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2013高考照顾录取政策已公布 考生最高可加10
2013-05-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今年高考照顾录取政策已公布,考生最高可加10分。8日,记者从福建省宁德市高招办了解到,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含“高职单考”)照顾考生资格申报及审核工作从5月13日开始至20日的正常上班时间,享受录取照顾政策的考生可办理相关证明,逾期不予受理。如果考生一人同时享受多项加分照顾的,投档时只能取其中最高的一项。

  最多加10分

  根据今年的高考照顾录取政策,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和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者,可享受加5分的照顾,并由学校择优录取。

  而以下身份的考生则可享受10分的照顾: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也可获得10分的照顾。

  与此同时,可以享受10分加分的还有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含金门、马祖)籍考生(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以及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此外,宁德市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市表彰的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或其子女;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赛区一等奖者。而福建省省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或其子女和全国和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报考在闽高校时可享受加10分的照顾。

  部分证明需出具“原件”

  各加分项目,应该找哪个部门盖章呢?市高招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烈士子女,由设区市民政局核实盖章;台湾省(金门、马祖)籍考生,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台办核实盖章。

  少数民族考生,填写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少数民族考生资格审核申请表和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注意录取”考生登记表并携带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前往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教育局核实盖章。

  其他证明或证书,均需交县(市、区)高招办核实签名。

  获奖项目交学校填写

  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获得6种奖项可填“获奖项目”:①数、理、化、生、信息五学科奥赛省赛区一等奖和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②科技创新大赛省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一、二等奖的;③“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一、二等奖的;④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一、二等奖的;⑤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和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⑥国际体育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前六名者。

