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招办建议:填报第一志愿须“冷热配”
2011-06-2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不少考生家长对平行志愿仍“蒙查查”,广州市招办建议: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实习生 陈晓芬 肖凤鸣 通讯员 戴秀文

  昨日于琶洲展馆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人潮涌动,拥挤程度不亚于广州春运时的火车站!考生及家长渴求志愿填报答疑解惑的心情可见一斑。广州市招办介绍,今年是广东实行平行志愿的第二年,仍有不少考生及家长“蒙查查”,建议考生报考时,认准排位,提高准确命中率,填报第一志愿组三个高校志愿时,必须“冷热搭配”。

  参考排位并慎选专业

  今年是广东实行平行志愿的第二年,很多考生及家长对平行志愿相关政策还未完全吃透。广州市招生办副主任戴秀文称,填报志愿是综合考量和整体协调的结果,考生可根据“三结合”提高录取机会:

  一是结合专业兴趣,解决爱选什么的问题。戴秀文建议,考生要慎重选择专业,不要把报考的眼光局限在大学专业上,要结合未来的就业趋势综合考量,理性报考。“学校只能陪伴人一段时间,但专业选得恰当却可以陪伴人一辈子。”戴秀文如是表示。

  二是结合高考成绩,解决能选什么的问题。戴秀文提醒考生,今年分数波动较大,考生光看分数是行不通的,要看具体排名,方能准确定位。

  三是高校冷热搭配,增加录取机会。“这是最老套但却很实用的方法。”戴秀文说,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都有开放,但各高校招生人数不一,冷热不同,考生在填报时就要拉开各高校的冷热梯度,既冲又保。

  二B院校竞争“惨烈”

  记者从咨询会上获悉,重点本科段,全省上线4万考生,人数不多,落榜数在可控范围之内,其中文科招生计划万余人,上线考生近九千人,落榜机会不大。但理科方面,则有3.2万考生争2.6万个招生计划。

  二A批次院校,今年招生计划和上线考生数几乎持平,没有任何悬念,其中文科3.1万上线考生争2.8万个计划,理科6.2万余考生争6.2万余招生计划,几乎1:1的比例,考生没有太大压力。不过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招办主任李雯分析指出,也不能太乐观,或许由于上线考生数和招生计划数基本持平的缘故,会导致部分热门高校报考更加热门,从而导致热门高校录取分数线“抬升”的现象。

  但在二B院校方面,多个高校招生负责人则表示,今年二B至二A院校高分考生扎堆,二B院校竞争将格外“惨烈”。李雯告诉记者,有关统计显示,在二B段,文科类上线考生有4.5万余人,但高校招生计划仅不到3万,约1.5万考生面临落榜。理科类略好一些,上线考生有4.7万,招生计划仅3.5万,1.2万考生面临落榜风险。

  相对于二B院校的激烈程度,专科层次的考生压力稍小。但由于专科A线批次名校不多,又都是公办,考生还是略有竞争,其中,文科类5万考生争4万余计划。理科类,4万考生争3万余计划,平均1分之差有400—500名考生竞争,属于正常现象。

  但到了三B批次,则出现高校招生数多过上线考生数的“掉陷饼”景象,三B类理科有5万计划仅3万考生争夺,文科有6万考生争取5万余计划。除去复读、因经济问题不愿报考的考生,报考基本平衡。

  省内一本院校“估分”

  中山大学

  按“裸分”安排专业

  中大今年在广东省招生计划总数为3650人,其中理科2722人,文科928人,投档比例为1:1。对于政策性加分,中大规定各类加分或降分分值累计不得超过20分,且考生的高考“裸分”不低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分数线。

  安排专业时,原则上以考生实际高考成绩为准;在实际高考成绩相同的条件下,优先录取含政策性加分的考生。对于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采用分数级差办法。同一专业的第二、三、四、五、六志愿的级差值分别定为2分、1分、1分、1分、1分。

  华南理工大学

  热门专业增广东生源

  华南理工大学今年投放广东省的总计划约为3200人,其中热门专业如机械类创新班等重点增加在广东省的招生计划。今年华工的投档比例为1:1.02,对于服从专业调剂的已进档学生一般不退档,对于不服从专业调剂的学生不会再打电话咨询学生意见。专业录取时不设专业级差,政策性加分在专业录取时不予考虑。

