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2011年第二批本科录取院校第一志愿投档线
2011-07-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代号 院校名称 理工类 文史类
60 解放军理工大学 578  
950 湖北警官学院 517 507
1321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517 507
1610 西南交通大学 571 539
1898 梧州学院 517 507
2080 上海师范大学 546 542
2110 武汉科技大学 558 543
2240 江西农业大学 529 532
244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56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   484
2442 徐州师范大学 517 507
2460 河北农业大学 522  
2470 西北师范大学 517 507
2480 河北科技大学 529 507
2490 河北师范大学 517 526
2500 长江大学 536 525
2510 山西医科大学 517 507
2520 山西师范大学 517 507
2530 运城学院 517 507
2540 沈阳医学院 517  
2550 渤海大学 517  
2560 五邑大学 528  
2570 通化师范学院 517 507
2580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517 507
2600 牡丹江医学院 517  
2610 河北北方学院 517  
2630 辽宁师范大学 517 510
2640 曲阜师范大学 517 509
2650 河南农业大学 517 507
2670 右江民族医学院 517  
2680 山东经济学院 533 513
2690 泰山学院 517 507
2700 长治医学院 517 507
2710 辽宁医学院 517  
2720 蚌埠医学院 517  
2740 山东建筑大学 536 507
2750 贵州师范大学 517 508
2760 聊城大学 517 507
2770 青岛农业大学 518 526
2780 四川理工学院 529 507
2790 首都体育学院 517 507
2840 山东农业大学 517 507
2850 贵阳中医学院 517 507
2860 贵州民族学院 517 507
2870 云南农业大学 523 507
2880 昆明医学院 517 507
2890 大理学院 517 507
2900 呼伦贝尔学院 517 507
2910 云南财经大学 545 529
2930 青海师范大学 517 507
2940 青海民族大学 517 507
2950 宁夏医科大学 517  
2970 甘肃政法学院 517 507
2980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567 526
3000 西安科技大学 561 507
3001 内蒙古财经学院   507
3002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570 549
3006 唐山学院 517 507
3007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539  
3008 厦门理工学院 553 507
3009 湘南学院 517 507
3010 山东科技大学 532  
3011 金陵科技学院 527 531
3013 唐山师范学院 517 507
3014 长治学院 517 507
3015 淮阴师范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 438  
3016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507
3017 南京晓庄学院 517 507
3018 温州大学 545 529
3019 丽水学院 518  
3020 天津农学院 517 507
3021 滁州学院 517  
3023 韩山师范学院 517 507
3025 喀什师范学院 517 507
3029 哈尔滨体育学院 517 507
3030 河南理工大学 523 508
3032 山东体育学院   507
3033 济宁医学院 517  
3036 吉林医药学院 517  
3039 上海政法学院 517 514
3040 安徽理工大学 536  
3042 广东警官学院 520 507
3043 云南警官学院 517 507
3045 三明学院 517 507
3048 毕节学院 517 507
3049 山东政法学院 517 512
3050 湖南科技大学 544 529
3060 黑龙江科技学院 517  
3070 河北工程大学 517 507
3090 淮北师范大学 517 507
3100 山东工商学院 532 515
3110 三峡大学(面向全省) 549 534
三峡大学(面向宜昌市) 542 529
3120 延安大学 517 507
3130 西安体育学院 517 507
3140 沈阳体育学院   507
3150 成都体育学院 517 507
3160 武汉体育学院 517 514
3170 西南石油大学 556 507
3180 新疆医科大学 536  
3190 西安石油大学 517 507
3200 沈阳化工大学 517  
3210 江汉大学(面向全省) 558 540
江汉大学(面向武汉市) 534 526
3220 青岛科技大学 560  
3230 浙江海洋学院 529 507
3240 武汉工程大学 564 539
3250 吉林化工学院 517  
3260 辽宁科技大学 517  
3270 安徽工业大学 517  
3280 内蒙古科技大学 517 507
3281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517  
3282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517 507
3290 青岛理工大学 548  
3310 成都理工大学 561 532
3320 石家庄经济学院 522 533
3330 湖北医药学院(面向全省) 522 507
湖北医药学院(面向十堰市) 506 499
3350 西安理工大学 560  
3360 沈阳工业大学 548 507
3370 哈尔滨理工大学 557  
3380 河南科技大学 538 508
3390 内蒙古师范大学 517 507
3400 兰州理工大学 544  
3410 太原科技大学 517 507
3430 中北大学 531 523
3438 太原工业学院 517 507
3450 沈阳理工大学 517 507
3460 西安工业大学 551 518
3470 重庆理工大学 560 516
348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569  
349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547 509
350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568 507
3510 南华大学 517 519
3520 东华理工大学 531 507
3540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552 520
3550 南昌航空大学 553 532
356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526 509
3570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517 507
3580 江苏科技大学 558 537
3590 沈阳建筑大学 517  
3600 咸宁学院 517 507
3610 福建工程学院 517 507
3620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522 507
