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校考资格名单
2023-10-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京教函〔2023〕449号

各相关高校,北京教育考试院:

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经论证审核,确定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校考资格名单,现印发给你们。各相关高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要求,切实做好艺术类专业校考各项工作。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23年9月28日

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校考资格名单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学校创办于1949年3月,是山西省建校较早的师范学校。1949年11月起,先后称朔县师范、朔州师范、雁北师范学院朔州分院、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2012年9月15日,省政府批复学校升格为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5月15日,教育部函复备案,正式批准在原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属于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由省人民政府领导,朔州市人民政府管理,教学工作接受省教育厅的检查和指导。目前学校内设15个内设机构,设置中文、外语、数计、自然科学、政史、学前教育、体育、美术、音乐9个系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125人。学校先后为晋西北及周边地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和输送4万名人才。 ——办学理念先进 发展定位: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效益”的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培养思想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过硬的小学、幼儿园师资以及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专业定位:以师范教育类专业为优势和特色,同时根据自身条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办非师范教育专业,逐步构建“突出师范教育,适度发展非师范教育”的专业布局。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坚持“育强自己的、引进外来的、共用社会的”人才强校战略,全面优化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435人,专任教师240人。在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研究生116人,教授1人、副教授28人、高级讲师12人、讲师119人、助教67人,副研究员1人、馆员21人,从南开大学等院校聘请客座教授30余人。 2018年3月,学校先后派出160多名专任教师及管理人员赴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进行培训学习,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各类人员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教学设施完善 学校占地552亩,建筑面积近23万平方米,包括综合教学楼、艺术中心、图书馆、培训中心、多功能餐厅、生活服务中心和六栋学生公寓。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集党政办公、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功能于一体;教学、实验、行政用房总计10.2万平方米;学生公寓4.6万平方米;艺术中心和综合教学楼建有演艺厅、钢琴房、电钢室、画室、舞蹈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22个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纸质藏书40万册,电子图书10万册,期刊报纸500余种,大型电子阅览室有200台计算机;运动区由标准化体育场、篮球场、网球场等组成,总计2.5万平方米; 校园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40%,学校的各种教学设备配置符合专科办学的部颁标准。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作为我校学前教育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进行普惠制幼儿园试点,推动全市普惠制幼儿园的发展。 ——校园文化丰富 学校共成立学生社团28个,共有注册青年志愿者2840人,2017年在全国“百团公益大作战,万人红心做公益”活动中“朔师萤光志愿队”获“人气团队奖”第一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朔州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60名志愿者与市交警一道走上街头共同维护交通秩序,参加市团代会志愿活动,市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十九大宣讲大会,走进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志愿服务活动参与6380人次。 ——社会声誉良好 学校加强应用型研究,建立基础教育研究与朔州地方文化研究并驾齐驱的科研工作格局:山西省社科院朔州分院、民革中山书画院先后落户我校,建立儿童心理、小学教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基地,省文联把我校列为挂牌艺术创作基地。近五年来被中国知网收录学术论文400多篇,出版著作12部。在研省级课题4项。 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办学品牌,凝炼办学特色:专科段学生参加专升本选拔考试,连续十四年名列全省前茅,学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 显著的办学效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顶岗支教、社会调查、文化艺术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先后接待教育部、省、市各级领导和兄弟院校的考察交流90余次,学校被国家授予“中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教育创新示范单位”和“小学教育研究基地”等荣誉称号,获得省级“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等几十项殊荣。
  • 学校简介梅河口康美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国标代码:14702)。学院地处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吉林省梅河口市,位于康美梅河口医疗健康中心大健康产业园区内,园区总占地面积622亩,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集医药商贸、医疗、教学、医养结合四大板块于一体,毗邻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海龙湖湿地公园,风景宜人。学院开设护理、助产、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9个医学卫生类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院与吉林医药学院、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联合培养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专业人才。学院校内实训有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医学技术实训中心、药学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和康复实训中心,现有实验实训室197间。配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仪器,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环境中巩固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实现个性成长;学院现有三甲级教学医院——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全国县域医院竞争力五十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国家示范卒中防治中心、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单位、吉林省产前筛查中心、吉林省癌痛规范化病房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来院调研时题词赞誉“梅河口市中心医院代表我国县域医院的最高水平”。学院秉承“明德、拓新、厚学、至善”的校训,依托梅河口市政府和广东省揭阳市国资委下设投资控股集团(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实施政、校、企、研一体化开放办学。学院以“一体系、两基地、三创新”为特色,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以“康美梅河口医疗健康中心”为基地,实行链条式、集团化发展。学院依托医药卫生健康行业、根植梅河口、面向省内外,借助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东风,以多样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传承技术技能为使命,不断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适宜现代医药卫生与健康服务需求的新型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先进的办学模式:学院拥有校外实训基地数十家,能够满足学生的课间见习和实习,目前已经与省内外有关医疗机构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形成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喜人局面。教学团队:学校现有教师中职称占比达53.8%;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达44%;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比达51.7%;有教学医院兼职教师近百人。建立了省内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带头人团队。聘请了卫生行指委教授担任学校教学顾问。由医院主任医师、特色技术传承人、省市学科带头人等承担实训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无缝对接 。优良的教学设施:学院现有标准化教室、计算机教室、现代化语音教室,基础医学实验、医学技术实验、药学实验,护理实训实验室近200间,配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仪器。学校现有教学医院1所,其他校外实训基地数十家,能够满足学生的课间见习和实习。优美的校院环境:学院办学条件完备,拥有可以满足各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有满足学生多彩文化生活的体育馆、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等设施;有供学生畅享知识海洋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餐饮、现代化公寓等。
  • 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阿拉尔市
