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省招办就高考录取数据错误向考生致歉
2009-07-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昨日17时许,陆续有考生向省招生办和各高校反映,高考录取查询的有关网站和电信查询及发布的部分录取数据有误。(广东)省招办经过核实,确认是由于数据交接操作失误造成部分数据不准确,已及时收回有关数据并作出更正,重新发布时间为7月11日20时。

  省招生办表示,考生的录取信息以正式录取通知书为准,考生若有疑问,可向各市招生办查询。省招生办向考生表示歉意,并承诺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录取数据准确无误。

  中山大学校方介绍,昨日出现的误差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其档案正在中大进行预录,却被通知其已经被其他院校录取;二是一些未达到中大出档线的考生被通知已被中大录取。对此中大副校长陈春声表示,中大在广东省的出档线仍是文科628分,理科625分。中大将在今天结束录取工作,将有关数据提交考试院考核,录取结果最快也要明天才能查询。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核、正式录取结束后,中大将及时在本科招生网上开通录取结果查询通道(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网址)。

  中大

  追加近400招生名额

  本报讯(记者徐静 通讯员王丽霞、张淼) 广东省高考录取工作昨日继续进行,记者从中山大学了解到,该校今年报考火爆,追加近400招生计划。

  记者从中大了解到,中大今年录取最高分文科663,理科674;文科平均分是638,理科平均分是639;文科最低分是628,理科最低分是625。根据生源及特殊类考生出档情况,中大在广东共计追加了近400个计划。

  广外

  三大原因导致断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志愿文理分别断档88人和107人,成为省内院校中的最大冷门。广外招生办有关负责人认为有三大原因。首先,今年广外在广东增加近500个招生计划,这在近一两年的本科院校招生中算较大规模的扩招;其次,今年广外12个小语种专业首次放在本科提前批招生,吸引了大部分优秀考生报考。“这部分考生在提前批报了广外,很可能就在第一批不选择广外了,这也影响了第一批的招生。”;再次,该负责人表示,很多考生推测去年广外分数不高,今年可能多人报考,会导致分数线增高,结果部分考生反倒不敢报考。

  (记者徐静 通讯员王丽霞、张淼)

  汕大

  不太可能降分录取

  汕头大学招生办主任曾锐介绍,从10日晚上第一次投档情况来看,今年汕大高招录取创下近年来的最好成绩,第一志愿率大幅提高。最热门的专业都在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满。而目前剩余约200个招生计划,预计第二志愿就能全部录满,且分数将高于第一志愿。去年文科个别专业降分录取的异常情况,今年将不会出现。

  (记者徐静 通讯员王丽霞、张淼)

  华工

  华南理工大学招办主任曾志新介绍,华工在广东计划招生3500人左右,而达到一本线第一志愿报华工的考生近6000人,招录比达到1.9:1,创历史新高。今年首推的5个创新班受考生热捧,录取平均分都在630分以上。省内录取昨日结束,估计考生今日可查询录取结果。

  (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孙宏志、龚华萍)