  暨南大学

  15个重点专业不考虑加分

  暨南大学今年在广东招收2000人,其中理科招收1354人,文科招收646人。暨南大学招生负责人表示,广东考生文科在全省前3800名,理科在全省前12000名的考生报考暨大比较有希望。考生如果想报考国际学院、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等学院的热门专业,对分数有较高要求,参照往年分数,需过重点线30分以上。对于政策性加分,暨大在投档录取时予以承认,但是在专业录取时,有15个重点专业不考虑任何加分,考生以“裸分”从高分到低分根据招生计划投档录取。

  华南师范大学

  超重点线5分希望较大

  华南师大今年本科计划招生6400人,广东省师范专业安排在提前第一批录取,不采用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华师今年在广东的投档比例是1:1.05,对于服从专业调剂,且身体条件合格的考生一般不退档。

  华师招生负责人表示,广东考生报考华师第一批次专业超重点线5分左右希望较大。专业录取时不设专业级差,政策性加分在专业录取时不予考虑。

  华南农业大学

  上重点线可大胆报考

  华南农业大学今年招生计划9500人,其中省内招收7400人。华农今年在广东的投档比例为1:1.02。华农招生负责人表示,考生只要上了重点线就可以大胆报华农。去年,华农文科第一志愿录取率为88%,最低分595分;理科第一志愿录取率为76%,最低分610分。因此,该负责人建议考生最好在第一志愿组填报华农。

  华农对要求转专业的学生实行“优秀优先”的原则,允许各专业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校内流动,且每年有超过20%的学生可以获得修读双学位的资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靠前填报注意保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今年在全国招5000人,在广东招生计划是3955人,普通文科和普通理科人数大致相当。广外的招生老师介绍,广外的录取分数线都在变化,今年也很难估计。但他说,报考广外的原则是靠前填报注意保底。

  南方医科大学

  上重点线报考都有希望

  南方医科大学今年在广东省招理科生1899人,文科生266人,所有专业均对理科生开放。据南医大招生老师介绍,无论文理,只要考分超过重点线,均有希望获录,但是,南医大的王牌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还是要超出理科重点线45分以上才比较有希望。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政策性加分可用于南医大的投档和专业录取,但是临床医学(八年制)却只认裸分。

  广州中医药大学

  投档比例为1:1.05

  广州中医药大学今年在广东省招2487人,投档比例控制在1:1.05。广中医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的考生不论文科理科均有希望被广中医录取。今年理科新增中药制药专业,共招30人。

