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2023年高考专科考生分数分布
2023-07-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23年北京市高考专科考生分数分布

分数 本段人数 累计人数
404 1 1
394 3 4
389 1 5
387 1 6
386 1 7
382 1 8
380 3 11
378 1 12
377 1 13
375 2 15
374 1 16
373 1 17
371 3 20
369 1 21
368 1 22
366 2 24
364 2 26
362 1 27
361 3 30
360 2 32
359 1 33
358 1 34
357 2 36
356 1 37
355 2 39
353 1 40
352 3 43
351 2 45
350 4 49
349 1 50
348 2 52
347 1 53
346 2 55
345 3 58
344 4 62
343 1 63
342 4 67
341 2 69
340 1 70
339 3 73
338 2 75
336 3 78
335 6 84
334 4 88
333 2 90
332 1 91
331 4 95
330 3 98
329 5 103
328 2 105
327 5 110
326 4 114
325 6 120
324 5 125
323 4 129
322 5 134
321 3 137
320 2 139
319 5 144
318 2 146
317 2 148
316 5 153
315 4 157
314 2 159
313 5 164
312 6 170
311 1 171
310 5 176
309 5 181
308 5 186
307 2 188
306 6 194
305 5 199
304 4 203
303 9 212
302 4 216
301 7 223
300 11 234
299 10 244
298 9 253
297 4 257
296 9 266
295 9 275
294 12 287
293 12 299
292 16 315
291 14 329
290 15 344
289 14 358
288 12 370
287 14 384
286 23 407
285 13 420
284 16 436
283 18 454
282 20 474
281 23 497
280 28 525
279 27 552
278 25 577
277 22 599
276 26 625
275 34 659
274 30 689
273 32 721
272 39 760
271 34 794
270 48 842
269 38 880
268 46 926
267 49 975
266 60 1035
265 55 1090
264 59 1149
263 61 1210
262 71 1281
261 69 1350
260 76 1426
259 65 1491
258 88 1579
257 97 1676
256 94 1770
255 89 1859
254 87 1946
253 102 2048
252 82 2130
251 80 2210
250 118 2328
249 96 2424
248 104 2528
247 99 2627
246 132 2759
245 112 2871
244 115 2986
243 89 3075
242 88 3163
241 110 3273
240 126 3399
239 121 3520
238 115 3635
237 88 3723
236 105 3828
235 79 3907
234 94 4001
233 113 4114
232 100 4214
231 99 4313
230 99 4412
229 85 4497
228 96 4593
227 77 4670
226 99 4769
225 93 4862
224 89 4951
223 88 5039
222 83 5122
221 84 5206
220 79 5285
219 75 5360
218 63 5423
217 84 5507
216 70 5577
215 61 5638
214 65 5703
213 68 5771
212 81 5852
211 79 5931
210 60 5991
209 70 6061
208 52 6113
207 65 6178
206 46 6224
205 63 6287
204 53 6340
203 46 6386
202 61 6447
201 52 6499
200 50 6549
199 41 6590
198 34 6624
197 41 6665
196 42 6707
195 49 6756
194 53 6809
193 48 6857
192 38 6895
191 37 6932
190 37 6969
189 34 7003
188 33 7036
187 42 7078
186 39 7117
185 39 7156
184 40 7196
183 43 7239
182 42 7281
181 41 7322
180 30 7352
179 36 7388
178 49 7437
177 42 7479
176 35 7514
175 26 7540
174 38 7578
173 43 7621
172 40 7661
171 32 7693
170 35 7728
169 34 7762
168 17 7779
167 27 7806
166 33 7839
165 28 7867
164 24 7891
163 27 7918
162 19 7937
161 28 7965
160 17 7982
159 22 8004
158 20 8024
157 20 8044
156 24 8068
155 24 8092
154 19 8111
153 12 8123
152 16 8139
151 13 8152
150 11 8163
149 17 8180
148 29 8209
147 23 8232
146 21 8253
145 14 8267
144 17 8284
143 13 8297
142 16 8313
141 20 8333
140 7 8340
139 16 8356
138 19 8375
137 10 8385
136 12 8397
135 8 8405
134 8 8413
133 13 8426
132 12 8438
131 11 8449
130 11 8460
129 12 8472
128 12 8484
127 10 8494
126 14 8508
125 7 8515
124 5 8520
123 3 8523
122 8 8531
121 11 8542
120 15 8557
0→119 1249 9806