  以上考生应提供本人获奖证书(奖状)原件和复印件,将“注意录取”考生登记表交所在学校填写获奖项目,由学校统一送教育局有关部门签字盖章。

  高职单考考生属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有获奖记录,也应提供本人获奖证书(奖状)原件和复印件,将“注意录取”考生登记表交所在学校填写获奖项目,并统一送教育局有关部门签字盖章。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于198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核准并纳入全国统招计划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勇创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之先,与厦门特区共成长,是厦门经济特区设立以来创立的第一批民办职业学校。学校秉承“厚德精技”校训,弘扬“嘉庚”精神,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经过39年的发展,已形成涵盖教育、信息、机电、艺术、建筑、经济、管理、医护等多门类特色高职专业27个,在校学生规模已达到7000多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已形成声誉较高的教育品牌。学校充分利用地处厦门软件园三期高新产业园区的地理优势,大胆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现已形成高度契合福建省和厦门市主导产业发展的先进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建筑工程类、经贸管理类、艺术设计类和现代服务类六大专业群。2018年4月,学校通过“福建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二轮评估”。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国家高职优质校为标杆,把学校建设成符合“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对接“福建自贸试验区”和“厦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和中小微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强校。育人特色学校从高职学生特点出发,创新育人模式,着力打造“立德为本”课程育人、“润德为纲”实践育人、“化德为要”活动育人、“行德为范”管理育人的“四位一体”育人平台,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通过增设养成教育课,开发校本教材,实施三阶段、108周、35个主题的“百周养成﹒终身德育”方案,提高课程平台结构与功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课程育人的基石作用;通过实习实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教育等实践教学项目课程思政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实践育人的内化作用;通过建立孝亲感恩主题教育等典型活动矩阵,发挥活动育人的养成作用;通过细化“四自管理”的方法手段,发挥管理育人的升华作用。通过“四导一服务”导师制、家校联系百千万工程等项目,实施全员育人;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手段,以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和文明修身素质拓展评价体系为基础,实施全方位育人;通过建立课程思政的大课程观,完善课程平台结构,提高育人功能针对性,实施全课程育人。教学成果学校自建校以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目前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骨干专业 2 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 2 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市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3个,省级示范专业 2 个,省市课题立项 122 个。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个,二等奖 3 个,省级校园文化建设成果2项,并获批省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首批福建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示范项目”。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近年来学生技能竞赛屡创佳绩,在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年荣获团体二等奖,团体总分位列同类院校前五,近三年在厦门市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团体总分位列前二。2018年-2019学年, 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人数最多,双师素质教师人数位居全市/全省第一。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金奖2项,获得全国机械行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5项,获得 第九届全国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铜奖。根据福建省评估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检测报告》显示:近三年在全省一般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潜力排名中“人才培养”指标位居民办院校前三,综合排名前十。校企合作我校致力于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为培养大国工匠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地图”,努力探索“学校办在软件园区,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办学模式,推进校企深度融合项目,形成一定的特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与国内领先的IT高等教育服务提供者、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共建;“大数据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产教融合龙头企业“华晟经世集团”共建,与厦门泛钛共建室内设计专业、与国科信息、招商银行共建智慧校园。开展厦门市人社局“企校合作学徒制”项目,为宏发集团、美科等企业提供员工技能培训,规模全市第一。实现“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工科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工程管理、广告艺术设计等9个专业分别对接福建省“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协会”、福建省“工业设计协会”等九家省市级行业协会,实现政校企“跨界融合”,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实现精准对接;与魔番(厦门)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画江湖》数字传媒产业学院、与“厦门名鞋库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智慧物流”共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与“北华博鳌体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开展订单班合作、与“厦门佰翔酒店”共建厦门市“现代学徒制”,与“厦门众冠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建“市场营销”菁英班,积极推进校企办学机制和人才对接机制。 创新就业学校实施“校—院—班”的三级联动机制,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学校就业率,连续五年学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自主创业率2%左右。通过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大赛、创业训练营、创业模拟实训平台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就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我校毕业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学校对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由专人负责帮扶工作,并建立“一人一档”的工作台账,帮助此类学生最终走上适合的工作岗位。 “兴才智谷”是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秉承“以创业促就业、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集创业、办公、生活、休闲于一体,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办事服务平台,提供包括创业启动资金、风投基金、小额贷款、创业补贴、税收优惠等“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近三年,兴才智谷入驻项目累计58个,带动就业人数115人;创新创业项目荣获国家、省、市级大赛金、银、铜奖30多项。2018年以来,“兴才智谷”获得“福建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业驿站”“厦门市级众创空间”“厦门市创业大本营”“厦门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
  • 学校简介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全国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校园,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商旅文创相结合,以信息技术和闽台合作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由福建省教育厅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学校现有位于福建省省会的福州市区的龙腰校区、杜园校区以及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国际旅游岛的占地1100亩的平潭新校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于1906年创办的福建官立商业学堂和福州青年会书院,2003年2月由福建电子工业学校、福建工程学校、福建省商业学校等3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升格成立,已有一百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培养了9万多名毕业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唐仲璋、郑作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名誉校长陈良惠等知名校友。1996年5月21日,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曾在学校合并前身之一的福建省商业学校九十周年校庆之际,为学校题词:“办出特色 再创辉煌”,成为学校坚持内涵特色发展的重要指南。近年来,学校以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赶超、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为己任,明确“立足福建、融入平潭、服务两岸、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提出“服务国家战略,学校办到实验区;服务区域发展,专业建在产业链;服务学生成长,课程融入岗位群”的办学思路,凝炼“百年老校,一路向海;院士领衔,人人出彩”的福信文化,坚持“传承菁华、开放包容、知行合一、协同创新”的学校精神和“厚德强能”校训,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人才培养全国一流、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两岸交流合作典范”的高职院校,引领福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入选全国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学校现有教职工620人,其中专任教师515人。