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高校三位一体综招生扩大到17所院校
2012-04-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2年浙江省高校招生工作开始了。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有些上升,是近三年来首次增多。普高考生共31.58万人,比去年增加1.58万人,其中文科10.52万人,理科21.06万人。高职单考单招4.39万人,比去年增加1万人。

  今年教育部下达浙江省地方属高校招生计划25.6万人,和去年持平,其中本科13.1万人,专科12.5万人。据历年情况,部属和外省地方属高校投入到浙江省的计划,一般都大于浙江省投放到外省的计划。即使报考人数有增加,但今年的普高录取率,还能和去年基本持平。

  三位一体扩大到17所院校

  去年,省内高校尝试“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不仅看高考成绩,还要考查综合素质和平时成绩,选拔方式和普通招生相比,更多元化,利于选拔学生,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今年继续推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式,由去年2所本科高校、260名计划,扩大到14所本科高校和3所高职院校(名单附后)、共1315名计划。同时,还将高中选修课纳入“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强化专业素养测试。今年,如果考生在高中阶段具备相关选修课程学分,或相关选修课程成绩优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宁波大学还将选修课程学分作为报考条件之一。

  中职生参加全国比赛获三等奖以上免试升学

  高职招生也在改革,鼓励省级示范高职和民办高职,自愿申请开展校考单录模式自主招生,今年试点高校有29所,比去年增加14所,招生计划总数超过7000人,比去年增加2500余人。招生模式也采用“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改变校考加高考的模式。

  同时,强化高职招生技能考核。试行汽车专业“知识+技能”评价方法,将技能水平证书考试成绩计入高职单考单招总分。统一高考的技术科目都采用“纸笔+上机”考试。

  如果中职生获得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免试升学。另外,今年继续扩大高职院校招收退役士兵试点工作,扩大招生院校和招生计划,试点院校从4所增加到6所,计划从200名增加到400名,实行按大类招生,单独划线、单独录取,允许退役士兵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就业意向等情况,录取报到后再选择专业。

  14所高校: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院、浙师大、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大、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财经学院、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温大城市学院

