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省将于16日至20日网上模拟填报高考志愿
2009-06-1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6月12日消息:记者昨天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我省高考考生将继续通过远程网络填报高考志愿,将在通知考生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公布各批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和填报志愿资格线后,组织考生在省教育考试院专设的网站(http://www.jseea.cn或http://gkzy.jseea.cn)上,分两个阶段集中填报高考志愿。

  各个批次志愿填报时间确定

  (1)第一阶段:填报普通类提前批次录取院校[含军事、公安、政法、航海、其他院校(本科)等];艺术类、体育类提前录取公办本科、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普通类第一、二批本科院校志愿。(具体填报时间如表一)

  (2)第二阶段:凡未被第一阶段各批次高校录取且符合第二阶段填报志愿条件的考生,填报普通类第三批本科院校(含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等),第一、二批高职(专科)院校以及体育类、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志愿。(具体填报时间如表二)

  在每个批次平行院校志愿(艺术类含传统志愿,下同)录取结束后,未被录取且符合相应批次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条件的考生,须在下列规定的时间内自行上网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并到市、县(市、区)招办指定的地点办理确认手续,逾期作自动放弃处理。(具体填报时间如表三)

  省教育考试院特别提醒: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填报高考志愿,并对自己所填报信息的准确性负责。

  网上填报出现红色和蓝色警告要修改

  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提醒考生,填报志愿前,必须查阅我省的招生政策、省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计划专刊》及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院校专业计划补充内容等,同时认真阅读《计划专刊》中的“关于招生计划中有关问题的说明”、“考生填报志愿须知”和“平行院校志愿投档说明”等重要说明及有关高校的招生章程,根据院校及专业对考生的选测科目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以及考生本人的体检结论等情况,慎重选择,认真填报志愿表。

  网上填报时,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凭考生号、准考证号(即初始密码)、身份证号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首次登录系统后必须重新设置自己的密码。登录后,考生将志愿表上的内容依次录入到相应批次院校的志愿栏内,并请立即网上提交,逾期不得填报。

  考生网上提交填报的志愿信息时,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将对考生志愿信息进行数据逻辑校验,如果出现红色的警告信息,说明限制考生填报该志愿,考生必须按警告的内容仔细检查所填报的院校与专业,并进行修改,直至正确为止;如果出现蓝色的提示信息,说明考生的建议选测科目或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等不符合所填院校专业的要求,若考生坚持填报,可以强行提交,该部分考生将不能参加批量投档,如有遗留问题由考生本人负责。

  此外,要提醒考生的是,由于艺术类专业考试的类型分“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考试”(简称“省统考”)、“招生院校自行组织专业考试”(简称“校考”)两大类,其中部分校考专业还须省统考也合格(简称“双合格”专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务必分批次、分专业考试类型查阅艺术类院校(专业)的招生计划,并详细阅读志愿表的重要提示。

  志愿表确认后一般不得再修改

  考生志愿信息网上提交成功后,在网上填报志愿截止时间前,考生凭密码可重新上网修改自己所填报的志愿信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网上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为规定日期的24时止。填报完毕后,各中学统一打印考生志愿信息确认表,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市、县(市、区)招办指定的中学仔细核对本人的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核对无误后,由考生本人在志愿信息确认表上亲笔签字确认(考生的父母、老师、同学等均不得代为签字确认)。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填报志愿确认截止时间为规定日期的17:00止(其中,提前录取批次志愿确认的截止时间为6月29日17:00止)。

  考生志愿信息确认表打印后,一般不得再进行修改。如个别特殊情况确需修改志愿信息的,由考生本人向中学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中学进行修改,并须重新打印后进行确认。考生网上填报志愿并立即提交后,系统才会保留考生的志愿信息;考生志愿信息须经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后方为有效,未经考生本人确认的志愿信息一律无效;考生志愿信息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已经确认的志愿信息存入考生电子档案,签字确认后的志愿信息确认表由中学交县(市、区)招办留存,保存期半年。

  考生尽量提前填报防止网络拥堵

  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为确保填报志愿工作的公平、公正,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一到,系统将自动关闭,考生将不能再填报志愿。因此,各市、县(市、区)招办要合理统筹安排时间,并提醒考生尽早上网填报并提交,避免集中在截止时间临近前填报,特别是网络条件差的地区要避免在高峰期上网填报,防止在填报结束前网络拥堵不能登录填报网站。

