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北:本科提前批A录取15676人
2011-07-1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提前批A录取15676人

  7月13日12时至7月14日8时,考生可上网填报本科提前批B征集志愿

  河北新闻网7月11日讯(河北日报记者仝静海)记者今天从河北省高招录取现场获悉,本科提前批A的二志愿录取已于今天12时结束。至此,本科提前批A的录取全部结束,实际录取15676人。

  据悉,本科提前批A计划招生12596人,实际录取15676人。增加的3千余个招生计划主要来自艺术类中使用校考成绩的院校,其招生计划不分省;此外,还有少量追加的招生计划。

  在本科提前批A批次中,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两所港校按照内地招生体制招生12人,文史类录取最高分为627分,理工类录取最高分为692分。此外,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珠海学院等6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录取11人,文史类录取最高分为639分,理工类录取最高分为697分。今年香港高校共在河北招生23人。

  免费师范生的录取也在本科提前批A进行,河北省共录取免费师范生308人。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6所省外院校共录取108人。省内院校河北师范大学共录取200人,包括文史类考生80人、理工类考生60人、艺术文40人、体育文10人、体育理10人。免费师范生的录取分数普遍走高,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理工类最高分625分、最低分593分;文史类最高分600分、最低分568分。

  下午,本科提前批B的录取开始。与本科提前批A相比,本科提前批B院校数和招生计划数都有所减少。该批次主要包括:使用河北省艺术类专业联考成绩录取、本科二批院校的艺术本科专业,本科二批院校的普通体育类本科专业,其他提前批院校含军队、公安、司法、海洋运输等类中使用本科二批线录取的本科专业,以及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列入该批录取的本科专业。在该批次录取的共有374个院校招生代码,主要是艺术和体育类。其中,艺术类有199个院校招生代码,体育类有108个院校招生代码。本科提前批B的一志愿录取计划在7月12日18时结束。7月13日12时至7月14日8时,考生可上网填报本科提前批B的征集志愿。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48年,隶属于河北省妇联,是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第一所省级妇女干部学校,河北省唯一、全国六所公办女性教育高等院校之一,是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级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河北省“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单位、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女性教育示范校、河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北省优质校建设单位、河北省职业院校省级师资培训单位、河北省文明校园。 学院现有主校区、花都校区两个校区。主校区位于石家庄市西南高教区南二环汇文街16号,花都校区位于石家庄市红旗大街337号。 学院紧密贴合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现代服务业,现开设学前教育类、家政护理类、财经商贸类、乘务服务类、电子信息类、艺术设计类六大专业群30余个专业;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2万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在籍生1万余人;拥有学前教育专业、服装专业国家级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经管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学院是河北省学前教育职教集团、河北省家政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河北省学校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河北省会计信息技能大赛、养老服务技能大赛和服装设计与模特大赛竞赛基地,河北省女性创业培训基地等。学院一直致力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毕业生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用人单位中拥有良好的口碑,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近年来,学院按照“培养女性、教育女性、发展女性”办学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助力脱贫、学院管理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现代女性特色教育之路,形成了普通学历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元化发展的办学格局。 新时代,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女子高等院校发展之路。
  • 学校简介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7年,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保定,举办者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办学业务受河北省教育厅指导,是河北省唯一的一所公办全日制电力类高职院校。2012年,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批准成立技能培训中心,与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合署办公,学院形成了高职教育与职工培训两项业务并举并重、相融共促的发展局面。建校六十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电力行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办学条件优良。学院现有北院和南院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70亩,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在12项教学诊改核心指标中,生师比、生均实践场所等11项指标优于全国高职示范校中位数。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发布的2018年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学院教育质量指数位列全国一般高职院校第十名。行业特色鲜明。学院始终植根电力,“缘电而生,倚电而立,因电而强”,形成了以“电”为特色的专业体系及核心竞争力,确立了在能源电力领域的优势。同时,学院为电力企业办学,了解电力发展新趋势、掌握电力新知识与新技术,并通过职工培训与学历教育的相互融合,使企业的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人才培养质量得以充分保障。办学功能完善。学院设有16个机构,包括教务部、学生管理部等7个职能部门及电气工程系、动力工程系等9个业务机构,具有开展高职教育与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功能。现设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发电运行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技术等11个专业,其中,供用电技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21年4月,学院有教职员工292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111人、本科及以上278人、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08人,专职培训师48人,专职教师114人。学院还常年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知名教授、教育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实训设施齐全。学院拥有反窃电实训室、输配电线路实训场、500kV变电仿真实训室、600MW发电厂仿真实训室、信息通信实训基地、网络设备实训室等实训室(场)108个,其中反窃电实训室和信息通信实训基地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院挂牌成立国家电网公司信通专业共享培训、河北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国网中兴公司电气技术人员实训、承德热力集团培训、河北农业大学“电器类”专业质量教育实践等多个基地。招生就业良好。学院坚持做精做优的办学思路,严控招生规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的高标准。现有在校生2300余人,生源主要来源于河北省、山东省等18个省(市、自治区)。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平均协议就业率达70%以上,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国有及民营电力类企业,其中,签约国有企业比例达半数以上。校企合作深入。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河北新龙科技集团开展“1+2”校企合作办学,与张家口盛垣供电服务公司、粤丰环保电力公司等7家行业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公司、河北建投宣化热电公司、金隅冀东水泥(唐山)公司、保定热电厂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职工技能培训和相关技术服务。服务发展有力。学院坚持着眼公司、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基本建成了覆盖电网企业主营业务主要技能岗位的培训资源体系,同时充分挖掘利用软硬办学资源,积极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提供职工技能培训和线损治理、冬奥保电、柔性直流输电、电力无人机等全面支撑服务,为电力行业和社会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同时,利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等级评价中心等资质,积极开展技能鉴定及评价服务。“十三五”期间,学院累计开展职工培训20.8万人天、鉴定及评价2.5万人次。办学成果丰硕。建校以来,学院先后荣获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电力职业技术教育标兵学校、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华北电网公司双文明单位、2016年度河北省省级文明单位、2014-2016年度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文明单位、2016年度河北省保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进入新发展阶段,学院确立了建设特色高水平电力职教高地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工作部署,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着力建设电力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电力职教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电力职教产业化发展创新基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和电力行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 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市
