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2011年高考大纲补充说明考纲解析 语文:平稳过渡提防全新题型
2011-01-1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武昌区教研室教研员张银华

  “走势”预测

  明年,“新高考”就将亮相,今年是我省以“老”大纲命题的最后一年,语文高考补充说明与去年无变化,显示将平稳过渡。即保持能力立意、考点内容、基本框架的稳定,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试题选材仍将注重湖北特色。

  同时,预计今年的试题会进一步渗透课改理念。一是进一步强化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考查,语用题和作文题历来是湖北卷命题“创新点”,它在紧扣教材和紧贴人文的同时,会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命题;二是会在试题中融入具体的探究性、开放性试题,也不排除会有选答题的出现,以向“新高考”靠近。

  备考方略

  补充说明没有变化,复习可按照原计划稳步推进。但考虑到近年来我省高考试题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的特点,应有意识地将知识与现实生活挂钩,活学活用。此外,补充说明的题型示例选取了全国各省市区的优秀试题,其中不乏我省语文从未尝试过的考查手法,这并不是说这样的题目一定会在今年我省高考试题中出现,但是应给予高度重视,各类题都要训练到位。

  对于学生而言,备战高考就是要夯实双基:一、基础知识,即字、词、句,包括文言文实、虚词,文言句式。复习中,要筛选出常见易混的字词,从音、形、意全面把握,对常见的句式、修辞要做到概念准确、理解到位、熟练运用。二、基本能力,即阅读、理解、表述能力。这是语文复习的重中之重,结合诗词鉴赏和文学作品阅读,精读精练,总结答题思路,提高思维和表述能力。

  语文基础知识是选择题,涉及面广,不少考生觉得面宽量大,干脆放弃复习。其实,我们可以减去在平时学习中已掌握了的熟悉字,再分别整理“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汇编表,每一次复习时,每掌握一个字的字义、字形,就从汇编表中划去一个。

  写作是高考得分“大户”,考生要收集自己写得比较好的文章,加以改进;了解哪类文体是自己最擅长的,哪种结构自己最熟悉,哪些材料最新颖有价值,哪些见解最独到;平时要注意积累、更新素材,以备高考作文所需。

  附:说明摘录(语文)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全卷满分为150分。

  三、试卷结构

  共设计23道题。

  1.试卷内容及其赋分: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约27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约6分

  古代诗文阅读,约27分

  现代文阅读,约30分

  写作,60分(应书写规范,每3个错别字扣1分)

  2.试卷题型及其赋分比例如下:

  单项选择题约占24%

  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约占76%

  四、难度控制

  试题按难度系数(简称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难度在0.70以上(含0.70)的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30-0.70之间的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30(含0.30)以下的题为难题。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热门院校

