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
2013-03-0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鄂招办[2013]3号

 

各市(州)、县(市、区)招办、体检机构: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和《湖北省教育厅、卫生厅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的意见》(鄂教学〔2004〕4号)精神,结合当前我省实际,现就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体检工作时间安排

  (一)3月初,召开全省高考体检培训工作会。

  (二)3月8日前,各市州汇总各县(市、区)体检机构、主检医师名单以及体检时间安排,报送省招办;省招办传真电话027-87328226,电子邮箱:hbzb_hb@126.com;体检机构、主检医师名单由省招办集中将在湖北招生信息网上公布。

  (三)3月15日前,各市州负责培训本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和体检机构。

  (四)3月18日至4月18日,各县(市、区)组织体检工作。

  (五)4月25日前,体检机构完成体检信息采集、校验、统计和移交等工作。

  (六)5月8日前,县(市、区)招办汇总、检查体检信息并上报市(州)招办,市(州)招办汇总、检查。

  (七)5月6日至10日,省招办接收市(州)招办上报的体检信息。

  (八)5月15日至30日,体检专项复检。经考生书面申请,当地招办和体检机构同意,省招办核实后到湖北省人民医院进行专项复检,省人民医院对有异议的体检结果做出最终裁定。

  二、体检工作要求

  (一)各地招办、体检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乙肝检查的新要求。如果受检者转氨酶正常,不得进行乙肝项目检测;受检者转氨酶异常,如果超过参考值上限指标2倍以上(含2倍),可建议考生进行乙肝项目检测,由考生自愿申请,不得强制要求乙肝项目检测。不论考生是否检测了乙肝项目,体检机构都应在考生体检表上如实记载考生转氨酶检查情况;检测了乙肝项目的,还应记载检测结果。

  (二)制定工作方案,坚持岗前培训。体检前要制定体检工作方案,提前做好体检准备。要分层次开展学习培训工作,各市州招办组织本地县(市、区)招办和体检机构进行学习培训,体检机构做好参检医师的选拔和全体体检工作人员学习培训。省招办统一下发的《体检工作手册》汇总了国家和我省最新关于高校招生体检的有关文件资料,包括体检规程、操作办法、常见问题、典型病例表述和填表说明等方面内容。各个参与体检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

  (三)体检过程中,要严格按工作规程操作,防止偷工减时、走过场,更不允许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要使用统一下发的录入系统,做好体检信息采集工作,防止出现错漏。要建立录入、校对签字制度。对经复检更正了的体检表上的信息,要及时在体检数据库中更正,确保体检表上的内容与考生体检电子信息一致。

  (四)加强体检过程的检查巡视工作。省招办将从各市州从事招生和体检工作队伍中选调人员,进行体检交叉检查巡视工作。检查巡视工作要对照体检工作标准,逐项检查体检工作是否组织到位、体检操作是否规范、体检表填写是否规范等。体检巡视工作小组要对巡视的体检工作给出评价,评价结果与当地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年终考评及评先表彰挂钩。

  (五)体检工作结束后,各地要及时向考生通报体检结果,切实抓住复检环节。考生对体检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接到《体检结果通知单》后的一周内提出复检申请,在原体检机构进行复检。考生对复检结果仍有异议的,可通过县(市、区)招办向省招办提出专项复检申请,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到湖北省人民医院进行专项复检。专项复检原则上针对体检标准比较难以把握的项目,如传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血液病、心脏病、高血压、结核病、肝功能异常、肾炎、青光眼、肢体残缺等疾病,对视力、身高、体重等容易把握标准的项目省招办不受理专项复检申请。

  (六)各地体检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体检全过程的领导、检查和监督。体检工作领导小组由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招办和体检机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对体检工作负总责。体检机构由市县招办和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商议确定,并签定责任书。原则上为当地城区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条件较好的医院或医疗单位。体检机构应维持相对稳定,但对往年招生体检工作中条件较差,把关不严,操作不规范,问题较多的体检机构要予以更换。当地考生超过7000人的,原则上应安排2所以上(含2所)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确保体检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七)严格执行高校招生体检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加强监督,落实责任,确保体检工作顺利进行。

  在通知中学和考生参加体检,送达《考生体检结果通知单》,汇总、校验和上报体检信息等方面,县(市、区)招办组织、管理和监督不力,造成体检工作混乱、社会影响不好以及体检信息漏报、错报的,县(市、区)招办要承担相关责任。没有按规定要求通知考生参加体检、送达《考生体检结果通知单》,造成考生漏检的中学,要承担相关责任。不按规范和程序进行体检、弄虚作假、体检结果填写不真实、体检信息录入校对有误,造成上报体检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由体检机构承担相关责任。对不遵守体检工作纪律、未按规范和程序进行体检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医师要坚决更换并追究相关责任。对未能如实填写个人既往病史、不按规定参加体检、收到体检结果未提出异议等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对冒名顶替、弄虚作假、擅自涂改体检表的考生,取消其体检资格。对在体检工作中组织管理监督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招办、体检机构和中学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相关责任。