  模拟网上填报志愿16日开始

  6月16日至20日,考生凭本人的考生号、准考证号(即初始密码)和身份证号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首次登录系统后必须重新设置自己的密码(如密码遗失,考生凭准考证、身份证和本人申请到高考报名所在地县级招办申请密码重置,下同),正式填报志愿时的初始密码仍为准考证号。考生可通过查询《计划专刊》获知院校、专业和招生计划。登录后,考生在估分、估等级的情况下,进行高考志愿的模拟填报。(沈考宣 张琳)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长江之滨、扬子江畔,坐落在美丽沙洲的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正在蓬勃发展。一所享有国内“造船工程师摇篮”美誉的江苏科技大学和一座有着雄厚经济实力和高度重视教育的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携手校地联姻,共绘高等教育蓝图。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发展思路和富有创新的市校合作办学机制。一个充满活力、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学府正在崛起。在这里,知识与能力、视野与素养是不变的追求,特色与品牌、开拓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前身为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成立于2002年),2012年6月,经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迁址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是由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代表方:张家港市金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科技大学(负责办学管理)合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学院坐落在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市城北科教新城沙洲湖畔,占地约856亩,建设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学风浓郁,象征着热情、友爱的香樟树浓荫遍布,伴随着琅琅书声蔚然成林。学校的举办方——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依托江苏科技大学扎实的办学力量,学校采取新机制新模式办学,与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协调发展,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根植张家港、面向全江苏、服务长三角”,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加快建成一所办学声誉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对地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学校设有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商学院、公共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冶金工程、财务管理等25个本科招生专业。学院对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学校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6%以上。学校坚持每年在新生中选拔组建“综合改革实验班”。“综合改革实验班”的招生以学生高考成绩为依据,进校后通过学生自主申请,结合数学、英语考试成绩,综合考评录取。“综合改革实验班”设有工程技术、信息科学和商科3个大类以及国际合作班等类型。学生进入实验班后按照学科大类进行培养,满足条件的优先在学科大类中进行专业调整。实验班在管理模式上借荐“书院制”的模式,单独组班、集中管理,实施“双导师制”。按照一年级进行通识教育,二年级大类培养,三四年级完成相应专业培养的模式,利用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模式,强化教育、培养与督导,为学生继续教育与留学深造提供良好的条件。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成了一支富有特色、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1/5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1/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拥有研究生导师30余人,充分依托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硕士生约100人在校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现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中船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首席专家1人,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创业领军人才1人,泰州市“双创”人才1人;入选张家港“港城英才计划”及紧缺高层次人才10人。共有7位教师荣获省级专业学科讲课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其中一等奖2人;有9位教师荣获校级讲课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其中一等奖3人。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张家港、服务长三角”的政、产、学、研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与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以及众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产学研合作。2012年6月,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科技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和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计划3年为研究院投入3000万元专项经费;2013年,学校与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设立400万“永钢奖学金”。截止目前,学校已与张家港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6家,各类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11家,与20余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大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韩、加、法等20多个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底特律大学、 伦敦商业研究学院、法兰西商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了合作项目。学校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终身教育”的育人理念,坚持打造“先进思想引领青年,高雅文化塑造青年,多元领域培养青年,优质平台服务青年”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励志教育、助学帮扶、奖学基金、创业扶持等完善的激励政策为优良学风建设形成了有力的支撑,高水平校园文化及科技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志愿服务以及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等活动中屡屡获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创业实践等活动,让广大学子知识更加宽泛,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团委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徜徉在美丽的校园中,清婉的微风拂面,伴送着抑扬吟咏的乐声;苍劲雄厚的碑铭,镌刻着船魂精神的生生不息;荫荫蓬勃的桂树林,记载着科大苏理工人不懈追求的执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在与时俱进中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在激烈竞争中提炼办学特色,为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应用技术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招生代码:1837(省内)、13991(省外)学校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长兴中路8号邮编: 215600 电话与传真: 0512—56731008招生咨询电话:0512—56731061
  • 学校简介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创办于2007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近500亩,各类建筑17万余平方米。设有信息与软件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国际商学院、医学与公共服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开设37个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目前在校生近6000人。紧邻上海 核心区位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紧邻上海,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学校坐落于“真山真水”的高新区,毗邻苏州高新区行政中心,东临苏州大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与原生态的太湖湿地公园和苏州第一名山穹窿山相邻对望。近年来,高新区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创新载体快速集聚,周边大院大所集聚,高新企业资源丰富,这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创业就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名师荟萃 人才强校学校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有一支学科专业带头人队伍,聘请了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一批专家、教授、学者担任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师近30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9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教师近70%。狠抓内涵 提升质量学校以“厚德、致知、慎微、博大”为校训,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学生为本,教学为大,全力推进高职特色的学分制、导师制和项目制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与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近两年,学校获批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1项(软件技术专业),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1个(江苏移动互联技术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苏州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苏州市优秀新课程3项(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实践、智能手机软件测试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学校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各类竞赛获奖2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奖50余项。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优化专业 就业无忧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坚持择优选择,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制造、设计艺术、国际商贸和城市公共服务五个学科,打造社会需求、学生青睐、家长满意的专业集群。