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2017-09-1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安徽: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皖招考〔2017〕38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际,本着加强管理、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服务考生的原则,现就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健康。

(二)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暂行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2〕65号)的相关规定,户籍、学籍均在我省的考生,可自行选择在户籍地报考或在学籍地报考;具有我省户籍在外省就读的考生,可回户籍地参加高考;不具有我省户籍的随迁子女,在我省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并有相应学习经历,可在学籍地参加高考。高中阶段学籍须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证明方为有效。

(三)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的应届毕业生;

4.在上一年度参加全国统考中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二、报名时间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自2018年起,各年度所有类型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报名及考生资格审查工作须于上年年底前完成。

2018年普通高校艺术类、对口招生报名不再另分时段进行。所有参加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的考生必须在统一时段参加报名,包括普通文理科、艺术类、体育类、保送生(含优秀运动员保送)、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招生、残疾考生单独招生、职教师资班、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应用型本科对口招生、退役士兵等。

普通高考网上报名时段为:2017年10月11至20日为应届毕业生报名时间,2017年10月23至25日为非应届考生报名时间。

所有艺术类考生在文化课报名的同时进行艺术类专业统考报名、缴费。缴费时间截止2017年10月30日。缴费完成后方可取得艺术类专业课考试资格(实行银行缴费,具体详询报名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含创新班)于2017年10月26日至27日履行报名手续。东南大学少年班、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办理报名手续时间另行通知。

考生须按规定时间完成高考报名手续,逾期不予受理。

三、报名办法

(一)符合报名条件,申请报考普通高等学校的考生原则上在其常住户籍所在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名。

(二)应届高中毕业生由所在中学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花名册统一办理集体报名手续;非应届高中毕业生到户籍所在市、县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报名。各报名点须严格审查考生届别并分应、历届逐一登记造册备查(表样见附件2)。

经省教育厅批准跨市招收的普通高级中学应届毕业生和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跨市招收并在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具有学籍的民办中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由学生本人申请,由就读中学向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办理集体报名手续。各市范围内县(市、区)与县之间借读考生的报名办法,由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确定。

(三)按照《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做好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教学〔2016〕2号)要求,各地要加强高考报名数据与学籍数据对比,严格审核考生学籍及其实际就读情况。

考生报名时须交验户口本、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生证等相关材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还须提供家长稳定就业、稳定住所和社保缴纳等情况证明,历届高中毕业生还须持高中毕业证书,退役士兵还须持省民政部门出具的《安徽省退役士兵安置方式证明》。

考生报名时须仔细阅读并签署《安徽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诚信承诺书》(见附件4),交由当地招生考试机构留存,并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费考试费等收费标准的函》(皖价费〔2009〕60号)的规定缴纳相关费用等。

(四)艺术、体育类考生文化考试报名办法与文理科相同,体育专业课全省统一考试报名时间另文通知。选报艺术、体育类考生可参加文化课考试和相应专业课考试,填报志愿时可以兼报文史或理工类;选报文史或理工类考生不能参加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课考试,填报志愿时也不能兼报艺术或体育类。

中职毕业学生既可以选报普通文理科、艺术类、体育类文化课考试和相应专业课考试,也可以参加对口招生相关考试。

(五)残疾考生参加高考合理便利申请办法另行公布。

《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网上报名操作规范》另行印发。

四、高考政策加分及优先录取申报

2018年高考政策加分及优先录取资格申报截止时间为2017年11月30日,考生须携带相关申报材料到报名点申报高考加分,逾期不予受理。申报高考政策加分的考生还须签订《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考政策加分申报及诚信承诺书》(见附件3)。

(一)高考政策加分项目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民委 安徽省公安厅 安徽省体育局 安徽省科协《关于印发安徽省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办〔2015〕22号,以下简称“《安徽省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8年我省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如下:

1.全国性加分项目4项。即烈士子女(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1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20分)。

2.地方性加分项目2项。即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5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我省享受高考政策加分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名单详见《安徽省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5分)。