  广中医最热门的七年制临床专业只招收理科生,估计分数线要超出重点线10分以上;中医学五年制专业则文理兼招,考分大约超过重点线5分。

  汕头大学

  专业录取适用政策加分

  汕头大学在广东本科招生计划为文科327人,理科675人。汕头大学的招生老师告诉记者,今年高考分数超过重点线的考生填报汕头大学有一定的把握。在政策性加分方面,加分不仅可用于投档,还可用于专业录取。今年汕大的投档比例控制在1:1.05以内。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海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原暨南大学水产系、原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湛江分院先后并入,1979年升格发展为农业部直属的湛江水产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具有62年办学历史的湛江水产学院和39年办学历史的原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湛江分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湛江农业专科学校,1997年进行实质性合并组建为湛江海洋大学。2001年12月,国家气象局主管的全国重点中专湛江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2005年6月,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2021年1月,省委、省政府明确由我校作为举办校,与阳江市政府、省教育厅、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学校在祖国大陆南端两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市和阳江市办学,校园环境优美,依山伴水,绿树长青,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8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2万人。湛江市的湖光校区(校本部,麻章区海大路1号)、霞山校区(霞山区解放东路40号)、海滨校区(霞山区海滨大道中5号)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892亩,其中湖光校区坐落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东侧。湛江校区设有水产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滨海农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船舶与海运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中歌艺术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学院。阳江市的阳江校区(江城区罗琴路1号)西靠阳江八景之一的罗琴山,南临风景优美的罗琴湖,总规划用地面积3500亩,第一期建设项目用地512亩,已于2021年6月建成。校区设有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等5个学院,首次招收学生710人。第二期规划建设7个学院、30个专业。学校秉承“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海大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办学理念,根据“把学校打造成为中国南方涉海人才培养的摇篮、海洋科技创新的高地、海洋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广东海洋强省、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海洋大学”的目标定位,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战略,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中心、师资建设为关键、教育质量为生命线,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海洋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华南地区海洋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1997年1月,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为海洋大学校牌揭幕时高兴地说:我们国家很需要这样一所大学。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李长春、张德江、汪洋和胡春华均对海大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寄予厚望提出要求。2018年5月,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湛江调研时指出,湛江还有广东海洋大学等科技研发力量,在海洋资源创新开发方面独具优势,要用好这些重要创新平台,把它们作为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打造成为创新发展主引擎,为湛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2021年3月,时任省长马兴瑞莅校调研时指出,海洋大学要继续加强内涵建设,在海洋强省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和影响力。学科专业齐全。学校现有“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作物学”5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水产一级学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被列为“优势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学科被列为“特色重点学科”。现有“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海洋科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水产”“海洋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广东排名分别为第1、2、3名。有83个本科专业,其中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以上优势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343人,其中专任教师1688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677人、博士学位者648人;博士生导师95人、硕士生导师388人;特聘院士2人;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双聘院士、入选青年珠江学者、“扬帆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等共8人,省级培养对象14人;现有15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5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1名省部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气象教学名师、7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4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研平台优良。学校拥有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水产动物病害防控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等4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7个市厅级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航海技能训练中心等1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7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5个广东省产业学院;16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拥有1个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对象——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建有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具有国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实验室)、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等98个校级教学科研实验室。有全国高校中水生生物标本最多的水生生物博物馆以及与自然资源部(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2个“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办学条件完备。学校拥有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校史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以及海洋广场、文化广场、运动场和标准游泳池等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80.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值20.68亿元,教学科研设备值5.51亿元,图书馆藏书392万册(含电子图书)。建有规模可观、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校园网。育人效果显著。建校87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培养了30多万名(含继续教育)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了以新中国第一位远洋船长陈宏泽、中国四大家鱼全人工繁育之父钟麟、中国珍珠大王谢绍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省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获得者、深圳报业集团原董事长吴松营,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原局长、中国知名海洋专家吴壮,全国劳动模范、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湘峰,首届深圳新生代创业风云人物、深圳市中深装建设集团董事长柯颖锋,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金奖获得者李周葵以及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模范”刘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英才。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海水稻——中国新饭碗”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商业组全国金奖;“珍珠产业4.0——引领世界珠宝行业进入新时代”项目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全国金奖。长期以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南沿海等地区,其中大多数已成长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或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为中国海洋水产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科创成果丰硕。