    学校简介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具有120年的发展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中有老一代革命家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杨秀峰、康世恩、荣高棠等,有著名爱国主义学者梁漱溟、张申府、汤用彤等,有两院院士严陆光、郝柏林、李树深、贺泓等,也有许绍发、蔡振华等一批体育界精英。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是我校著名校友。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26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学校于2011年整体迁入新校区办学。新校区占地1829亩,馆藏图书31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7 个。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69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7人。在职教职工中,正高职人员421人,副高职人员100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省级以上各类优秀专家208人次,博士研究生导师20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66人,其中校外实践导师229人。在校本科生25135人,在校硕士研究生5242人,博士研究生518人,成人教育学生11090人。学校现设25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汇华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有本科专业93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1个、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学科14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4个。化学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设有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河北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河北省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中国教育科研网河北省主节点等机构。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有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7个、省级教学团队15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项,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3个,省级教学名师25人。近年来,学校共获得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以学分制、顶岗实习支教、大类招生培养为重点,推进本科教学三大基础性变革:学分制改革不断完善,满足学生自我设计和自主发展的需求。构建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师资培养“三教并举”、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整教师教育体系。顶岗实习支教工程深入开展,有效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就此项工作曾两次作出批示予以推广;2013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校视察工作时,对学校在基层锻炼学生的做法和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的人生选择给予了高度评价。实施了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强化通识教育。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初步形成四种培养模式,构建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6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院校,被评为“河北省首批创业就业众创空间”;2019年被评为“河北省‘双创’示范基地”。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发改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委托项目、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主体类项目等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孙大业院士课题组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填补了河北省的空白;蒋春澜教授指导的博士论文进入“全国百篇优博”行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辞书奖、鲁迅文学奖等。在Science、Nature、Cell、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发挥学科优势,推进协同创新。已建成“细胞信号与环境适应”、“数字教育”、“燕赵文化研究中心”三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燕赵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长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入选河北省首批新型智库;组建了河北省数学研究中心、移动物联网研究院、泥河湾考古研究院、畿辅学研究中心、县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公共政策评估中心、AR重点实验室、晏梁学智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25个国家的92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正式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教师交流、学生互换、网络课程、科研合作和国际引智等方面和200多所国外大学开展交往,办学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项目接收单位,每年有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国际学生600余人在我校就读本、硕、博学历教育和长短期汉语语言教育。已建成2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合作建设了1所葡中双语高中、1所海外学院、2所海外预科学院,向20多个国家选派了汉语教师志愿者,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组建了秘鲁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和新西兰研究中心,着力构建区域研究平台。 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工作”的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学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基层党建红旗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等称号。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并在2020年顺利通过复查,继续保留称号。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校上下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推动内涵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燕京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其前身是中国优秀独立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燕京理工学院,2016年入选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河北省首批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学校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燕郊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北京行政副中心,距天安门仅38公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和环首都、京津冀、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体育场和京津冀地区同类学校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和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学校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现设有工学院、生命与健康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筑学院、会计学院、国际商学院、文法学院、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体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和思政教研部,有73个本科专业以及29个专科专业,其中物联网工程、会计学等9个专业入选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构建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工、管、艺、文、经、理、法、教育、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坚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和发展途径。