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石狮2791人报名参加2012年高考
2012-01-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石狮日报讯  2012年福建省全国普通高等教育考试报名工作于日前结束,记者昨天从市招生考试中心了解到,2012年我市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2791人。

  据介绍,2012年我市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有2791人,其中,文史类考生1203人(含文史艺术类206人、文史体育类70人),理工类考生1537人(含理工艺术类96人、理工体育类84人),高职单招51人。

  据悉,2012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考试科目设置方案。凡报考普通高校外语专业或对外语有特殊要求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报考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及报考文科或理科音乐、美术、体育类的考生均须参加专业课考试。(记者 许小雄)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宁德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时更名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201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设立二级医学院,2018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0年确定宁德市医院为直属附属医院。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215.38亩,设东侨、蕉城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约35.6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00.73万余册,电子图书140.91万余册、电子期刊15.42万余册、学位论文48万余册,拥有cnki期刊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等中外电子资源和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馆藏和地方志及地情文献资料。基层党组织全校共有102个基层党组织,包括1个校党委,12个二级学院党委,89个党支部,其中在职教师党支部22个,机关党支部15个,学生党支部22个,附属宁德市医院党支部26个,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4个。截止2021年11月10日,全校共有党员1596人,其中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党员854人,占在职教职医护员工总数29.5%;在职教师党员488人,占在职教职工总数61.15%;学生党员611人,占学生总数5.56%;离退休教职工党员131人,占离退休教职工总数30.25%。教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0958人,设11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1门,省级重点学科2个、应用型学科4个、应用型专业群3个、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省“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省级课程育人高校思想工作精品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46项(其中重大教改项目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本科优秀特色教材一部。学校关工委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学生社团“后山夜校”坚守志愿服务义务支教30多年,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村官助理志愿服务团荣获“强国杯”201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近五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获奖8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300多项,学生创新成果(论文、专利等)累计达143项。师资队伍坚持人才强校,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46人,具有正高职称68人,副高职称217人,博士141人,硕士43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6人,国家级人才称号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5人、省“雏鹰计划”1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5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2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11人,宁德市优秀人才17人,宁德市特支人才“百人计划”11人,宁德市“天湖人才”100人。科学研究建设了“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研究中心”“特色生物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海西海洋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及生物制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特色药用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技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电机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冶金新材料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精准扶贫与反返贫研究中心”“闽东畲医畲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个,“宁德师范学院茶叶审评中心”“宁德师范学院技术转移中心”等校内科研机构13个。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0余项,拥有各类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计600余件,获省级科研成果奖8项。服务社会坚持扎根闽东,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设立了“闽东乡村振兴学院”。与青拓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青拓产业学院,与中科曙光合作建立了中科曙光产业学院,与正大集团合作建立了正大产业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宁德海洋渔业振兴学院”。与国家地方志指导小组、福建省方志委等合作成立全国首个方志培训中心(全国地方志系统宁德培训基地),开办首个地方志与地情文献人才培养专修班;与三祥新材股份公司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班;与上汽集团、时代新能源等建立多个校企合作项目。获服务地方横向项目180余项,转化科研成果(含技术咨询)190余项,实施校级“服务地方专项行动计划”,共计立项250项,与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实现项目对接30多项,选派服务地方科技特派员53人。每年举办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教师岗前培训、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少数民族电子商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考试1.5万人次。持续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义务支教、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积极为宁德市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短板服务。文化传承建设了闽东之光·红色文化教育中心、畲族文化教育中心等两个中心展馆,两个中心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省级优秀文化传承基地、福建省首批高校党员教育基地等。与市委宣传部合作共建“传播闽东之光”协同创新中心,与各县(市、区)合作开展“闽东之光”进校园系列文化工程。组建了闽东地方文化研究、闽东红色文化研究、畲族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等具有闽东特色的研究创新团队。设立了剪纸协会、茶艺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以及“柘荣剪纸衍生品艺术实践工作坊”和“闽东畲歌传承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工作坊。持续开展学习《摆脱贫困》进校园、红色经典诗词诵读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了《习近平早期思想研究》《闽东畲族红色故事选》《四库全书闽东卷》等一批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成果。交流合作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校际合作。与台湾义守大学、虎尾科技大学、侨光科技大学开展闽台合作办学。结语学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突出“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致力于走产教融合内涵式发展道路,朝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福建新宁德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 学校简介【学校概况】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教育厅直属的省内唯一的农类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生态优越、地理位置独特、功能定位明确”四大优势,全力打造“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宠物专业”和“茶文化”四张名片,大力实施“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校企合作”五个同步发展战略,学院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荣获“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A类)等荣誉称号,被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确定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百载春秋 薪火相传】 学院于2003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福州市农业学校和福建省农业学校合并设立;前身可追溯至创办于1902年的中国近代官办中等实业学堂——福建农桑总局蚕务学堂、创办于1903年的私立培元师范学校、创办于1908年的福州农事试验场农业别科班。学院秉承百年优良办学传统,在“厚德强技,学以致用”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和谐发展”的农院精神指引勉励下,现已发展成为以“农类”专业为优势和特色,财经、电子、建筑等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405人、成人教育学员近3000名。【美丽校园 厚积薄发】学院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地带,坐落在海上丝绸之路门户、历史文化名城——福州,设有相思岭、首山两个校区, 校园占地面积1100余亩。主校区(相思岭校区)位于福州市南郊相思岭下,依山傍水、空气清新、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学院持续推进“美丽校园”工程,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极大提升。在一代代“农院人”的不懈努力下,学院办学实力和社会知名度日渐提升。【多维发展 全面育人】 学院坚持“特色办学”定位,全力建立2个省级农类高水平专业群,培养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标准推进本科专业申报工作。依托校内各种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式,深入推进“二元制、现代学徒制、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的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受到了行业企业的广泛欢迎与好评。