3630 合肥学院 517 507
3640 内蒙古民族大学 517 507
3650 天津科技大学 553 533
3670 郑州轻工业学院 520 507
3680 景德镇陶瓷学院 517 507
3690 天津工业大学 526 507
3700 西安工程大学 548  
3720 武汉纺织大学 543 534
3730 成都医学院 550  
3740 山东轻工业学院 517 507
3760 上海体育学院 517  
3770 辽宁工业大学 517  
3780 兰州交通大学 543 521
3790 大连交通大学 554  
3810 成都中医药大学 522 517
3820 黄冈师范学院 517 507
3830 白城师范学院 517 507
3860 重庆交通大学 554 519
3880 集美大学 555 539
3900 淮海工学院 522 519
3910 西藏民族学院 517 507
3920 西安邮电学院 555 517
3940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528 507
3950 广西师范大学 517 507
3970 上海海洋大学 547 537
3980 大连海洋大学 537  
3990 广东海洋大学 536 522
4020 南京林业大学 517 539
403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521 518
4040 西南林业大学 517 507
4050 四川师范大学 521 507
4060 东北电力大学 535  
4080 浙江师范大学 517 507
409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532 515
410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526 507
4110 红河学院 517 507
4120 浙江农林大学 526 507
4130 云南民族大学   507
4140 贵州财经学院 517 511
4150 西华师范大学 517 507
4160 哈尔滨商业大学 517 507
4170 天津商业大学 533 539
4180 兰州商学院 517 507
4190 重庆工商大学 549 540
4200 大连工业大学 517  
4210 安徽财经大学 523 536
4220 山西财经大学 517 539
4230 河南工业大学 539 513
4240 武汉工业学院 542 528
4260 北京物资学院 560 521
4270 襄樊学院(面向全省) 520 509
襄樊学院(面向襄阳市) 517 507
4280 南京工程学院 561 519
4290 内蒙古工业大学 520  
4300 西北政法大学 560 543
4310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546  
4320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517 508
4330 孝感学院 517 507
4340 嘉兴学院 517 528
4350 昆明理工大学 553 523
4360 江西理工大学 528 516
4370 北方工业大学 570  
4380 桂林理工大学 518 507
4390 长春师范学院 517 507
4400 鞍山师范学院   507
4410 大连民族学院 517 509
4420 西北民族大学 517 507
4430 湖北经济学院 553 543
4440 西南民族大学 524 535
4450 西南科技大学 525 516
4460 湖北民族学院(面向全省) 517 507
湖北民族学院(面向恩施州) 497 504
4470 济南大学 518 507
4480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517 508
4490 常州大学 518 522
450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549  
4510 长春工业大学 528 519
4530 中国计量学院 561 511
4540 湖南工业大学 520 517
4550 北京印刷学院 547 545
4560 南京审计学院 566 550
4570 常州工学院   507
4580 吉林财经大学 518 507
4590 云南师范大学 517 517
4600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517 507
4610 韶关学院 517  
4620 湖北工业大学 565 540
4630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面向全省) 525 507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面向十堰市) 515 507
4640 湖北中医药大学 531 509
4650 湖北师范学院 517 508
4670 湖北美术学院   507
4680 咸阳师范学院 517 507
4690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522 517
4700 陕西中医学院 517 507
4710 西昌学院 517 507
4720 福建农林大学 517  
4730 河南城建学院 517 507
4740 安徽医科大学 568  
4750 天津师范大学 551 541
4760 南京中医药大学 517 510
4780 广西医科大学 517  
4790 吉林农业大学 517  
4800 湖南文理学院 517 507
4810 台州学院 517 507
4820 昆明学院 517 507
4830 北华大学 517 507
4840 北京联合大学 541  
4850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545  
4860 大连外国语学院 552 546
4870 西安外国语大学 561 539
4880 内蒙古医学院 517  
4900 长春大学 529 521
4910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519  
4920 海南大学 525 510
4930 甘肃农业大学 517  
4940 西藏大学 517 507
4950 山西大学 517 521
4960 河北大学 543 543
4970 河南大学 533 530
4980 广西民族大学 517 529
4990 楚雄师范学院 517 507
5000 海南师范大学 517 507
5010 川北医学院 517  
5020 海南医学院 517 507
5040 浙江工业大学 554 507
5050 河北经贸大学 517 509
5060 河北联合大学 517 507
5070 广州体育学院   507
5080 天津理工大学 523  
5090 南阳理工学院 517 507
5100 河北医科大学 519  
5110 天津中医药大学 518 519
5130 闽江学院 517 507
514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573 547
5150 黑龙江大学 525 510
5160 佳木斯大学 517 507
517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517 507
5180 齐齐哈尔大学 517 507
5190 齐齐哈尔医学院 517  
5200 山东财政学院 542 529
5210 东莞理工学院 534  
5220 重庆师范大学 530 535
5230 江西师范大学 517 507
5240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517 507
5250 广东商学院 566 534
5260 天津体育学院   507
5270 安徽师范大学 517 507
5290 塔里木大学 517 507
5300 天津外国语大学 568 549
5310 云南中医学院 517 507
5320 沈阳大学 517 517
5330 河南科技学院 517 507
