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省2010年第四批高职高专(二)征集志愿公告
2010-08-1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部分计划未完成,面向广大考生公开征集志愿,凡达到第四批高职高专(二)录取控制分数线(文史、理工类均为242分)的未录取考生可以填报;招收参加高职统考的中职毕业生院校有部分招生计划未完成,文化成绩达到200分的未录取中职毕业生可以填报。

  本次征集志愿是常规录取阶段最后一次征集志愿,请未录取考生把握这次机会,按时填报征集志愿。为此,省招办特别提醒考生:

  一是征集志愿全部在网上填报。考生须登录省招办指定网址http://tbzy-dx.hubzs.com.cn或http://tbzy-jy.hubzs.com.cn上网填报。本次征集志愿截止时间为8月18日下午5:00时,过时网报系统将关闭,不能补报。

  二是征集志愿结构和投档顺序。由于本次征集志愿学校数较多,为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录取机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征集志愿设第一、第二两个志愿,每个志愿可以填9所院校,这9所院校均为平行志愿。其中,第一志愿的9个志愿填报湖北省内院校,填报外省院校无效;第二志愿的9个志愿既可填报省内院校,又可填报省外院校。征集志愿投档顺序为先投第一志愿的9个平行志愿,再投第二志愿的9个平行志愿。招收参加高职统考的中职毕业生院校征集志愿为一个平行志愿,可以填9个院校。

  三是多填学校争取更多的录取机会。填报的学校越多,录取的机会就越多,建议考生最好填满征集志愿,争取更多的录取机会,而且要按自己的意愿将自己最想就读的学校填在平行志愿的前面。

  四是慎重选报学校。征集志愿投档以后,高校不给考生打电话再次确认考生的就读意向,一旦按考生填报的征集志愿投档到高校就意味可以录取,录取后的考生不能退档,不能参加9月份的补录。所以考生不要随意填报自己不想就读的学校,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考生,更不要随便填报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收费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一般每年学费为1.7万元左右。

