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2012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省内高校专业课联考分数线确定
2012-02-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2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省内高校音乐舞蹈类、表演及其他类专业课联考分数线日前已经确定。考生可通过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www.sneac.com)查询自己的成绩。

  今年多数联考专业报名人数明显增加,部分专业平均分与去年相比也有所提高。从招生院校和计划管理部门了解的情况看,预计今年联考各专业招生计划与去年相比,不会有明显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专业分数线提高在所难免。相反地,报考人数减少和平均分降低的专业,分数线也有所降低。

  音乐舞蹈类专业课联考各专业组本、专科分数线 

专业组代码

本科分数

专科分数

A1

195

170

A2

230

A3

149

A4

204

189

B1

167

130

C1

238

C2

260

C3

233

C4

180

D1

170

E1

222

E2

211

208

E3

189


   表演及其他类专业课联考各专业组本、专科分数线

专业组代码

本科分数

专科分数

1

230

217

2

205

179

3

227

4

190

5

213

6

233

7

244


  说明:1.A4和E1专业组的考生必须按照相关院校招生简章对报考条件的要求填报志愿。

  2.考生如对自己的成绩有疑问,请向联考办公室进行咨询。


  专业课联考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热门院校

  •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市杨陵区
    学校简介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9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中西医并重,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科类院校。一、基本情况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新校区位于沣河之畔的西咸新区,总占地面积796675.3平方米。现有各类在校生近1.5万名,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和儿科学院、妇幼保健学院等2个医教协同共建单位,4所直属附属医院、3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二、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0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110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13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0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43名、博士后导师8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黑龙江、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国家青年岐黄学者8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3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5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4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个人)2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21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三、人才培养近7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开拓海外,为国家培育了10余万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现开设27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医、理、工、文、管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中药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汉语国际教育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554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388人,本科生13078人,留学生80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2个,建有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2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四、科学研究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打造一流学科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拥有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2个陕西省重点研究室、13个陕西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陕西省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中医诊疗技术装备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带一路”中医药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级“双导师制”科技创新创业中心、陕西省中药产业研究院、陕西省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咸阳市中药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研究院、整合医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行业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700余项,获国家科级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3项。学校主办的《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药》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五、医疗服务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医院医院占地156亩,开放床位2200张,是西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国家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是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基地、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脑病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第二附属医院医院占地350亩,开放床位2000张,是西北地区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项目28个,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别)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3个、重点学科2个,陕西省中医药重点专科9个、重点学科2个,咸阳市重点专科9个。2019年获批陕西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与转诊中心和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和附属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两院拥有床位共3100余张,医院医教研实力雄厚,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培养基地。六、科技产业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产学研优势,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大健康产业,先后与咸阳市、渭南市、杨凌示范区、铜川市、宝鸡市、商洛市、旬邑、子洲、佳县、柞水、镇巴、洛南等二十余市县建立了政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步长制药等著名医药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作为技术总依托单位承担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对全省108个县市区的中药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中药资源的家底,为我省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决策依据;指导建立了20多个以“秦药”为特色的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学校研发、下属制药厂生产的固肠止泻丸、咽炎清丸、金砂五淋丸、消炎退热合剂、天麻眩晕宁合剂、通脉口服液、益视口服液等系列中成药畅销全国,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七、对外交流学校是我国最早开展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进行中医药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有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先后同美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为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中医药人才。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投身“一带一路”中医药传播事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国家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陕西)”“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日内瓦)”,在俄罗斯、瑞士、罗马尼亚、赞比亚成立了中医药医疗中心,设立了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英国工作站,进一步拓宽我校对外交流渠道,提升了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八、校园文化学校秉承“精诚仁朴”校训,坚持“文化铸校”战略,积极传承延安精神、弘扬邵小利英烈风范、发挥国医大师楷模作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等独具特色、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模式。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传承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抓手,加大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对内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建成“四微十三端”新媒体矩阵格局,新媒体传播力、影响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名、全省高校前列。学校社会实践服务队多次获评陕西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多次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及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 榆林学院榆林市
