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黑龙江2011年高考宣传服务系列(十一):2011年高考调档及投档原则
2011-05-3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招生院校按我省批次线上生源志愿顺序,调取多于招生计划一定比例的考生电子档案审核录取即为调档;省招考办将我省考生按批次、按科类、按志愿、按分数、按计划120%以内,并按招生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向招生院校投放电子档案即为投档。在对军队(国防生)院校、公安院校、司法院校、艺术院校、体育院校等投档时,还需同时限定面试、体检、体能测试合格或划定的专业课录取分数线。投档、调档是高校招生录取中一个重要环节,招生院校和招生部门都须遵守以下十一项原则:

  1、提前批院校、本科一批院校、本科二批院校、本科二批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在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分文、理科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省招考办根据考生志愿和成绩从高到低按高校要求的调档比例数,在同批次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实行一次性投档,一次性投档完不成计划的,再按调档比例补足缺额。如高校没有明确调档要求,统一按高校招生计划数的110%投档。

  2、本科三批院校分两段投档:在本科二批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下50分以内,分文、理科根据考生志愿、成绩从高到低,按招生计划的110%投档;未完成计划的在本科三批院校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缺额的110%投档。

  3、高职(专科)院校分两段投档:在本科三批院校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分文、理科根据考生志愿和成绩从高到低按招生计划的110%投档;未完成计划的在高职(专科)院校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缺额的110%投档。

  4、体育类在划定的文化课和术科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根据考生志愿和术科统考成绩从高到低按招生计划的120%以内投档,由招生院校审核录取。对在招生章程中有特殊规定的高校,在文化课和术科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根据高校的录取规则向其投档。

  5、艺术类在划定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根据考生志愿按招生院校在招生章程中公布的录取规则投档。其投档方式基本可分三种:(1)在文化课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投档录取;(2)在专业课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或合格生源中,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投档录取;(3)文化课与专业课按比例折合,按合成分数从高到低投档录取。凡报考美术类未取得专业课全省统考或招生院校单独组织的校考合格证的考生,本科层次不能被录取。

  艺术本科提前批投档原则是:省招考办于2011年6月30日前将专业课合格且经备案的全部考生的文化课成绩提供给考生所报院校,招生院校按招生章程确定的录取规则录取,并于7月8日前将拟录取结果报省招考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6、定向招生与非定向招生同时投档录取。定向招生计划在招生院校调档线上不能完成计划的,可在院校调档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同批次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补充投档。若仍完不成定向招生计划,则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

  7、高校招收的艺术特长生、自主招生和高水平运动员:

  高校招收的艺术特长生,在高校调档分数线下20分且不低于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范围内向高校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对艺术特长生测试成绩特别优秀,文化考试成绩低于试点高校调档分数下20分,但达到我省确定的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由招生院校提出申请,经省招考办批准后投档。

  选报自主招生高校的考生,统考成绩达到本科一批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自主招生高校规定的录取要求,按考生选报的志愿高校投档。实行自主招生的重点高校可在高校自主考试基础上,自行规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求。

  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须经招生院校体育专项测试合格后,在本科二批院校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志愿投档;对少数体育专项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确有培养前途,文化课成绩达到本科二批院校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65%的考生,由招生院校提出申请,经审核并公示两周后投档;获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及武术武英级以上称号的考生,参加由招生院校组织的文化课和体育专项考试合格后,经公示方可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凡属高校招收的艺术特长生、自主招生和高水平运动员的考生,未经省招考办备案公示(www.lzk.hl.cn)及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http://gaokao.chsi.cn)集中公示的,不予投档。

  8、招收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的高校(含省外本科高校招收的预科专业),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在我省相应批次本科(本科一、二批)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下80分。

  9、本科层次录取时,对在批次线上经网上公开征集志愿仍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将在批次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但批次线下考生原报志愿一律无效,所有尚未被录取的考生都需重新在网上填报征集志愿。

  10、普通高中应届毕业考生报考本科提前批、第一、二批招生院校,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要达到10个C及以上,其他方面要达到普通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11、今年我省有8所高职院校实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其报名、考试及录取工作已于4月底前结束,已被其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全国统考录取。

