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2023年高招本科普通批录取第二次志愿征集工作将于20日8时开始
2023-07-2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本科普通批录取第二次志愿征集于7月20日8:00至20:00进行。考生须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www.bjeea.cn)了解参加本次志愿征集院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本科普通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下30分以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即418分(含)以上未被录取考生均可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参加本次征集志愿填报。征集志愿为平行志愿,考生可选报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可选报6个专业,并填报是否服从院校专业组内专业调剂选项。

本次征集志愿的招生学校共计15所,招生计划1193人。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须参考《招生专业目录》和高校招生章程中对报考资格、收费标准、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的说明。征集志愿录取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一次性向招生学校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

广大考生要珍惜此次征集志愿填报的机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填报志愿。

本科普通批第二次征集志愿专业计划

1090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36人

{01} 不限选考科目:

10 学前教育 9人 (79800元)

11 会展经济与管理(大数据传播) 10人 (79800元,北京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12 汉语言文学 9人 (79800元)

13 小学教育 8人 (79800元)

〔以上专业录取时满足考生第一志愿专业;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精英学子,学校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近100所高校达成合作,建起与海外知名高校的沟通桥梁,为学校在校生提供海外升硕的保障。通过雅思分层教学,海外名校激励,留学生涯规划,背景提升优化,一对一导师全程指导等策略助力学生牵手世界名校,实现“国内本科+国外硕士”的无缝对接;办学地点:大兴区〕

1091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191人

{01} 不限选考科目:

10 金融学 18人 (79800元)

11 金融科技 19人 (79800元)

12 数字经济 15人 (79800元)

13 会计学 10人 (79800元)

14 财务管理 15人 (79800元)

15 金融工程 15人 (79800元)

16 国际商务 17人 (79800元)

17 审计学 15人 (79800元)

{02} 物理(必须选考):

20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15人 (79800元)

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7人 (79800元)

22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5人 (79800元)

〔以上专业学校与英、美、澳、加等11个国家59所海外名校建立合作开设本硕联合培养项目,考生可自愿报名。学校通过量身定制方案、雅思教学、GPA和留学资格背景提升、一对一导师指导,保证学生100%实现海外升硕〕

1092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79人

{02} 物理(必须选考):

20 机械电子工程 2人 (32000元)

21 通信工程 33人 (36000元)

22 自动化 3人 (32000元)

2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人 (32000元)

24 软件工程 21人 (39000元)

25 物联网工程 14人 (39000元)

26 数字媒体技术 4人 (36000元)

1093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503人

{01} 不限选考科目:

10 国际经济与贸易 39人 (46600元)

11 财务管理 78人 (46600元)

12 市场营销(品牌管理与策划) 34人 (46600元)

13 金融工程 33人 (46600元)

14 应用心理学 53人 (46600元)

15 汉语国际教育 51人 (46600元)

16 社会工作 21人 (46600元)

{02} 物理(必须选考):

2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 21人 (46600元)

21 工程管理 15人 (46600元)

22 工业设计 14人 (46600元)

23 城乡规划(国际班) 14人 (46600元)

24 建筑学 14人 (46600元)

25 电子信息类 36人 (46600元,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26 数字媒体技术 18人 (46600元)

27 计算机类 62人 (46600元,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以上10-27专业办学地点:校本部〕

109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 346人

{01} 不限选考科目:

10 酒店管理 171人 (49800元)

11 金融学 49人 (49800元)

12 财务管理 58人 (49800元)

13 人力资源管理 24人 (49800元)

14 市场营销 10人 (49800元)

15 健康服务与管理(中日联合培养)8人 (49800元,该校与日本帝京科学大学联合培养,成绩合格可获得两校双学位)

16 酒店管理(国际课程班) 9人(59800元,设置雅思必修课,核心课程双语授课,可自主选择与海外合作院校双学位项目,成绩合格可获得两校本科双学位与海外硕士文凭)

