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考前必看!2021年高考重要事项问答
2021-06-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问题1:今年高考日程如何安排?

答:6月7-9日进行高考,6月26日前发布成绩,预计6月27日-7月2日考生填报志愿,7月上旬至8月中旬进行录取。

上述成绩公布、志愿填报和录取时间均为初步安排,如果有调整,省招办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问题2:今年实行新高考,各科目考试如何安排?考生需要注意什么?

答:今年高考考试时间为6月7-9日三天,其中:7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8日上午考物理和历史,下午考外语,9日上午考化学、地理,下午考思想政治、生物学。

对9日(第三天)考试,考生要特别注意:1.考生的考场和座位安排可能跟前两天是不相同的,考生务必注意提前查看考点的考场分布。2.如果考生在第三天分别参加上、下午各一场次的考试,则考生上、下午考试科目的考场和座位可能也会不同。

问题3:今年高考有哪些事项是要提醒考生注意的?

答:1.考生凭准考证、身份证参加考试,要保管好准考证和身份证,避免遗失,特别是每场考试结束后,考生离开考场前要检查准考证和身份证是否带齐。(若准考证遗失,可在考点重新打印;若身份证遗失,可到考点附近的派出所设立的高考安保便民服务岗开具身份证明材料。)

2. 考生应尽量提前到达考点,进入考点时需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份核验等事宜。

3.开考15分钟后,禁止考生进入考点、考场;非英语语种外语科目是开考前15分钟,禁止考生进入考点、考场。

4.语文、数学、外语每科结束前30分钟方可交卷离场,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学科目禁止考生提前交卷。

5.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若还继续作答,则按考试违规论处。

6.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等带出考场,否则按考试违规处理,取消该科考试成绩。

问题4:考生进入考点考场需要注意什么?

答:考生进入考点时要注意保持间距,不聚集,同时准备好身份证和准考证以便核验,配合考点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检测。如果检测到体温异常,考生也不用着急,在考点门口设置有观察区,体温异常考生可以先在观察区休息一下再检测,如果体温仍然异常的话将安排在考点的隔离考场考试。

考生进入考场前要注意检查是否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含带蓝牙功能的手环等电子设备)或考试相关资料等违禁物品,检查准考证是否有其他字迹。进入考场时,需接受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和违纪物品检查。

问题5:针对今年的疫情形势,对考务人员和高考考生有何特别要求?

答:全省所有考生和考务人员实行考前14天连续健康状况监测,并于5月31日至6月5日期间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全体考务人员还要做到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全覆盖。除上述规定外,各地市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问题6:个别考生居住地为低风险区,考点所在地为中高风险区;或者考生居住地为中高风险区,考点在低风险区。对于这样的考生,如何保障考生的健康和安全?

答:在考点的安排和考场布置上,始终把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原则上不同风险等级的地区之间,人员不流动。考生居住地和考点不在同一风险等级地区的,原则上由招生考试部门就近安排考试。确需跨不同风险等级地区安排的,相关部门将安排专用车辆闭环接送考生赴考。

问题7:如果考试前被定为密切接触者,甚至确诊病例,还能参加高考吗?

答:只要这些考生的身体状况经医生评估可以参加考试的,我省都可以安排这些考生考试。确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的考生安排在医疗救治场所考试,密接或次密接考生安排在隔离考点考试。

问题8: 已经做了核酸检测的考生是否需要在考试当天提供纸质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答:根据我省高考防疫工作相关要求,考生需进行考前14天健康监测和考前7天内核酸检测。根据我省粤康码大数据和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考点的前期核查情况,各考点已掌握本考点未做核酸检测考生的情况。对未进行核酸检测的考生,将由考点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已经做了核酸检测的考生,无需提供核酸检测结果证明。

问题9: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身体异常状况,如何处理?

答:考试期间,如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先由考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进行研判,具备继续完成考试条件的,安排在隔离考场进行考试。

如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时,相关考生应就地隔离,其他考生有序撤离并做好登记,协助疾控机构做好密接者判定及实施隔离措施。

问题10:能否佩戴机械表或石英表进入考场?能否佩戴电子表参加考试,对手表的表盘显示是否有具体要求?