  各批次录取均实行一次性投档,即在某批次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院校招生计划并按考生志愿先后顺序及成绩从高到低投档,直至达到所要求的调档和投档比例数。对符合照顾政策的考生可“增加分数投档”或“降低分数投档”。“增加分数投档”即按考生统考成绩总分加上其应享受的照顾分后的合成分数投档;“降低分数投档”即在考生所报院校调档分数线下、考生应享受的照顾分数内按其统考成绩总分直接投档。

  有关高校招收的艺术特长生、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员,以及保送生和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等,其均由招生院校自行组织面试、测试。目前,上述考核均已结束,合格考生名单现正在通过招生院校及我省和教育部有关网站公示。这部分招生均不占招生院校在我省公布的招生计划。其中,保送生将在高考前办理投档及录取手续。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5月29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58年7月,首任校长由原国家副主席、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担任。学校原隶属农垦部,1973年划归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经过64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现代化大农业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学校诞生于十万复转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大潮中,原校址位于密山市裴德镇北的山野乡间。边疆农村办学45年,学校师生发扬解放军优良传统和“抗大校风”,传承北大荒精神,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发展之路。2003年学校整体迁入大庆市,进入提速升级、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凝练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负重致远”的办学精神,并因优良校风和办学实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现址位于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占地120.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4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6亿元,图书211.21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435人,其中专任教师927人,教授191人、副教授29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5人,占比40.5%;海外经历累计1年以上教师129人,占比13.9%。学校拥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龙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王震讲座教授”2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1人,农业杰出科研人才1人,农业农村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39人;建有1个黑龙江省杂粮绿色生产及食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头雁”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建有12个本科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学科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5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19个。学校面向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近2000人。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培养和输送毕业生13余万人,培训各类人员50余万人次。学校着力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获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涵盖7个专业),1个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国家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项目,2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3门、省级线上线下精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242项,省级571项。2019年获批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校;2020年获批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黑龙江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2015年度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学校科研工作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要方向,建有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育部粮食副产物加工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大庆)、农业农村部东北平原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大豆机械化生产重点实验室等27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学校与垦区及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九三大豆产业创新研究院”、“大庆设施农业研究院”、“牡丹江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老校区科研所”、“大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安达农业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等八大校垦校地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基地。“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省部项目共计361项,各级部门科研经费共计3.47亿元。建校以来,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17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奖励180项,以“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农作物种衣剂”“大豆、水稻生产加工全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牛重要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狮白鹅’选育及‘玉鹅’生态种养模式”“黑龙江水稻大面积均衡高产优质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现代化农机关键技术及装备”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转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3次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2次获得“黑龙江省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振兴经济奖”,10次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韩国、日本、印度、乌克兰、波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近3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交流与合作。目前,学校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实施本科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济州大学、日本山形大学、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无线电电子大学、哈尔科夫国立城市规划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等国外高校实施交换生、留学生等项目,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实施“中加合作食品研究发展中心”项目,与印度UAS大学实施中印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学校始终把北大荒精神作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自觉将北大荒精神融入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学校现建有黑龙江省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北大荒精神展示馆,充分发挥地缘、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产出了《黑土上的中国》、《淬荒集》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文化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北大荒精神烙印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困知勉行,积厚成器。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崇尚学术、特色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服务国家农业现代化为办学使命,以产教融合发展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着力提高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正在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农业大学目标不断迈进。