3.因病或其他特殊情况在高中阶段办理休学手续后复学的应届考生,2015年1月1日之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取得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各加分项目具体要求详见《安徽省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仍具有加分资格,加分分值为5分。

(二)优先录取项目

按照教育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优先录取范围如下:

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应予以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该优先录取项目以户籍中的“民族”信息为准,考生个人无须申报。

教育部2018年优先录取项目如有变化,将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项目为准。

(三)资格审查

高考政策加分和优先录取资格审查应严格按照《安徽省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相关要求执行,并进行公示。对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的资格,考生的违规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

五、报名信息采集

(一)考生报名基本信息在市、县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安排下,由各报名点读取报名资格审查合格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采集考生照片和户籍等信息,同时组织考生在网上由本人录入其它信息。报名点应指派专人指导考生按规定认真如实填写相关内容,考生应对本人所录入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二)考生录入信息后现场打印《报名信息确认表》,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并签字。考生信息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因考生自身失误或不签字确认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考生本人签字确认后的《报名信息确认表》由报名点统一上交当地招办留存。

(三)考生报名信息网上填报结束后,省考试院根据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上报信息统一编排考生号。报考艺术类但未缴费的考生根据考生选择的艺术(文)或艺术(理)生成对应的普通文、理类考生号,不得参加任何艺术类专业课考试。

(四)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省考试院统一安排导入。政审意见由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组织人工录入,录入的考生信息要做到客观、全面、准确、规范,原始证明材料应完整并存档。

六、报名资格审查

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由市、县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和报名点要严格按照省招委有关文件精神,主动联系各级公安机关,加强考生报名资格及户籍审查,把好报名关。严禁高一、高二在校就读学生弄虚作假报名;严禁伪造材料报名;严禁历届生以应届高中毕业生身份报名。各市要特别加强对持外省身份证报考的考生资格审查工作。我省将继续通过技术手段加强随迁子女学籍与全省中小学学籍数据库的审查与比对工作,对审查不符合条件者将取消在我省的高考报名资格。

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负责人对考生报名资格审查负领导责任,各报名点负责人为考生报名资格审查第一责任人,审查人为直接责任人,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完毕后审查人须在《安徽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资格审查表》中签名。

各报名点、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和市招生考试机构在报名结束后应根据省考试院有关工作程序和要求对所有报考的考生资格进行自查、复核、审定并公示。各市招生考试机构须将审查情况汇总,形成书面报告上报省考试院。省考试院将根据各地复核结果,会同相关部门进行抽查。

各报名点于2017年11月1日前完成自查工作并上报结果,各县招生考试机构于12月20日前完成复查并上报结果,各市招生考试机构于12月30日前完成审核并上报结果。各报名点和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完成资格审查后须按规定公示取得高考报考资格考生名单。

七、工作要求

(一)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报名点),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高考报名工作的领导,严格把握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准确把握高考报名政策和规程,认真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针对往年在考生基本信息采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岗到人,确保报名无疏漏,信息无差误。

(二)为准确采集考生身份信息,各报名点须配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信息读取设备及其他设备。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和报名点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必须配备符合报名系统要求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必须配备专兼职结合且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基于指纹的身份验证系统的应用。

(三)要从维护高考信誉和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加强对报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做好报名信息采集工作,防止工作差错,努力提高高考信息采集的准确率。同时,要确保考生信息的安全,杜绝信息泄漏隐患。

(四)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要准确掌握高考政策,通过多种形式与手段加强高考报名的政策宣传与解读工作,在报名各环节中要做好咨询与服务工作,使考生清楚了解高考报名流程,方便、准确、按时完成高考报名各项工作。

(五)各地要严格掌握报名条件,认真审查考生各类资格,杜绝弄虚作假现象。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应当认定相关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

(六)省考试院将对各地高考的报名组织、信息采集工作进行考核。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2017年9月13日

