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
2023-10-1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北京市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于2023年10月进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报名须符合以下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具有北京市正式户口,或符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制订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2〕62号)《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京考高招〔2023〕 14号)规定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或在北京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人(须持北京市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二)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考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其中,未成年人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三)相关政策说明

因升学原因将户口迁入我市集体户口的学生,除下列情况可在限定范围内报名外,其他情况不得报名:体育类中专校集体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只能参加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艺术类中专校集体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只能参加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能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二、报名时间和方式

报名包括网上提交报名申请、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和报名资格现场确认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上提交报名申请

时间:2023年10月25日9时至28日17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时间为10月10日9时至11日17时)

网址:www.bjeea.cn

本阶段考生须提交姓名、证件号码等个人基本信息,同时需选择报名单位。考生后续报名资格确认、体检等相关事宜均由报名单位组织实施,本市学籍应届考生报名单位原则上为学籍所在学校,往届考生和京外就读应届考生报名单位为户籍所在区高招办或户籍所在街道(具体由各区高招办确定)。

第二阶段: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

时间:2023年11月1日9时至4日17时

网址:www.bjeea.cn

本阶段为通过报名资格初审的考生选报考试科目(项目)、填写个人简历等具体信息并缴费。缴费标准及网上缴费支付方式见附件1。

第三阶段:报名资格现场确认

报名资格现场确认工作由报名单位负责,主要是核验考生身份和网上提交的报名信息,同时现场采集考生电子照片。该项工作截止时间为2023年11月11日,具体时间和地点由报名单位确定。

确认要求:完成网上个人信息填报并缴费的考生本人持居民户口簿、身份证件原件(往届考生还需持高中毕业证明,京外就读应届考生还须持就读学校开具的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意见,在职职工还须持单位介绍信)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办理报名资格确认手续。

考生完成上述三个阶段且通过报名资格现场确认后,方可参加北京市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结束后,如考生因户口进京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已符合在京高考报名条件,且在相关考试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可按程序向报名单位或区高招办提出补报名申请。

考生报名信息是考生电子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高校招生录取及录取后学籍注册,考生须确保本人高考报名信息准确无误。为保障考生顺利参加高考、录取和高校学籍注册工作,考生在高考报名信息确认之后,到新生入学报到之前不应更改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应及时向报名单位报告,因考生未及时报告信息变更情况而造成的遗留问题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三、报名有关事项说明

(一)报考考试类型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以下简称“统考”)及单独招生考试(以下简称“单考”)两种,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只能报考统考,其他考生可任选一种。

统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参加本科录取的考生还须根据拟报考高校(专业)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本科录取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和选考的3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按《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方式的通知》要求折算后的成绩)构成。高职(专科)录取采用“统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8门)中选定2门,考生相应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合格方能投档。不参加本科录取只参加高职(专科)录取的考生可以不报考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

单考考试科目的设置采取“3+X”的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公共文化课;“X”指招生学校根据不同专业要求设定的综合专业课一科或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两科,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由招生学校自主确定,并根据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组织命题、考试和评卷。考生若只参加“高职自主招生”,请选择“单考”考试类型并选定“不参加公共文化课考试”。

(二)统考和单考的外语考试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六个语种,由考生任选一种。

统考英语听说考试与笔试分离,实行计算机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取听说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第一次考试于2023年12月16日进行,第二次考试于2024年3月进行。其他外语语种考试使用全国卷,听力考试一年两考,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外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第一次考试于2024年1月8日进行,第二次考试于2024年6月8日进行。

(三)统考考生在选报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时,所选报科目须已通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019年及以前的会考成绩须不低于C等级,京外高中就读考生须通过北京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认证)方可报考。拟选报科目未通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可报名参加2024年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通过后于2024年3月4日至6日向高考报名单位申请补报或调整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

(四)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体育专业考试、英语听说考试、外语(非英语)听力考试报名与高考报名同期进行,符合条件拟报名参加相关考试的考生须选报相关项目并缴费。部分考试的时间安排见附件2。