目前,有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个国家级职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9名福建省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7名省级教学名师,8个省级教学团队,9名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劳模工作室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5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4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还有100多人次在各级行指委及协会、学会任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冰山”模型人才培养理念,创建“知识、技能、素质”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还率先开展“实务专题制作”研究与实施,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7324人(其中外国留学生44人)、成人专科在校生3333人。毕业生当年度就业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其中,2021届毕业生升学率占比32.88%,自主创业占比1.08%,参军入伍占比3.08%。截至2022年3月,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共有4500多人次获奖,其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7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52项;连续十三年蝉联福建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团体总分一等奖;在近三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高职)”中位列福建省第1名、全国前列。在福建省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分别荣获高职高专组团体总分第二、第一和一等奖,在第十六届省大运会上获得团体和个人冠军3项、亚军10项、季军8项的优异成绩。学校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与美国通用电气(GE)、苹果公司、中国联通、阿里巴巴、新大陆集团、富士康、京东方、神州数码、永辉集团、360等国际、国内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产学研合作企业总数达440多家,校企联合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共同建设、完善并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8个、校外实训基地380多个,其中,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24个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示范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技能竞赛基地等)。学校现设有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贸管理学院、数字产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44个办学专业。其中,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和央财支持专业5个、国家高水平高职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2个,教育部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和全国示范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和示范(精品)专业14个,以及省级“二元制”、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产教融合示范等改革试点项目专业(群)25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28个。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0门、创新创业课程3门,还荣获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以及1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坚持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牵头成立福建省信息产业教育集团、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福建省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办学机制创新上,先后与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福建信息新大陆学院”,探索“混合制”办学模式;与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共建“大唐终身教育学院”,探索购买服务的合作办学模式;与福建信创公司联合打造信创产业学院,与青创未来集团联合打造中小企业经营产业学院,通过购买服务、联合办学形式成立校企紧密融合型的实体性数字产业学院,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机制;牵头成立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院校联盟,积极探索对平潭职业中专学校的全面托管;与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开展闽宁台职业院校对口协作帮扶共建等。近年来,学校入选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3个省级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1个福建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开展了大量的院校教育技术交流、学术科研交流、人员培训、学历提升、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工作,并与行业企业共建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克服疫情挑战,全年完成各类非学历培训服务共计119116人日,培训服务到款额1014.38万元,新增福建省“八闽工匠学堂合作院校”技能培训基地、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福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省级培训基地、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5个省级培训基地。学校共申报23个1+X证书试点项目,审批人数1339人。近年来,教职工共有338个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拥有122项授权专利成果。学校致力打造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先行校,与台湾地区高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上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注重项目推进、双向交流、融合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07年以来,承办首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等多个论坛;与20所台湾技职院校建立“姊妹校”关系;2018年以来,聘请24名台湾全职或兼职教师;借助台湾师范大学力量,引入全球学习与测评发展中心(GLAD)的双师专业英文教学培训、PVQC认证(学生)两个考试认证中心项目;引进Moldex3d模流分析认证证书。作为全省首所成批次赴台交流学习的高职院校,共有495名师生赴台交流学习。2019年,台湾地区来校交流人员达300多人,其中首次来大陆的青年学生有140多名。2020年获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专科生资格,成为福建省第一所获得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专科生备案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拓宽国际合作办学视野,取得国际交流合作的良好成效。近年来,引进Autodesk国际认证考证中心资源和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国际职业认证课程与考试项目;与新加坡淡马锡国际基金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国际联合举办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开展校际合作交流;与马耳他国立旅游学院联合开展旅游类人才培养和平潭国际旅游岛产业技术服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智能制造领域试点专业;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合作,完成两批20位攻读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博士学位的教师选派;与泰国因他猜商业学院、清莱职业学院共建中泰国际学院和我校海外分校暨泰中国际学院,与泰国乌隆他尼职业学院共同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招收四届泰国留学生和1期短期研习生,2018级19名留学生已毕业,取得中泰双大专文凭。
  • 学校简介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是漳州市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可由龙溪师范学校溯源至1905年成立的汀漳龙师范传习所(其前身为创办于清乾隆十一年的丹霞书院,距今275年),文化底蕴深厚,红色基因凸显,许地山、杨骚、沈柔坚等著名专家学者,彭冲、方毅、王德、李兆炳、苏静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学校的校友。2003年龙溪师范学校、云霄师范学校并入漳州教育学院,2007年改制升格为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院2017年、2018年先后顺利通过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评估回访;连续四届获评漳州市“文明校园”;连续五年获评漳州市“一类平安单位”。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满意度排行榜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十名。2021年,小学教育专业群获“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立项,学院进入省级“双高”建设行列。当前,学院正以“双高”建设为引领,强化内涵提升、提质培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为漳州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奋力谱写“漳城院”新篇章。学院实际占地面积180亩,校舍建筑面积13.44万平方米,各类设施较为完备,建有多功能一体化的校内实训中心10个、各类校内实训(验)室179个,以及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各类文化体育场馆等,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现有全日制学生(包括“二元制”和“高职扩招”)8813人,加上新型职业农民专科学历教育、在联办中职就读的“三二分段”五年专学生,共计10039人。办学规模居全省高职院校中等偏上水平,属A类高职院校。全院教职工442人,专任教师29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91人,取得硕士以上学位236人。学院设有党政管理机构12个,教辅机构3个;设有教师教育系、学前教育系、文化艺术创意系、经济管理系、园林园艺系、食品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部、继续教育中心等10个教学机构,涵盖34个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国控专业)12个,初步形成教师教育、文化服务、财务会计、电子信息、园林园艺、食品工业等专业类群;学院成立教育研究院等11个研究(院)所;设立党总支7个,基层党支部19个。近年来,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作为100所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之一,近5年来,毕业生年终平均就业率92%,用人单位认可度、满意度高。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漳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聚焦漳州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强化内涵建设,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统筹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统筹学院发展与安全稳定,推进办学治校取得新成效,把学院建成师范特色、城市特质、多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职院校,为全方位推动漳州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泉州市永春县