  3所高职院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通讯员:薛平 记者:张娜)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素有“浙江交通人才摇篮”美誉,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浙江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是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骨干建设优秀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试点院校。学校位于杭州市,集“西湖”“西溪”自然之灵秀,合现代化、职业化人文之特色,享有全国高职“魅力校园”、浙江省高校“美丽校园”称号。校园占地面积40.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79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1.6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7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82.8万册、电子图书2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9个。有教职员工650人,其中高级职称178人,在校学生10800余人。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名以及省部级以上人才60余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1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校设有路桥、汽车、海运、航空、轨道交通、智慧交通、运输管理、人文、士官、继续教育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航海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等30个全日制高职专业。学校与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开办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与宁波工程学院联合开办汽车服务工程、网络工程专升本专业。学校精准对接交通行业人才需求,集聚交通优质资源,实施“分段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牵头组建了浙江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创建了浙江省唯一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联手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浙江山太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物流管理、传感器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入选第一、第二批的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近年来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省部级以上获奖600余项,国家级竞赛获奖200余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学校聚焦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打造品牌专业。学校紧紧围绕服务教育强国和交通强国战略,锚定全国首个“现代交通示范区”建设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构建了7个优势特色专业群,打造具有交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集群,形成了海、陆、空、轨道各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专业体系。学校拥有国家级示范专业点4个、国家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9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4个、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1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4个。学校是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全国汽车服务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是全国路桥职业教育集团和航海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也是“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学校建有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委员会授牌的古桥研究中心。学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重视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学校拥有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部级行业研发中心1个、中小企业产品研发中心3个。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是省内唯一专门从事交通科学研究、交通科技开发、交通工程质量试验检测、工程技术咨询和交通新材料研发等服务的科研机构,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智慧公路工程研发中心,拥有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综合检测甲级等资质13项,是全省交通系统唯一进入浙江省高院公路工程检测鉴定对外委托机构名录的机构。近五年学校承接桥梁检测、通航评估、政策决策咨询等研究和技术服务项目770余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立项155项,制定行业标准10余项,累计科研技术服务到款总额7.36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项20项。学校建有国家海事局授权的海员专业技能培训资质、浙江海事局考试中心、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鉴定站、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一级评价机构、浙江省人力社保厅职业技能鉴定站、交通运输部民航局CCAR-147航空器维修技能培训基地等资质,近五年累计服务交通企事业单位3000余家,开展技术技能培训12.5万人次,培训量超过70万人日,各类培训累计到款达1.5亿元,成为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职业培训主要基地。社会培训服务品牌享誉全国,多次入选“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60强”。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荣获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学校主导组建了“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输出国际学生培养标准10个,建成海外“鲁班学校”4所、“丝路交通学院”2所,开展海外员工培训2800余人日,招收全日制学历留学生25人。学校汽车类专业率先引入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T-TEP,与十大汽车国际品牌开展国际化合作,是全国首批中德SGAVE项目五所试点院校之一,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示范学校称号。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开发”“援疆援藏”战略,开展教育帮扶。援助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陕西西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中西部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集中培训骨干教师32人次、专技人员35人次,送教上门、网络授课2125人次;连续三年在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招收1820名大学生,帮助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学生成长成才;连续六年赴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开展支教活动,授课学员4800余人日、技能培训500余人次、结对贫困学生100余户,有效提升了村民和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积极开展省内需加快发展地区结对帮扶活动,通过挂职、实物捐赠、技术培训、建立帮扶基地等方式助推景宁、龙泉、青田、山门、庆元、松阳、兰溪等地经济转型升级;开展农村公路线性设计和运维养护培训,助推四好农村路高水平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学校在巩固扶贫成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直接把社会服务功能延伸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学校以章程为统领,以基于ISO9000学校内部质量体系为基础,全面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充分发挥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持续运行基于ISO9000的学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了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有效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形成了融教育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学校质量文化。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质量文化培育与建设,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学校锚定“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彰显中国职教特色,创建世界水平学校”的建设目标,遵循“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养交通事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方针,坚持“依托交通、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秉承“励志力行”的校训精神,倡导“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优良学风,努力成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领先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交通类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2003年,学校的前身是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一所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1992年,邵逸夫先生捐资兴建原宁波师范学院“逸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浙江省最早开展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之一。1996年,原宁波大学、原宁波师范学院、原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设立宁波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0年,原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学校、原国家林业局宁波林业学校并入宁波大学,原宁波林业学校专业、人员和原宁波海洋学校部分专业、人员划归职教学院。2003年,省政府批准在宁波大学职教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为独立建制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办学起步早,办学起点高,自诞生起即秉承了宁波大学优良的高等教育传统,又弘扬了原宁波林业学校、原宁波海洋学校两所部属中专的职教办学经验,一路拓荒辟新、发奋图强。截至目前,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4000余名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和6万余名高职专科毕业生。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校、浙江省高校示范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校、浙江省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中心校、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和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等。2020年,学校获批为浙江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附建园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A类)。2021年,学校荣登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和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榜单。学校本部校区地处宁波鄞州高教园区,新建奉化校区位于奉化城西文化教育园区。学校下设商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国际学院、景观生态学院、财会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基础课教学部。学校现有教职工550余人,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万余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师生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着力营造全员服务教学、服务师生发展的良好氛围。学校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学生指导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出彩人生、校园起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出了校门就是“金牌员工”——宁城院打造职业素养培育新模式》和《打造“八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为高职扩招护航》入选教育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典型案例。学校以责任文化为引领,构建了“三课堂联动”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搭建了“三元立体”的职业素质实践平台,建立了“三融三全”的职业素质培养机制,培养具有责任意识、诚信品质、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质的“金牌员工”。学校按照“四严”要求、“四精”标准,着力实现“四名”目标,全力建设浙江省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的高职名校。学校设有30个高职专科专业。现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6个,省级优势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中外合作示范专业1个,市级品牌、特色、重点等专业12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联合主持),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省级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1个,已成为宁波、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主动顺应教学现代化发展需求,加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提升智慧教学环境,加强智慧治理,成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深入推进“互联网+教学”,创新“以学为中心”新型教学模式,重构现代化教学生态。学校“互联网+教学”成绩斐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有49门课程在爱课程、学堂在线等全国性平台开课,受益面110余万人次,被200多所院校引用;12门课程登陆“学习强国”;6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全国高职院校第一;17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全省领先。