  • 武汉音乐学院武汉市武昌区
    学校简介武汉音乐学院是我国中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高等音乐学府。1953年,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和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之音乐部分组建而成的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是武汉音乐学院的建校起点。其前身包括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1930)、湖南省立音乐专科学校(1947)、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38)、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和香港中华音乐院(1947)等,她们共同构成了武汉音乐学院丰富多样、积淀深厚的音乐教育历史传承。1958年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与武汉艺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湖北艺术学院。1985年改建定名为武汉音乐学院。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民满意的高水平音乐学院为建设目标,施行艺术表演、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方针,秉承“立德、自强、崇文、精艺”校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多样化音乐舞蹈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音乐院校之一,有音乐与舞蹈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硕士(音乐、舞蹈领域)专业学位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作曲系、音乐学系、中乐系、钢琴系、管弦系、声乐系、舞蹈系、音乐教育学院、演艺学院、研究生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课部、继续教育学院(含成人本科教育)、附属中学、附属小学等教学单位。有音乐附小、音乐附中、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层级。学校国家级音乐表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全国2个音乐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学校7个本科专业中,音乐表演、音乐学、录音艺术3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音乐表演、音乐学、录音艺术、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4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舞蹈表演、舞蹈编导2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是湖北省高校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拥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音乐创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东方交响乐团、东方中乐团、中华编钟乐团、东方合唱团、东方舞蹈团等一系列学科专业建设和艺术实践平台。学报《黄钟》为全国9种音乐类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服务国家和湖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 学校简介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毗邻美丽的东湖,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老牌院校。前身是武汉电力学校,创建于1953年。1958年升格为武汉电力专科学校(办专科)。1960年筹建湖北电力学院(办本科),并招收了第一届本科生。1962年更名为武汉电力学校。2002年升格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69年来,学院为国家电力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7万余名毕业生,大量毕业生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享有“湖北电力黄埔”之美誉。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首批建设单位。建校以来,学院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电力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身影。学院是“国家双高建设单位”“湖北省‘双高’校”“湖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和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电力系统仿真培训基地”“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基地”,是首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示范站所,是“教育部电力行指委电力系统专委会主任单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职教学会副会长单位”。进入新时代,学院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探索出了“教培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走出了“根植行业、教培一体、创新发展、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为探索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贡献了“武汉电院经验”。学院现有武昌、汉口两个校区,占地1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4.79亿元(不含土地),教学仪器设备生均3.68万元,计算机生均1.25台。建有实训基地31个、实训室117个,其中千万级资金项目实训基地8个、国家央财支持实训基地2个、国家电网公司实训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4个、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55个,其中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属全国首家、世界领先。学院设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建设及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和输配电工程系等六大专业系部,以及思想政治课部和基础教学部两个公共课部。现有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3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1.5%,中级职称及以上占比86.5%,“双师”教师占比79.7%。同时,每年还从企业直接聘请兼职教师100余人。教师国赛近六年五次获奖,其中获得一等奖2个(2016年、2019年),全国电力行业两届培训师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2017年、2019年)。学院将电力行业标准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1年超97%、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其中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中能建集团、中电建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大型国企、央企就业率超60%,学院由此打造了高素质高技能、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的“双高”品牌,被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专题报道,被评为“全国就业50强”。学院积极履行国家提出的实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深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年培训量23万人·天,年鉴定量4万人次。现有培训项目120个,形成品牌项目12个,培训业务覆盖了电力行业7大专业35个技能工种,经学院培训的企业员工,在国赛、行赛和省赛中获得95个奖项。学院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排头兵”,在湖北省同类院校当中首屈一指。学院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对外合作,2003年起与澳大利亚高等学校开展中澳合作办学。2006年起为印尼、委内瑞拉等国家开展电力仿真培训。2018年加入“中国湖北—南亚大学联盟”,为泰国开展师资培训。现阶段正策划实施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主题的涉外教育培训项目,为推动中国电力职业教育与中国高新电力技术走出去做出更多贡献。学院办学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就业50强”“全国电力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文明单位”(连续九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文明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红旗党委”“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面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大“双高”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办学实力,朝着“支撑改革、引领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目标大步迈进,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湖北水院”)是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湖北省水利厅主管,业务上接受湖北省教育厅管理指导,是一所以培养水利水电类专业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南湖校区和汤逊湖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73亩,建筑面积21万多平米,资产总值5亿多元,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办学近70年来,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万多名,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水利水电人才培养基地。被水利部确认为首批“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并获“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是全国水利行业优质校建设单位和湖北省优质高等职业学校。2020年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顺利通过省级复核。在高职智库发布的教学能力国赛成绩排名中,学院位列全省第2位。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学院专业特色明显,实力突出。开办高职专业30余个,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水利示范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学院现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各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1个,省级实训基地4个。学院名师荟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工431人,正、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54名,三级岗位6人,湖北名师1名、湖北职教名师1名、全国水利职教技能名师3名,教育部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1个、“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湖北省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特聘教学岗位9个,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2人,湖北省水利科技英才、水利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立足行业办专业,积极打造新时代水利人才培养基地,努力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学校简介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由原恩施教育学院、恩施财校、恩施农校、恩施工校、恩施林校和恩施供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其后,州机电工程学校、州民族体校、州艺术学校、州交通技工学校、州卫生学校、州商校相继并入。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秉承“笃志厉行,厚德善技”校训,为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所在地——湖北恩施,位于神奇的北纬30°,有“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之称,是武陵山区交通枢纽,航班直达国内主要城市,41对动车开往全国各地,境内通车高速公路和铁路8条,在建、规划高速公路和铁路14条。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省优质高职学校、湖北省“双高”建设学校,荣获“国际硒茶人才摇篮” 殊荣。学校占地790多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建有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数控技术、计算机及应用、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富硒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18个国家1+X证书试点项目;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生物制药),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过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365人,其中在岗教职工77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202人,教授、副教授20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湖北名师1人、全国农业职教名师1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双师素质教师213人,2个省级教学团队。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等近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能工巧匠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学校下设经济管理、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建筑工程、人文教育、旅游管理、体育、医学等9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部、中等职业教育部。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示范点1个(旅游管理)、国家骨干专业2个(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省级品牌专业2个(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省级特色专业4个(大数据与 会计、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全校共开设经济管理类、机电工程类、生物工程类、信息工程类、建筑工程类、旅游管理类、人文教育类、体育类、医护类专业36个,面向湖北、浙江、海南、四川、湖南、安徽、重庆、西藏等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学生20000余人。近3年,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2人次;在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9人次、二等奖41人次、三等奖89人次;在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2项。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承担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以科研为引领承担起为恩施州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使命,以非遗基地为载体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当。学校正稳步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实现更加开放的办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更加深度的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加大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等四项改革;扎实推进优化生源结构、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加强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党的建设五大工程;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而不懈奋斗。
  •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洪山区
    学校简介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优秀人才。学校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79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具备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5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国际学生1100余人。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190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97人,博士生导师352人,现有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教学名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65人。学校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8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67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5个。此外,学校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重点研究基地15个。定期公开出版专业刊物26种。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学校现有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历史学、物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湖北省品牌专业17个,是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和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高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学校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3年,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得到充分肯定。2018年,“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博学、博爱、博雅”的“三博”校园文化,近120个学生社团活跃其中,“创新杯科学文化节”“树人杯艺术文化节”“博雅大讲堂”“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桂苑之歌”等成为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学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及学生宿舍空调全覆盖,图书馆馆藏面积46857平方米,藏书300余万册,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大批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讲学。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科研的教师人数持续攀升。与国外大学共建四所孔子学院,积极选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国外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的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体华中师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为早日将华中师范大学建成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