【三创教育 彰显特色】学院相思岭大学生创业园位于相思岭校区,占地540亩。园区坚持“以农业创新创业为主题,涉农创业大学生为主体”的主题定位和“创业实训、科研科普、休闲观光”功能定位,不断优化“现代农业、闽台农业、休闲农业”特色与内涵,建成了“创业广场(东区)、创业农场(西区)、创业基地(南区)、创业空间(北区)”四大功能模块,年均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超过10万人次。近年来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福建省农业休闲示范点”“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农民培育 助力乡村】 2013年4月起承担福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先后开办畜牧兽医、茶叶、果树、蔬菜、食用菌5个实用技术专业,招收学员3219名。充分用好福建省“财政专款支持、政府组织生源、学员来自一线、大专学历教育”等政策优势,与中国农大合作建立“福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培育了以南靖籍学员为主体的“漳农公社”和“漳农庄园”,打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福建模式”,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受到了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2017年5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科学谋划,面向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将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办学规模化、教学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校园美丽化、作风建设常态化”为抓手,以“教学优、技能强、创业活、管理精、治党严”为创新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赶超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办学之路,坚持“办特色专业、育新型农民、助学生创业、扬劳动精神”,为“党建一流,教学先进,管理领先,校园和谐”的好学校而奋勇前进。
  • 学校简介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著名侨乡、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阳江畔,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的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在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凝炼了“精诚惠世”的校训精神,确立了“志诚业精、尚德崇医、技以载道、济世惠民”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多名大、中专实用型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才。学校创建于1934年,初名惠世高级护校。几经更名于1986年改为泉州卫生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验收,成为全国第三所、福建省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2015年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成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获批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A类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有洛江、惠安、北门街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138亩,建筑面积243355.44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82903.68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162.25万元,馆藏图书总量57.63万册。拥有7所附属医院(含直属1家)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教学实习医院、实习药企共279家。现有教职员工743人,专任教师521人,副高以上职称18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名,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4.04%。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公共部、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健康学院、口腔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等12个教学教辅院部、中心、馆。专业设置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等20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目前有全日制大专在校生9485人。成人教育设置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医药营销、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等10个专业,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护理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9个专升本专业,在学函授学生1587人。学校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目前拥有1个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4个福建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二元制办学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3个国家骨干专业(群),9个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个省级产业融合示范专业点A类培育项目 ,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6个省级高职精品专业,9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3门省级高职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个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认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3个省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A类培育项目。1个国家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1个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建设项目,1个福建省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1个泉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目前,学校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医学院校,为实现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目标而奋斗。
  • 华侨大学泉州市丰泽区
    学校简介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直属,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96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学校创办于福建泉州,廖承志为首任校长。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1996年由国务院侨办、福建省人民政府进行共建。1997年原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成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2006年厦门校区启用。2003年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2018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于1980年成立董事会,庄希泉、胡平、黄长溪、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王刚先后担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名誉董事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原行政长官何厚铧。现有教职工2800多人。在17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56%、博士学位者占67%、海外留学经历者占38%,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6%。有双聘院士、国家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百余名,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支高水平团队。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7101人、研究生5486人,有来自港澳台地区和90多个国家的学生7070人,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设有26个学院、90个学系(部、中心)。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专业通过国际及国内专业认证。有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80余个。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覆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41个,福建省高峰高原学科17个。工程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居ESI前1%。学校重视学术研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每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在福建省高校中名列前茅。科研成果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有关学术论文分别在《自然》(Nature)、《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连续四年进入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全国百强。2位教授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推动产教融合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贡献。扎根八闽大地,助力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持《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委托立法项目,参与厦门、泉州有关申遗工作,与地方政府携手推动泉州“一带一路”侨泽园建设,打造“华大讲堂”“集美讲堂”高端学习平台。与重庆市和福建省的8个设区市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帮扶贵州黔西南试验区、甘肃积石山县脱贫攻坚。学校大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已与五大洲42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设立了130个办事或招生机构。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努力服务国家侨务与公共外交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连续十一年出版《华侨华人蓝皮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高校智库,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华侨华人研究院、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入选福建省重点智库。