近五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195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各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国家级项目217项;科研经费达9.4亿元;获得授权专利1595项;出版著作教材166部;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16件;发表学术论文6744篇,其中三大索引1455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4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6项,“石斑鱼精准营养研究与高效饲料开发”“罗非鱼链菌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石斑鱼高效环保饲料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颗粒检测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船舶压载水采样及检测成套技术装备”项目获中国航海技术发明一等奖;“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培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两广地区牡蛎产业价值链特征与政策研究”等项目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对外交流活跃。面向国家和广东省重大需求,推动与国外及港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关系。服务社会有作为。攻克海水稻技术难关,助力“南粤粮安工程”。“海稻86”发现者陈日胜教授研发海水稻成果亩产突破900斤,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广泛报道,得到袁隆平院士点赞。研发了基于纳米发电、温差发电、电磁发电等多种发电方式的海洋能收集、转化、管理与存储技术,成果已经在海水淡化、海岛供电等多方面进行了转化应用。主持首次制定海水中PAHS测定国家标准,提升了海洋环境监测水平,提高了海洋有机污染的预防与治理能力。研发了石斑鱼高效环保饲料关键技术,显著提高了饲料利用效率、配合饲料普及率以及优质蛋白源自给率,减少对国际市场鱼粉豆粕的依赖,推广应用累计生产石斑鱼高效环保饲料8.47万吨,新增产值11亿元、新增利税2.2亿余元、增收节支5500万元。研发了人工生态珊瑚礁修复、红树林生态保育与滨海湿地修复以及南方沿海大型海藻生态系统恢复等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技术。研发了基于北斗星通导航定位技术的南海渔业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南海渔业资源数据化和金枪鱼探捕国产化。攻克沙锥鱼全人工繁育的国际难题,实现了国内外沙锥鱼全人工养殖的产业化。培育出国家级农业新品种——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和凡纳滨对虾“兴海1号”,为振兴我国南珠产业,促进南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我国对虾产业摆脱国外亲本的控制,自己主导对虾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对虾产业竞争力作出突出贡献。香蕉、红江橙、海大菠萝蜜、火龙果、茂海辣椒系列等一大批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园艺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从海大走出湛江,走向全国。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作为主要依托单位参与建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主持编制了《广东海洋文化强省建设规划》《广东省现代水产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向农业部、外交部提供30多份“南海渔业问题”内参报告,为我国南海渔业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海洋强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港)、环北部湾经济区,积极助力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聚焦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的“三步走”战略安排和今后五年重点实施的“九大工程”目标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强化办学特色,以更加先进的理念培育社会英才,以更加执着的努力提升科研水平,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延揽高端人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国际化进程,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为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广东省先进扶贫工作单位。学校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隶属广东省教育厅管理,下辖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附属幼儿园、广东省中药研究所三家直属单位。学校以专科层次教育为主,专业涵盖工、理、医、管、艺等门类,人才培养纳入广东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广东省中医药局的人才管理范畴,同时承担了三个系统教育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是培养药学、中药、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医护卫生、健康管理等大健康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历史回顾】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6月16日的广东省中药材学校,校址在广州市塞坝口;1974年3月迁址至浆栏路并更名为广东省商业技校第一分校;1979年9月改为广东省医药技工学校;1983年成立广东省医药职工中专学校,与广东省医药技工学校一起办学;1984年迁址至广州市天河区龙洞,1986年3月成立广东省医药学校。1999年学校开始承担高等教育,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正式升格为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更名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2008年7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8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获得“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6年11月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成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广东省文明校园”称号;2018年12月,学校通过评审成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立项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单位;2019年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2020年10月,入选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0年成功入选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2020年12月,学校中药学院教学党支部入选全省新时代高校党建 “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单位;2021年学校荣获全省先进扶贫工作单位。近年来,学校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统领,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结构,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先后获得“广州市创业带动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广州市天河区创业带动就业基地认定,成为天河区科技孵化器;“广药职院众创空间”被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2016年2月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级“众创空间”;2017年,“广东省治未病与新型健康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2017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现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职业教育历程,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有龙洞和白云两个校区,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龙洞校区为主体的办学格局,龙洞校区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医保健学院、护理学院、制药工程学院、药学院、生物技术学院、中药学院、食品学院、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化妆品与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学校招生以广东省为主,面向全国,目前主校高职全日制在校生15782人,成教函授生6635人;校园总面积1233亩,其中龙洞校区455亩,钟落潭校区778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257万元,拥有实验实训场地面积7.7万平方米,57个校内实训基地,1162个校外实习基地。【高职扩招】2021年,学校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前共设有河源市卫生学校、汕头市卫生学校、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湛江中医学校、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6个高职专业学院,作为我校分校区,高职专业学院目前在校生1122人,主要集中在护理、药学、中药学、助产等专业。2021年,学校新增了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湛江中医学校、广东省连州卫生学校、河源卫生学校、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阳江江华医院有限公司等6个社会学历提升计划教学点,共招生录取868名学生,学校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为学生合理设置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明确了基本教学条件和师资要求,与之共同加强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办学特色】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明德精业、惟民其康”的校训,坚持“为人类健康事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宗旨,根据“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健康广东”的社会发展目标,围绕健康相关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服务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优化专业结构,逐渐形成以中国特色高水平中药学专业群为示范引领,以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护理、药物制剂技术、中医养生保健、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等6个专业群为骨干培育,卫生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化妆品技术等3个专业群为基础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1+6+3”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结构优化、重点突出、内涵先进、资源共享、优势凸显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为广东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根据专业特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对完整又相互联系的,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采取项目驱动方式实施梯度课程建设,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