注:统计中的分数含全国性加分。

2023年北京市美术类考生专科综合分分数分布

分数 本段人数 累计人数
316 1 1
308 1 2
302 2 4
301 1 5
298 2 7
297 1 8
296 3 11
295 1 12
291 1 13
290 1 14
288 1 15
287 2 17
285 1 18
284 1 19
283 5 24
282 5 29
280 3 32
279 6 38
278 5 43
277 1 44
275 1 45
274 3 48
273 4 52
271 6 58
270 3 61
269 3 64
268 3 67
267 6 73
266 6 79
265 2 81
264 1 82
263 5 87
262 6 93
261 3 96
260 3 99
259 9 108
258 10 118
257 6 124
256 3 127
255 11 138
254 9 147
253 12 159
252 4 163
251 9 172
250 7 179
249 18 197
248 14 211
247 14 225
246 13 238
245 12 250
244 14 264
243 21 285
242 15 300
241 14 314
240 11 325
239 12 337
238 11 348
237 14 362
236 10 372
235 18 390
234 14 404
233 12 416
232 13 429
231 12 441
230 5 446
229 7 453
228 13 466
227 9 475
226 9 484
225 8 492
224 7 499
223 8 507
222 9 516
221 9 525
220 2 527
219 6 533
218 6 539
217 5 544
216 6 550
215 6 556
214 6 562
213 11 573
212 4 577
211 4 581
210 4 585
209 5 590
208 1 591
207 4 595
206 3 598
205 3 601
204 3 604
203 3 607
202 2 609
201 1 610
200 2 612
199 1 613
198 2 615
197 2 617
196 2 619
195 1 620
194 2 622
193 2 624
191 2 626
190 1 627
189 1 628
188 2 630
187 2 632
185 1 633
180 1 634
179 1 635
176 1 636
175 1 637
160 1 638
156 1 639
154 1 640