 

  湖北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2月21日

热门院校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市荆州区
    学校简介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于2001年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7万余名各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是江汉平原最负盛名的职业院校。在校学生15000余名。办学成果丰硕。学校是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优质高职院校、省教育厅和荆州市共建改革试点高职院校;是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项目牵头单位、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荆州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和发起单位;学校先后荣获“高职院校满意度全国20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科技进步奖。是就业数据免检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坐落于荆州市学苑路21号,荆州东接武汉,西望三峡,北依千年古城,南掬秀美长江。是著名的滨江城市。荆州水陆空交通立体便捷,气候四季宜人,文化底蕴深厚,高教资源丰富,是学知识、强技能的理想之地。办学条件一流。学校占地1996亩,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米,在湖北省名列前茅。学校馆藏图书73万余册,电子资源逾95TB,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4亿元。校园实现了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整体接入带宽7G。学生公寓功能完善,空调、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00人。其中,担任全国行指委委员1人、专指委委员2人,教授22人、副教授270余人,博士硕士220人,“楚天技能名师”18人。教师参加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建有计算机、会计2个省级教学团队和电子商务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获批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省级优质师资培训基地各1个。学校参加全省高校辅导员能力大赛,4次获得优异成绩,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专业门类齐全。学校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设立机电工程学院、护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医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生物化工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48个。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护理、服装与服饰设计、畜牧兽医、环境艺术设计等6个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为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电子商务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会计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旅游管理、护理、畜牧兽医、环境艺术设计为省级特色专业;软件技术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实习实训设施完善。学校建有电子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数控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机电应用技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会计电算化、服装设计2个省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合作共建海尔智能化学院、华为网络学院、红叶服装学院等名企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2个,“校中厂”式实训基地1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56个,“厂中校式”实习实训基地18个。人才培养成绩喜人。学生技能大赛成绩突出。2017年,学生获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8项,一等奖数列全省高职第二名;2018年学校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竞赛,获5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排全省第五位、全国第二十一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学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8%以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于90%,全省名列前茅,优秀毕业生正在成为学校最好的名片。办学目标志存高远。荆州市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将支持我校发展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投资16亿余元,支持学校高标准建设“9+1”工程。学校立足内涵质量发展,规划推进“1711”十大质量建设计划,努力实现“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 学校简介 泱泱成均,在江之滨;启真育贤,巍矗鄂南。湖北科技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坐落在湖北省咸宁市,现有温泉、咸安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861亩,校舍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97人、留学生176人;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70人、博士299人、研究生导师120余人;现有特聘院士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9亿元;图书馆藏书210万册,中外文期刊14万种,电子数据库28个。校园风景优美,办学条件完善,被评为“生态园林式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937年创立的蒲圻简易师范学校和1965年创办的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历经传承演变,2002年咸宁医学院与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咸宁学院,2012年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学校1965年起开办高等教育,1977年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独立开展研究生教育。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求真务实、砥砺奋进,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凝练成“弘德、博学、敏行、敢先”的校训和“学生为本、学者为先、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学校形成了以医学为传统优势,理学、工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学校设有教学学院19个,独立设置的科研机构4个,本科专业64个,国家专业硕士特需项目1个。现有“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医药工程学科群)、省级重点(特色)学科2个(药学、核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临床医学、教育学)、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2个(爱尔眼视光学院、药学院),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计划。学校教学改革深入,育人成效显著。学校现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药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地理科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临床医学、小学教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8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以上精品课程32门、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9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实训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省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1个、省级创新创业和实践基地4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学实践基地320余个。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十三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100余项,多次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大赛中获奖。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学校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材料辐射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2011计划”1个(非动力核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材料辐射改性湖北省工程实验室)、省级重点产业化团队1个(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创新团队),应用型研发团队6个。近五年,学校教师共承担教研、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40余项;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奖励12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25项。学校开放办学多元,对外交流频繁。学校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依托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研究中心、中国古瑶文化研究基地、湖北省校企共建电机与控制系统研发中心、湖北省香花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省咸宁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咸宁研究院、咸宁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咸宁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咸宁桂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鄂东南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现有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8所,校企合作单位250余家。学校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2个、省级校园科技创业孵化器1个、产学研合作基地50余个、全国性考试考点3个。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新西兰、韩国、匈牙利等13个国家的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八十余载栉风沐雨、弦歌不辍,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15万余人,他们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海内外学界名流、商界雄才、政坛精英。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先进单位、湖北省示范思政课教学基地、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高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先进单位、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依法依规治校,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  湖北工程学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市,距武汉市区50公里,乘孝汉城铁至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8分钟、至汉口28分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943年创办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孝感师范学校、孝感大学、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1986年与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中农学院孝感分院)合并,1999年建设部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又名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2000年3月更名为孝感学院,2011 年12月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  学校秉承“严以治学、诚以立身”的校训,坚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已成为涵盖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0大学科门类的应用型大学,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建设高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首批湖北省 2011计划高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首批“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首届“湖北省文明校园”。  