17 金融学(国际班) 9人 (59800元,设置雅思必修课,核心课程双语授课,与英、美、新、澳、加等国家高校合作开设本硕培养项目,成绩合格可获得两校本科双学位与海外硕士文凭)

18 财务管理(国际班) 8人(59800元,设置雅思必修课,核心课程双语授课,与英、美、新、澳、加等国家高校合作开设本硕培养项目,成绩合格可获得两校本科双学位与海外硕士文凭)

〔以上专业录取时满足考生第一志愿专业;办学地点:大兴区〕

2150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 1人

{01} 不限选考科目:

12 朝鲜语 1人 (30000元)

2156 大连财经学院 1人

{01} 不限选考科目:

13 汉语言 1人 (27500元)

2241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长春〉 2人

{01} 物理(必须选考):

10 土木工程 2人 (26000元)

2340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1人

{01} 不限选考科目:

11 国际商务 1人 (32000元)

2343 哈尔滨华德学院 2人

{01} 物理(必须选考):

11 机器人工程(英才班) 1人 (26800元)

{02} 化学(必须选考):

20 焊接技术与工程(英才班) 1人 (28000元)

3153 上海立达学院 7人

{01} 不限选考科目:

10 金融科技 3人 (59800元,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方向,可选“4+1”本硕联合培养方向,部分课程双语教学)

{02} 物理(必须选考):

20 人工智能 3人 (59800元,可选“4+1”本硕联合培养方向,详见学校招生简章或网站)

21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人 (59800元,可选“4+1”本硕联合培养方向,详见学校招生简章或网站)

3650 江西科技学院〈南昌〉 2人

{02} 物理(必须选考):

2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人 (25000元)

4620 三亚学院 1人

{02} 不限选考科目(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20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 1人 (60000元)

〔以上专业与美国伯克利学院联合培养,只招有该专业志愿考生,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

4631 海口经济学院 1人

{01} 不限选考科目:

10 休闲体育(网球) 1人 (46900元)

〔以上专业引入英国草地网球协会教练员课程(LTA)教学体系。以“教育、激励、成长、协作”的教学理念。第七个学期赴英国实习,并考取LTA三级教练员证。培养双语教学与掌握LTA教学体系的专业人才,毕业后可协助海外院校本升硕〕

5139 吉利学院〈成都〉 20人

{01} 不限选考科目:

11 电子商务 2人 (26800元)

12 金融学类 4人 (26800元,含经济与金融、金融科技)

14 英语 4人 (26800元,只招英语考生)

17 市场营销 2人 (26800元)

{02} 物理(必须选考):

22 新能源汽车工程 1人 (26800元)

23 计算机类 2人 (26800元,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虚拟现实技术)

24 物联网工程 3人 (26800元)