附件: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是安徽省首批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安徽省专升本联合培养试点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和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安徽理工技师学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首批技师学院。学校始建于1951年4月,由淮河能源集团举办。先后经历了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淮南矿务局医科大学、淮南矿务局职工大学、淮南工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办学阶段。1999年,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开始高职招生。2000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淮南工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淮南矿业集团高级技工学校、淮南煤炭体育运动学校,合并成立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余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设有能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海尔智能学院)、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技师学院等十个教学单位,全日制本专科生和技工技师学生18000余人。学校秉承“修德立身、强技立业”的校训,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390余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00余人,博士(含在读)9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模范教师2名,省级优秀教师7名。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8名,全国煤炭教学名师1名,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工作者12名,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教科研人员)10人,全国职业教育煤炭专业带头人4名,省级教学团队21个,省级教学名师11名、教坛新秀15名。有7名教师入选安徽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5名教师入选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4名教师入选全国安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还聘请了200余名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专家、技术大拿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学校立足能源行业,兼顾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主动适应安徽省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坚持特色发展不动摇,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作为重点,构建了智能制造类、智能控制类、资源与环境开发类等专业集群,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了医药卫生类、经济贸易类、家政服务类等专业集群。拥有国家级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示范、特色专业26个;开设技工专业28个,其中中级工专业22个,高级工专业6个,为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在职职工培养技师专业9个。学校大力发展本科教育,与安徽理工大学联合开展安全工程、护理学专业专升本教育,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等开设了机电一体化工程、学前教育、会计、电子商务、护理学、艺术设计等在校生14个专业专升本自学助考。形成了本科、高职、中职教育,国际教育,继续教育,技工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完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实施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双轮驱动”和校企、校校、校地“三大战略合作”。与日本东京福祉大学合作,举办中日精品班。建有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省级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和高级技工学校,是安徽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淮南市“人事考试基地”“干部培训基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具有劳动部门授权的通用和特有工种的高、中、初级职业技术等级鉴定资格,可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年社会培训量达到5万人次,位居全省高校第一。学校坚持深化校企合作,深入推动产教融合。建有校内实习厂1个、校内实训室140余间。拥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5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培育库。通过职教集团、学徒制、冠名班、与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方式建有2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是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多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1年11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在视察学校时指出:“现在我们国家最缺的就是职业技术教育,办这样的学校很有特色,很适合煤矿企业的发展建设,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原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副省长谢广祥,安徽省副省长王翠凤,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淮南市委书记沈强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对我校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是国家3A景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安徽省煤炭工业研学基地,教育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单位。学校始终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经过70年的发展建设,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1+X” 证书试点院校、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高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等;先后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煤矿安全培训先进单位”“全国煤炭系统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安徽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煤矿监察安全培训先进单位”“煤炭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目前,学校上下正凝神聚力,积极建设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更新时间:2022年03月02日)
  • 学校简介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是2010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始创于1958年的首批国家级重点全日制中专学校----安徽省六安卫生学校。学院座落在山川锦绣、人文荟萃的六安市。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之美誉。 学院办学成绩突出,是原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全国六个教改联系学校之一,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实训基地,卫生部、香港华夏基金会确定的社区护理骨干培养项目资助学校。同时,是安徽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六安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省级培养基地,六安市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2019年以来,学院开工建设17万多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同步实施一期改貌工程,成功租赁西院区,市二院整建制设置为学院直属附院;2017年学院顺利通过安徽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20年学院获批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20年12月学院教师、六安市蓝天救援队队长陶成诚获评“中国好人”;2020年获评第三届市级文明校园;2021年学院获批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院校综合试点建设单位;2020、2021年获评六安市卫生先进单位;2021年5月学院裕安分校260名学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一幕“急行军”,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报道。 学院规划面积1075亩,实际占地面积736亩(含租赁皖西学院168亩),现有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100余万元,拥有基础及专业实验实训室77个,实验实训面积近6万平方米;建立有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检验、医学美容技术、等五个实训中心(基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0余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图书30余万册。在校生近1万人,现有教职工345人,目前,学校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比达32.61%,“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66.1%,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以上职称100余人,博士研究生6人(含在读),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1人,院级教学名师8人,院级专业带头人21人,学术带头人13人,骨干教师25人,教坛新星35人。