注:该统计为美术统考专科合格考生综合分成绩分布统计。

综合分 = 高考文化课成绩(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分及照顾加分)×50% +美术统考成绩/300×450×50%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拥有单独招生资质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单位、湖南省卓越和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曾任学院名誉院长。  学院前身“湖南私立修业学堂”始建于1903年。民主革命先驱黄兴、教育家徐特立、开国领袖毛泽东是学院早期教师的杰出代表,培养了革命先烈毛泽覃、国家领导人王首道、“国歌之父”田汉等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才。   学院占地面积2470亩,分两区一场一基地,即东湖校区、马坡岭校区、产学研示范场和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图书馆2座,带400米标准跑道的足球运动场2个,建筑面积8500平米的大型体育馆1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场地30多个,各类实验实训场所117个,教学和生活服务设备设施完备。现有教职工1000人,其中正高37名、副高199名,“双师型”教师占90%以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6名、国内访问学者20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9名,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9项,省科技进步奖7项,全国农业丰收奖2项,专利98项。  学院设植物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人文科学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与艺术课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八院两部,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开设农林、制造、车辆、财经、商贸、食品、人文、电子信息八大类共41个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精品专业4个、教改试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实训(教师培训)基地5个,省级校企合作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   学院与隆平高科、新五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建有长沙都市花乡、动物医院、百通机电公司、机电驾校、机动车检测中心、生物产品检测中心、现代农机产品展示推广中心等7个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400多个院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兽医院、畜牧兽医应用技术研究所、食品研究所、藤本植物研究所等技术服务平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拥有“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培训基地”、“湖南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湖南省退役士兵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基地”、“芙蓉区大学生创业辅导培训基地”等培训平台,是解放军直招士官定点院校,“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业教育集团”和“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组建和理事长单位。  学院坚持依托行业、对接产业、办好专业、融入企业、服务农业,走产学研深度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的道路。近几年,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十佳优秀农民创业培训基地”、“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南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等获全国一等奖十多项,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国内多家权威媒体对学院的改革发展均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院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遵循“为时养器,器为时用”办学宗旨,励练“务本崇实,修德精业”校训,办学特色和示范作用日益凸现。当前,正在努力建设一流职院,打造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建立一流机制,争创一流业绩,朝着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
  • 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市浑南区
    学校简介沈阳建筑大学地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沈阳,位于风光壮美的浑河南岸。 学校是一所以建筑、土木等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工为主,工、管、理、文、农、艺术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原隶属于国家建设部,2000年在国家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中划归辽宁省管理,2010年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诞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一所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伴随着共和国前进步伐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高校。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大学使命,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建设行业发展,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2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是国家建筑行业优秀人才的摇篮。 学校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博士一级学科及学校总体排名均位列辽宁省属理工类高校第一名。2017年学校入选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省一流特色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工程造价等12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动画、环境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等9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近16000人,现有本科生113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00人,外国留学生800余名。 学校设有15个学院(教学部),19个直属科研机构和直属科研平台,现有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导师716人,教授211人,副教授428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中国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及辽宁省创新团队10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16人。 学校本科教育包括7个门类下25个专业类,共53种专业。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我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现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省级实验中心及实践基地28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2个。辽宁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辽宁省易班发展中心)落户我校。学校本科招生实现了国内一批次省区全覆盖。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行业就业特色显著,国企就业和世界500强就业状况良好,考研升学率连年新高,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态势稳定。 “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科技总经费15.65亿元,累计科研立项5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金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20余项。发表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2300余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在《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校在中国高校产学研实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3名。我校入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 ,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立项320余项,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30余项,2次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连续6次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是国家教育部选定的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单位,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可以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是辽宁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博士奖学金生招收院校,是辽宁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辽宁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学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的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是基地的示范项目。学校与罗马尼亚特来西瓦尼亚大学共同建立了孔子学院,与美国马赫西国际大学开展了管理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 学校校园底蕴深厚、优美宜人。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一座长达756米的亚洲第一文化长廊将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学校校园获得国家“2008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秉承“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建筑大学而努力奋斗!
  •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安顺市西秀区
    学校简介学校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2001年由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的安顺农业学校、财政学校、卫生学校、工业学校等四所中专学校组建而成,是安顺市唯一一所全日制的公办综合性高职院校。学校所处的安顺市地处贵州省中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拥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全省交通网络发达、快速便捷的地区。全市风景区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以上,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拥有黄果树和龙宫2个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和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学校占地1181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7.7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总面积21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实习场所面积11.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亿元。现设有应用医药系、护理系、经济管理系、旅游系、农业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现代工程系、学前教育系等八个系,打造旅游管理、健康服务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商贸物流、畜牧兽医、数控技术3个特色专业群。建有3D环幕导游实训室、康养护理模拟病房、电子商务实训室、数控机械加工中心、3D打印实训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162个,与阿里巴巴集团等企业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9个;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建成全域旅游开放性实训基地、VR虚拟现实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7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8亿元,满足所有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工作需要。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84.95万册,电子图书、期刊31.91万册。教学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信息化教学设备配套齐全,办学条件优越。现有专兼职教师760人,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是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2021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贵州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要求,立足安顺、面向黔中、辐射贵州,着力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适应数字化应用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到2024年,将学校建设成支撑区域经济社会乡村振兴、康养旅游、军民融合、智能制造、黔货出山等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高地和支持技术进步的创新动力源,开启“黄果树下好康养•四新四化育新匠”新篇章,成为引领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的“贵州样板”。