答:按照考场规则,考生不得携带智能手表参加考试,是否允许考生佩戴普通石英表由各考点自行规定(不允许考生带手表的考场一般会有挂钟)。由于很难判别电子表是否为智能手表,不建议考生佩戴电子表。考试时间以考场播放的考务指令指示音为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潮汕学院)创办于1999年8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教发[1999]128号)设立的普通高等院校,颁发国家普通高校毕业证书。2006年12月率先通过“国家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院座落于著名侨乡、商贸名城普宁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临厦深高铁普宁站,北接潮汕机场,背靠八百亩莲花山公园。 目前设有创业学院、理工学院、工商学院、人文学院,共计四个二级学院。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学院专门成立跨境电商学院、物流产业学院和服装产业学院,同时建有潮汕文化研究中心,VR建模中心、食品药品检测中心、高端服装定制工作室、创客空间等重点实训室26个,校外实训基地32个。 学院坚持探索创新,大胆变革,学生在国家级和广东省大学生技能大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毕业生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就业质量逐年提升,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独树一帜,成果辉煌。各级政府、各类院校、企事业单位、媒体等机构来访络绎不绝,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赏。办学二十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学院正朝着“创业名校、就业名校”的目标迈进。
  • 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市白云区
    学校简介广东白云学院是广东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面向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四川、浙江、江西、福建、海南、江苏、贵州、安徽、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招生。学校前身是谢可滔先生于1989年创办的广州白云应用技术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更名为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广东白云学院,2009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评审,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均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其中,西校区位于江高镇;北校区为新建校区,位于钟落潭高校园区(又称广州第二大学城)。两个校区均建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及体育馆、网球场、篮球场等。学生宿舍全部装有热水器、空调、宽带等。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室、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工作室共341间。图书馆面积4.36万平方米,图书资源总量达到259.69万册。建有千兆校园网,校园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7516人,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80多人。学校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基础,稳步拓展国际教育,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17个二级学院,52个本科专业。建立起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有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设计艺术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有13个省(校)级科学研究平台,其中省级科研平台5个,广东省薄壁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净菜保鲜包装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为省级科研平台项目;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被广东省社科联授予省级决策咨询基地,广东省乡村振兴政策研究院被广东省教育厅确立为特色智库平台,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被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授予民办教育研究基地。2017年以来,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学校有14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8个校企协同育人示范性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IEET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门省级一流课程(产品设计程序及方法、机械工程材料、高级英语1),1门省级就业创业金课(就业指导);有1个广东省示范产业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 学校践行“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和“敦品励学、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白云精神,以国际化战略为引领、以信息化战略为支撑,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学科优势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学校实施国际化教育引领战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西北普渡大学,英国伦敦里士满大学,德国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埃迪斯柯文大学,日本冈山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等10个国家的18所高校开展互派交换留学生、学分互认、双学位及本硕连读等30多项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学校连续12年蝉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评定的“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第一名。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院校”,并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单位。2014年成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5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2016年列入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2018年,学校的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董事长谢可滔荣膺“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人物”;广东白云学院荣获“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机构”。2020年,学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在校友会中国各城市群最好大学排名中,广东白云学院位列粤港澳大湾区最好大学(民办)排行榜第一名。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6年,学校荣获广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8年,学校获批广东省党建“双创”示范高校。2020年,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获评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近三年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生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党支部先后入选“全国样板党支部”;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方建松工作室入选全国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称赞学校是“广东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称赞学校为“广东民办高等教育的排头兵”。(2022年3月)西校区北校区
  • 学校简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合作双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6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至今,合作双方共同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6年至2020年,学校先后被遴选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发扬“敢为天下先”和“爱国奉献”的精神,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为三大核心战略,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双轮驱动,深入推进落实“省市共建”、“应用型转型试点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各项任务,以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宗旨,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选准方向、抓好重点,创新机制,加快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人数近1.8万人,录取分数、投档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1个二级学院(教学部)。(一)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学校积极融入到区域创新驱动战略中,集中优势资源,凝练特色与优势,以目标导向推进学科建设落地生效,“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省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在学科建设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以电子类专业为核心,工、管为主干,工、管、经、理、文、法、艺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学校现有41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法学和产品设计”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应用化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18个专业为广东省优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4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二)不断提升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教育”的“三阶段培养、多路径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能力导向,评价牵引,融合驱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科特色和数字经济特色鲜明。