(五)艺术类专业全市统一考试包括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等6个科类,戏曲类实行省际联考。考生可在上述7个科类中选择一类填报,各科类之间原则上不得兼报。同一科类内的不同专业方向可以兼报(音乐类考生可以兼报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表(导)演类考生可以兼报戏剧影视表演、服装表演、戏剧影视导演)。对具有其他专业特长及潜质、确需兼报不同艺术科类的考生,须在2023年11月4日17时前向报名单位提交申请,通过相关审核程序后方可兼报。

(六)考生网上提交报名申请时须自行设定登录密码,此密码将作为网上填报个人信息、网上填报志愿的登录密码,考生须牢记密码并严禁向他人泄露,因考生个人原因导致密码泄露后果自负。

(七)考生报名时须首先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八)高考报名的同时将采集部分照顾政策资格考生信息,符合相关照顾条件的考生须在报名资格现场确认时提供相关信息及证明材料以供审核确认。

网上报名时采集的照顾对象包括: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

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的5A级青年志愿者等考生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其他照顾类型由相关部门审核并提供名单,不在高考报名时采集。

(九)考生体检将于2024年3月进行,具体时间由报名单位通知。

(十)参加高职自主招生并被高校录取的考生,缴纳的高考文化课考试报名费将在考生入学报到后由高校退还。

附件1

报名缴费标准及网上缴费支付方式

报名项目 收费项目 收费标准 网上缴费        支付方式
统考文化课(含高中学业水平        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考试 普通高校招生报名考试费 25元/科次 微信
支付宝
单考公共文化课考试 普通高校招生报名考试费 25元/科次
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含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 普通高校招生艺术专业加试费(统考费) 100元/人
体育专业考试 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加试费 100元/人
戏曲类省际联考 后期按教育部和相关组考校通知进行缴费,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附件2

北京市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相关考试安排

考试项目 准考证发放        (或打印)时间 考试时间 成绩发布时间
艺术类统一考试 美术与设计类 2023年11月27日 2023年12月2日-3日 2024年1月8日
书法类 2023年12月2日起陆续开始考试,考试时间将根据报考人数等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考试时间及安排以本人准考证为准。
音乐类
舞蹈类
表(导)演类
播音与主持类
戏曲类省际联考 具体时间按教育部和相关组考校通知执行
第一次英语听说考试 2023年12月11日 2023年12月16日 2024年1月9日
第二次英语听说考试 2024年3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第一次外语(非英语)听力考试 2024年1月5日 (由报名单位发放) 2024年1月8日 2024年1月16日
体育专业考试 2024年4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注:上述各项考试安排如有变化,以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

附件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图像采集规范及信息标准

一、基本要求

1.报名图像应使用报名考生本人近期(一般为报名年度内)正面免冠彩色头像的数字化图像文件。

2.图像应真实表达考生本人相貌。禁止对图像整体或局部进行镜像、旋转等变换操作。不得对人像特征(如伤疤、痣、发型等)进行技术处理。

3.图像应对焦准确、层次清晰、色彩真实、无明显畸变。

4.除头像外,不得添加边框、文字、图案等其他内容。

二、拍照要求

1.背景:用浅蓝色(参考值RGB<100,197,255>),应均匀无渐变,不得有阴影、其他人或物体。

2.人物姿态与表情:坐姿端正,表情自然,双眼自然睁开并平视,耳朵对称,左右肩膀平衡,嘴唇自然闭合。

3.眼镜:常戴眼镜者应佩戴眼镜,但不得戴有色(含隐形)眼镜,镜框不得遮挡眼睛,眼镜不能有反光。

4.佩饰及遮挡物:不得使用头部覆盖物(宗教、医疗和文化需要时,不得遮挡脸部或造成阴影)。不得佩戴耳环、项链等饰品。头发不得遮挡眉毛、眼睛和耳朵。不宜化妆。

5.衣着:应与背景色区分明显。避免复杂图案、条纹。

三、照明光线

1.照明光线均匀,脸部曝光均匀,无明显可见或不对称的高光、光斑,无红眼。

2.建议配置光源两只(色温5500K-5600K),摆设高度与被拍摄人肩部同高,角度为左右各45度,朝向对准被拍摄人头部,距离被拍摄人1.5米-2米。

四、数字化图像文件

1.数字化图像文件规格为宽480像素*高640像素,分辨率300dpi,24位真彩色。应符合JPEG标准,压缩品质系数不低于60,压缩后文件大小一般在20KB至40KB。文件扩展名应为JPG。