促进民心相通,连续16年举办“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一大批致力于促进中外友好的优秀人才。大力推广华文教育,为全球55个国家570多所华校培养师资、编写教材、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助力国家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学校注重文化育人,建设“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连续两年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形成“承志·传统文化大观园”和“精彩亚洲·对话文明”等文化品牌。学生男篮九度问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冠军,代表中国首次夺得世界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总决赛男篮总冠军。学校在泉州、厦门两地分别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14.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04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图书资料502万册。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侨校+名校”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宁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闽东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学校溯源最早的前身校为创办于1934年的宁德市农业学校和创办于1939年的福安师范学校,已有88年深厚的办学历史积淀。1935年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老校长亲笔书写校训“实事求是·身体力行”,奠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曾培养出台湾茶叶之父吴振铎、全国茶树育种专家郭吉春等当代卓有建树的一大批专家学者、政界精英和教育工作者,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学校总占地面积523亩,设有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学院、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政部等8个二级学院(部)。开设了涵盖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文化教育等领域及新兴经济社会亟需的34个全日制专业、其中面向全日制招生的专业27个,23个成人教育专业,其中在招生的专业12个,截止2022年2月18日,在校生总数6051人;在编教职工313人,其中专任教师206人,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62人,拥有中国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个人奖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百名专业带头人2人,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专业带头人赴海外访学研修3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人,福建省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1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等。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还拥有7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专业、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4个省级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培育项目、10个省级“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中高职衔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项目等。2021年,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获批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A类),标志着学校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迈出扎实一步。学校突出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成果突显。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验实训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现有87个校外实训基地,88个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6809万元。成立了新能源科技产业学院、青拓产业学院,获批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福建省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和省级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3个省级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学校突出服务社会,贡献能力持续提升。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两翼并重发展思路,紧密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发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站作用,开展高素质农民大专学历教育、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形式多样的涉农培训及评茶员、育婴员、电工、车工等1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主动对接宁德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开展职前教育、岗位技能提升、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训,与企业联办冠名班、订单班,扩大“二元制”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招生规模,送教下厂,助力企业员工“学历+技能”双提升。获批宁德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福建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学校突出协同创新,创业育人成效显著。我校的省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机电设备及绿色冶金新材料加工)获批为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与福安市人民政府在铁湖机电配套工业园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公共平台”,构建起闽东最大的“政产学研用”社会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专业群建设和技术培训服务“四位一体”的目标,成为政产学研用结合的一大亮点,真正把职业教育触角延伸到工业园区。同时学校先后获“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福建省众创空间”“宁德市大学生创业园”等5个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成为了省内为数不多的集5个重要创新创业平台于一体的高职院校。学校突出内涵发展,办学成绩硕果累累。先后荣获“省级第一届文明校园”“宁德市文明校园”、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校团委获得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2016年1月被遴选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的建设院校,2017年11月、2018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与整改回访检查,为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赢得了机遇。2020年获批宁德市对台交流基地,2021年获批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青拓产业学院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助力闽东乡村振兴》入选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全省高职院校唯一一个)并被推荐参评全国第三届省属高等院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新能源科技产业学院入选福建省第三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举办宁德时代新能源、宁德新能源冠名班,成立“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青拓产业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科技产业学院”“闽东乡村振兴研究院”,构建农商旅一体化乡村振兴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主动引入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拓集团,采取“1+1+N”模式探索实践校校企协同育人,开启宁德校校企三方跨省深度合作的先河。2021年《畲汉融合,助力闽东偏远乡村振兴,提升高职院校服务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能力》《融入宁德四大产业,推动多元主体办学,创新制造类“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分别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近年来,学校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同时还获得第五、六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连续多年荣获“福建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二、三等奖,各类技能大赛累计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57项、优秀奖75项。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创业大赛三等奖2次,省级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秉承“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校训、“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教风、“乐学上进、善用擅技”的学风和“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牢牢树立服务宁德产业发展、服务宁德劳动就业、服务宁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本地生源率60%,毕业生留宁就业率60%”的两个目标,将学校办成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学;培养高素质、品学兼优人才的大学;源源不断输送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文化共融发展的大学。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贯彻“攻坚梦顶新校区、建设美丽新宁职”部署,力争办学规模、空间布局、内涵建设的结构与质量更加合理,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多样,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较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升级转型需要,办学治校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以工为主,依托区域产业,服务转型升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厚德强技,五园一体”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