社会高度认可,为广东省赢得了荣誉。学校教学环境优美,教学条件优越。现有广州大学城校区和沙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4961平方米,其中大学城校区189993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现代化的音乐厅、专业录音棚、电子音乐制作中心、各类排练厅、学术报告厅和琴房大楼等教学设施。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设备先进;档案管理建设为国家级,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校园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正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的思路,逐步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的数字校园。学校还在星海音乐厅、广州大剧院、广州交响乐团、广东歌舞剧院、广东省演出业协会、广东电视台、珠影乐团、广东音乐曲艺团、广东民族乐团、广东粤剧院、广州城投、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YAMAHA乐器公司等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近五年来,先后举办了“中国西方音乐学会年会”“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基本乐科教学与招生改革研讨会”“星海·伯克利音乐周”“首届岭南古筝艺术节”“星海·鹿特丹音乐周”、“首届国际音乐文献翻译研讨会”“粤港澳台艺术管理高峰论坛”等各类学术研讨会。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邀请美、俄、法、英、德、日、韩等国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名家前来访问、讲学和举办音乐会。应邀派出了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室内乐团、舞蹈团等院内各演出团体及各类专家学者到国外、港澳台地区及内地各类艺术院校访问、演出和讲学。学校还与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音乐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截至2019年,学校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4818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54人,研究生347人,附中学生691人。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招生,同时招收留学生。多年来,吸引了高质量的生源,本科第一志愿录取率100%,新生报到率99.5%。建校以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两万两千多名高级音乐舞蹈艺术人才,他们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异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他们中很多人已成为华南地区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研究机构及文化管理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蜚声中外。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经过60余载几代星海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发展成为立足广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音乐舞蹈教育中心,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江泽民曾为我校“冼星海纪念馆”亲笔题写了馆名。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宋平、吴官正、张德江、王兆国、李源潮、孟建柱、曾培炎、吴仪、热地、韩启德、周铁农、陈至立、司马义·艾买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我校视察;李岚清曾到我校与师生亲切座谈。任仲夷、林若、黄华华、朱小丹、卢钟鹤、王首道、杨应彬、肖志恒、梁国聚、林树森、李鸿忠、胡泽君、李玉妹、张广宁、汤炳权、游宁丰、雷于蓝等省市领导多次到我校指导工作。朝鲜劳动党原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布隆迪总统皮埃尔·恩库伦,比利时众议院议长赫尔曼·德克罗等外国领导人也曾到我校参观,对学校的办学给予高度评价,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声誉,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中国格局、世界眼光、岭南文脉“三大理念”谋划星海音乐学院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响应和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文化强省战略,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国际化发展,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一流音乐人才、推出一流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流学科,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岭南特色的高水平音乐学院而不懈努力!
  • 学校简介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立专科层次高等职业艺术院校,有着60余年的办学传统,曾用名广东人民艺术学院(1969~1978),其前身为国家重点中专广东粤剧学校、广东舞蹈学校(广东粤剧学校成立于1958年,广东舞蹈学校成立于1959年),201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合并升格为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学校积极对标推进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坚持面向国内外文化艺术前沿、面向国家文化战略需求、面向区域经济文化社会需求,主动对接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建设,坚持内涵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开放办学的发展理念,聚焦艺术+,积极探索新师范、新文科建设发展,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职业艺术院校。学校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属国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注册地广州市,分东校区、西校区,校区间隔30公里,交通便利,占地面积320多亩,建筑面积132230平方米。学校主要承担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等任务,开展文化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承担文化行业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文化艺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开展国内外、校际教育的合作和学术交流。学校文化艺术类专业设置齐全,下设有:戏剧系、舞蹈系、音乐系、艺术设计系、社会文化系、文化创意系6个系,涵盖文化艺术、教育类等28个专业,包括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音乐教育、现代流行音乐、音乐制作、钢琴伴奏、钢琴调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艺术设计、传播与策划、音像技术、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录音技术与艺术、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国际标准舞、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现代文秘、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音乐传播、舞蹈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专业。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472人,其中专任教师350人,具有副高职称60余人、正高职称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8人。学校坚持服务于文化艺术产业需求导向,办人民满意的大学,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传统优势专业内涵建设,强化艺术教育、艺术表演专业特色建设,突出面向新时代文化艺术产业需求的艺术人文科技融合建设,探索拓展“艺术+人文""艺术+生活"“艺术+教育”“艺术+科技”“艺术+管理”等艺术服务型人才培养方向。学校2020年1月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是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首批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学校、戏曲表演专业被评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舞蹈表演专业被评为全国第二批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对接产业链构建出戏曲表演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以及现代流行音乐、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传播与策划专业4大校级专业群,初步形成服务于广东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突出重点”的高职艺术专业体系。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广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对标国家“双高计划”绘制的职教发展蓝图,建设艺术+交叉学科专业群,打造艺术表演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素质文化艺术“双技”人才培养基地,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将学校建成文化艺术类专业齐全、岭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艺术院校。(更新于2021.8)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江门市江海区
    学校简介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成立于2009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原名“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2012年更名为“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不断深化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开创出多元化特色教育发展之路。2017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学校荣获“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奖,戴初贤董事长荣获“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人物”奖。   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江门市,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良好,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48亩,校舍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25万平方米,建有21个设施完备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66人,专任教师636人,在校全日制学生11186人,全日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把好民办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委下设6个工作部门,共有4个党总支、6个直属党支部,党的工作做到全覆盖。校团委下设两级团组织、相关学生机构,以及30个学生社团。学校建有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各类体育场所,图书馆藏书123.46万册,各类期刊1000多种。   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工程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医药学院、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华为云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开设了49个招生专业,组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群,会计、软件技术专业入选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群、大数据专业群立项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了工、经、管、文、医等全面发展的学科布局。   学校积极引入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以产、学、研、孵为目标,探索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机器人、智能数控、电子芯片产业为核心,融人才培养、研发、产业孵化、市场营销、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科技创新园区。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2020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