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先后与微软、埃森哲、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金螳螂、东山国宾馆等100多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设定向班或冠名班,创造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吴中集团作为区域经济的一支生力军,不仅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更为学校提供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资源,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等。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18年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3.96%,高于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升学通道,架设未来发展立交桥。组织在校学生参加“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学习,是“苏州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南京理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先后与西印度大学、英国斯泰福厦大学、法国商科联盟、马来西亚精英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多层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校际学分互认,为学生海外留学提供便捷通道,是“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院校、留学江苏目标学校,也是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单位。立足当下 走向未来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办学业绩得到了党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宿舍”、“江苏省文明食堂”、“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国际教育交流先进学校”、“苏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姑苏晚报、苏州日报、江苏电视台、苏州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2015年12月,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迈进了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新的时代新的希望,新的未来新的梦想。当前,全体高博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特色强校,国际化五大战略,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具有特色、区域具有优势、国际化办学具有影响的国内一流高水平特色学校,成为区域内高水平特色应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在10-15年间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前十强,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 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江宁区
    学校简介 南京医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医学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建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和康达学院连云港校区,校本部有教职工1900多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7人(含双聘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8人次。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其中,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学位授权点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三期)6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评A+等级,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获评B+等级,药学获评B等级;9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设有19个学院,拥有附属医院、区域医疗中心、教学医院、附属疾控中心等丰富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教学资源。设有25个本科专业,2个本硕博一贯制专业方向、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方向,在校学生总数近2万人。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校专业总数七成以上,5部教材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建有一大批国家级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学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广受社会各界的好评,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学校拥有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环境与人类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肿瘤个体化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30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和江苏省医药动物实验基地,建有省内唯一的省级卫生政策智库—健康江苏研究院。“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产生了以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近年来,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各级政府,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学校聚焦一流医学教育、一流学科体系和一流办学条件,凝心聚力、统筹施策、开拓创新、改革攻坚,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
  • 学校简介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创办于1998年,坐落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这里铭刻“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大学校训,这里坚守“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家园。在这里,花香与书馨是不变的风景,特色与创新是永恒的追求。学校的举办方——百年名校南京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过去一个多世纪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成果卓著,享誉海内外。南京大学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院系、部门的关心支持,雄厚的办学支撑,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依托南京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校采用全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自创办以来,综合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历年在同类院校中招生录取线高居全省榜首,综合评价稳居江苏第一。学校大胆改革,积极探索科学发展道路,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先后被列为“江苏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国家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单位”“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南京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等。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强化应用、注重创新、交叉融合、彰显特色”为专业建设指导方针,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不断探求新的应用学科增长点。现有传媒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土木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七个二级学院,下设27个系、43个专业,文理工医经管艺等多学科并举,并培育了一批品牌特色专业,历次参加全省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抽检和专业综合评估均获第一,7个专业获评全省星级专业,4个专业获评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学校还策划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活动,增强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影响:成功举办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中国水中机器人大赛暨首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公开赛、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化周等重要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引发社会热烈关注。连续5年主办江苏省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发布会,成为应用型大学有效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生动范例。在接收南京大学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学校投资数千万兴建了媒体融合、量化金融、同声传译、现代通信技术、虚拟城市、装配式建筑BIM实验室、护理教学技能、数字媒体等一批理念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建立了200余个产学研平台和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与中国联通、香港有利、方正电子等知名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精心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众多教学名师与知名学者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由中科院院士郭子建任主任委员、南京大学资深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全面指导教学工作,与广大教师共同维护着教学质量生命线。在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同时,学校采取多元化培养举措,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重点推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结合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施“优秀辅导员成长计划”,形成教职工多渠道发展的“三提升”计划。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多人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和“国内访问学者计划”。