2012年以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共获奖21项,全省名列前茅。学校成为省课堂教学创新校、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信息化教学发展中心、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承办校和组委会秘书处、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理事长单位。学校积极开展“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分层教学、尊重选择、多样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让学生在技师型、复合型、国际化型、创业创新型、升本型等不同类型中选择性成才。2021届毕业生中,升本型占28.57%、技师型24.85%、复合型12.08%、国际化型10.86%、创业型0.82%以上,达到提升型分类培养目标的毕业生超过毕业生总数的78%,累计受益学生近6届共达11067人。学校紧紧围绕宁波市支柱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证。2017年,学校成立“全国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浙江分部”暨“宁波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学校充分发挥7个产学研联盟、4个产业学院、6个政校或校企共建研究所、2个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成果,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入选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学校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率先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化综合水平全省领先。自2011年开始,学校与澳大利亚西悉尼TAFE学院合作成立了浙江省首个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宁波TAFE学院,至今已有1800余名学生获得中澳双文凭,获得率达96%以上,108名教师获澳大利亚TAE职业课程授课资质和德国ADA执教能力认证证书。学校分别与泰国暹罗技术学院、黑山亚得里亚大学共建丝路工匠学院及黑山语语言文化中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开展“一带一路”线上教学,实现学校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输出。面向国(境)外人员和来华留学生培训的“旅游职业技能培训”与“中泰丝路工匠学院职业技能提升”两个项目获教育部“丝路1+1”教育援外项目,于2021年顺利完成验收。
  • 学校简介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2002年批准设立,由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科技孵化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举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是嘉兴市接轨上海战略的重要成果,校名“南洋”二字源自上海交大建校之初的“南洋公学”,寓意学校传承上海交大优良办学传统、积极发展和开拓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学校2016年7月从嘉兴市塘汇校区整体迁建至秀洲区大德路校区,办学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秉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面向人人、人人出彩”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先后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指导服务奖”“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4A平安校园”“浙江省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嘉兴市首批接轨上海重点合作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30个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含留学生)100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学校建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两个省级优势专业,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等5个省级特色专业;中德智能制造平台等8大实训基地,其中省级示范实训基地4个。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奖项500余人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近年来,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德国、英国、美国等15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获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生活技能开发”(“核心能力提升”)青少年教育合作项目试点院校。“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强化党建引领、优化顶层设计,围绕“一个加强(党的建设)、四个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五个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打造“七彩南洋”——党建样板南洋、平安南洋、绿色南洋、特色南洋、活力南洋、幸福南洋、品质南洋。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市上城区
    学校简介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办学近70年来,培养了大批文化艺术专门人才,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经批准增挂“浙江公共文化管理学院”办学牌子。学校是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浙江培训基地、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基地、浙江省文明单位,也是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水平较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异,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唯一一家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职艺术院校,是《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表演艺术专业目录和配套专业简介、教学标准拟制工作的总领衔单位。学校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优质高职校”建设计划。2019年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020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占地230多亩,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设有戏曲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设计学院、手工艺学院、文化管理与教育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基础教学部(公共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艺术学校(学院附中)4个教学单位,开设29个专业,戏曲表演专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戏曲表演、舞蹈表演、民族传统技艺专业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通过教育部验收),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建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和5个特色专业。戏曲表演专业群是国家高职“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舞蹈表演专业群是浙江省高职“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表演艺术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和影视多媒体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践教学基地,戏剧影视与舞台美术综合性实训基地、舞台艺术设计实训基地、非遗文化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音乐表演实训基地、影视科技实训基地为省级“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中专到高职的办学过程中名师荟萃,有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越剧表演艺术家姚水娟、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竹笛艺术大师赵松庭、音乐教育家周大风等,并常年聘请大批文化艺术名家来校任教。学校被誉为“明星摇篮”,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如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戏剧导演杨小青,央视主持人董卿,影视演员周迅,舞蹈家山翀,歌唱家钟丽燕,民族器乐名家詹永明、吴蛮,形象设计师毛戈平等。学校积极面向浙江建设全国文化发展示范区需要,秉承“大文化视野、特色化办学”理念和“求真 尚美 精艺 修为”校训精神,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专业结构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度,着力建设表演艺术类、广播影视与艺术设计类、民族文化艺术与文化服务类、艺术特色教育类四大专业群,巩固深化“教学与舞台实践相融合,教学与创作研究相融合,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涵育相融合”办学特色,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力争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浙江加快文化浙江、诗画浙江建设,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培育更多“文化浙军”。
  • 学校简介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由浙江省水利厅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浙江水电技工学校和1984年成立的浙江水利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0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厚德 笃学 修能”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树校”的办学方针,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建成了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浙江省文明校园,为水利建设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畔、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由校本部和大江东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975.31亩,拥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实训楼、行政楼、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生活用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123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120万余册。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0000余人,教职工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26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84.3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5.28%。学校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浙江省(水利部)优秀教师、职教名师、专业带头人18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水利“325拔尖人才工程”等省市级人才50余名。学校立足浙江,依托水利行业,以大土木类专业为主体,以水利水电、建筑艺术类专业为特色,相关专业协调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有水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与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基础教学部合署办公)、继续教育学院(浙江省水利水电干部学校)等8个教学单位,开设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环境艺术设计、金融科技应用等24个专业。学校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按照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落实各项办学举措,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全国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2个,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优势、特色建设专业项目10个,全国优质水利专业、骨干专业、示范专业及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11个。建有国家及省级精品课程、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32门,国家规划教材、水利行业规划教材、省部级重点教材、优秀教材、新形态教材等53种,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建有21个校内实训基地、358个联系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南浔区政府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设有现代学徒制学院“大禹学院”,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设有无人机驾驶、建筑信息模型(BIM)等1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级点,32个证书参与试点;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为行业培训考证提供服务。学校具备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等的10余所国(境)外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与美国圣马丁大学开展水利工程专业合作办学,与美国贝茨学院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合作办学;作为国际小水电联合会会员单位,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电技术类专业培训。学校于2008年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1年被评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14年被省人社厅认定为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16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21年入选全国水利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不断深化文明校园建设,“扬伟人精神、树厚德之人”的“伟人文化”和“承大禹之志、传治水文化”的“治水文化”两大核心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涵养校园文化精神,引领学院和谐发展。展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推进各项事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