外聘兼课教师300余人,新挂职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1人。 学院实行了院、系两级管理,拥有“四系三部两中心一附院一分校区”即护理系、临床医学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公共部、基础部、思政部、图文信息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学院附院和裕安分校区。开设有护理、助产、中医学、健康管理、临床医学、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智慧养老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医学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统计与会计核算、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中医养生保健、食品检验检测、化妆品经营与管理等21个专业,覆盖医药卫生、食品药品与粮食、财经商贸、公共管理与服务等四大学科领域。护理、药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均为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和省级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现有130多个实践教学医院、医药企业等实习单位。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分别在95%、98%以上。 学院大力推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至今,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31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2项,分别在2017年、2018年、2021年三次获得国赛二等奖。在辅导员能力大赛中获得省一等奖1个。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1门,其中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7门;示范金课2门,近5年承担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42项、重大项目1项;承接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12项任务,共18个项目。教师承担主编、副主编及编者编写教材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0余篇,其中SCI文章10篇。 学院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护理专业已经连续7年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并代表安徽参加国赛。2014年以来,在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中共获金奖5项,学院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安徽省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奖60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1项,优秀奖2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A类赛事)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的优异成绩。其中,2019年在全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3个银奖、4个铜奖;2019年在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实现了安徽省同类院校本专业国赛金牌零的突破,填补了我省空白;2020年在全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3个银奖、12个铜奖
  • 民办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合肥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简介合肥财经职业学院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国家科教名城、创新之都——合肥市,坐落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方兴大道上,毗邻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有128路、149路、606路公交车直达学校,距地铁三号线幸福坝站仅300米,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30分钟路程,交通十分便捷。学校经过20年的办学积累,现占地面积841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近几年又投入3个多亿新建了现代智能化图书馆、多功能体育馆、室外灯光篮球场、安徽省唯一的室内攀岩馆、体现财经特色的文化广场、庄重典雅的南大门、湖光山色的香蕙湖、绿意盎然的雁归园等校园基础设施,使得校园环境更加优美,面貌焕然一新。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倾力打造的“六尺巷文化园”,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独特的德育教育基地和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开设了45个专业,涉及“财经商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资源环境与安全、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旅游、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等十个专业大类。为了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大健康、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确立了“打造财经类专业品牌新优势,培育现代服务业专业新特色,拓展电子信息类和装备制造类专业新空间”的专业定位。学校各级各类在校生16000余人。教职员工518人,其中专任教师397人,硕士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3.25%,各级各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148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51%,企业兼职教师236人。学校还聘请一批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以及企业高管、工程技术高级人员等到校任教或担任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先后建成了财会、金融、直播电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综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建筑工程、企业运营仿真(VBSE)、智能无人机、艺术传媒、城市轨道交通、早幼托与学前教育、创新创业等十五大实训中心及58个实验实训室,生均工位数0.66,仪器设备总值4700多万;校外建立了161个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保障。学校是安徽省智慧校园试点建设学校,开发并建成了云桌面技术、学工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在线考试、招生报名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拥有纸质图书100万余册以及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合肥财经—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共同投入1000万元携手打造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讯飞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开放实训平台;与TCL集团共建“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与卓雅教育集团共建“现代服务业学院”,打造早幼托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与合肥华安脑科医院合作共建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培养各类护理专门人才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与安徽电视台合作共投共建“乡村振兴产业直播电商学院”,培养直播电商急缺人才;设计学院成立创意设计研究院,进行引企入校,搭建集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社会交流于一体的创意创新实践平台;建筑工程学院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服务行业与企业,毕业生市场供不应求。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路径,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毕业生的质量持续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学校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交流和开放办学水平,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与广州美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先后与英国、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泰国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英国东伦敦大学(UEL)合作的专本连读项目“营销与策划”“金融管理与实务”两个专业2015年正式招生。与南京审计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服务于学生多样性的学历提升要求。2019年9月,学校正式成为卓雅教育集团的一所高校,集团丰富的办学资源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学校将在卓雅教育集团的领导下,在党委的监督保障下,以“特色强校、提质升本”为目标,积极实施 “十四五”发展规划,弘扬“励志明德,攻术践行”的校训,坚持“扎根合肥,借力粤港澳大湾区,面向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为创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公众职业本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电力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成为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且于2013年10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是安徽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文明单位。学院座落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占地面积199亩,校舍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完善的生活体育设施。