秉承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学校开设“金陵博雅讲堂”,两院院士、知名学者和业界名家、社会名流以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感染着莘莘学子。一批南京大学中青年管理骨干构成了学校管理层的中坚力量,他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学校事业得以青蓝相继、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推出提高培养质量的新举措。2011年承担江苏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全面学分制改革”项目,充分借鉴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优质课程资源等方面共建共享,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近年来实施“专业+”行动计划,构筑“新闻无人机”等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实验区,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装配式建筑”等为切入点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打造一体两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组织开展教学改革,承担多项国家课题立项项目和教育部教育改革创新项目,获评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和省级重点教材,出版了《工程数学》等50余部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品教材。学校于2015年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2019年成立学科交叉研究院,进一步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其中,“布依绣娘”品牌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开始与黔西南州政府合作共建,作为高校主动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一道亮色,其研究成果在“挑战杯”省赛中荣获金奖;影像文化研究中心活用红色教育资源,精心策划组织“孙明经班”川西红色影像教育实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用外语讲中国故事”短视频创意作品征集等特色创新育人实践,得到了中新网、交汇点、江苏卫视国际频道和学习强国等媒体的关注报道。与此同时,科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取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一系列突破进展。由艺术学院主创的2013年南京市重点文化工程之一——老城南记忆馆展陈设计,得到省市专家高度评价;同年11月,传媒学院制作的微纪录片《孙明经:远去的金陵背影》亮相第八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凭借充沛的人文情怀和冷峻的历史表达,获得最佳文献纪录片奖。学校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南京大学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就业创业能力,连年获得省教育厅“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多项立项,并大力开展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等大学生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校生各类等级考试通过率持续领先全国同类院校,在各种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竞赛中屡创佳绩,并荣获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获奖之多,奖项之高,在全省同类院校中首屈一指。信工院团队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历年斩获20项冠军。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派出两支商院参赛队伍均以江苏决赛金奖的优异成绩晋级全国总决赛,成为连续7年进入全国总决赛的江苏唯一高校。金陵学子志愿服务青奥会、亚青会等多项国际赛事,更是赢得广泛赞誉。毕业生就业率高、去向好,特别是国(境)内外升学率高,毕业生升学去向有清华、南大、复旦、国科大等国内顶尖名校,亦有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始终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先后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法国土伦大学、西班牙马德里商学院等50余所境外知名高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实施国际交流生与合作培养项目,为学生未来发展打造多途径、宽口径的“立交桥”。每年传媒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媒介融合教学周,特邀麦金教授等学界权威讲学,在新媒体领域产生热烈反响。成功举办13届“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化周”,西班牙与拉美各国使领馆官员定期来访并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中央电视台西语频道两次进行专访报道。与阿根廷驻沪总领馆联合举办两届短篇故事竞赛,受到阿根廷国家广播电视台的全程采访报道,正面传播中国声音,宣传中国形象。学校目前所在的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湖光山色,环境优美,拥有“三湖两园一山”等标志性景观,被誉为“南京最美十所高校”之一。名人园中,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等上百位世界知名人士和学术大家亲手栽植的树木蔚然成林,树木树人,同系千秋大业。3.1万平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丰富,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不竭源泉。2400座的科学会堂气势恢弘,是展现师生风采的最佳舞台。先进的各类实验室,设施齐备的学生公寓,南北风味俱全的餐厅,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 学校简介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前身可溯源至1978年全国创办最早的旅游专业学校—江苏省旅游学校(后更名为南京旅游学校)和1989年成立的国内唯一一所专门培养酒店业管理人才的高等院校—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2001年两校合并办学,2007年正式转制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2011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学院通过江苏省教育厅验收,成为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拥有江宁和华严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21亩,建筑面积17.61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6300余人。下设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烹饪与营养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旅游外语学院、基础部、思政部、体育部等9个教学院部。学院现有教职工340余人,专任教师中,硕、博士占73.5%,“双师型”教师超过84%。拥有全国旅游行指委、餐饮行指委委员2人,国家级饭店星评员、A级旅游景点评审专家等46人,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2人,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25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3人,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学院开设20余个与文化旅游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1个,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A类品牌专业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5个专业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建有50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高职示范实训基地2个、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高校酒店博物馆和烹饪博物馆各1个。高标准建成并运营御冠教学酒店,成为学院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孵化载体。2009年以来,学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4门。主编出版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1部,省级重点教材、精品教材7部。学院紧密依托文化和旅游行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与洲际酒店集团、金陵饭店集团、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蓝蛙餐饮集团、美心集团、吉祥航空公司等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签署了战略性合作协议,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校企合作、产学研创一体的育人模式。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全国和全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摘夺桂冠,屡获嘉奖。2012年以来代表江苏连续八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34个一等奖,居全国同类旅游院校第一,学院多次被省教育厅表彰为“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学院充分发挥江苏中心旅馆管理咨询公司、江苏紫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校办企业的服务优势和酒店、烹饪、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研究所的智力优势,积极服务行业、服务社会。先后为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400家高星级饭店提供咨询、管理服务,培训中高级酒店管理人员10万多人次,为全省旅游企业2万余名职工提供9个工种的技能培训与鉴定服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先进技能鉴定所。面向政府和企业提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景区、乡村旅游区等专项规划和设计服务60余项,曾获“2016年中国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原创作品展”公共艺术类一等奖和规划设计类一等奖。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与13个国家(地区)25所院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境外54家企业搭建研修就业平台。每年学院赴外研修、就业和留学人数保持在200名左右,占毕业生总数的10%以上,学院两度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四十多年的历史积淀与办学探索,学院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旅游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骨干,在全省旅游行业和全国旅游职业教育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受到国家、省、市等相关部门的嘉奖与表彰。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院积极适应文旅融合发展新趋势,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紧密服务“文化产业和旅游行业发展、文化和旅游中心工作、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行业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高职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