  •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市南岗区
    学校简介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共建高校,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办学80年以来,黑龙江大学在国家全球战略构架中,推进与服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强化俄语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科学研究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和社会服务等多方位与俄罗斯对接,形成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作为黑龙江省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覆盖最广、后发优势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坚持立足龙江、面向全国,全力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科技服务和文化引领。“十一五”以来,黑龙江大学坚持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管理为主的发展道路,着力构建教学、科研和学科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模式,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工程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为A类,哲学学科评为B+类,法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4个学科评为B类,化学学科评为B-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2个学科评为C+类,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4个学科评为C类,数学、生态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6个学科评为C-类,学科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居于省属高校前列。2018年获批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外国语言文学获批黑龙江省国际一流建设学科,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5个学科获批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此外,学校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跨入重点大学行列。黑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明显,共设有30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86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2个;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入选国家规划教材40部,是黑龙江省唯一入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联合设立的中俄学院被教育部列入全国17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黑龙江大学坚持教学立校,以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依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教育质量优异,教学成果斐然。在2001年和2008年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结论。共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拥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提名7篇(次),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41篇。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4000名,各类研究生7300余名。建校以来已为龙江和祖国培养了2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以阎明复、张左己、姜大明等为代表的诸多政界精英;有以叶正大、刘晓江等为代表的多位高级将领,有以李凤林、潘占林等为代表的数十名共和国优秀外交官,有以李锡胤、吕冀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新时期,还陆续涌现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何建章、“网络感动中国人物”陈顺达等先进人物。黑龙江大学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条件优良,校区占地面积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2亿元,馆藏图书420余万册,拥有可容纳3万余名学生住宿生活的大学城,以及设施先进的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餐饮中心等办学基础设施,以及宽带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黑龙江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人才云集。现在教职员工27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研究生导师近100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200余人;获得国家(省)教学名师、全国(省)模范教师、全国(省)优秀教师等各类国(省)级荣誉奖励200余人次,入选国家(省)级各类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40余人次。黑龙江大学坚持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重点,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落脚点,走科研兴校之路。现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俄催化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糖料改良中心、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众多国家级高端科研创新平台;拥有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以及满语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院等3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现已基本构成多学科、立体化、完整均衡的科研创新发展体系。“十五”以来,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2项,连续多年被SCI、EI、CSSCI收录的论文均达到900余篇,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0000余项,其中有14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委、省级的奖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5项。李锡胤、潘国民教授主持编撰的《俄汉详解大词典》获国家图书奖,并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国家领导人。黑龙江大学编辑出版的《求是学刊》《外语学刊》《自然科学学报》《中国糖料》《满语研究》《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黑龙江教育》《北方法学》《俄罗斯学刊》《远东经贸导报》(俄文版)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发行。黑龙江大学牢固树立“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服务社会”的观念,通过整合、凝练和优化校内外优势资源及校企合作等方式,形成了以人文社科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大学科技园为主的综合性科技文化创新服务体系,努力为高教强省和科教兴国做出积极贡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黑龙江大学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围绕龙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通过广泛参与决策咨询,承担高层次项目和应用性研究课题,参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担任实际部门顾问等多种形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对俄经贸文化交往和边疆文化大省建设。在自然科学领域,黑龙江大学强化理工科优势特色,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力度,特别是在生物技术、化学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中取得了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第一个机群并行数据库服务器系统、无模型控制器、IC卡电脑加油机、L—乳酸菌系列保健产品等科研项目成功实现成果转化,为龙江产生经济效益均数亿元。黑龙江大学积极整合科技资源、搭建成果转化平台,辟建了黑龙江省第一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以计算机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科技产业群体,年均产值上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黑龙江大学校办产业学府书城是全国大学最大的书城,年营业额上亿元,曾获全国文化产业先进集体称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作为全国地方性大学出版社的杰出代表,曾多次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并荣获“出版业网站百强”荣誉称号。