学校持续深入推进内涵建设,中药学专业群纳入国家双高建设计划,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医养生保健、中药学、人物形象设计和医疗设备应用技术等5个专业获得国家级“骨干专业”认定,中药制药技术教学团队获得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技术、护理、药学、中医养生保健、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等6个专业群获得省级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成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和重点专业11个、广东省一流高水平专业7个,立项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一类品牌专业1个、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二类品牌专业8个,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专业16个,“1+X”证书制度试点23个,高职本科协同育人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4个、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业9个,省级现代学徒试点专业17个;立项建设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主持制定教育部高职高专4个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7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建设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个;立项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3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6项。2014年,学校主持的“基于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制药类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荣获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七届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对接医疗器械产业的专业群构建及校所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广东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职食品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荣获广东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基于VR技术开发‘虚拟工厂’,推进食品药品类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创新”荣获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全局式’推进‘健康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荣获广东省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卓越中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服务县域经济、对接医械产业——跨区域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两个项目荣获2019年职业教育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学校积极倡导“教参式”的教材观,建立校级和二级学院两级教材建设立项机制,逐步形成以国家级、省级精品教材为导向的教材建设体系,近年来主、参编各类教材167部,其中:首届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主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39部,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首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二等奖1项。学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改革创新,2015年起调整教学计划,增设创新创业课程,2016年增设美育教育,2019年将1+X证书制度试点、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思政等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实施了博雅教育计划,开设公共艺术必修课;在校期间,学生至少修习一项艺术技能。艺术的火种,点亮了学生的健康生命,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业人士,而是一个有文化的完整人格的人。【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素质好,业务精,具有丰富企业经验和行业背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70人(含东校区三二分段专业教师70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46人,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09人,博士、博士后113人,近81%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86%专业专任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学校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行业企业聘请了一批能工巧匠作为兼职专业教师,更好地满足了目前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我校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4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青年珠江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化工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高职专业领军人才4人,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4人,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省海外名师项目3人,省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2人。【职教集团】2008年11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牵头组建了“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拥有成员单位943家,包括学校32所(中职13所,高职6所,本科13所),政府部门4家,事业单位22个、行业18个,科研机构9个,企业858家。集团特色鲜明,成为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的唯一一个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在国家职教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作为省唯一代表作报告;作为省惟一代表对口支援西双版纳州;连续四年入编《全国职教集团化办学案例汇编》。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集团内部的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外部监控制度、运作方式健全;创建了融合行业办学 、融合企业育人、融合生产教学的 “产教三重融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构建“中-高-本”衔接职教体系;开展“校政行企”的“四层次紧密合作”,服务社会产业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2018年,确定为广东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科技创新】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积极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课题,联合培养人才,逐步形成科研、教学、实践三者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局面。2016年以来,学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达35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项,立项总经费1962.66万元。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类技术服务项目89项,横向课题合作经费659.34万元;科研总经费达2622万元。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110项,教职工发表论文1416篇,其中被中文核心期刊收录277篇,SCI收录47篇,EI收录19篇,ISTP收录4篇。【社会服务】学校是国家南药基地、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广东省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广东省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执业药师培训基地、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人才培训基地,拥有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广东省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承担着行业培训、技能鉴定、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和科学普及等重要社会服务工作。学院籍成人函授在校生5882人,中国药科大学成人在校生1678人,自考相沟通在校生1133人, 远程教育在校生182人, 2021年开展培训逾56000人次。学校还是全国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医药专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理事单位、广东省高职高专食品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单位以及教育部高职高专药品类、食品类、轻化类、化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广东省药学会药用包装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专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东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会会员单位,主办和承办了全国医药职业院校高职高专组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药品(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研讨会暨建设成果展等技能大赛、学术会议、业务年会、博士论坛多项活动,在省内外的兄弟院校和企业中产生广泛影响。【国际视野】2019年11月,学校荣获“2019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是本年度唯一入选的国内“大健康类”职业院校,2020年学校成为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UK NARIC)会员单位和“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际专业标准评估认证计划”试点院校,2020第五届中国(青岛)世界职业技术大会上荣获“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2020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蝉联“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中国职业教育走近世界职教中心-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荣获2020第五届中国(青岛)世界职业技术大会优秀案例。