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关于公布《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听说考试考试大纲》的通知
2017-10-2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

为了做好我省2018年普通高考英语科听说考试的工作,我院制定了《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听说考试考试大纲》,现予以公布。

请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将此文转发至各县(市、区)和各普通中学,并根据《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听说考试考试大纲》, 做好2018届高中毕业班的教学和备考工作。

附件: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听说考试考试大纲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2017年10月16日

附件

----
  

热门院校

  • 广州南方学院广州市从化区
    学校简介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广东省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学校提出并践行“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有利于学校未来”的办学治校总原则,汇聚了一批继承国内一流大学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的院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和管理骨干,他们始终梦想能在学校这片“试验田”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建设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愿景。基本情况学校位于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的广州市从化区,校园占地面积1092.09亩。校园布局有致,秀丽宁静,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现有本科生1989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1863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呈现出千亩校园、万人规模、学科齐全、名师齐聚、人才辈出的发展格局。学校图书馆面积2.91万平方米,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现有纸本藏书168.52余万册,电子图书160余万册;拥有中国知网等各类数据库及平台,同时实现与中山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采用24小时开放的管理模式,全方位满足读者需求。学校依据章程建立 “3+1+1”的内部治理结构,即“校长书记办公会、学术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相互支持、相互约束的“三驾马车”决策机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机制+督导委员会的社会监督机制,保证学校决策科学、民主、高效。学校推行“院系办学、二级管理”,将人、财、物、事授权给院系主任和部门负责人,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办学积极性,真正实现院系自主办学。学科发展学校设有10个院系42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了以管理学、文学、工学为主,经济学、医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学校实施“差异化”错位发展和“不平衡”扶优发展策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中华工程教育认证(IEET)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和省级战略新兴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近3年,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5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横向项目52项;教师公开发表被CSSCI 、SSCI、SCI、EI、T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的高水平论文310篇;向政府提供咨政建言报告12份,其中2份被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020年,学校“广东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获批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021年学校新增2项省级科研平台,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再次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多媒体内容安全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中心。师资建设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引得来、留得下和用得好”的教师分类发展机制,通过外引内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专兼结合、视野开阔、素质优良的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8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61%;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9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03%;“双师双能”教师3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学校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近几年推选参加广东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61人,赴境外访学进修20余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72人。学校现有兼职教师368人,其中特聘知名学者夏书章、黄天骥、陈平原3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聘请任剑涛、王哲民等7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担任讲座教授,聘请近200名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技术精英担任业界导师。近3年,教师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省高教学会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奖7项、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4项和二等奖3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13项。2019年起,学校先后启动了面向全球引进百名青年博士计划、面向行业引进双师型博士计划、学科带头人及首席学生成长导师招募计划,拟用3-5年的时间新增300名高水平师资,为创建一流的教师队伍砥砺奋进。人才培养学校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成长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且专业基础宽广、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构建 “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相融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政校行企共建学科专业转型发展管理咨询团队、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材和产学研用平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自由转专业+完全学分制+全程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育人平台,形成了“自由选择、严格管理、悉心引导”的学生成长机制,获得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集体和创业工作典型经验一等奖。为真正落实从“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培养人才,学校自2015年开始持续推动各专业制订“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所谓“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即要丢弃国有大学党委负责学生成长、院系主任负责知识传承的“两张皮”等做法,要求是党员的院系主任都要担任党总支书记,对学生成长和知识传承都要担负责任,消除“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者之间的隔阂。为从制度上保障学生成长成为学校首要任务,学校建立校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学检查制度,成立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督导组,多举措监督教风学风;成立一年级工作部,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从“他律”走向“自律”;实行全程导师制,在聘用合同中约定教师将服务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让教师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和学业导师,形成“搅和”在一起的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给追求卓越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平台,学校成立了政商研究院和达人书院。政商研究院采取“交叉、融合、互动、提升”四位一体的复合型政商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为政商界杰出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达人书院对标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准,采取更精深的专业教育和更宽阔的博雅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未来在学科专业深入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为给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平台,学校层面开设了《南方论坛》和《大使论坛》等品牌讲座,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设了《政商精英论坛》《商科大讲堂》《财经名家讲坛》等系列讲座。近3年,学校和各院系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领导、业界精英等开设高水平讲座300多场,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给学生提供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平台,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30余所知名大学(牛津大学、华盛顿大学、西澳大学、考文垂大学、西悉尼大学等)合作开展交换生、双学位、本硕连读、实习生、寒暑期游学、等多重国际教育项目,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用型复合人才,至今已有300多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并通过项目与合作院校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师资交流长效机制。近3年,学生获得省部级学科专业竞赛奖项249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8篇,申请知识产权130余项,考取研究生300多名,考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900多名。毕业生创办市值过千万的公司26家,其中市值2亿以上的9家、20亿以上的2家。2019年,学校《“校企协同、学创一体”培养“3十1”创业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学校《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民办高校“四位一体”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学校“烈马科技团队”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夺得银奖。2021年,学校“粤空无限团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夺得银奖。结语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当前,广州南方学院正处于品牌提升和提质发展的“上水平”关键时期,我校将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继续以锐意革新的决心、创新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向建成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美好愿景昂首前进!(更新于2021年10月)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州市越秀区