以“勤奋创新 璞玉成器”为校训,坚持“育人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特色的“3+1”(理论教育与应用能力训练)、“1+N”(学历证书加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满足多样化需求,培养以“四会五有”(即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会与人共处;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为核心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全方位构筑人才高地,现有教师1500余人,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重点打造了知名学者、专家教授组成的名师团队,由特聘教授、教育部专家组成的学科专业建设团队,由企业讲师、有行业背景的专任教师组成的“双师型”团队。学校注重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近三年获批各级各类科研教研课题577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获批国家专利58项。学校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导爱心教育、责任教育,坚持第二课堂实践与第一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科技文化节、五四文化节、体育文化节、英语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汽车文化节、校友节让校园文化活力全面释放,四川震区支农支教路、感恩教育、千人进社区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教育活动。国际大学生时尚设计盛典日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时尚设计类专业赛事。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启迪智慧、勇于创新,屡获省级、国家级奖项达6000余人次,优秀学子刘江姗以大学生身份参军服役中国仪仗队,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杰出校友关再泽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受到习总书记会见,成为学校榜样人物。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开放办学,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依托,建立300余家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实习与就业的平台,就业率和考研上线率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有45%以上的学子实现在北京就业的梦想,每年都有众多学子考入双一流院校攻读研究生。学校坚持走多元开放的办学道路,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了国内“产学研协同”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双循环格局。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的作用,坚持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之路,另一方面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对外人才培养、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让学生享受到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哺育。先后与北美、亚洲、欧洲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投资建设了“微留学”学习基地,为学生开设了“本、专硕直通”定向培养项目,给学生提供进入世界名校深造的机会。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拓学生国际视野。联合国副秘书长娜塔莉亚·卡内姆等世界政要领袖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教授等世界级大师到访燕理,受聘国际导师、特聘教授。多名学子走出国门站在世界舞台发声。杨与真作为中国青年代表,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2019年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青年论坛;刘炼获授中非人口发展会议“中国学生大使”,受邀前往非洲加纳参加会议;李丹阳受邀在肯尼亚参加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学校向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创新型大学的目标前进,已成为我国优秀的民办高校之一。先后荣获“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等荣誉称号。在2020年武书连排行榜中综合实力雄踞河北榜首,连续六年获得河北省年检优秀单位,多年被权威媒体和机构评为“品牌实力民办大学”、“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大学”。
  • 学校简介渤海理工职业学院由河北众诚企业集团投资创办,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是国家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并经教育部验收确认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高等职业院校,河北省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院校,河北省教育厅年检连续多年优秀院校,国务院国资委所属职业经理研究中心河北省职业经理人培训学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院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河北众诚企业集团是学院人才培养的主体基地,目前集团总资产规模近百亿元,员工2000余人。全资子公司十二家,控股公司两家,高等职业院校两所。集团通过跨行业、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搭建国际化发展平台,集团业务覆盖高等教育、地产开发、建筑装饰、物业管理、酒店管理、休闲娱乐、现代农业、以及大健康产业、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产业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实力强大。学院位于“环渤海、环京津”美丽的渤海新区大学城内,占地面积875亩,教学、生活和体育设施完备,固定资产近4亿元,在校生12000余人。目前开设54个专业,设有医药技术系、机电工程系、交通工程系、经贸管理系、信息工程系、艺术系、商务系、高尔夫学院和基础部等二级单位。学院大力开展专业群建设,每个专业群支持一个产业链,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专业群内形成闭环“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学院办学定位:定位于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立足渤海新区,服务全省,协同京津冀、环渤海、雄安新区,辐射全国,走向国际。学院秉承“修德、博学、精技、强身”的校训,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的发展战略,树立“徳技双修、厚德尚能、立德树人、修德精技”的办学理念,培养现代服务、经贸管理、建筑、机电、汽车、信息、轨道交通等行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推行“工学结合 产教融合 双主体育人”和“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企一体化的优势,实现了校企“人才共育 过程共管 成果共享 责任共担”,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奖14项,其中一等奖5项;参加省级大赛获奖67项,其中一等奖6项。教师获批省级厅级科研课题11项,院级课题25项,发表科研教学论文170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30部。学院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完备,能够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建有高尔夫训练场地和建材检测中心两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和材料检测两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渤海理工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了覆盖京、津、冀地区名优企业信息库,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双证书获取率98.8%。学院为学生专接本考试提供培训,学生可通过全省统一考试进入本科高校继续深造。学院遵循服务一带一路思想,与美国、加拿大、塞浦路斯等国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毕业后可出国继续深造。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