2021年,我校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研究会单位会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单位。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同意我校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举办健康管理和医疗设备应用技术等2个中外合作双学历教育项目,同年在国家教育部获得备案。2019年9月,首届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正式入校学习。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增加到4个,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在省内高职学校居于前列,均对接世界职业教育强国的一流院校举办,课程设置已得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余所高校的认可,毕业生可以直接转学分攻读学士、硕士课程。2021年,引进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UK NARIC)的专业评估认证项目,开展健康管理专业国际化认证工作。近3年,学校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澳洲南澳大利亚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澳洲绿星健康护理教育开发集团、新加坡南洋学院、韩国济州观光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台湾弘光大学等国(境)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涵盖学历教育、课程引进、师生交流、联合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与学校保持长期、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国境外高校、企业超过50家。作为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的发起单位,学校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大健康发展与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人才培养高峰论坛、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等系列涉外会议,大力推进大健康产业的本土化与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与现代化,以产业特色、国家高度和国际视野,努力探索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大健康产业全球化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学校重视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比较优势的优质职业教育的对外输出,系统设计服务“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开发了具有国际通用职业标准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保健养生涉外培训包”。2019年,学校招收了11名老挝留学生来校参加学历教育,为中国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国家开展服务和援助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模式和范例。2021年,学校与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境外办学、留学生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深度合作。学校不断在探索和实践内地高职院校与港澳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2017年7月,香港职业训练局和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正式认定学校成为广东省内高职院校内唯一一家粤港合作美容师“一试多证”定点考场。项目专业增加到2个,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地区唯一能开展美容美发和食品安全粤港“一试三证”项目考核鉴定的高职院校。2019年,学校粤港“一试多证”美容师项目面向台湾考生开放,列入国家教育部2019年对台教育交流立项。2019年,学校师生于5月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产业核心技能素养大赛广州赛区比赛中荣获特等奖,8月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产业核心技能素养大赛,又获得冠军,我校荣获两岸教育交流贡献奖。2021年,我校多次与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互访交流,开展与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合作项目。当前,学校立足粤港澳,辐射台湾地区,正在打造粤港澳台四地认同的区域职业教育培训品牌。【社会声誉】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特色求发展,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走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之路。学校自创办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五十多年办学的执着探索和成果积淀,也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充分肯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前列,是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高素质毕业生遍布广东乃至全国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人类健康相关行业,不少成为行业中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深受各界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22年1月
  • 珠海科技学院珠海市金湾区
    学校简介位居2021年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第二珠海科技学院(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18日,2011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与吉林大学签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协议,2021年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校17年来,学校共为社会输送80000余名本科生、123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获评“广东省文明校园”“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连续7年居于国内各大同类院校排行榜榜首,转设后首次参评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之一软科,位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二、广东省民办高校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党委被评为广东省教育系统和珠海市先进基层党委,荣获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省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2个、全省“三型”党支部2个、全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2个,党建“书记项目”连续两年获省委教育工委通报表扬。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领导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专家来校调研期间,对学校把党建工作放在最核心位置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学校党委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一流学科专业学校围绕珠海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对标大湾区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设25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9大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优势学科3个、校级重点学科15个,拥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转型试点发展专业7个。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科研取得显著成果学校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艾瑞深校友会网2020年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名中位居同类院校首位,目前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学校设备先进、设施齐全,建设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67个,近五年可支配科研经费总额达1.51亿元,稳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为区域400余家企业提供了近8100次检测服务,解决技术难题120余项,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和创新成果奖5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引进机制和培养环境,组建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研发能力较强、德才兼备、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其中二级教授15名、博士生导师53名,省级教学名师14名。近五年,学校教师在全国和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各级各类奖项56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9)》中位列全国同类院校十强。 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稳步实施“海外名校”战略目前学校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交流关系并开展实质性合作;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鼓励学生赴国(境)外学习深造,截至目前已选派3000多人次学生赴国(境)外留学、交流;大力培育特色项目,积极创新中外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与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对接,在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英语等5个专业组建“2+2”中外双学位项目专班。注重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学生屡获国内外竞赛大奖学校注重塑造学术品牌,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自2006年起开始举办“科技大师系列讲座”,定期邀请院士来校讲学,迄今已有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和国际宇航科学院的95位院士光临,并主讲了143场讲座。学校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创新创业类等赛事,近4年来荣获各级各类奖励1677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被誉为国内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坐落于经济特区之一的广东省珠海市。