    学校简介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2006年由广州云峰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创办,2021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学校转设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中国第一所IACBE国际商科认证大学。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花都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是读书治学的清雅之地。学校占地面积1753亩,建有14个实验中心,包括5个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专业实验中心,268个实验室,543个就业与实习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11个,省级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师资队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以老带新”、“双百工程”、组建学科团队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学校自有教师和华工选派教师为主、以兼职教师为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广东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2018年,赵红红教授获得我国建筑教育工作者最高荣誉奖——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我校教师主持的《基于科技竞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和《重特色、强实践、突技能的电力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项目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我校曾志新教授主持的《以专业认证理念为引领的民办高校专业内涵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科专业学校瞄准区域产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有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珠宝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设置了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金融工程、英语、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投资学、智能建造、视觉传达设计等43个专业,涵盖16个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一流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人才培养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先后实施了旨在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三战略”,学生从大三开始进行实践环节,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构建个人拓展和创新实践保障体系,构建就业服务体系,聚焦学生的“专长”培养;开创性地提出了“个人拓展计划”,专门设置了“专长拓展模块”,用15个学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形成了“横向可拓展,纵向可提升”的培养体系;专门设立了“学生研究计划”(Student Research Program,简称SRP )项目,大胆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工程研究院为依托,采取“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参与研发项目,带研究任务学习”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社团组织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平台得到充分锻炼。学生在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得57项国际性赛事奖项、678项全国性赛事奖项、1052项省级奖项,其中,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1 项,《低碳节能护栏喷涂小车》国家级大创项目受邀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展示并获“我最喜爱的项目”,是广东省入选全国大创年会唯一的民办院校。 科学研究学校立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平台建设,重视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先后成立了工程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搭建起了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五年来,学校获批各类科研项目365 项,实到科研经费合计5775万元,到校科研经费年均递增 20%以上;发表论文1415篇,申请专利1421项,授予专利1147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稳居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首位,获批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2018年,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启动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已招收三届学生。校企协同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模式、新途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现已组建了实践创新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育人联盟、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计算机工程学院与IT企业协同育人联盟、珠宝类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等5个校级协同育人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车联网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3个校级协同中心,其中信息与通信技术协同育人平台是广东省教育厅认定的首批40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之一。2018年,学校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科曙光共建“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校、企、政三方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2019年我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评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2020年珠宝学院获批广东省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开放办学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校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先后与英国、加拿大、法国等10余个教育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与超过60所高水平大学和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多元化合作。2011年学校成立了国际商学院,引进国际商科资源,培养国际化商务专业人才。目前,学校各类国际、粤台交流与合作项目已深入至全部二级学院,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国(境)外知名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共建联合培养项目。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国际认证工作,已获得IACBE国际商科认证与IEET工科认证,是中国第一所获IACBE认证的大学、IACBE亚洲区副主席单位。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经济学院11个专业先后通过IACBE认证,认证专业覆盖所有商科学院,标志着学校商科教育质量已达到国际同行水平,实现平等对话;同时期,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和通讯工程专业也先后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符合EAC国际认证规范。品牌建设16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4.7万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等殊荣。在艾瑞深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含独立学院)中,学校位居2021中国民办大学第七位,是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在广州日报GDI智库发布的2020中国应用大学排行榜中位列235位、广东省应用大学第19位、全国独立学院第5位。十六载弦歌高唱绽芳华,九万里彩云长在有新天。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学校上下将戮力同德,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坚持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驰而不息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向深入,汇聚成与学生成长成才同行、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行、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同行的坚实力量,向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知名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昂扬奋进。
  • 韶关学院韶关市
    学校简介韶关学院是广东省省属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坐落在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禅宗祖庭南华寺所在地、粤北历史文化名城——韶关市。韶关学院举办高等教育始于1958年7月创办的韶关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7月,韶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5年创办的韶关大学合并,1990年12月定名为韶关大学;2000年3月,韶关大学与1979年创办的韶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韶关学院(以下简称学校)。2018年3月,韶州师范分院正式并入学校。2021年1月,韶关学院医学院正式并入学校。学校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以农学、工学为发展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占地262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4.5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91万册。现有教职工2726人,专任教师1496人。全校正高级职称119人、副高级职称414人,硕士以上人员1277人。现有国家督学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10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项目1人。学校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及多个国家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万人,成人教育学生1万人。开设有文、理、工、农、法、管理、艺术、教育、经济、历史、医等11个学科门类,17个二级学院,73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通过IEET认证专业3个、通过师范专业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7门、省级产业学院3个(含省级示范产业学院1个);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69项、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91项、省级教改项目111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4个,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341个。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院校。