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等立项,省级及以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省级专项人才培养计划3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3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省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8项和省级“质量工程”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80余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8年“创新强校工程”考核结果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位。2019年和2021年分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学校形成和搭建了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创业种子基金、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和实践平台。近年来,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3项、省级金奖1项、省级银奖4项、省级铜奖18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50余项,省级300项,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各类学术、科技等竞赛奖项千余项。我校进入《2017-2021年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大学生竞赛榜单(前20)》,全国排名第7,广东省第一;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前100)》中,全国排名第49,广东省第四。学校早在2009年就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2015年,又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再次通过复评获得该称号。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广东省高等院校前列。2012年起,学校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已累计招收研究生243人,156人顺利毕业。一批教师作为主导师在电子科技大学招收研究生。2015年3月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落户我校,已招收227人,毕业99人。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获得全国及省级大学生学术、科技、文体等竞赛奖项千余项。美育成绩突出,原创舞蹈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奖项,并多次登上央视舞台。(三)高水平的自有师资队伍学校目前教职工1000余人,建有一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自有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教师占比约40%,拥有一批南粤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拔尖人才和中山市优秀教师。同时,学校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及客座教授。近年来,学校以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成功双聘一批国家级人才,全职引进一批博士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内培养,师资数量和高级职称晋升人数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四)积极融入地方产业的协同创新学校瞄准国家与地方重大产业需求,积极融入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省市共建以来,我校共承担各类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1200余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目前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实验室、1个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大学科技园(省级)、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市级科研平台,以及一批地方智库平台。2020年12月,我校大学科技园被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为中山市首家大学科技园,也是省内同类院校首家大学科技园。学校逐步构建了“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创新格局,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布局的重大研究领域,围绕产业需求及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攻关,承担产学研项目700余项,合作企业超过300家,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过20亿元,到校科研经费稳步提升。多项科研成果被评价为“国内领先”,一批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山市科技进步奖等科研奖励,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我校被广东省科技厅评定为“2019年广东省创新券优秀服务机构”,是省内唯一入选高校。(五)广泛的对外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意、日等国家和地区多所著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注重开拓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境外高校进行进修、合作研究;邀请海外专家学者到我校任教、开展学术交流。学校现有联合培养、暑假海外学期、交换交流生项目、境外短期带薪实践项目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合作项目四大类共30项。(六)优越的求学环境学校坐落于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城区中心地段的莲峰山上,校园环境清幽,书香浓郁,被誉为“城市中央的花园大学”。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达270万册;拥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近百间;建设有高标准学生公寓及食堂,所有宿舍均装配空调;设施完善的体育馆、运动场及优雅的校园景观,为学生提供了潜心求学的良好环境。经过36年的办学,学校屡获殊荣,已经成为中国独立学院中的佼佼者。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立潮头。学校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先后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广东省首批德国AHK合作“中德合作学校”等荣誉称号,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完善,建有条件良好、设施先进的各类实验实训室、功能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9600余万,图书资料约48万册。目前,各类在校生15000多人,其中全日制高职高专学生7700余人,各类非全日制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约8000人。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21年全日制高职招生专业29个,目前学校专业直接对接珠海高端产业,工科专业比例超过50%。学校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主持和参与国家教学资源库2项、央财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品牌(二类)建设专业4个,建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实训基地8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智慧旅游实训基地入选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省级粤德合作珠海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9年顺利通过验收,现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8个、合作企业11个。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为广东省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国际认证的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作为联合主持单位入选国家专业资源库备选库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入选2017年中国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竞争力排行榜50强。学校建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3项,校级课程思政立项53项。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排名中并列全国26位。2020届毕业生共获得职业技能证书1887个,获证率为93.28%。两个工科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群、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群获批广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0%,其中博士(含在读)80人。高级职称占比31.17%。教师队伍中3人入选教育部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19人入选广东省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12名教师担任广东省高职专业(课程)委员会委员。拥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省高等职业院校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6人、珠海特聘学者1名、珠海市高层次人才5名。学校主动适应珠海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提出了“爱生崇教、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服务珠海”的办学理念,精准对接珠海产业,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需求链上。与格力电器、微软、三一重工、珠海港控股集团、华发集团、长隆等193家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与格力电器合作共建了“格力明珠产业学院”,与珠海港控股集团合作共建了“珠海港企业大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35余所高水平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圣玛丽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了联合培养、专业课程建设、技术技能培训等项目。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泰国格乐大学合作备忘录,积极开展学生短期游学、教师援外培训和学历提升项目,探索共建“一带一路”产业学院,持续支持汉语水平考试考点(HSK)开展汉语考试及中华文化传播工作。(2021年8月2日更新)