  南方医科大学

  热门专业不像往年扎堆

  记者昨日从南方医科大学招生办获悉,近七成上线考生均能被其报考的第一、第二专业录取。另外,凡上线考生第一志愿报考该校且服从专业调剂的都能被录取。

  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彭成华介绍,与往年考生扎堆热门专业的情形相比,今年考生填报志愿趋于合理。今年,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录取比例为5:1,而往年均在15:1左右。(记者徐静 通讯员王丽霞、张淼)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有46年办学历史,是全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历史最悠久的院校之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379人,高职扩招学生9054人。院校代码:12060,办学性质:省属公办,录取批次:专科。【办学历史】学校前身为广东韶关钢铁集团职工大学,始办于1976年3月,办学初期校名为韶关钢铁厂“七二一”工人大学;1982年6月,粤北三所冶金职工大学合并为韶钢职工大学,由韶钢管理,并迁至曲江区原广东工业大学旧址办学; 2000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普通高等职业学校;2014年6月,由宝钢集团韶关钢铁有限公司移交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办学条件】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曲江校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南华曹溪路188号,邻近京珠高速公路,紧靠广韶公路,毗邻粤北名胜南华寺,占地39.7万平方米;浈江校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狮塘路50号,占地21.7万平方米。我校秉承“以人为本、教育创新、依法治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笃志弘毅、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励精图治,于2005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毕业生近年来总体就业率均在99%以上,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我校下设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8个二级教学单位。教职工496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204人;副高以上专任教师88人,双师素质教师302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人,南粤优秀教师6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广东省技术能手5人,韶关市首期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3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3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人,国内外中青年教师访问学者56人。我校现有兼职教师191人,并聘请了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罗东元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优秀技术人才为客座教授和德育导师,打造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并取得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我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党委获评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工作优秀组织奖、固本强基工程创新奖;先后获评广东省高校优秀“书记项目”1项,广东省高校“三型”党支部2个,“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党支部”创建培育单位1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培育单位1个,全省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2项,广东省暑期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项目1项,广东省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个;学校先后被授予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全国冶金高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就业指导工作在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评估中荣获全省第四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在省教育厅考核中获优秀等级。【专业建设】我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思路,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的专业群。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数控技术、软件技术、物流管理三个专业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为中央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获第一批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实训基地建设】我校按照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发挥背靠韶钢的大优势,探索建立“厂中校”“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央财、省财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的建设为牵引,进一步充实实验、实训硬件资源,初步形成了国家、省级、校级三级实训基地体系。现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11个,下属实验室、实训室、计算机室共112个。其中,中央财政扶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两个: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控技术专业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8个:机电维修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机电技术公共实训中心、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软件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机电技术公共实训中心;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个。我校校企合作蓬勃发展,在韶关和珠三角等地设有150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其中4个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宝钢集团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中国联通(韶关分公司)、广州市友迪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曲江团委(韶关)。在宝钢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设有30个实习实训教学点。丰富的实训资源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技能考证和竞赛】依托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1+X证书评价组织,积极开展高新技术考试、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我校建立全国高新技术考试站和职业技能鉴定所,能组织10个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具有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资质,基本满足学校各专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需求。近十年我校曾先后三次被广东省职业鉴定指导中心评为技能鉴定“先进组织”,并被推荐为1+X证书实施优秀单位。积极推进“双证书”和1+X证书制度的建设,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取得一个或多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据统计,我校历届毕业生有近半学生考取了两种以上证书,最多的甚至考取了八种职业资格证书,大大提升了我校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同时,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贴近行业企业标准及规范的系统赛前训练。近两年来,我校师生先后斩获几十项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奖项,圆了广大师生“人生出彩”的职业梦想。【文化育人建设】我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推进图书和信息资源建设,建有音乐室、绘画室、形体训练室、九龄广场、松林公园和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二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建立奖、助、贷、减、免制度,依托大学生就业与终身发展协会、心理健康协会、英语俱乐部等70个学生社团,发挥红色文化节、校园读书节、商务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科技创新大赛等品牌活动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文教育和社会实践,为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促进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培育了学生“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人文精神。46年的发展历史,我校在教学、技能培训、学生管理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建校以来,培养了以“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庄庆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管理骨干和以黄晓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人才。我校毕业生素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和综合素质高著称,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多年来一直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我校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幽雅的校园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立志成才的求学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为企事业单位推动技术技能累积、科学研究、培养订单人才架设了平台,校园文化育人主体功能和功效得到充分展现。
  • 学校简介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江门幼专”)是江门市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基础是江门幼儿师范学校,于2019年招收第一届大专生。学校位于江门市江海区朝翠路1号,占地面积300亩。学校按7500人规模设计,总投资9.78亿元。一期投资4.33亿元,于2019年9月完成了6.92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并投入使用;二期投资5.45亿元,建设规模10.16万平方米,计划于2022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学校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15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58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0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数占专任教师48%。学校在校生5700人,连续三年大专新生报到率达93%,远超其它同类学校。学校设置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英语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等七个专业,建有奥尔夫音乐实训室、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心理咨询室等各类实训室324间,纸质图书27万余册,电子图书33万余册,科研仪器设备完善,配备直属幼儿园1所,校外见实习基地67个,可满足各专业学生实践实训教学需求。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教学质量优秀,专业优势突出,学、研特色鲜明,朝着“为全省学前教师教育提供示范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目标迈进。