    学校简介榆林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从绥德师范走来,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绥德师范是播种西北革命火种的地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2万余名杰出人才,3位校友成为副国级领导,60多位校友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高级干部,8位校友担任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70多位校友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这里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毛主席曾亲笔为绥师同学题词“奋斗”,习仲勋为绥师题词“革命英才的摇篮”,校友齐心曾为学校题词“西北革命策源地”。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8年,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现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72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495人,专科生972人,硕士研究生197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0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153人,其中专任教师852人,正高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37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926人,博士学位182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特支计划人才4人,三秦人才3人,省杰出青年2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学术学位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学校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中位居全国第10位,软科排名由过去600多位上升到412位。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与华大基因合作共建生命科学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秉承“深化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和行业需求,凝练了“转战陕北红色文化”“陕北白绒山羊品种选育”“农业节水”“洁净煤技术”“陕北民俗文化”等研究方向,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应用型科研成果,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关键性难题,被推广运用于榆林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学校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院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创新城校区规划 3540亩土地打造独一无二的沙漠公园大学,首期1180亩土地已无偿划拨到位,建设资金已列入榆林市财政预算,2021年9月举行了榆林学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会暨新校区开工仪式。学校始终坚持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内涵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榆林大学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西安思源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陕西省教育厅等八厅委批准设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高校,也是陕西省第一所获批招收港澳台侨学生资格的民办高校。学校成立于1998年,始终坚持以创新教育为引领,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大学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高效管理平台建设为主线,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推动了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特色日益凸显,研究生教育布局初步形成,已成为一所集工、文、经、管、教、法、艺、医等多个专业学科,本科、专科、继续教育及研究生等多种教育形式协调发展的新型民办大学。学校现拥有14个二级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并分别与长安大学、延安大学、西安体育学院共建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站,目前在校学生共20500余人。学校创建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自考辅导中心,继承百年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优良传统,严谨创新,锐意进取,成就卓著。2012年西安交通大学与学校建立了进一步对口帮扶关系,为学校提供了优质教育管理和高水平科研建设资源。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文化建设单位""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陕西省绿色大学"等100多项荣誉,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和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学校拥有一支以知名教授为核心,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团队,其中有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专家胡月星、高等教育专家安宇、管理学专家崔文田、体育教学专家许万林、教育教学专家周棉、能源化工专家李东、电子信息专家张卫钢、交通运输研究专家吕建新、高等医学教育专家苗乃周、美学美育理论研究专家赵惠霞、文艺评论家邢小利、历史文化研究专家梁瑜霞等,并拥有杨明琪、付润生、姚全珠等多名陕西省教学名师,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证。学校现开设有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环境设计、机械类招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电气类招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类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工商管理类招生(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书法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英语、艺术教育、增材制造工程等本科专业;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造价)、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金融服务与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应用英语、人力资源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护理、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空中乘务、交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音与主持、广告艺术设计、文物修复与保护、舞蹈表演、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网络直播与运营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学校现建有国家财政资助实训基地,获得了国家级素质教育教学成果奖项,拥有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教改项目22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省级优秀教材5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63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0项。学校确立"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发展战略,坚持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以"团队+平台+项目+成果"为主线,推动科研工作特色发展。目前,学校拥有多个校级科研团队和研究中心(院、所),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项;完成教育部国际司课题3项;学校每年申报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00余项,承担企事业委托的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管理咨询等横向项目数十项。学校教师每年发表高水平论文近百篇,获得多项省级以上优秀等级课题,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教育部批准成立了西安思源学院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东南亚研究中心"和"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其中"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还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决策提供参考。学校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工业4.0示范基地、3D打印技术实训中心、康复护理技能实训中心、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BIM技术应用实训中心、舞蹈表演实训中心、公共艺术实训中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中心、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机电工程实训车间、工业工程实训中心等176个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实训场所;拥有260多间多媒体及智慧教室;上百种各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软件;拥有省级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件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及智能制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省级BIM技术应用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学校还建有328个本专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包括西门子(中国)合作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建工集团、西北建筑设计院、腾讯网、空港新城、西安市儿童医院、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等。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赛事活动。近年来,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省技能大赛"等近百种比赛,累计获得省赛、国赛奖项2021项。2016年思源学子"蛋蛋"代表队荣获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科普实验创新大赛全国总冠军;2018年思源学子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省级一等奖,参加陕西省首届大学生工程制图及3D建模大赛一等奖;2019年思源学子参加第二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总决赛,获得"IFRC"统一轮式格斗一等奖,参加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大赛中获得统一部件轮式自主格斗A赛项一等奖;2020年思源学子参加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中国舞""英语口语""护理技能"四项一等奖。2020年该院电信学院网络工程专业4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在2020年中国智能机器人格斗大赛中,再次取得全国一等奖。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第七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西部赛区决赛获2项一等奖。学校工学院8支代表队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比赛,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2021年该院参加第四届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荣获一等奖。2022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中,参赛学生以全省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中国舞省级一等奖1项。学校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全国高校首家"创新能力培训试验单位",是陕西省创造学会理事长单位和中国创造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学校主编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一书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申报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研究"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校已连续举办了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18届"创新文化节",开展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及应用赛事等活动,目前已经形成由机械电子创新大赛、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文学创作创新大赛、艺术设计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社会服务创新大赛、方案设想创新大赛、数理应用创新大赛8项赛事组成的创新赛事育人体系。