2.人像在图像矩形框内水平居中,左右对称。头顶发际距上边沿50像素至110像素;眼睛所在位置距上边沿200像素至300像素;脸部宽度(两脸颊之间)180像素至300像素。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2003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试办,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阜阳市西清河畔,西清河纵贯其中,杨柳低垂,鸟语花香,环境宜人,是培养经、理、文、工、艺相结合的本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信息工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阜阳师范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学院目前设有新闻传媒系、经济管理系、信息科学系、外语系、食品系和设计艺术系6个系共29个专业,专兼职教师456人,面向安徽、江苏、河南、河北、福建、湖北、浙江、江西等8省招生,在校生近7000人。学院占地37h㎡,教学生活用房15.8h㎡,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340.85万元,各类图书65.51余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33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 建院十年来,学院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深化各项改革,在实践中初步摸索出具有学院特色的办学道路,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赞誉和支持。200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0年7月,学院被授予“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1年起先后与韩国又松大学、日本今治明德短期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美国、意大利海外学习中心、韩国又松大学SolBridge国际商学院、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办学;2012年经省学位办审核确定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十年来,教学、科研发展呈不断上升趋势。学院教师共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教学研究项目39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15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7部,国家发明专利10项。 十年来,学院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英语演讲比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项200余项。其中,2015年荣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二等奖、第三届全国师范生技能竞赛二等奖,2016年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安徽赛区特等奖、Dream动漫社荣获China Joy华东南赛区亚军、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2009年,谢天同学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2010-2011年,齐健、张帅卿、张云明等三位同学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13-2014年张帅卿同学获“安徽省十佳大学生”、“阜阳师范学院‘十大感动校园人物’”称号。2013年学院“同起点连农社”获“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荣誉称号。同时,学院大力鼓励学生创业,为学生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共609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面向未来,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坚持应用型内涵建设、彰显地方性办学特色,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命线,满载着希望和梦想,向建设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独立学院的目标迈进!
  • 保定学院保定市
    学校简介保定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距雄安新区30公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高校党建示范校、河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2016年,学校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列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试点院校,跻身全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学校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始建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10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78年改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与保定教育学院合并,1999年河北保定师范学校并入,2007年升格为保定学院。学校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仅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60余人,还有一批教育、科技、文化界名人。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师昌绪,中纪委原第二书记王鹤寿,浙江省委原第一书记铁瑛,中组部原副部长杨士杰,教育部原副部长臧伯平,著名作家梁斌,东北师大原校长丁浩川等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目前,学校毕业生已成为保定基础教育等各行业的中坚力量,为地方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校园占地920.2亩,建筑面积34.39万平方米。现有生物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物理与电子工程实验中心、教师教育实验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室、信息技术实验室、数学与计算机实验室、外语实验室、公共机房等9个类别的实验室,各类实训室89个。单价千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779.81万元。建有基于异地双活存储的数据中心,校园万兆骨干网络实现有线、无线双网覆盖。图书馆藏有纸质文献144.2万余册,数字资源431万余册,期刊1200余种。拥有清同治年间刊印的《二十四史》等线装古籍1万余册,其中珍善本16种,3种入选河北省首批珍贵古籍名录。自创刊至建国前的《申报》《大公报》等珍贵影印资料千余册。图书馆现有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等19个全文数据库。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453人。教职工999人(专任教师60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27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省社科优秀专家2人,省模范教师2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师德标兵5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5人。聘请中科院院士王梓坤、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曹坳程为特聘教授。聘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95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学校紧密结合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需要,着力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形成了面向保定主导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汽车服务、现代物流、区域生态、文化艺术、教师教育五大特色专业集群,构建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2个,专科专业3个,涵盖理学、文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9个学科门类。《艺术教育》课程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在线开放课程。现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建有“保定学院现代实训中心”等8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与13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集中骨干力量建设的“水润雄安”文化网站,被列为雄安思想文化八大工程之一。学校重视科学研究。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79项,建有科研团队19个,9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成果获市厅级奖励。学校高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载体,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丰富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全国第四、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获奖等次和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学校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原创独幕话剧《蔡和森的布里梦》入选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合唱节比赛中,学校合唱团荣获金奖,200名学生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中国梦·祖国颂”2018国庆特别节目,承担了5个节目的表演任务。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学校屡获佳绩。