黑龙江大学注重通过树立和涵养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以丰富多样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黑龙江大学曾圆满承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主运动员村任务,开中国大学承办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之先河;曾成功承办亚洲男篮锦标赛、全国女篮甲A联赛、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以及教育部主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活动等众多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黑龙江大学通过全方位服务体系打造关爱平台,开辟了学生工作一站式服务区、校长信箱、学业导师网络平台、学生工作热线、后勤服务热线、心理咨询热线和“校园110”热线等。黑龙江大学是被教育部确定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并获“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十佳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黑龙江大学高度重视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坚持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突出对俄办学特色,现已初步建构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和汉语推广工作平台。目前,黑龙江大学已经与23个国家的70余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先后向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派出联合培养学生4000余人,培养来华留学生24000余人次,年均派出各类出国留学学生300余人,培养来华留学生1500余人次。学校拥有中俄人文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教育合作俄语翻译中心,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共建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中俄学院,经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共建的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共建的高翻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共建的俄语测试中心,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与多米尼加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及与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共建的汉语国际推广东北基地等对外交流合作平台。风雨砥砺开创优良传统,继往开来谱就精彩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黑龙江大学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遵循“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学科为龙头、管理为保障”的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模式,牢牢把握省部共建的战略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澎湃的活力和更加豪迈的情怀奔向无限美好的未来,为努力实现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省部共建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开拓奋进、再铸辉煌!
  •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牡丹江市爱民区
    学校简介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黑龙江省蚕业学校、黑龙江省服务学校、牡丹江商业学校、黑龙江省财贸学校等历史沿革,在八易其名办学积淀的基础上,于2003年3月独立晋升为高职序列,主要从事高素质、高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兼具中职教育功能,是省内商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商科类高职院校。 在一个甲子发展历程中,学院依托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对俄贸易加工口岸等地缘优势,紧密围绕我省经济社会改革和财经商务领域人才培养需求开展办学,按照“立足地方、市场导向、集群发展、培育重点、打造特色”的思路,着力创建以财经商贸为主的“商”字号,以会计、市场营销等传统专业为主的“老”字号,以布局商科核心专业为特征的“原”字号和以新兴现代服务产业为引领的“新”字号办学品牌,取得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绩。现设有会计系、工商管理系、经济贸易系、机电工程系、旅游系、艺术系、信息工程系、基础教育部(下设思政理论课教学部、通识教研部、就业创业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外语教学部)等7系、5部共12个教学单位。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布局共开设22个专业,涵盖了以财经、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门类。学院是黑龙江省商务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基地,黑龙江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高水平骨干建设专业1个,“1+X”职业技能试点专业5个、等级证书8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210人,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5人,专业带头人3人,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31人,“双师素质”教师94人,具有注册资质教师5人次,硕士66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78项,31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104项科研成果荣获省市级优秀成果奖励。 学院坚持固本培元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统一、坚持立德树人与传承优秀文化相统一、坚持职业养成与终身发展能力相统一,通过“工学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岗位技能的全方位对接、综合人文素养的全方位覆盖、择业平台的全方位服务等“三个全方位”体系,积极推进复合型职业人才培养,累计已为社会输送近4万名毕业生。一批批政界娇子、商界精英、文人墨客和专家学者从这里成长,学院也被誉为“会计师的摇篮、商海精英的沃土、企业经理的基地”,并在中专时期被评为“全国省部级重点中专”。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不断推进实践育人的教学和环境改革。现有校内外实训、实习场所61个,建成创客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功能场所,入孵创业项目9个,其中汽车养护服务中心、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等大学生创业项目已挂牌面向社会服务,学生创业代表人物也分别荣获“黑龙江省年度大学生人物”和“牡丹江市创业之星”荣誉。同时,在近年各类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27项、省级荣誉95项,并连续代表黑龙江省在全国竞赛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人才培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检验。 在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学院坚持守初心促合作、广建言促融合,充分发挥商贸优质专业优势,以下企业、下乡镇、进农户等方式积极提供财税、营销、物流等咨询培训服务,并连续多年承担了牡丹江地区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职称考试、导游证考试、司法考试等社会性考试的考务工作,年均开展社会职业教育培训3000人次。目前,学院与修正药业集团、北京银建汽车公司、秦皇岛长城酒店、黑龙江东方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牡丹江大商集团、牡丹江好日子商贸有限公司、黑龙江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大庆福特汽车4S店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奠定了一条龙服务的良好基础。 伴随着育人成果的不断提升,学院在党风廉政建设、学生群团活动建设和安全校园建设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先后被授予 “黑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科研先进单位”“大中专学生就业先进集体”、全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牡丹江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商苑先锋”党建品牌、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被授予“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奖”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学院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大发展、产业布局大繁荣的有利时机,积极创新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立足行业、服务地域,努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整体办学实力的双提升,为实现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建设全省优秀的商科职业院校而不懈努力!