  • 学校简介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阳江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的前身阳江师范学校创建于1916年,学院传承了百年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是关山月、许章衡、谢天赐、陈章绩等艺术名家的母校,粤西地区教师队伍中坚力量的摇篮。学院以“崇德远志,精艺博才”为校训,按照“立足地方,以区域发展需要的专业为主体;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实操型人才;建设为区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办优师范、办强工科,突出优势,凝聚特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人民满意、社会需要、具有持续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现有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财经系、机电系、信息工程系、食品与环境工程系、艺术与设计系、旅游管理系、体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继续教育部等10系2部,开设专业42个,拥有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并已逐步形成先进制造业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商贸、蓝色旅游、师范教育和现代农业等专业群。至2021年底止,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教职员工617人,其中专任教师466人,高级职称136人,双师型教师270人。学院的教学改革、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6至2021年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技术奖励8项,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2个、市重点实验室3个,专利授权165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省级科研立项70多项,发表高质量论文77篇,主编专著、教材20余本。普通高校重点科研项目平台和项目立项连续两年位居粤东西北高职院校之首。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62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省级一等奖51项、二等奖87项)。近几年的省级教学教改课题、省级实训基地和省级大学实践基地等省级质量工程立项数量在同类高职院校中名列前三。学院是全国首批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先进示范基地、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阳江市人才工作示范点、阳江市青年就业转移培训中心、阳江市扶贫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学院还设立了8个国家级行业职业技能考试站和培训点。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院按照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把握新机遇,开启新征程,不断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建设以工为主,农、管、文、艺、教协调发展,海洋特色鲜明、智能制造见长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为目标,立足阳江、对接大湾区、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35位驻镇帮扶农村科技特派员,主动服务乡村振兴,为我市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和“双区”建设服务培养更多的道德高尚、技能过硬的高职人才,积极做出“阳职贡献”。(资料更新至2022年2月)
  • 学校简介“世界客都”梅州千百年文教史上首间公办高职院校—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以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学制三年(主要招收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学院在梅州农业学校(梅州市理工学校)办学基础上,总用地面积达到640.88亩,包括“三大校区”(本部北区、东区、西区,城东校区,广梅产业园校区)总规划建筑面积29.93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1.2万人。学院设置农业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教育学院5个二级学院,计划开设45个专业;首届招生开设畜牧兽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大数据技术、学前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等5个专业,2021年秋季开始招生,计划招生1000名学生。学院立足梅州,服务广东,辐射闽赣,打造一流高职院校,为服务梅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梅州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推动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三个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壮大特色现代农业),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进一步完善梅州教育结构,打通梅州中、高职连读渠道,扩大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升学空间。目前,办学历史悠久的梅州农业学校继续招生,充分利用教学、实训资源和系统性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升学、就业途径和选择空间。
  • 学校简介岭南师范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学校前身雷阳中学堂,1904年始设师范科,1935年成立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1978年更名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升格更名为湛江师范学院,2014年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办学声誉良好。在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历程中,学校肩负兴学育人的办学使命,坚持“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形成了“强师范、厚理工、兴商科”办学思路,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用人才,为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学校是全国第一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2000年),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列入广东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和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7年被推选为广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2018年列入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校”“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和“广东省文明校园”等称号。学科专业体系完备。设有32个(含8个挂靠)二级学院,建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教育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3个(教育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现有本科专业7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32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师范专业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形成了门类齐全、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2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和化学)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专业认证,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汉语言文学和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汉语言文学和小学教育)、省级特色(重点)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4门。学校面向26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7000多人。办学资源丰富。校园占地面积2569亩(寸金校区1009亩,正在规划建设的湖光校区156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52.3万册,中外文纸质现期刊1395种,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60个,电子图书310.94万册,电子期刊5.07万种、130.14万册。获批“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有国家级基地2个(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师培基地4个和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1个。建有省级教学平台14个,建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25个以及湛江市重点实验室4个。设有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国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6个、一般科研平台24个。师资队伍结构良好。现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570多名,博士学位教师530多名,双师双能型教师770多名。151人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32人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65人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48人被遴选为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9人被遴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30人被评为省级“强师工程”资助对象。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人才培养质量优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国家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省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厚的人文、科学与艺术素养,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以及学术科技、专业实验、师范生技能、体育竞技、外语口语、艺术表演和社会实践等竞赛活动中屡获殊荣。2018年,毕业生考研录取人数突破600人,考研录取率突破10%,考研录取率居省内高校前列。2019年,4名校友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仅有41名)。毕业生扎根粤西、挺进珠三角、深入全国各地就业,被国内主流媒体誉为“粤西过江龙”;援藏支教持续35年,毕业生被誉为“援藏良驹”。在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排在广东高校第18位。对外合作交流广泛。1998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已培养培训长短期留学生800多人。同80多所高校、教育机构以及近30所中小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合作、教育培训、教师互聘和学生跨文化学习交流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出国(境)开展学习交流、实习研修和社会实践活动。经教育部批准,与爱尔兰高威—梅努斯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与亚洲潜水联合会合作举办“亚洲潜水学院”;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举办以中国武术和体育康复保健为特色的孔子课堂,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并升格为“孔子学院”;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哲学研究院联合成立“中白哲学-文化研究中心”;正式加入了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和粤港澳高校联盟,并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加入了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连续十一年承办国台办重点项目“湛台大学生夏令营”。荣获“2019-2020年度广东省高等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先进集体”;成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和“红树林研究院”。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驻地部队等紧密协同,在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法律与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拓展办学资源,不断提升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在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和“互联网+教育”战略部署,立足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动力,大力推进“新师范”“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兰艳泽、校长阳爱民。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