学校校园占地1748亩,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3亿元,馆藏图书252万册。设有18个教学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828人,其中研究生学位677人、高级职务356人;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教学团队3个,楚天学者14人,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26人;聘请10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荣誉)教授。《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中华孝文化研究”为教育部名栏。  学校不断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坚持优先发展工学,打造农学、理学比较优势,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建有新型生物质基材料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教育学、植物学等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2个。本科专业66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入选 “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2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6个,入选“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3个。  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3个。现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精品课程20门。近5年,我校荣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5项;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近600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广告艺术、智能汽车、数据挖掘、大学英语等重大竞赛中屡获全国最高奖;学生考研上线率18%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75年来,共为社会培养13万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  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协同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湖北省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个、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实习基地1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其他湖北省创新基地4个。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3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7项,授权专利415件。学校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居全国高校第228位。大力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与孝感市等地方政府开展校地合作共建,积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学校开放办学全方位推进,合作育人成效显著。加强校校合作,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湖北大学全程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一大批大型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共建了260个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基地 ,建成国家和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5个。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美等国10余所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面向10余个国家招收留学生,与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分别联合举办土木工程、金融工程本科国际合作教育办学项目,教师出国培训研修、学生海外游学交流日益频繁。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新型工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 学校简介湖北省十堰市近依道教胜地武当山,毗邻华中屋脊神农架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这是一块神奇的地方,距今100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产生,“郧县人”的发现,改变人类起源的一元说。这是一片创业的热土,50年前,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这里诞生,成为了闻名中外的汽车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拥有“仙山、秀水、汽车城”之称的湖北省十堰市中心城区,是一所省市共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国家和湖北省最早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其前身是1976年开办的十堰市高等师范专科班(简称高师班)和1983年成立的十堰职业大学,1998年更名为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同意备案更名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湖北工业职院)。举办高等教育40余年来,学校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和管理英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校办学成绩斐然,先后成为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院校、湖北省首批高职联办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院校、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学校、湖北省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学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湖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荣获湖北省文明校园、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园林式校园、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等称号。学校环境优美、格调高雅,占地面积近千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资产总值8亿多元。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专科生10000余人。在岗教职工500余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6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双师教师占比74%,省级和市级名师、专家、技术能手20余人,另聘有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500余人,其中外聘“楚天技能名师”累计34人次、“车城技能名师”累计50人次。学校紧密对接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设置有汽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旅游商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社会培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素质拓展中心)等教学机构。开设了汽车、机械、智能、旅游、商贸、建筑、环保、艺术等49个专业,其中,20余个专业是国家和省级重点专业。进入新时代,学校以新思想新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当地离不开”,全面转向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之路,着力建设特色专业群。学校与十堰市各县市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地方产业的培育和振兴,初步形成了“一个专业群引领一个县域特色产业、一个团队支撑一个品牌优质产品”的办学格局。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定位于服务十堰区域经济和东风汽车公司发展,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助推产业升级、保障师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教道路”,不断探索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成了以工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校园+产业园“双园融合”办学模式,现有20余家企业入驻校园,校企合作建立了1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47个专业均建有工学结合的实训中心。学校与东风实业、东风商用车、东风本田等东风版块企业以及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德国博世汽车检测设备(深圳)有限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德国大众等五大汽车公司开设了“中德职业教育机电实验班”,在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支持指导下,开办了“中德机械技术员班”。学校依托优越的办学资源,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工作。近两年,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立项5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5项,开展技术服务28项,社会服务合同总金额200多万元。广泛开展财税、消防、安保、电商、机械等专业培训以及各类紧缺技能人才、员工素质技能提升培训。学校被授予“十堰市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湖北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工作,积极承办了全国、全省、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赛项,荣获国赛突出贡献奖。学生代表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5项,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项,在全国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奖3项,在省级各类大赛中获奖100余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五个思政”和“三全育人”,注重学生育训结合和素质拓展教育。以电亮青春服务队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湖北省学雷锋示范点”;由师生编排的女声小合唱《桃花谣》荣获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优秀文艺节目展演甲组一等奖、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每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居同类院校前列。作为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学校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牵头发起了由鄂渝陕川毗邻地区20所高职高专院校加盟的“秦巴地区高职教育论坛”;以学校为牵头单位成立了“湖北汽车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和“十堰现代制造与服务业职教集团”;参与组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高职教育联盟”。学校在湖北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在国内和德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有一定的知名度。面对波澜壮阔的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湖北工业职院秉承“明德、自强、敬业、崇技”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发展,激情满怀地踏上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的长征之路,奋力谱写高水平发展新篇章!