  • 学校简介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国家公办的东北三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电力类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隶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学院位于风光旖旎的哈尔滨市区,毗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国际会展中心、亚洲第一高钢塔——龙塔遥相辉映,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内、外环境优美。学院1958年建校,办学底蕴丰厚,功能完善,环境优良,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先进,专业特色鲜明,就业前景广阔。建校六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电力和其它行业,为我国的电力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大力倡导“严、实、精、勤”的校风和“乐教、重德、求专、善导”的教风,把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且能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专业人才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确立了创办精品职业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雄厚的教学资源 学院占地面积251979平方米,拥有牡丹江和齐齐哈尔两个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生活设施配套完善,拥有72369平方米的教学大楼,40896平方米的实验、实训基地,36777平方米的学生宿舍,6896平方米的俱乐部,28869平方米的体育场和4787平方米的体育馆;设有6个校内实训基地,10个校外实训基地,60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338万元,拥有125兆瓦、200兆瓦、300兆瓦、600兆瓦火力发电机组仿真系统,12兆瓦、300兆瓦循环流化床火电机组仿真系统及电压等级为66千伏、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变电站仿真系统,强化了学生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精干的师资力量 学院有一个懂业务、善管理、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40人,其中专职教师166人,高级职称人员103人,“双师型”教师7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75人,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学院在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得到社会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鲜明的专业特色 我院是东北三省唯一一所电力类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致力于为电力系统和社会各界培养懂专业、善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向市场需求,突出行业特色,开设火电厂集控运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等特色专业。先进的鉴定条件 学院具有黑龙江省第一火力发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黑龙江省第二火力发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黑龙江省供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对电气、汽轮机、锅炉、集控等72个工种进行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的职业技能鉴定。拥有牡丹江和齐齐哈尔两个实习实训基地,可展开电力营销、继电保护、电网调自动化、输配电线路运行与栓修、变电检修等六个专业类别24个工种的培训。学院被确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电力人才培训中心”。广阔的就业前景 学院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全面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注重加强学生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自己的办学功能和优越的办学条件,培养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获得多种技术等级证书,努力培育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得社会的普遍赞誉。多年来学院与几百家发供电企业、电力建设企业及热电联产企业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的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电力有限公司下属的多家供电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所属电力有限公司下属的多家供电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华润电力有限公司、深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大集团公司下属的火力发电厂及风力发电厂;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下属多家分公司、中国核电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首钢集团、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浙江长三角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哈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几百家用人单位来我院录用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多个省、市、自治区。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年的第一个学期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就业率连续多年都在94%以上。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在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中, 2015年排名第一,2016年排名第二,2017年排名第二,2018年排名第二,2019年排名第一,已连续五年进入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排名前两名。在疫情期间,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2020年4月20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发布当前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通知》中对学院提出表扬。我院是东北三省唯一一所允许参加电网公司公开招聘考试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对我院的就业工作、签约的单位普遍满意,连续多年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满意度”调查,满意率都在96%以上。随着我国电力建设规模的扩大,电力事业发展仍需要大批专业生产建设人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会更加广阔。
  • 学校简介 哈尔滨广厦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黑龙江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2000年,校名为“黑龙江广厦学院”,2003年3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合作办学,更名为“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同年10月,经教育部确认为本科独立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专家组对全国249所独立学院进行专项检查,学院被确认为全国百强独立学院,同年被评为全国质量、信誉、服务三A诚信单位;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广厦学院”。学学校把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第一核心资源。现有专任教师折合数409人,其中:具有硕博学位的教师比例84.93%;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45.22%;自有专任教师比例62.34%。学校还建立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教授为代表的31人组成的名师资源库。“专家教授引领、骨干教师支撑、青年教师加快成长、企业导师协同”的多元化教师队伍逐步壮大。学校大力拓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行业(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的作用,坚持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之路。各专业群成立了由专家、学者、政府和企业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校本特色教材,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参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支持毕业生就业等。合作企业积极支持师资队伍建设,接受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并倾心指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教师的技术专长,主动参与合作企业课题研讨、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中,提供技术支持,取得了初步成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