校园由闻名世界的设计悉尼奥运会场馆的澳大利亚PTW公司按照澳洲滨海建筑风格整体规划设计,环境优雅、椰风海韵、空气清新、风光绮丽,是莘莘学子读书学习的理想园地,被誉为国内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 学校简介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是2006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是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合格院校。现有惠州福田校区和广州增城校区,全日制高等教育以福田校区为主,学校承担国家计划省内招生任务,面向全国招生,专业设置涵盖医药卫生、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体育等几大类。有医药健康学院、护理康复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智能光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学前教育、中药学、药学、中医康复技术、护理、医疗设备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电子商务、空中乘务、工程造价、工商企业管理等47个专业。在校学生1万余人,专兼职教师52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分别占32%和24%,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优秀教师5人,广州增城区优秀教师11人,国家和省部级行业协会和专业学会正副会长(理事长)10人。学校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是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联盟副主席单位,被德育报社评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福田校区建设项目被广东省发改委列为广东省2014-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列入了惠州市2015-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福田校区地处国家5A级罗浮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政府建设罗浮新城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运动休闲、养生旅游于一体的高等科教集聚区。学校对接罗浮新城打造“世界级康养基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和紧邻广州增城区的位置优势突显。校内公寓为一体房,阳台、空调、中央热水系统、全自动洗衣机、网络等设施俱全。截止2019年6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科技、体育和文化竞赛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共169项,其中全国性奖励34项,省级以上奖励134项。学校积极推行“双证书”考核制度,采取政策措施鼓励学生参加多职业、多工种技能鉴定。2015年以来,累计为在校学生进行技能鉴定及组织相关考试8500多人次,培训人数达12000多人次。近年来我校教师申报和获得国家专利11项,主编参编教材72部,其中教育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20部,共计立项校级科研项目81项,省厅级以上项目14项,教师发表科研论文380余篇。 2016-2018年荣获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赛项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17-2018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第十一届“新道杯”广东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三等奖;2017-2018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12月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9年6月取得广东省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高职组一等奖等荣誉。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秉承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三贴近’的职业教育,建设三个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搭建三个社会服务平台”近年来,工程学院及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精心实施“警民共建暖心工程”,促进刑满释放和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充分体现了高等院校服务社会,教书育人的本职所在,为构建和谐、美丽、幸福的新时代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学校正以福田校区为依托积极创办“百名英才、千亩校园、万人学子、4A景区”的现代化高职院校。学校采用普高、专插本、自考本科以及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办学相结合的模式,分别与泰国西那瓦大学、台湾育达科技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群马日本语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进行联合办学,形成了以普高教育为主体,自考、专插本、出国留学、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清远市清城区
    学校简介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学院位于清远市清城区,距广州市中心仅60多公里,毗邻白云国际机场,许广高速、广乐高速、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广高铁在市区设清远站,广清城轨(首期)清城往返花都、白云国际机场,交通便捷。学院设有护理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旅游家政与艺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创意设计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学生11373人(不含面向社会扩招部分)。教职工61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 2 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 3 人,省级科技特派员36人,清远市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30人,清远市“起航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清远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学院坚持扎根地方,立足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融入珠三角核心区,面向沿海经济带,建设区域特征明显、专业特色鲜明、服务能力卓越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先后被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东省职工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院办学综合实力稳居粤东西北高职院校前列,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2020)》中位列全国高职高专第248名,全省第24名。学院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实验(训)场所总建设面积达116323平方米,建有26个实训基地、6个实训中心、273个实验实训室,其中建有护理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等5个国家级实训基地,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助产、商务英语实训基地、会计实训基地等8个省级实训基地。建有多媒体教室10263个座位、语音室160个座位,专业机房16个,公共机房10个,教学用计算机3802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1940.22万元;价值5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317台。学院与630多家企业(行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各专业建立了大批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护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省重点建设项目。拥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学院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持续提高。学院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文化育人内涵,构建具有清职院特色的“合和”育人文化体系,努力打造绿色校园、美丽校园和书香校园。每年的文化艺术节、科技学术节,49个学生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展现青春风采,助力健康成长。学院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呼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先后与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西兰、马来西亚、美国、丹麦、芬兰等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多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训、交换生学习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专业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和其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院办学标志性成果:▊获得多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015年以来,学院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共9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0项。其中“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网络化、规范化省校两级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平台创新与实践”(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一横两纵’互链产教融合机制的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19年)等3个成果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考核全省排名靠前2020、2021年“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考核位列全省高职院校A类19名、14名。▊专业(群)建设成果丰硕国家级骨干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生物制药技术。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护理、药品生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省级品牌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护理专业群、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家政服务与管理。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康复治疗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据截至2021年11月25日)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