  • 长江大学荆州市荆州区
    学校简介长江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是“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入选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共建的高校。历史沿革 学校于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江汉石油学院的前身为1950年创办的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1978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划转湖北省管理;原湖北农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始建于1977年,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原荆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36年创建的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荆州师范学院;原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前身是湖北省沙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51年,1977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荆州分院,1984年更名为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地理位置 学校本部位于长江中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并建有武汉校区。荆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集中地;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东衔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西临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南傍浩淼无垠的洞庭湖畔,北垂雄奇险秀的武当山脉。校园环境秀丽,景色宜人,为湖北省园林式高等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118亩,校舍建筑面积105.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2.94亿元。现有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10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39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2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33万册,全文电子期刊3.9万种,全文电子图书151万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68个。建有体育馆、综合训练馆、游泳馆和足球、网球等场地,各类体育运动场馆设施齐全。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3196人,专任教师2366人,外聘教师65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20人,副教授86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10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93人。获批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专家称号人选276人,其中国家级人才45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40名,硕士生导师111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88人,兼职硕士生导师917人。学科专业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各类人才培养层次齐全。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农业、体育、工商管理、法律、护理、艺术、临床医学、风景园林、会计、兽医、社会工作、翻译、教育、生物与医药等1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现有油气勘探、农产品绿色高效生产、绿色化工与清洁能源、油气智能装备4个“十四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石油天然气、绿色农业2个“十三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16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设有107个本科专业,其中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工程”“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6个国家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1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化学”等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教育学” “商务英语”“地质学”“网络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植物保护”“应用化学”“自动化”“地理信息科学”9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级、省部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32777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5325人,来华留学生800余人。学术平台 学校现有49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示范中心,以及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湖北省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1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6个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5个湖北省校企联合创新中心、8个中石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项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4个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在石油科学与技术、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荆楚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科学研究 近三年来,学校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5项,并在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获得零的突破;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0项;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6项。出版学术专著96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774篇。教育教学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建成《地震勘探原理》《探究癫痫模型小鼠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学虚拟实验》《生命长江》《高等数学A》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沉积岩石学》《生产测井原理》《地震勘探原理》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力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透视地下油藏—找寻石油的地震方法》《楚文化漫谈》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有3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地震勘探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地球物理测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地球物理勘探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现代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作物生产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生命长江》课程教学团队、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油气钻采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工学交替实践课程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园艺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物理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团队。大学物理教学部、土木工程教研室、护理学专业教研室、石油地质教研室、测井信息工程教研室、基础医学部、有机化学课程组、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物流管理教研室、植物保护专业教研室被评为湖北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以及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高校;学校实施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培养制度,并设有长江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文华奖学金、“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等40余种奖学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名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及神州、驰骋海外,快速成长为单位的骨干、社会的精英。近年来,研究生、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好学生标兵赵传宇为代表的一大批创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200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09年,学校涌现出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10.24”长江救人大学生英雄群体,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交流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内55家大型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160个县级以上政府、地方企业建立了校企(地)合作关系,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湖北省石油学科研究生创新基地。学校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联盟,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等11个大学联盟,先后与美国、英国、爱尔兰、韩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捷克等国家的80余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常年开展学生互派,学者互访和联合科研等交流合作。学校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共建毒理学联合实验室、与韩国首尔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共建中韩加园林植物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中心、与埃及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及加拿大UBC大学太平洋地震工程联合研究中心等共建国际联合科研平台。学校被批准为教育部招收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高校,具有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CSC)资格,设有HSK(新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在校留学生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越南、巴基斯坦、尼泊尔、加纳、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五大洲69个国家。“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新目标、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江大学师生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践行“长大长新”校训,积极营造“求实、进取、创业、报国”优良校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早日将学校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