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讯详情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3-06-03 09:30:10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首都多所大学的招生简章中,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报考指南》格外醒目。其中“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特等奖”、“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学科竞赛的照片、证书更招人眼球。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这所学院的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有7项39人次获国际奖项、30项65人次获国家奖项、61项511人次获省部级奖项。出色的学科竞赛成绩,是该院办学成就的一个缩影。

一所办学时间不长的独立学院,学生何以敢在国际国内大赛中与众多名牌高校同台竞技,而且成绩不菲?

李杰院长的回答铿锵有力:“质量决定命运,成绩创造品牌。”他说:“学科竞赛对于彰显学院的办学实力与水平,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科竞赛,我们的专业教学与市场贴得更近,与应用贴得更近,与创新贴得更近。”

以竞赛促学业 用成绩励成才

为了把学科竞赛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融为一体,学院践行“明德励志、笃学致用”的校训精神,坚持以竞赛促学业,用成绩励成才,使校园竞赛活动蔚成风气。

“以赛促赛”,不断壮大学科竞赛队伍,使学科竞赛成为校园常态化的教学活动。学院要求每个教学单位每个学期都要针对学科专业特点组织固定批次的学科竞赛活动,在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参加校外学科竞赛做准备。每有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信息,学院即通过各种渠道把赛事推到每一位师生面前,由此引发为准备校外大赛而量身定做的各种初赛。如今,电子设计赛、数字艺术设计赛、计算机设计赛、网络商务创新赛、机器人赛、英语演讲赛、数学建模赛等10多项学科竞赛,已经成为学院品牌赛事。这些比赛的选题命题、评分标准、参赛模式,都经过严谨的设计与推敲,已然成为学生参加校外大赛的“模拟考”和“小热身”。近几年,仅院内举办的数学竞赛,学生参与率就已高达30%;走出校门,参加国际国内的赛事也已成常态,并不断获奖。仅2012年度,就有298人次在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中斩获佳绩。学生在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也捷报频传:2010年有3人获奖,2012年获奖学生达21人,2013年参赛规模已达30人。自动化系于荔至、沙建秋两名同学赴台湾科技大学工程学院交流学习期间,在电子设计大赛中大胆研发电子作品,在2013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铜牌奖。在校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范围和获奖等级都在逐年提高。

“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竞赛学习,首先夯实了学生本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并且有机会尝试在专业实践方面得到提升和飞跃。比如,参加国际数学竞赛,除了专业知识考量外,还需要用英文撰写参赛报告,无疑促进了英语的学习和应用。其次,竞赛学习针对性强,联系实际问题,体验感十足,符合现代大学生学习心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潜伏在比赛中的学习”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再其次,备赛和比赛的过程,也是考验学生意志与能力的战场。相对漫长的竞赛过程需要坚持的勇气,也需要刻苦拼搏的精神。一批批经历了参赛磨砺的学生,课业学习不再甘于被动,团队的荣誉成为他们的骄傲,乘着竞赛的翅膀,他们一步步飞向了成才之路。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文花顺,2010年考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读研后,导师十分欣赏他在大学本科期间6次参加学科竞赛的优异成绩和创新才能,读研第二年即获硕博连读资格,并发表多篇SCI论文;郝文艳同学因为有参加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的成绩和经历,被国外某高校破格录取到“金融数学”专业深造;王芳同学毕业履职之初,运用竞赛中学到的数学建模方法,为公司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数据系统并很快升职;梁雪亮同学在学院获得创业大赛一等奖和北京市创业大赛优秀奖后,还没毕业就拿到了5份录用通知……

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成才故事,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学科竞赛在大学校园蔚成风气,“好好学习,努力成才”就变为他们发自内心的价值追求。

用机制推动竞赛 用竞赛带动创新

比赛作为展示学业的平台,并不是人人可以获奖。学院认为,只有构建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竞赛机制,才能将学科竞赛的精神及意义惠及更多的学生,从而带动学院的科研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院把学科竞赛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水平的一把尺子,要求每个系至少要组建一个学生创新团队、建立一个创新实验室,为开展学科竞赛和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学院构建了院、系两级联动的学科竞赛组织体系,学院负责竞赛制度的制定与协调,系(部)负责竞赛的具体组织与管理,全院上下合力,形成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创新实践课堂相结合的学科竞赛机制: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将学科竞赛考查内容融入日常教学;针对学院重点支持的竞赛项目,有针对性地开设通识课程,为学科竞赛提供人才储备;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学习兴趣小组建设,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针对学科竞赛及专业知识,深入开展学习研究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探索。为了辅导学生参加每年寒假期间举行的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基础部华卫兵老师连续牺牲了几个假期,培训和指导参赛学生,先后获得1组二等奖和15名选手全部上榜的优异成绩。自动化系物流专业的师生尝试以行业协会带动创新团队发展,让有学科竞赛经历、经过实习认证的同学,免试“见习物流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目前,物流专业参赛学生共28人已经获得了免试资格,可以直接考取“物流工程师”。计算机系于俊超同学在陈志诚老师的带领下承接了某公司的软件课题,经过3年的学习实践,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大赛中获得了仅有的特等奖。

把竞赛融入教改 靠质量铸造品牌

建院以来,学院把开展学科竞赛看作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把学科竞赛工作纳入教学和教改立项中,做到了“三进”“三出”,即学科竞赛进课堂、进毕业设计、进培养方案,出成果、出人才、出品牌。

随着参赛经验的积累,相关学科的教师,都把比赛的题目、实例、成果等带入课堂;有的更以辅导参赛的切身经历,启发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的眼界,让更多的同学从中受益。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每年都会从学科竞赛中筛选出一些题目,供学生参考。在把竞赛融入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也看到了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差距,对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计算机系以学科竞赛为契机,从2009年起在全系建立了学科教学计划模板,为此后开启的一系列具有独立学院特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教改项目奠定了基础。其他系(部)也通过研究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修订、完善了培养方案。学科竞赛的经验正在成为学院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竞赛促进教改,教改提升质量,质量产出成果,成果铸就品牌。这就是世纪学院开展学科竞赛的“因果链”和“产出链”。在学院的荣誉室里,各类学科竞赛的奖牌、奖状、奖杯,目不暇接,它们涵盖了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首都高校物流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国家教育部门、北京市教育部门多位领导来世纪学院考察调研时,无不对学院的竞赛成果表示赞赏。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和学院知名度由此也与日俱增。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