校园景观及环境优美,具有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育人氛围。悠久的办学历史 学院2003年由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合肥电力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始建于1979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合肥电力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两校治学严谨,特色鲜明,为安徽省电力及相关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生产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干部,成为电力电气人才的摇篮。求实的办学理念 学院秉承“求真、崇善、守诚、躬行”的校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兴校、厚德重技、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电力电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教学为重点,面向电力行业及地方企业,培养高素质电力电气技术应用型人才。特色的专业设置 开设电网技术方向、电源技术方向、自动化技术方向等三个专业群,其中,“发电厂与电力系统”、“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是国家重点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精品特色或示范专业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优秀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24 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52 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48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 人,省级教学名师6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 人,省级教坛新秀10 人,国家电网公司“十大”专业领军人才2 人,国家电网公司技术专家1 人,优秀省级教学团队10 支。为丰富教师结构组成,对接行业发展方向,学院还从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特聘了百余名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最大程度上丰富教师资源,实现更高教学质量。先进的实训设施 学院通过校企共建,现有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 个,省级示范试验实训中心11 个,校内实验实训室57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5个。包括1000兆瓦超超临界、600兆瓦 超临界和300兆瓦亚临界火电仿真系统,循环流化床仿真系统、500 千伏和220 千伏变电仿真系统、220千伏区域电网调度运行仿真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DCS 控制系统、继电保护、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训室等。丰硕的教科研成果 学院近年来出版课程教材35部,其中8部为“十二五”规划教材,15部为“项目导向”专业课程教材。编制校本实训教材53部。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教学教研项目6项;获省级及行业协会优秀教学教研成果奖4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奖2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全省及全国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就业前景 学院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大中型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外专业实训基地50余个,开展“订单培养”,推行“工学结合”,强化“顶岗实习”,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 80%以上的学生,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最终就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被评为“安徽省教育厅就业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院毕业生因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优,深受企业欢迎,被用人单位赞誉为“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潜力大”,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 学校简介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高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学校办学始于1935年安徽私立内思高级职业学校,历经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芜湖机械学校、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办学阶段,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获批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院校,2016年获批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校创新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2019年获批安徽省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7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8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7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520余人。学校聘请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领军人才,9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和教学名师(团队)称号,逐步建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依托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新工科专业在安徽省高校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培养方面,有60余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国家级、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4个,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59门;近三年新增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90项。研究生培养方面,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省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和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教学案例推广中心。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省科学技术奖23项,省社会科学奖4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1项,获发明专利449件,2020年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与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有高端装备先进感知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皖江高端装备制造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设计艺术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24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学校分析与测试中心具有省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的服务面向,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及校友产学研合作,服务支撑“三地一区”建设,深入推动区域融合、校企融合、产教融合。与芜湖市共建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全力打造“国际化、工程化、企业化、多元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区、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孵化基地;共建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并获批安徽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与地方共建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意产业研究院、增材制造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海螺集团、安徽叉车集团、奇瑞控股集团、古井集团、中国通服安徽公司、百度公司等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承担安徽省、芜湖市决策咨询项目30余项。与美、英、法、德、意、韩、日、泰、乌克兰、马来西亚等国和台湾地区的3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活动。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与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和“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育人理念,以“雨耕勤作 赤铸精工”为大学精神和“尚德敏学 唯实惟新”为校训,坚持走以提升质量、打造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形成了“以工为主、支撑产业、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省级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和省级“双基”建设示范高校,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2020年度获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激励奖。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学校被誉为“培养工程师、设计师、企业家和创业者的摇篮”。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开放办学、特色发展”战略,努力向着“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