  • 学校简介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18所之一)建设单位和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是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单位、广东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成果暨“一校一品”体育工作示范基地,入选“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入选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高校(13所之一),并筹办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工贸分院。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市,现有天河、白云、荔湾三个校区。天河、白云校区占地1100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7年的广东省冶金工业学校、广州有色金属工业学校,1999年开始承担高等职业教育,2002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多人。党建领导核心作用彰显,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提升并举,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目前,学校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1个,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2个。2019年创新强校工程排名第8,获绩效考核一等奖。组织机构完善体系健全,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目前设有内设机构29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13个,教学机构12个,教辅机构4个。近年来,学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现代交通运输、高效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急需紧缺专业,对接广东省规划发展的七大支柱产业、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六大未来产业和十大重大科技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专业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模具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群。以校企合作产业园为纽带,与龙头企业共建了测绘地理信息、智能制造、信息安全、VR/AR、新能源汽车等5个新工科特色产业学院和1个创新创业学院,培养行业化、个性化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目前,现有专业44个,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2个,省级一类品牌建设专业3个,省级二类品牌建设专业3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4个,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9个,省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专业8个,省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9个,高职本科协同育人专业4个。学校在2019年成为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目前已获得“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0个55种,新建2个“1+X”证书实训考证基地。师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拥有博导2名,二级教授2名,有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省级青年珠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领军人才、省级高等职业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42人。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26人。拥有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1个,省级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5个。近年来学校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获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44项。实训实习场所条件优越,德技兼修知行合一。学校建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应用人才培养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省级专业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15个;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83个。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了79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10个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政府搭台校企联合打造,产教学研融合发展。依托学校职教集团,发挥政校行企协同共建作用,紧密对接学校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测绘地理信息等优势特色专业(群),在 VR/AR应用技术、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LIDAR 技术、无人机数据处理等领域打造了集产学研一体化的技科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广东省VR/AR+职业教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7个,校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近年来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省地质科学技术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项,2019年1项科技成果入选广东高校高质量科技成果库,2位教师荣获2019年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人才协同培养渠道畅通,“中高”“高本”升学有道。学校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嘉应学院、肇庆学院、韶关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开展“3+2”中高衔接、“3+2”高本衔接、专插本在校协同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退役军人学历提升等协同人才培养,搭建起从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等方面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地的“立交桥”,打通学生学习上升通道,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校现有1个鉴定机构,年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近2万人次。“双创”氛围浓厚生机勃勃,英才辈出活力四射。学校牵头发起“政校行企·万讯创新创业学院高校联盟”,当选“联盟”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携手企业成立“创新协同育人中心”和“万讯创新创业学院”,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学分制管理,完善激励与培育机制,将创新创业大赛与质量工程有机融合。与企业共建“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省团委青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多元育人平台,高质量指导学生创新创业。2019年度学生荣获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银奖1个,铜奖2个, 2019“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3个,一等奖4个,获得广东省优胜杯;学生创业项目“探杯创客---高校创客文化一站式供应商”首次参加国家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第五届中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决赛最高奖项高校组一等奖1个。2019年大学生创业率远超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立德树人为本“三全”育人,人才培养质量领先。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综合素质教育,持续完善“工贸技师”、特长奖、校内奖学金和团内评先等四大奖学体系,通过“八个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工贸大讲堂、百家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月、科技文化月、“双创一篮子”工程等校园和文化载体,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创新创业实践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近5年,学校获得国家级奖项253个、省部级奖项955个,其中含“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互联网+”广东省决赛1银奖4铜奖、广东省“挑战杯”科技发明制造类特等奖1项、广东省“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金奖1项。学校荣获“2017年度广东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和“2018-2019年度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专业招生形势持续向好,就业前景稳居前列。学校贯彻落实《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面向16个省(市、区) “阳光”开展普通高考和“3+证书”、退役士兵、中职自主、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依据学业水平成绩录取、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集团办学、高职专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等多类招生,学校招生吸引力持续走高,第一志愿投档率连年均达到100%,录取分数稳居广东省高职院校前列。同时招收赞比亚、印度尼西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学历留学生,协同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国际人才,赋能“一带一路”。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201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92%,总体就业平均起薪为4456元,名列省内高职院校前茅。2019年毕业生母校满意度高达99.5%,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4.88%。优质国际专业标准引进,职教中国品牌输出。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与澳大利亚、德国、英国、韩国以及港澳台等境外教育机构共同探索学历教育、师生交流、学分互认、海外实习、国际专业认证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深入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工作,举办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的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和有色金属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境外人才培训论坛。作为职业院校“走出去”试点院校建设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制定导游专业国际教学标准、选派教师赴赞比亚教学、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等,为职业教育国际化贡献工贸力量。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