学校重点打造“生态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机械装备、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教师教育”等5大重点学科专业集群,构建“省级、市校共建、校级”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拥有5个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冲补强”重点建设一级学科,6个市校共建重点(培育)学科。拥有省级以上(含共建)科研平台25个(含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近3年,学校获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917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38项(其中国家级16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学校成功申报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近三年,学校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249项,其中国家级286项。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7%以上,年均总体就业率达97%。学校连续三年进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本科)前300名。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荣获铜奖1项,3名学生荣登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榜。学校成功获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首家创新创业对分教研基地”。学校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教育部列为内地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高校,被省侨办列为中华文化传承基地。与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招收长、短期留学生近100名;开展专升本、本科双学位、本升硕等10多项交流合作项目,每年有100多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镜头中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学生资助百佳单位典型”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校友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排名榜》中,排名第328位;在《南方网》公布的2019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排名第372位;在《南方日报》公布的广东本科院校2019毕业生“薪酬榜”中,排名第29位;在《南方网》公布的广东2018届本科高校升学榜(硕士研究生升学率)排名中,排名第19位;在《南方日报》公布的广东本科高校就业率10强榜中,排名第7位。校园被市政府命名为“韶城新十景”之一。(2022年3月)
  • 学校简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有海珠、白云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63余亩。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促进学校发展,1987年4月,根据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王震任名誉董事长,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任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此后,历届学校董事长均由在任广东省省长担任,现任董事长为马兴瑞省长。董事会成员包含有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港澳知名人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先后为校园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廖仲恺铜像、何香凝汉白玉塑像和廖仲恺纪念碑题字。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何鲁丽、周铁农、万鄂湘,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霍英东、马万祺、齐续春、郑建邦等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海内外各界人士深怀对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开创事业的崇敬和景仰,不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霍英东、马万祺、何厚铧、崔世安、曾宪梓、何鸿燊、杨钊、刘宇新等一批港澳社会贤达为学校捐资兴建实验楼、图书馆、教学楼等,添置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设备,设立奖教学金,为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遗余力。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37.97%;现有柔性引进院士8名,国家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南粤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5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5人,广州珠江科技新星5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0个,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7个。学校图书馆藏书124.8万册,电子图书4.16万种,各种类型数字资源库43个。学校于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设有17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考点(IELTS);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本科专业62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1个,省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学校面向全国16个省市招生,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3733人。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强特色”学科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53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7门。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2项、三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8项,全国农林牧渔丰收奖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3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25个;获得授权专利632项;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99篇,出版学术专著69部。九十多年来,学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层农业技术干部、专家、学者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学校先后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诺丁汉大学、布鲁内尔大学、布莱顿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圣道大学、密苏里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澳洲中央昆士兰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梅西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建立了友好互访、人才培养及学术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贡献奖金奖单位、广东省回乡大学生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2021年4月)
  • 学校简介2021年5月10日,教育部正式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公布了2021年度省级人民政府审批新设、更名、合并调整、撤销的专科层次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备案名单,其中,汕头市新设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得批复,计划于2021年秋季正式开学(学校代码:14757)。优化教育布局解决粤东地区幼教资源配备需求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同时,全省入园幼儿人数不断增长,对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师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在粤东地区,现有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层次和规模已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专业化程度高、具有相当规模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为区域学前教育提供较大数量优质师资的同时,还将成为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加强粤东地区学前教育合作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全方位深化粤东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坚守师范属性明确高质量学前教育特色办学定位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项目是广东省“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是汕头市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立幼儿师范院校。学校以“善教乐学、守正创新”为核心办学理念,以“协同育人促发展,特色创新树品牌”为办学思路,秉持“敬业、亲师、博习、通达”校训,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流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具有师德理想、教育情怀、扎实学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优质师资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注宜学宜教打造高规格智慧人文校园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址汕头市濠江区东湖教育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依山望海。学校占地约405亩,包括教学、行政、生活、后勤四个分区。学校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清晰、交通便捷、造型新颖、环境优美。校区规划打破了传统大学校园里的兵营式和行列式,因循地势将建筑融于自然之中,同时也将更多的自然释放给原始的树木和草地,更加符合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设计在功能布局、建筑形态、文化特质、景观氛围上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学校各个区域的建筑形成组团,依山势高低错落分布,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山体自然景观,营造了山海交融的空间氛围。深耕核心专业构建政校行企协同体系学校首批开设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学前教育、小学语文教育2个专业和体育保健与康复、音乐表演两个非师专业。学校致力构建政校行企协同体系,已建立多家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学校致力于建设成为立足汕头、服务粤东、面向广东,以学前教师教育为主,小学教师教育与继续教育为辅,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示范全省的幼儿师范院校。设立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广东省及汕头市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担当,有利于全省形成更加完善的高等幼教师资培养体系,推动汕头市乃至粤东地区幼儿教育发展,培养急需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为汕头市建设区域教育高地创造更好条件,成为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品牌高校,助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同时,学校落户濠江区,是科学规划布局濠江职教园区的具体举措,将完善濠江区东湖教育园生活型服务、学术等配套设施,有效促进形成高质量生态环境、高品位文化活动、高科技产业开发、高品质生活服务为一体的东湖教育园。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