5340 山东理工大学 538 507
5350 新乡医学院 527  
5360 新疆师范大学 517 507
537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517 507
5380 烟台大学 547 529
5390 广东工业大学 565 507
5400 安徽中医学院 517  
5410 广西工学院 517 507
5420 山西农业大学 517 507
5430 西华大学 542 524
5440 长春工程学院 517 507
5450 黑龙江工程学院 517 507
5460 安阳工学院 517 507
5470 河南师范大学 517  
5490 四川外语学院 549 540
5520 渭南师范学院 517 507
5640 巢湖学院 517  
5720 哈尔滨师范大学 517 507
5730 大连医科大学 570  
5740 泰山医学院 517 507
5750 滨州医学院 517 507
5760 桂林医学院 517  
5770 贵阳医学院 517  
5780 遵义医学院 517 507
5810 信阳师范学院 517 507
5820 徐州医学院 517  
5830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519 507
5840 上海电力学院 532  
5860 吉首大学 517 507
5880 琼州学院 517 515
5890 井冈山大学 517 507
5910 湖南工程学院 519 508
5940 莆田学院 517 507
5950 德州学院 517 507
5960 淮阴工学院 517  
5970 浙江科技学院 539 523
5980 安徽农业大学 517 507
5990 江西中医学院 517 514
6000 沈阳师范大学 517  
6010 安徽工程大学 520  
6020 广西师范学院 517 507
6030 赣南师范学院 517 507
6040 内江师范学院 517  
6050 玉林师范学院 517 507
6060 河南中医学院 517 507
6070 山西中医学院 517 507
6080 福建中医药大学 524  
6100 吉林师范大学 517 507
6120 怀化学院 517 507
6130 湖州师范学院 517 513
6140 泸州医学院 517  
6150 乐山师范学院 517 507
6170 广西中医学院 517 507
6190 山东交通学院 532 507
6200 宜宾学院 517 507
6210 邢台学院 517 507
6220 九江学院 517 507
6230 湖南科技学院   507
6240 重庆三峡学院 517 507
6270 太原师范学院 517 507
6280 泉州师范学院 517 507
6290 安阳师范学院 517 507
6300 洛阳理工学院 517 507
6310 湖南商学院 533 529
6320 中原工学院 517 507
6330 衡阳师范学院 517 507
6340 上饶师范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 445 464
6350 遵义师范学院 517 507
6360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517 529
6370 长江师范学院 517 507
6380 潍坊医学院 517  
6390 福建师范大学 518 520
6410 山东师范大学 517 527
6420 南阳师范学院 517 507
6430 洛阳师范学院 517 507
6440 陕西理工学院 517 507
6450 商丘师范学院 517 507
6460 湖南理工学院 520 507
6470 新疆农业大学 517  
6480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517 507
6490 大连大学 543 525
6500 内蒙古农业大学 517  
6510 湖南中医药大学 532 511
6520 赣南医学院 517  
6530 南通大学 521 512
6540 浙江中医药大学 517  
6550 邵阳学院 517 507
6560 苏州科技学院 530 507
6570 潍坊学院 517 507
6580 天水师范学院 517 507
6590 西安财经学院 538 539
6600 北方民族大学 517 507
6610 盐城工学院 517  
6620 华北科技学院 517 507
6630 盐城师范学院   507
6640 伊犁师范学院 517 507
6650 宜春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 441  
6660 玉溪师范学院 517 507
6670 漳州师范学院 517 507
6680 湛江师范学院 517 507
6690 中华女子学院 517 516
6700 鲁东大学 517 519
6710 临沂大学 517 510
6720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546 522
6730 淮南师范学院 517 507
6750 重庆文理学院 517 507
6760 湖南城市学院 517 507
6770 哈尔滨学院 517 507
6780 绍兴文理学院 517 516
6790 周口师范学院 517 507
6800 攀枝花学院 517  
6810 湖南农业大学 517 507
6830 阜阳师范学院 517 507
6840 绵阳师范学院 517 507
6850 曲靖师范学院 517 507
6860 安徽科技学院 517 507
6900 河西学院 517 507
6910 辽东学院 517  
6920 西安文理学院 517 509
6930 沈阳工程学院 529  
6940 杭州师范大学 517 507
6950 山西大同大学 517 507
6960 廊坊师范学院 517 507
7019 吕梁学院 517 507
7040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517 507
7044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517 507
7045 钦州学院 520  
7048 铜仁学院 517 507
7051 文山学院 517  
7052 兰州城市学院 517 507
7063 吉林警察学院 517 507
7069 四川警察学院 517 507
7070 西安医学院 520 507
7140 河北金融学院 517 511
7150 黄石理工学院 517 507
7230 荆楚理工学院 517 507
7270 湖南女子学院   507
7290 哈尔滨金融学院 517 511
7310 上海电机学院 521 511
7480 防灾科技学院 517 507
7490 重庆科技学院 517 507
7500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520  
7540 南昌工程学院 534 510
7550 广东金融学院 521 544
7590 上海海关学院 571 548
7620 绥化学院 517 507
7660 浙江传媒学院 517 527
7820 上海金融学院 569 548
8120 湖南工学院 517 507
8130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517 516
8200 贺州学院 517  
8270 邯郸学院   507
8650 武夷学院 517 507
8800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517 507
9013 龙岩学院 517 507
9074 安顺学院 517 507
9110 长沙学院 528 507
9136 新乡学院 517 507
9182 河南工程学院 517 507
9208 安康学院 517 507
925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517 526
9315 吉林工商学院 517 507
9365 河池学院 517 507
9372 滨州学院 517 507