  五是珍惜现在的录取机会。今年9月份我省继续对高职高专进行补录,由于补录院校和计划无法提前预测,具有不确定性,考生不要寄希望于补录而盲目放弃这次征集志愿的机会,一定要按时填报征集志愿,争取眼前的录取机会。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湖北开放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湖北开院”)是在湖北函授大学基础上更名改制成的一所民办普通高校,其前身湖北函授大学是在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热潮中诞生的一所新型民办大学,于1984年11月9日,经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北省教育厅<鄂教工农(1984)016号>文批准成立。1986年3月报请国家教委<(86)教计45号>文批准备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成立的第一所民办大学。2002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02)59号文批复正式更名为湖北开放职业学院,由成人高校改制为普通高校,主要承担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并继续承担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教育。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求信誉,以改革求发展、求完善”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持“修德、求知、强能、报国”的校训,倡导“立德树人、博爱诚信、精技强能、开拓创新”的校风;“德能兼备”的教风,“求真创新”的学风和“敬业尚实”的工作作风。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育熏陶了一代又一代“开院学子”在这里成长成才,走向辉煌。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和宗旨,践行高校与社会的互动,重视国内外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按照“一主两翼”创新发展的格局和思路,进一步发挥我校“小而精、优而特”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一主”是指学历教育(即大专、中专学历教育);“两翼”一是指合作办学与培训,二是指产业经营与孵化。树立德为根、人为本、和为贵、能为先的育人宗旨,围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湖北开院在新时代前行注入生机与活力。学校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目标所向,在区域产业集群建设和园区、企业发展中,找准并不断夯实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着力提升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湖北开院”通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全方位探索开放办学的新理念、新视野、新模式、新目标;强化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以开放优化、利用、整合、集成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开放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以开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开放实现特色立校、特色强校和特色兴校;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之路,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正能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现设有三十多个文理科专业,其中文科专业有企业管理、会计、互联网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行政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等;理科专业有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环境艺术设计、电子竞技等,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资助体系,设立了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资助、勤工俭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的资助举措,确保不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学费问题而辍学。学校主办有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统一刊号的《湖北函大学报》(国际国内刊号)和《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报》,深受教育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不断推进数字化信息校园的建设,以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为方向,以打造“智慧校园”为目标,充分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行政、教学、学工、后勤保障、平安校园管理提供系统集成化的平台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湖北开院”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定位,调整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地方性、技能型、特色化、高水平”四个核心要素,按照“立足地方、依靠地方、面向地方、融入地方、彰显地方特色、服务地方发展”的思路,全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和机制。进入新时代,产教融合正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灵魂、主线和新的引擎,“湖北开院”将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努力推进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的协同与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互惠共赢,构建园区、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合作育人的开放职教大平台,为湖北武汉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做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 学校简介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下称“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由长江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学院地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曾是东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马融“设帐讲学”之地,也曾是明朝一代名相张居正求学之所;明清两代县学宫、祭孔、乡试、迎状元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1936年,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在这里诞生,在董必武及中共地下党领导下,这里成为湘鄂西根据地红色堡垒,被誉为“湖北抗大”“江南陕公”。校园内的玄宫塘、文庙、棂星门等标志性历史建筑交相辉映,讲述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代一代栋梁的成才故事。学院举办方长江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为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农业农村部共建的高校。学院依托和共享长江大学优质教育资源,设有经济与法学系、教育与心理系、人文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系、数学与医护系、管理系、建筑与设计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系和高职部等11个教学单位,设置42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学院2010年通过湖北省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被列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园林、英语等被列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园林被列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教)研项目87项,其中,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人文社科课题18项,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课题18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4项,荆州智库课题10项,院级项目32项。发表学术论文235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42篇,被CSSCI收录11篇、被S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CSCD收录1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主编、参编著作、教材38部。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优质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团队,现有教职工593人,其中专任教师45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11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约占84.9%;长江大学长期委派高水平教师来学院承担教学与管理工作,为学院教育教学及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学院建有学术报告厅、艺术设计展厅、专业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校园一卡通信息化平台、标准化学生公寓等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学生公寓安装了冷暖双制空调、热水洗澡系统、宽带网络;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0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75万册,并实现了与长江大学图书资源的共享、通借通还。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人为本、学生至上”办学理念,围绕“教学立院、科研兴院,创新强院”办学思路,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育人理念,已为社会输送了万余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学院荣获教育部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三等奖,新华网“魅力高校”荣誉称号等。学院践行“博文明理、日新笃行”院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文理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管理中,坚持统筹推进“五个思政”,构建“三强化、三深入”育人体系,即强化过程管理、强化品牌建设、强化工作研究,深入教室、深入寝室、深入学生心理,形成“泮池五月风‘科技文化节’”“十佳大学生”评选表彰和“国学讲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活动,用真心、真情、真意去关心和帮助学生,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在资助育人中,建立“奖、助、贷、勤、补、减、免”资助困难学生的制度体系,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学院奖学金、“湖北天蓝地绿”助学金和“松滋园林”奖学金及勤工助学金等多项奖助金,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在教学改革中,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将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近三年,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斐然,600多人次在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上升,园林专业的20名学生参加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考,16名被录取,录取率高达80%;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均约40%,超全国每年约14.3%的司考通过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大力推进国际化教育和校企合作教育。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韩国江陵原州国立大学、崇实大学、淑名女子大学、加图立关东大学、格拉斯哥加多尼亚大学等高校开展“2+2”“3+1”“4+1”“3+1+1”等多种双学位、本硕连读国际教育;共享长江大学与美国、日本、爱尔兰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合作高校资源,参加“交换生”“专升本”“双学士学位”“申请就读硕士学位”“暑假大学生带薪实践”等学习、深造和实践。同时,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等各类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师生正朝着实现美丽文理、魅力文理、和谐文理、活力文理的美好愿景,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知名的应用型高校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洪山区