    学校简介泉州华光职业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招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证书资格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海上丝绸起点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现占地826.11亩,校舍面积19万多平方米,总资产6.48亿元,各类在校学生9269人。学校设立5个二级学院:摄影学院、艺术与科技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健康管理学院;3个部:公共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体育教学部;2个中心:信息化与实训中心、教师发展中心;6个研究所:经典摄影研究所、鞋服科学研究所、再设计研究所、华夏非遗研究所、健康养老研究所、智能科技应用研究院;158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211个校外实训基地。学校现有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2个、省级专业群3个、福建省精品专业2个、福建省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1个、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基地1个、福建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5个;福建省试点产业学院1个、福建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福建省优秀教师4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1门课程入选2020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全省高职院校唯一)、福建省精品课程5门、福建省在线精品网络课程2门;省级教学改革成果奖2项、国家资源库子项目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8个、二元制试点项目8个;泉州市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学校连续三届获评“福建省文明学校”,荣获“全国科技兴校先进单位”“中国民办十大知名品牌学校”“中国摄影名校”模范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2017年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襄教育人单位”牌匾。在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比例100强中位列第15位,福建省第1位。2020年“GDI高职排行榜”,学校排位在省内民办高校前列。“金苹果”首次发布的高职专业排行榜,学校摄影专业排名全国第1,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播音主持专业排名全国第3,早期教育专业排名全国第8,新闻传播专业大类排名全国第6。学校教学成果广受媒体和社会关注,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泉州晚报、中国台湾网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过报道。学校立足泉州,面向福建,主动服务国家和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相关行业,支撑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地方现代产业。学校以艺为主,教、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建设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高度契合的高质量、上规模、多元化办学的专业群。学校秉承“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校训精神,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实基础、精专业、强能力、会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全校师生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正在为建成文化艺术特色鲜明、学校品牌卓越、本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能交流、具有千亩万人规模的高等职业院校,并力争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市云霄县
    学校简介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漳州职业大学,2002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是漳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职院校,现有专兼职教师9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30多人,“双师”素质教师64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3万人。设置有10个二级学院和公共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成人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开设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物流管理、数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50个以工科为主,文、经、管应用科类协调发展,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专业。教学成果学校现有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6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7个,省级示范专业12个,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位列全省第一的专业18个;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1个;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8本,特色工作页19本;省级高职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2个,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项目7个,省级“二元制”改革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名师1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6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技能竞赛2004年以来学校学生获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等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及以上达220多项,获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及以上达500多项。近年来,学校先后承办了2个“国赛”项目、50多个“省赛”项目,获得“国赛”一等奖8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43个;“省赛”一等奖114个,二等奖80个,三等奖47个。实训基地  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7个,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6个,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有电子、食品加工、数控、物流、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410多个,配置纸质图书93.4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拥有福建省规模最大、鉴定工种最全、鉴定人数最多,并具有高级技师鉴定资格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项目和鉴定工种涵盖了学校所有专业领域。对外交流学校不断拓宽办学渠道,与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及台湾地区有关技职院校和行业协会,在联合办学、师资培训、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理念、课程及职业资格标准引进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并率先在全省建立戴姆勒奔驰铸星教育项目,进一步提升办学能力。产教融合在漳州市政府的重视牵头下,学校以内涵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万利达集团、福建紫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00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由政府、企业与学校三方参与的“漳州市校企合作委员会”,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和工学结合,先后在19个专业实施订单培养,在每个专业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迄今已为社会输送了5万多名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欢迎。主要荣誉学校办学成效受到上级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扬。2002年获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被确定为全国承担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90所高职院校之一;2004年成功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2015年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第二轮评估;2005年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10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2010年4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2年6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4年5月获评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学校在“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高职组)”中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18位;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CASEE)、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第90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