9383 安庆师范学院 517 507
9392 长春中医药大学 517  
9395 承德医学院 523  
9396 石家庄学院 517 507
9397 晋中学院 517 507
9402 牡丹江师范学院 517 507
9403 宿州学院 517 507
9404 福建医科大学 569  
9405 菏泽学院 517 507
9406 广东医学院 518 507
9407 广东药学院 551  
9408 百色学院 517 507
9409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517  
9411 凯里学院 517 507
9412 陇东学院 517 507
9417 枣庄学院 517  
9418 贵阳学院 517 507
9419 宁波工程学院 535  
9422 成都学院 521 514
9426 榆林学院 517 507
9429 广西财经学院 517 524
9434 上海商学院 517 534
9559 忻州师范学院 517 507
9561 商洛学院 517 507

热门院校

  •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洪山区
    学校简介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09个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8个学科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教授14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2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学校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70余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遍布全球各行各业。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和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基地,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个国家医学中心、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思路,学研产相结合,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设立驻外研究院、共建技术研究中心等方式开展校地校企科技合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 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 鄂州职业大学鄂州市鄂城区
    学校简介鄂州职业大学是198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地处湖北“国际航空都市区”——鄂州,紧邻“九省通衢”的大武汉。这里是蜚声中外的武昌鱼故乡、湖北省第一批改革开放试验区。学校位于市中心国家4A级风景区——莲花山,校园占地1598亩,建筑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设有12个教学院(部),形成与临空经济高端产业集群相匹配的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智能制造与汽车服务、护理与生物医药、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建筑工程与测量技术、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小教与学前教育、服装与艺术等8大特色专业群、46个专科专业、5个“专本联合培养”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湖北省特色品牌专业。建有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6个省级实训基地、36个厂中校、107个校内实训室、288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10多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工作关系,开展国际教育项目合作。依托行业产业,发起并牵头成立了 “湖北省模具职教集团”“鄂东南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和“顺丰物流管理学院”。对接鄂州葛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唯品会、苏宁云商、中国平安集团等10多家企业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18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毕业生平均薪资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风正帆悬,行者无疆。伴随着全球瞩目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的落户,与机场相伴而生的空港经济与特色产业集群,将成为引领鄂州职业大学新一轮建设发展的引擎。鄂州职业大学,已经站在了跑道的起飞点。
  • 荆州学院荆州市荆州区
    学校简介学校前身是创建于2004年的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转设更名为荆州学院。学校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荆州古称“江陵”,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它位于长江中游两岸,江汉平原腹地,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城市,素有“长江经济带钢腰”之称。学校环境秀丽,景色宜人,是湖北省园林式高等院校。学校立足湖北特别是荆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石油主干学科为特色,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现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学院、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体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石油新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开设有35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项目2项,校级精品课程项目18项。其中,“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建设专业和重点培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湖北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学校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办学理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把特色办学贯穿学院发展始终,按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特点的规律办学,积极培养适应能力强、创新精神强、创业技能强的特色实用人才。