近年来,学校13支团队入选团中央社会实践专项计划。学校获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校“西部支教”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麦浪飞翔”乡村夏令营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学校荣获团中央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东肯塔基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日本札幌国际大学等20余所国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百余名学生赴国外院校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十余位骨干教师公派赴海外高校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20余名师生经国家汉办选拔赴美国、加纳、萨摩亚、泰国、菲律宾进行汉语教学。2015年,受文化部委派,我校合唱团代表国家参加了第四届爱沙尼亚流行音乐合唱节。2018年,来自美国的两批留学生来校学习专业课程和中华文化。2020年,与汉考国际共建全国首家“HSK留学中国基地”,合作招收留学生,目前已线上培训两期近300名日本学生,受到项目合作方、受训学员一致好评。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创设“三位一体、以文化人”德育模式,实施“七大育人工程”,形成了循环向上、文化育人长效机制。2000年以来,契合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学校287名支教毕业生扎根西部,为边疆稳定、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习近平在信中称赞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十几年如一日,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习近平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他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中宣部等部委联合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专题展出。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先后荣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集体”“中华儿女年度人物”“‘中国好人’敬业奉献好人群体”“燕赵楷模”等荣誉称号。2018年10月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国庆系列节目《奋斗新时代》,讲述了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们的感人事迹,赞誉这个群体是“奋进新时代的重大典型,他们是榜样更是号召”。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不断深化西部支教工作。2018年、2019年,学校与河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共同举办“重温回信,在梦想起航的地方”“回信指引援疆路,支教激励追梦人”系列活动,受到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2020年学校举办“西部育人二十载 浇灌民族团结花”主题活动,连续推出 “致敬支教路”20集系列微视频《绽放》,人民网、“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及河北平台同步进行推送,社会各界和网友反响强烈。进入“十四五”,学校将秉承“德业兼修、知行并重”的校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接保定主导产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为主要路径,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开放办学模式,切实承担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为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受人尊重、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凝聚强大力量!
  • 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市
    学校简介河南城建学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也是全国仅有的以“城建”命名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学校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平顶山市新城区,南临白龟湖,北倚大香山,这里草木葱茏,鸟语花香,学习生活环境宜人。河南城建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和1985年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历经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平顶山工学院等历史时期,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08年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学校工科优势突出,城建学科特色鲜明,开办有5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文、法、艺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能源与建筑环境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留学生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0391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2843人。学校占地面积173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2.02万多平方米,设有两个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教学实验室(中心)105个,校内实训实习场所11个,纸质藏书192万册,电子图书155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3.9万种。拥有中国知网、超星、万方、Ei Village、ASCE、Springer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45个,各类运动场和体育馆面积近11.08万平方米。建设有功能齐全的学术报告厅、体育馆、高标准运动场、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建有河南城建博物馆、李诫建筑文化研究院。在职教职工1500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左右,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职工1100余人,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23人,市、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63名。学校注重内涵建设,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教学团队3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6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省级一流课程29门、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9门;省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工程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工程研究中心5个,星创天地1个,其他创新平台3个。近三年来,承担包括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206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9项;出版著作、教材225部;发表高质量论文526篇;获授权专利375项;连续3年入选河南知识产权建设“十快高校”;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各级各类科研奖励共计582项。近年来,学校先后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测绘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数字化建造方向)、城乡规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输配电方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测绘工程(智能测绘方向)、交通工程等11个本科专业为一本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城乡规划、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建筑学、工程造价、环境设计等16个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重点立项建设单位。与郑州大学、兰州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辽宁化工大学等20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开展双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实行书院制改革,三年来,在“互联网+”“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700多项。设有创新创业学院,搭建了菜鸟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先后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省级众创空间、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认可,就业率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河南省豫中暨城建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市场”设在我校,为学校乃至全省城建类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学校被MyCOS网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列为中南地区非“211”本科院校第20位,是河南省唯一一所非“211”院校排名进入前20位的高校。