学校创新成果丰硕,累计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200多项。学校的创新教育2016年获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2017年荣膺创新中国杰出贡献单位,2018年获陕西省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奖先进单位,2019年获中国创造学会学术论坛一等奖,得到中国科协、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社科联、陕西省科协等单位的高度评价。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教育深造,专门设立了学生专升本和考研辅导中心,为学生升本、考研、出国留学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指导。近十多年来,学校已有5000余名专科生通过专升本就读本科院校,千名以上学生考上了研究生。2020年学校专升本考试上线率高达95%,2021年专升本上线人数1118人,连续17年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茅。体育育人是学校教育育人的重要抓手,一流的竞赛成绩是体育育人的重要成果。多年来,学校各运动队在省(市)、全国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多个项目成绩居于全省高校前列,多次在全国比赛中为代表陕西大学生争得荣誉。学校田径队2013年至2015年蝉联陕西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本科甲组三项团体冠军,保持多项省大学生纪录;在2018年和2019年陕西省大学生运动会再夺男团冠军和团体总冠军;思源男篮2015年首夺中国大学生CUBA篮球联赛陕西赛区冠军,2016年代表陕西大学生参加了全国总决赛;思源女篮在2017年、2018年、2020年分别夺得中国大学生CUBA篮球联赛陕西赛区冠军,2019年和2020年代表陕西大学生参加了全国总决赛蝉联第四名。学校的体育舞蹈、游泳、乒乓球、足球等项目代表队也都屡获骄人战绩。2019年学校正式成立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获准招生,并与西安体育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这些都为学校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积极响应跟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学术和科研合作与交流,鼓励青年教师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博士学位,多年以来,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学校先后选派多批次青年骨干教师赴匈牙利、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及国内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些学成回校任教履职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等方面,承担了众多科研教学研究项目,带动了学科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吸引众多的国际政要、驻华使节、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及开展访问交流活动。学校探索多种模式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实施本土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形成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葡萄牙、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30多所大学建立了以互认学分为基础的分段教学联合培养机制,与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开展交换生、访学等出国留学项目和海外实习实训。2019年学校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获准招收来华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并开展国际学生教育。
  • 学校简介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建校70年来累计培养人才八万余名,被誉为“中国西部交通建设管理人才的摇篮”。学校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前身为成立于1952年的陕西省人民政府交通厅干部训练班,1956年改称陕西省交通学校,2001年升格高职院校定名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由省交通运输厅划转至省教育厅管理,实行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共建机制。学校现建有文景、自强、太白三个校区,占地1161亩的通远校区正在建设之中。学校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3.1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88万余册、电子图书18万余册。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校企协同技术创新中心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5个,实验实训室128个,校外实训基地586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个。学校现设有公路与铁道工程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轨道交通学院、交通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与国际交流学院、基础学科部、体育部等教学单位,共开设全日制高职专业43个、成人教育专业40个。全日制专业中有国家骨干专业3个,教育部示范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陕西省“一流专业”8个,获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7个,1+X证书试点专业33个。学校现有教授65人(三级及以上教授5人)、副教授223人,博士27人、硕士357人,重点专业“双师”比例100%。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部级教学名师11人。近五年,教职工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18项,其中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9项,主持和参与厅局级课题52项、横向课题17项,校级课题82项。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有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20门,国家规划教材6部。近五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教师在国家教学竞赛等活动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省级教学竞赛等活动中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44项。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296人(含留学生),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生932人。近五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国家一等奖等23项,参加行业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等109项,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一等奖等14项,是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百所优秀院校。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是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交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陕西省交通物流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拥有紧密型校企合作单位389家,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是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附设有陕西交院资产经营公司、陕西省交通培训中心、陕西顺通公路监理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交职院路桥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陕西交职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陕西交院汽车驾驶培训学校、陕西通福物业公司及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心、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习中心、长安大学函授站等,年均开展各类培训2.2万余人次,年均完成社会考试3.1万人次,连续多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单位。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现有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留学生,是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优秀试点院校、中韩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合作院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及中国台湾等地区的学校和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并与韩国国立群山大学共同建立教师工作站、共享专业教学站。建校70年来,学校秉承“德技并修、交融成才,知行合一、通达天下”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治校方略,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交通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追求卓越、严谨负责、争创一流的“陕西交院精神”,锻造出了吃苦实干、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图强创新的“铺路石精神”。被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诊改试点首批复核院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类信息化教学创新典范院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中德汽车机电合作项目优秀院校、陕西省“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单位、陕西省优秀示范性高职院校、陕西省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单位、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陕西高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先进集体、陕西高校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当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朝着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奋力前进。
  • 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市雁塔区
    学校简介 西安外事学院是一所联通世界的大学,与海内外知名学府、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地处十三朝古都西安,国家级高新区腹地,被上千家高新企业环抱。这所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并同海内外知名大学联办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经、管、文、医、工、艺、农、教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加以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德育教育三大办学特色,发展个性,注重养成,守护你独一无二的未来。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