学校人才培养成果丰硕,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连续多年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色创新人才。近三年,在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学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中,学生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103项,获奖368人次,学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47项,发表论文156篇。奖助体系: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助学金;设有中国人寿奖学金、中国移动奖学金等企业专项奖助学金;设有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个人奖项;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在其他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还可获得各种专项奖励。奖学金最高额度可达8000元/年,学生获得奖助学金比例可达30%。家庭经济困难生可获得2200—4400元的国家助学金,也可进行生源地贷款,金额最高为8000元/年,学校还可以为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深造渠道:应届本科毕业生可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设有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考研深造;专科毕业生可按规定参加“普通专升本”入学考试提升学历层次,专科生在校学习期间也可以通过参加“自考专套本”学习,成绩合格后取得本科学历学位。学校依托长江大学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高校建立有交流协作关系,为学生出国深造创造了便利条件。就业前景: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全方位就业指导服务,广辟就业渠道,搭建合作平台,积累了丰富的校企、校政资源,形成了有效的学校、企业共同育人机制,确保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毕业生质量获得用人单位广泛认可。未来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将依照既定的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稳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坚持走“质量与特色立院”的发展道路,不断拓宽办学思路,丰富办学理念,强化办学特色,将我校建设成为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大学。
  • 学校简介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政府批准、获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综合类普通高职学院,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位于宜昌城东新区核心区域,毗邻宜昌东站,交通便利。占地面积810亩,建筑面积16.18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12.88亿元。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餐饮职业教育优秀院校”“中国旅游职业教育优秀院校”“全省职教先进单位”“全省培养人才突出贡献单位” “全省旅游管理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全省职教系统抗疫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蝉联“市级文明单位”“党建工作优秀单位”“平安校园”“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胜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242人,教授、副教授116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占比65%,“双师型”教师占比82%;有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3人,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专家评委8人,省级14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省级22人,湖北省技能名师1人,楚天技能名师12人,市级“十佳师德标兵”“师德标兵”5人,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1人、第七届政协委员2人。已建成“高小芹(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梅继开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有旅游管理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主动对接湖北制造主力集群51020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对接宜昌市“双千双百”工程,服务“六城五中心”建设和支柱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在历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切实提升办学效益,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000余人,设有旅游管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酒店烹饪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部、中专部等院部。  学校突出特色发展战略,在彰显文化旅游和学前教育鲜明特色的基础上,以教育、大文旅、大交通、大数据、大健康、大商务为重点构建六大专业(群)布局,开设有35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导游、酒店管理专业是国家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烹调工艺与营养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与中华职教社合作共建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不断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已建成全省一流的普通话测试中心、VR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智慧学前教育实训中心、高尔夫球运动训练场、生态旅游实训基地、休闲旅游实训基地、生产性餐饮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物联网实训室等90多个校内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实训基地。