    学校简介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09个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8个学科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教授14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2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学校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70余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遍布全球各行各业。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和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基地,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个国家医学中心、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思路,学研产相结合,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设立驻外研究院、共建技术研究中心等方式开展校地校企科技合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 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 学校简介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是由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举办、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湖北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民办非营利性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职业学校。校内建有3A景区荆州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现有学生7800人(2021年9月)。学校围绕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智造服务业,开设有艺术工程类专业群、互联网+物联网类专业群、新能源汽车类专业群、经济管理类专业群、健康照护类专业群等5大专业群40多个专业。学校是全国唯一的手工技艺特色的高职学院,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文化和旅游部在学校设有国家级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12所高校为驻站共建单位。学校举办者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是以职业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为主要业务的特色民营集团公司,以雄厚的财力人才和全新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艺术特色鲜明、湖北知名、全国有影响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学校建有荆州市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是荆州地区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基地,江汉平原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共享平台。已有20位国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签约入驻,相应建立了楚式漆器髹饰、楚式斫琴等20个项目的非遗展示、保护、传承、教学和生产的工作坊。获颁“湖北省人才创新创业平台”。2020年9月,占地1000亩、总投资12亿元的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新校区秉承“工匠小镇、非遗大学”的建校理念,通过“公共实训工程”“职教学府工程”“非遗保护工程”“千匠万徒工程”“产业孵化工程”和“游学接待工程”,建成“校、镇、产、创、文、旅、贸”一体化的综合体。学校依托湖北十八匠公司和荆楚非遗传承院,实行“职业教育+非遗传承+产业开发”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坚守“立足荆州、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致力于振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业,专注于培养高素质创意型技术技能人才,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为世界手工非遗传承教育的知名学府。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打造“美而精”的特色大学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依托校内文化教研所——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的引领,融合文化技艺传承与专业技能教育,创新特色的办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定位“创意型传习大学”升级大学教育模式,以服务产业升级、引领中国创造为价值导向,打造一所世界一流、体现文化传承之美的创意型大学;整合湖北十八匠文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创业职教集团和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三方资源,融合产业、教育、科研领域的优势资源,打造一所引领产业发展、培养技艺精湛的创意型专才的特色大学。
  • 学校简介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于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所专门培养具有外语特长的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座落在风景宜人的东湖之滨,坐拥湖光山色,尽享武汉著名景点“东湖绿道”秀丽风光。校园北邻武汉火车站,高铁、地铁、公交全方面覆盖,出行尤为便利。校园占地面积480余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00余万元,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63万余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目前,学院共设有35个专业,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为湖北省特色专业,“旅游英语”专业为武汉市重点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万余人。学院紧贴社会需求办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实习实训条件,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54余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170余个。为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学院还专门建起了功能全面的多语种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包括400余座的开放性外语自主学习室、同声传译实训室、教学录播厅、教学影视观摩厅、境外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站等)。学院组建富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师400多名,副高以上职称占35%,80%以上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拥有11位“楚天技能名师”。为加强外语教学,体现国际化办学特色,学院聘请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十多名专职外籍教师进行外语教学。学院坚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型、服务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以“外语+专业技能”为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推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高级护理”和“动车乘务”专业获批两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多次获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 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国家级、省级的各项职业技能竞赛中争光夺奖,捧回了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三等奖;“用友杯”全国信息化技能大赛二等奖;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省级及省级以上荣誉。多名青年教师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大赛中夺得二等奖和三等奖。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学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武汉“8+1”城市商业圈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建立了17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取“2+1”模式,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实现就业的双向选择。学院充分发挥地处武汉光谷核心区的地理优势,与武汉市东湖高新产业开发区管理局建立密切校政合作关系,在政府人才部门主导下,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定向为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培养配套服务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省同类高校的前列。2009年“武广”高铁正式运行,学院抓住机遇与铁路部门深度合作,定向培养高铁动车乘务员。目前学院与武汉铁路局、南昌铁路局、上海铁路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定向培养及输送了1000多名高铁动车乘务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动车乘务员培训基地。2013年5月,学院加入“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与武汉铁路局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与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引进国际酒店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服务理念,定向培养五星级酒店经营管理人才。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是学院的特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逐步推进以及经济建设转型升级发展,小语种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学院的应用英语、应用法语、应用西班牙语、商务日语毕业生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供不应求。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商务、护理、汽车技术服务是学院传统优势专业,均建立有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高水平。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学生在校期间可选送到上述高校短期交流学习,毕业后可以申请到上述合作院校继续深造本科和硕士,已有300多名学生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渠道,走出国门,提升学历层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