    学校简介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塔里木河源头、南疆区域中心城市——阿拉尔市。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是师市直属正处级公益二类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4月10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综合类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业务上受兵团教育局指导和监督。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校区规划占地面积1069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投资21.36亿元人民币,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13.28万平方米,总投资11.36亿元,于2021年3月22日开工建设。一期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二期项目预计2022年动工,2023年年底可投入使用。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目前设有机电一体化、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纺织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工程造价、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数字媒体技术等9个专业。2020年9月实现首批招生358名,2021年招生1583名。目前在校生1680人。2022年计划新招2500人,在校生可达到4200人左右。目前学院由6个行政机构和5个二级学院,及一个基础教育部组成,共有教职工126人。2022年计划新增纺织品设计、旅游管理、护理、建筑工程技术、通航器维修、空中乘务等6个专业,到2025年可实现开设31个专业,形成两柱(纺织服装、通航产业),六梁(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教育、健康)八个专业群的学院结构。预计在校学生可突破一万人。通过浙江职教联盟七所院校组团签订帮扶协议及柔性人才引进为学院后期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师市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学院建设发展,通过简政放权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自主权,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师市进一步探索高校办学管理模式,打造示范样板。学院与第一师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塔建三五九建工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尔新农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分公司、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阿拉尔市疆南五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六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为校企共建“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学院将与签约企业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专业学科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合作,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直接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逐步构建校企合作双赢局面。学院立足于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做好人才聚人产业留人工作,为兵团南疆及师市人口集聚将带来积极的作用,为南疆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2021年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表演类节目评选中,我院报送的两个节目获得1个兵团一等奖、1个兵团三等奖,并代表兵团参加教育部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表演类节目评选,在众多优秀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到成都现场展演。
  •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市迎泽区
    学校简介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坐落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1953年,学校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国家高教部;1962年划归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直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合并,组建太原理工大学,同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12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文体为舟、承载德智、全面发展”的办学传统,彰显“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行业翘楚和道德楷模,如著名教育家赵宗复、“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曰伦、圆弧齿轮专家朱景梓、“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谢克昌、“知识分子楷模”栾茀、“草原公仆”云布龙等,深刻诠释着百廿老校“得天下英才以育之、育一代新人以报国”的崇高追求。   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设有24个专业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筹)。现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学生40311名、国际学生475名、教职工4039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双聘院士10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7名。学校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创新创业50强高校,荣膺首批“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学校21个专业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各类创新团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创佳绩,大学生学科竞赛成绩稳居全国高校50强;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4项金奖,位居全国高校金牌排行榜第9位;“清泽心雨”思政平台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螺丝钉之家”入选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学校高度重视并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体育工作格局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竞技体育成绩斐然,是国内迄今为唯一一所获得过男篮、男足两项全国总冠军的大学。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曾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累计承担“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各类项目1634项;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42项。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近年来,学校努力打造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才智引擎,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累计为地方和行业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百亿元。  “汾水之滨,煌煌学堂”。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谋求人类福祉为己任,坚定不移朝着建设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学目标奋勇前行。
  • 学校简介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先后在承德、石家庄、保定、邯郸等地办学,现位于邢台市区,西临风景秀丽的太行山脉,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邢衡高速、邢汾高速贯穿本市,交通便利,郭沫若曾两次为学校亲笔题写校名。2003年4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独立升格为普通高等院校,改名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河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河北省优质高职院校、河北省高职“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单位、国家机电行业骨干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河北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副秘书长单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基地。2014年获省教育厅批复,与邢台学院、邢台市装备制造行业协会共建“邢台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填补了邢台市应用型本科机电类专业院校的空白,学院从此步入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行列,为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相互衔接奠定了良好基础。2019年7月,河北省第二十届大学生运动会在我院隆重举行,作为河北省历史上第一所成功举办大运会的高职院校,得到了省、市领导、参赛院校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学院占地面积近800亩,固定资产8.48亿元,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5万人,开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焊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与会计、休闲体育等46个专业,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8个领域,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5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3个,河北省示范专业2个,河北省教育行业标准贯标样板学校专业2个,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专业群为龙头,相关专业群协调发展的“工科为主、文管兼备”的办学格局。 学院拥有“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国家示范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汽车电子实训基地”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有河北省高校金属材料加工与数字化成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机电类专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同时容纳800名学生实习,可进行机、电、钳、铸、焊、模具等多个工种生产性实训的实习实训中心等130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和产学合作基地220个;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和国家、省、市三级技能培训基地,可同时承担32个X证书试点的考核鉴定工作。 学院有教职工584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13人,双师素质教师29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398人,拥有河北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5人,全国机械行业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2名,15人次在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会中任职,形成了素质优异、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在全国机械行业教育系统、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有较大的影响力。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互融、学工合一、德技双修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分别与德国、美国、加拿大、荷兰、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等二十多个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出版著作(教材)366本,论文1291篇,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省级课题63项,市厅级课题331项,取得授权专利489项,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247项,建有省级科普示范基地“无人机智能应用科普基地”。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国际奖项1项,国家级21项,省部级320项,市厅级266项。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建校来,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7万余名。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累计直接创造经济效益6亿多元。

相关阅读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