旅游管理实训中心是国家级校内实训中心、校企共建的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公司(三峡大坝)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评为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优良的人文环境和一流的设施设备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众多学子培养职业技能、实现青春梦想、抒写美好未来的殿堂。  学校秉承“砺志明德、笃学躬行”的校训,秉持“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理念,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6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200多家省内重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桃花岭饭店集团、三峡旅游集团、兴发集团等企业探索建立“产业学院”4个,“乡村振兴学院”2个。现有校外实训基地130多个。与安琪酵母、凌云集团、神旅集团、城发集团、鑫鼎集团等优秀企业依托专业打造产教融合生产实训基地20多个,与优秀企业开展合作项目36项,其中与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开展“大国重器示范讲解员”合作项目,成为入选“全国校企深度合作项目”的12个项目之一,成为旅游职业院校与旅游企业深度合作的“三峡模式”。近五年来,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职业技能大赛187项次,获奖项367项次,获奖学生600余人次,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7项,二等奖62项;省级一等奖69项,二等奖89项。校中华礼仪茶艺队多次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均取得一、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并代表湖北省参加国赛;导游大赛无论是行业赛事还是院校技能大赛,常居榜首,引人艳羡。涌现出马静、朱璋等一批获得国家级、省级金牌导游的毕业生,成了企业抢手的“香馍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在行业培训、产业发展、技能指导、旅游标准化建设、酒店餐饮企业标准评定、普通话培训测试、职业技能鉴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牵头成立宜昌文化旅游职教联盟,宜昌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三峡旅游研究所、宜昌市三峡研学旅行研究中心、宜昌市三峡饮食文化研究中心、宜荆荆恩城市群餐饮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宜昌市餐饮职业教育研学实践中心、酒店餐饮职业技能等级考证中心等均挂靠学校。学校还是三峡(宜昌)研学导师培训中心、宜昌市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中小学教师资格培训认证中心、职业资格培训鉴定中心。年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承办各类社会考试2万人次以上。  同心同德开启新征程,同向同行再攀新高峰。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纵深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核心、以落实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质效,以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目标、更务实的态度,建成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学校简介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6月成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校位于有着2800年历史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2019年,襄阳市市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市属最大国有独资公司---汉江国有资本投资集团作为学校新的唯一投资方,参与学校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和资源保障。学校始终秉承“以父母之心育人”的育人思想,坚持“应用型、技术型”的办学定位,遵循“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环节”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突出特色,差异发展”的办学之路,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学科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职业技能优,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一期占地521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72.6万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齐全,专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各类实验实训基地100多个,各类运动及生活设施完备。学校在依托母体院校湖北文理学院雄厚师资力量和优质办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学术潜力大、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34人,专任教师210人,师资队伍中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9.8%。学校另聘请了近200名来自政府机构、兄弟院校、领军企业的优秀人才、技术专家担任特聘教师。学校开设28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每年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的科技创新和技能竞赛中获奖200多项次。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省级平安校园、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湖北省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优秀高校、全国十佳优秀独立院校。立足新发展阶段,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将抢抓“十四五”规划实施和襄阳建设“一极两中心”的重大历史机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实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湖北省内一流、汉江流域地区前列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