学校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教育部“百千万工程”项目试点单位,在《2021中国大学评价》课题成果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学校本科毕业生质量排名位居全省高校第9名。学校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战略,建设有河南省城镇综合设计研究院、百城建设技术研究院,搭建了坝道工程医院河南城建学院分院、河南省城乡规划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数字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分数据平顶山分中心、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科研监测中心、河南省城市固废综合处置与生态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智慧建造产业学院、城市建设发展中心、豫信工业信息技术研究院、健康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尼龙产业技术学院等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同政府、企业开展深入合作,积极发挥服务社会职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展深化对外交流,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与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匈牙利、白俄罗斯、塞浦路斯、日本、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2013年以来,先后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工程大学开展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在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及留学生近1200人。学校秉承“厚德唯实、博学慎思”的校训,弘扬“明德尚学,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改革创新,推动转型提升,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先后被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50强高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满意的高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最具国内就业竞争力的高校、河南省智慧校园试点高校、河南省创业教育示范校、河南省省级众创空间、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0年度河南高等教育榜样示范高校、2020年度国内高质量就业示范高校、河南省首批学分制管理示范校、河南省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等称号。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持续转型发展、深化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为基本战略,提升办学层次,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培育国际化特色,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培养具有行业背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的高质量,全力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河南建筑工程大学。
  • 学校简介学院设有经济系、管理系、会计系、电子信息系、资源环境系、文法系、护理系等7个系。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学院的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23人,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十九年来,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了教育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展望未来,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建成一所拥有18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规模,适应经济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有较高办学水平、现代化办学设施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一流综合性高等学校。学院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均在85%以上。学院重视产教深度融合,先后与石家庄道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航天使教育科技集团、北京慧科教育科技集团、北京新迈尔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对七个专业采用“订单式”培养,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前即可高质量就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在全省高校中走在前列,其中,2019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项目授权数量位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名。学院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放办学体系,与韩国又石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3.5+0.5+2”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及研究生教育。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助项目。学院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本,大力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活跃学生第二课堂。2012级环境工程专业唐建哲同学被评为“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国教育报》曾对我院开展的“寸草春晖,感恩父母”感恩教育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原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类型为独立学院。学院依托河北地质大学教育教学的优势资源,以“勤奋、求实、团结、创新”为校训。始终坚持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紧贴市场、突出特色、强化就业”的办学思路,现有在校本科生10604人。学院位于石家庄市空港工业园区,毗邻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及机场高铁站、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京港澳高速公路。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350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506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学院采用欧式建筑风格,校园环境优雅,配备国内领先的教学、公寓等设施,办学条件齐备,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具备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院始终坚持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紧贴市场,突出特色、强化就业”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冬奥会三大战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现有会计学、互联网金融、工程造价、英语、法学、护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26个专业。设有邢台临城、石家庄黄壁庄、秦皇岛石门寨、井陉县张河湾等30余个专业野外实训基地;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石家庄市妇产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等三甲以上实习医院以及会计手工、基础护理、ERP沙盘模拟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等40余个实验实习中心、专业实验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2018年会计系学生参加两岸四地大学生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启课程杯”大陆地区选拔赛,两支参赛队均获全国一等奖。其中一支队伍进军香港,在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 上海纽约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纽约大学按照纽约大学标准、依托纽约大学世界一流的师资资源和选材体系面向全球招聘教师。目前,已建成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师生比保持在1:8之内,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办学至今,先后有20多位各国院士级的学术大师全时为本科生上课。世界一流的师资和极致的小班化教学模式,都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最优质高效的教学体验,实现最大化的学习成果。目前,上海纽约大学现有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各半,国际学生来自世界近80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学校采用全英语教学,并在课外活动及校园生活方面大力创造跨文化交流的环境与条件,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适应并胜任在国际化环境中工作与生活的能力。上海纽约大学颁发中、美两个学位,共三张证书:即由美国纽约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和由上海纽约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双学位体系也是中外合办大学的重要特色之一,学生在毕业以后无论是选择出国深造,还是留在国内就业,都可以发挥中美两套文凭所带来的不同优势和切实便利。

相关阅读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