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贵州:关于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专科)院校第2次网上征集志愿的说明
2023-08-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高职(专科)院校第1次征集志愿平行投档后,部分院校因生源不足和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退档,尚有剩余计划,现进行网上征集志愿。具体说明如下:

一、征集志愿对象:高考成绩达到高职(专科)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文史180分,理工180分)的未被录取考生。

二、院校征集志愿计划及分数线见附表。考生填报时,请仔细查阅《贵州省2023年高考高校招生专业目录》和院校招生章程,了解院校招生专业的详细要求。

三、本次征集设置8个平行志愿,网上填报时间为8月17日00:00至12:00,考生凭准考证号和密码登录“贵州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址http://gkzy.eaagz.org.cn)完成志愿填报操作,达到规定时间,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

四、投档时,根据考生志愿一次性平行投档。

附件:1.高职(专科)院校第2次征集志愿计划统计表(理工类)

2.高职(专科)院校第2次征集志愿计划统计表(文史类)


热门院校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贵阳市花溪区
    学校简介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贵州民族大学申办,贵州鹏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贵安新区,总占地面积600余亩,建筑面积34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76万余册,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通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文、工为主,法、理、管、教、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下设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8个教学单位,开设有36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达1.7万余人,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万余人,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专兼任教师97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45.8%,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76.8%,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等教学名师30余人,有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2个。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按照“突出应用、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3+1”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先后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君子谦行科技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兼具人文和科学精神、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以“激发创意、鼓励创新、发展创客、扶持创业”为使命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2019年“银凤钗头”项目获得了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实现贵州省在该项赛事上金奖零的突破。此外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共获得国赛2铜、省赛1金2银的较好成绩。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努力推进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设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基地,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学会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研究基地,中国民俗学会基地,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等。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北京语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100余名学生到校外交流学习。先后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泰国兰塔纳功欣皇家理工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勒阿弗尔大学、英国格林多大学等高校进行交流合作,通过“千人留学计划”项目,每年选派20余名优秀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创建新型智库先进社会组织”“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贵州省第五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贵州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面向未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修身、自信、乐学、笃行”的校训,努力把学校建设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社会信赖、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19年的原贵州省思南师范学校,曾被誉为“云贵高原上师范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九易校名,五迁校址,2012年12月升格为专科学校。升格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省级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学校、全省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评估合格学校、省“双高院校”立项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学校规划占地1000亩,现有占地面积585亩,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成面积13万平方米。设有6个二级学院,附属幼儿园2所,直属管理铜仁市旅游学校。开设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小学美术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等18个专业,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有专兼职教师600余人,专任教师438人,高级职称136人;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25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市管专家3人,有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省级优秀教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职教名师20人。学校秉承百年师范“献身教育、回报山乡”的优良传统,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内涵建设、提升特色发展”的办学思想,凝炼了“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知行合一、终身学习”的办学理念,明晰了“立足铜仁、面向贵州、辐射武陵”的服务方向,形成了新时代“创新、担当、拼搏、奉献”的办学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和“乐教乐学、求真求新”的校风。学校着力强化内涵建设,突出师范教育特色,深入实施“4321”学生专业技能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群为省级重点专业群,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美术教育为省级骨干专业,构建了“学前、小教、艺术、文旅、健康”五大专业群。近五年,开发了4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获得省级大师工作室、省级黔匠工坊等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17项,贵州省兴黔富民计划项目10项,在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30余项、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4项,在省级及以上的教学比赛获奖70余人次。学校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办学特色定位,培养了5万余名优秀教育人才及众多行业骨干,先后10次荣获中央部委表彰,连续四次被贵州省委省政府评为“红旗文明单位”“双合格学校”。近年来,学校实施“五个一批”高质量就业工程,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专升本上线率、录取率逐年攀升。2021年,毕业生考取本科院校达925人,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前茅;学前教育、美术学、舞蹈学专业开始本科联合办学,首批录取培养110名本科生;招生区域不断拓展,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录取分数线接近二本线,一半以上师范专业招生分数线超过本科分数线。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推进“科教融合”发展战略,打造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成立大师工作室、黔匠工坊、研究中心等省市级平台15个。深入实施“125”学前教育发展协同创新计划,积极参与铜仁市国家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近五年来,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2 项;获省级科研优秀成果奖7项,市级哲学社科奖7 项,出版著作教材近60部,发表论文1300余篇。学校获批“贵州省人文社科示范基地”“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铜仁市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优势,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泰国斯巴顿大学、印度尼西亚玛中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等20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面向巴基斯坦、柬埔寨、乌克兰等9个国家招收国际生,与国(境)外友好高校师生开展交流学习已成常态。深入实施“千人留学计划”项目,选派300余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扎实开展国别与区域研究和人文交流,打造“留学铜仁·爱在幼专”“铜城黔语·丝露同行”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品牌,是省内唯一一所获批“贵州省华文教育基地”的高职高专院校。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立德树人,创新实施“3456”立体德育模式,积极构建“为仁印记”校园文化体系,以“五种文化”润心育人工程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把大美中华传统文化、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壮丽黔东红色文化、桃源铜仁生态文化、清风校园廉政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形成了以“武陵之春·魅力幼专”文化艺术节、“武陵金秋·激情幼专”体育节、“爱满武陵·和谐幼专”建校日等系列标志性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师生广泛参加全国、全省艺术体育大赛,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立足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双高院校”建设,为建设“特色鲜明、贵州一流、全国知名”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