  • 学校简介四川警察学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公安厅与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共同管理的全省唯一一所全日制政法公安类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于1950年建立的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公安厅公安学校,2000年建立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建立四川警察学院,2011年获批警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全国省属公安院校中第六所升本、第一所开展警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第一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学校主校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占地面积467亩,固定资产总值5.0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2.12亿元,建有各类实验室、实训场、运动场(馆)111个,与全省公安机关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9个,图书馆藏书98万册。校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级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学校成都校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占地面积243亩,于2019年9月全面投入使用。学校现有本专科生5616人,硕士研究生76人;在编教职工493人,其中专任教师312人(正高职称46人,副高职称101人,博士101人)。围绕公安学、公安技术、法学3个一级学科,开设有侦查学、治安学、公安管理学、禁毒学、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法学、安全防范工程9个本科专业和警犬技术1个专科专业。学校建有国家级警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高水平学科平台,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公安部重点专业培育点1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7个,其中“涉藏警务教师团队”是全国公安院校中唯一的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属高校重点研究基地7个。整合现有科研平台和团队,建立四川警事科学研究院,正式启用国家毒品实验室四川分中心。学校以“铸造忠诚警魂、培育时代新警、服务公安工作”为办学宗旨,秉承“政治建警、依法治校、从严治学、特色发展”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育警铸魂”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办学目标,坚持公安学历教育、在职民警培训和警务科学研究协同发展,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高水平重点公安院校。建校70余年来,先后为各级公安机关和政法部门培养输送6万余名毕业生,培训7万余名学员,涌现出1万余名英雄、模范、功臣,被誉为“警察的摇篮、英雄的熔炉、精神的铸所”。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公安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是199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镇江教育学院、镇江市职业大学和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镇江分校合并成立的一所综合性公办普通高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办学渊源可以追溯到1912年我国职业教育先行者、著名国画大师、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正则女校,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学校地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现有主校区、丹阳校区、润州校区和老校区等4个校区。主校区坐落在美丽的丹徒区十里长山南麓,依山建园,藏秀聚才。学校传承吕凤子先生“崇爱尚美”的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亲情服务,全面关爱学生,形成了“人文素养+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办学特色,文化育人特色品牌荣获教育部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学校紧贴高职办学特点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认真贯彻人才培养“工学结合”理念,坚持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高教性”, 确立了“四平台(Flat)八模块(Module)”(简称4F8M)高职课程模式,扎实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对接、职业能力与基本素质能力有机衔接,为地方培养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占地面积近1000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6亿元,有12个二级学院(部)。设有36个专业,其中央财支持的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重点专业3个,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3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十三五”期间,学校着力打造“三大专业组合”,即:集成装备制造、电气、交通等专业,构建镇江智能制造的“全过程”生产性专业组合,打造新工科板块;集成人文、旅游、艺术、财贸、学前教育等专业,构建镇江文化产业的“全方位”智慧型专业组合,打造新文科板块;集成医药化材、卫生护理、眼视光等专业,构建镇江民生事业的“全周期”服务型专业组合,打造大健康板块。现有“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9个,省精品课程10门,出版工学结合教材5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省级重点教材20部;有校内实训基地60个,建有数控、自动化系统、嵌入式系统等校内实训实验室150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64个。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近80万册,电子资源图书300多万种。学校设有国家专利导航研究基地、大运河文化带研究镇江分院、镇江市旅游学会、吕凤子文化教育研究所、全面素质教育研究所、沈括研究所和赛珍珠研究所等研究和服务机构,并与韩国牧园大学、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等学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681人,其中专任教师48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教师31人、副高职称教师237人,双师型教师281人。副高职称以上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约55.9%,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0人,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团队3个、“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国家和省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60余人。近5年,学校获批并承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1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职院校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基地1个、镇江市重点实验室2个;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9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工信部科技计划项目4项、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7项、省高校哲社科项目54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8项,其中政府奖7项;承担地方政府和企业横向合作课题128项;为部委办局、市县区提供政策咨询报告51篇;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研发的成果获授权专利6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7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91篇,其中SCI、EI、SSCI、CSSCI等收录论文96篇。《镇江高专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市)招生,在省内开展社会人员招生,同时承担地方中小学师资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9000多人,专接本学生1000多人。近5年,有10余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十佳自强之星”“第四届中国母亲河奖”提名奖和全国茅以升教育奖,2支团队获得团中央、教育部“推普攻坚”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荣誉称号,1314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22余名师生获省市共青团系统先进荣誉,6个团队、15位师生荣获江苏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称号,近40名同学在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78名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470多名学生在全国和省、市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学校与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开展“3+2”本专科衔接分段培养,与盐城射阳中等专业学校、镇江卫生学校、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润州中等专业学校等开展中高职“3+3”“4+2”分段培养,以开放大学为依托,组织开展开放本科、专科学历教育,与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本科、专科成人教育、远程网络教育,构建了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教育相互衔接,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开放大学、远程高等教育等相互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本专科毕业生。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5%以上,很多校友走上了各级党政领导岗位或成为企业管理岗位骨干,一大批优秀校友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行业标兵等荣誉。学校连续多年保持“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获得了“全国高职创新教育杰出贡献院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文化育人,竭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全面加强各校区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充实内涵,创新管理,集成优势,提升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联系方式:校长办公室:0511-88962911  传真:0511-88962345招生办公室:0511-88962261 88911067

相关阅读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