  • 凯里学院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  凯里学院坐落在被誉为"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的锦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贵州省凯里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实行"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始终坚持"三性一型"(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现有16个学院,在校生10824人。设置本科专业56个,涵盖教育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特色重点、重点支持)学科8个,校级一流(培育)学科11个。  学校注重科教融合与创新发展。现有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17个,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民族古籍研究基地1个,省级民汉双语服务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4个,另有黔东南侗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州级智库"黔东南发展研究院"。同时,拥有"全国地方高校优秀期刊"-《凯里学院学报》和全国第一家以"原生态民族文化"命名的"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五年来,学校累计获国家级项目30项,省部级项目101项,地厅级项目348项,横向项目74项。出版著作294部,发表学术论文4216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500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106篇、SCI论文55篇);获专利授权984项。科研成果获奖136项(其中省部级21项、地厅级115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面向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与美国、俄罗斯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了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和大学生夏令营等项目合作关系。从1992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累计培养了来自德国、韩国、泰国、老挝、印尼、柬埔寨等国家的学历生、语言进修生、交换生等300余人。2020年,与贵州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共建微电子与人工智能学院,与中文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凯里学院柬埔寨分校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大学生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等活动。2022年,获教育部批准与英国雅顿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育项目,每年拟招生120人,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学校先后入选成为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院校;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是贵州省第一批"绿色大学"、贵州省首批"特色文化学校"。  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凯里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发展"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及其他战略部署,秉承"立德树人、自强奋进"的校训,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勇于争先"的办学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贵阳市清镇市
    学校简介贵州财经职业学院是2020年4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通过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隶属于贵州省财政厅。学院由具有70年办学历史的贵州省财政学校,贵州省财政干部培训中心联合新建,以全日制普通高职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是一所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办学规模8000人。学院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财经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财经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贵州财经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与贵州省财政学校、贵州省财政干部培训中心实行合署办公管理。学院位于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云站路50号,占地面积556亩。目前,校舍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完成投资5亿元、8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包括图书综合楼、产教融合实训大楼、酒店实训大楼、学生宿舍楼等工程,实现能够容纳8000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学习和生活。学院现有高职招生专业12个,“十四五”期间,将全面聚焦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精准对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科学布局专业,以服务基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体,重点打造数字财经专业群和数智商贸专业群,合理发展公共管理专业群、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和文化艺术专业群,塑造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学院专业(群)架构,错位发展,形成一批具有鲜明财经特色、服务财政主业和基层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较强的专业群。到2025年,专业总数稳定在25个左右。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204人,其中在职在编154人,副高及以上职称40人(其中正高3人),占比26%;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专任教师48人,占比32%;双师素质教师68人,占比44%。现有“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十佳个人”1名,省级“最美班主任”1名。还有一支由来自政府,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人才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学院发展凝聚磅礴力量。学院高度重视内涵建设,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数字化校园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项目1个,与贵州爱信诺航天信息有限公司、金蝶精一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浪潮、美团等共建产业学院,与正保集团、俄速通公司、顺丰速运等共建培优班。校内建有财经博物馆、财务共享实训室、新商科、黔影工坊、心理实训室等实训场所46个,校外实训基地50余个。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发展。学院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续承、融合、赋能”的理念,发扬“家国情怀 担当奉献”的财职院精神,依托财政、立足财经,面向农村经济、街道社区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培养“讲政治、守诚信、精技能、记乡愁”的基层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财经人才,以“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全国可示范、国际可交流”的国家示范位标准,努力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助力贵州基层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实现跨越发展,在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中彰显财职担当、贡献财职力量!
  •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
    学校简介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2017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通过,由建于1950的贵州省经济学校、1966年的贵州省内贸学校和建于2007年的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共同新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优良的办学传统、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获评“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贵州省教育扶贫百校基地”“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2021年7月,在建党百年之际,学院党委荣获“贵州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院在都匀、贵阳两地办学,形成了“一主两辅两实训基地”的办学格局,共占地近1000亩,学院主校区坐落于都匀市绿茵湖产业园区,两个辅校区分别坐落于贵阳市白云大道和都匀市剑江河畔,两实训基地分别坐落于都匀市螺丝壳和贵定县云雾镇。现有“八系二部”(茶学系、会计金融系、商贸物流系、旅游管理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教育科学系以及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开设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等25个专业,现有省级特色骨干专业1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1个,省级茶产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省级劳模工作室1个,省级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学院现有教职工456人,其中专任教师376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65人,中级职称132人,双师型教师200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95人;培育经贸巧匠7人、专业带头人19人、骨干教师45人、教学团队11个,引进校外领衔专家4人;现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省优秀教师1人,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1人,全省五一劳动奖章6人,全省高校党建带头人1人,全省最美劳动者7人;现有中高职学生1.5万余人。多年来,学院得到了各级各类单位和兄弟院校的关心和支持,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秉承“崇德精业,创新匠行”的校训,深入实施“三个蔚然成风”教育新模式,打造“一月一主题 一系一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形成“361”党建品牌和“五心思政”格局;持续推进“双高”建设,成立产业学院和新时代茶马古道国际学院,实施“绿茵湖工程”,制定“851005”计划,与华为、中建科技贵州有限公司等40余家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院牵头成立贵州省供销职教集团、黔南州旅游职教集团;多次主办和承办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多次承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黔茶飘香 茗茶品鉴”展示活动、中欧外长会议服务及冬奥会、残奥会专项服务等工作;目前学院年终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6.55%。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改革发展为根本动力,抢抓全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新机遇,紧紧围绕“四新”主目标和“四化”主抓手,围绕学院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1234”总体工作思路(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供销和黔茶”两张牌,把握“党建定向、内涵靶向、需求导向”三个战略引领,实施校园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四大工程”),立足黔南州、贵阳市,面向全国、服务全省,紧密对接全省供销行业、区域农村流通和服务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全力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特色鲜明、创新型的高等职业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