25 电子信息类 2人 (26800元,含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

〔以上专业办学地点:成都校区〕


热门院校

  • 扎兰屯职业学院呼伦贝尔市
    学校简介扎兰屯职业学院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中国最美草原”“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学院由始建于1946年的扎兰屯幼儿师范学校、1952年成立的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1952年成立的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和1959年成立的呼伦贝尔市卫生学校合并组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 数十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和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学院是2021年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推介的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之一,是国家护理实训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建有国家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自治区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站等多个培训和鉴定测试机构。学院新校区于202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学院绿地占地达到52%,湖光山色,景色旖旎,花木繁茂,是立志、修身、读书的佳境。学院校园占地76.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95万平方米,校园内亭台楼榭、喷泉广场、超市快递、餐饮中心、各种运动场馆等景观设施一应俱全;学生公寓楼均为4人、6人间宿舍,内设独立卫生间、热水器及喷淋设备;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现代化图书馆、模拟现实场景实训平台、智慧交互教室、无人机、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学院建有2座体育馆、标准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多用途活动室及健身室等,营造了舒适的信息化学习生活环境。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明确了以教育科学、医学护理类专业为支撑,以农林牧类专业为特色,以经济管理、信息工程、汽车工程类专业为培育重点,构建交叉融合的专业体系。设有教育科学系、农林工程系、畜牧兽医系、医学系、护理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公共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继续教育处、中专部等12个教学系部,开设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教育与体育等7大类专业,现有五年制职业本科专业1个、三年制高职专科专业20个、五年制高职专业10个、中职专业13个。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6700余人。学院近年来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4人,现有教职工480人,专任教师35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6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1人),占专任教师的46.4%;博士、硕士研究生168人,占专任教师47.3%;“双师型”教师170人,占专任教师的47.8%。现有全国职业院校名师1人,中国职教人物1人,全国行业职教名师5人、自治区“草原英才”1人、自治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自治区级专业学科带头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青年创新人才、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25人,优秀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教师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个、自治区奖项32个。近年来,学院教师共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3项,参与编制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地方标准60项,主编参编教材97部。学院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通过科技部第三批“国家级星创天地”备案,学院教师陈申宽是获得科技部通报表扬的全国92名科技特派员之一,事迹入选科技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扶贫100个典型案例》一书,被推选为呼伦贝尔创新创业协会会长。学院教师入选为教育部新一届“林业和草原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学院“金英子思政工作室”2020年被评为第二批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学院开展的劳动实践教育被评为自治区高校德育创新实践项目。学院独具专业特色、展现职业素养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每一名学生展现自我、锻炼才干、陶冶情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院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构建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1+X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院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农牧林、学前教育、汽修、财务等职业培训,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个、自治区奖项41个。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院是呼伦贝尔岭东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集团拥有76家成员单位;学院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和齐鲁制药学院;与北京花香花木集团、北京福田、优然牧业、南京创维等100余家国内企业达成合作、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驻村博士工作站教师、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坚持“送智下乡”“送技下乡”,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学院成立以来,共培训30000余人次。学院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实施“专创”融合,构建“双创”体系,把“专创”融合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系统课程体系,纳入教学模式改革,先后荣获“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全区“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内蒙古“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多个创业项目荣获内蒙古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创业学子,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了人生价值。学院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经过历史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相融合、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学院发展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融合一对接”办学特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普通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获取全日制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毕业生以其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面向“十四五”与2035年远景目标,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苦学、勤思、善行、友爱”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以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为引领,推动“三教”改革和“岗课赛证”融通,走“精优特”发展之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区域性高水平职业院校,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奖贷扶”政策学院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录取到我院的学生可以享受以下资助政策:一、高职教育资助政策1.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2.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5000元3.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平均3000元4.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5.退役士兵入学资助政策6.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7.绿色通道8.勤工助学1-3项按政策评审发放二、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的高职学生,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前正在就读的高职学生(含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实行学费减免;对退役一年以上,自主就业,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或高职单招考入我校并报到入学的新生,实行学费减免。三、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资助政策资助对象:经教育招生考试部门正式录取到普通高校的新生且录取当年9月1日前为我区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孤儿。资助标准:录取到普通高校专科或高职高专类且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录取当年开始资助,每学年资助10000元,累计不超过30000元。注:同时具备低保、建档立卡、孤儿等条件的学生不重复享受资助政策。2022年高职专科招生专业、计划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复公布为准。报名方式报考高职专科考试的考生,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普通高考报名后,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报考我院:一、参加普通高考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在规定时间内,统一报名,统一考试,填报志愿,统一录取。二、单独考试招生1.报名方式:取得全国普通高考报名资格后,在规定时间内,到“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完成志愿填报,具体时间以内蒙古招生考试中心公布的时间为准。2.注意事项:报考单独招生的考生,在报名期间应密切关注学院官网,与学院保持经常联系,确保顺利报考。单独招生考试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当年的普通高考。联系方式:1.联系电话:0470-3179888 0470-3256960 13134913066 13664707859 131349654322.学院网址:http://www.zltvc.edu.cn3.学院地址: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绿林街1号
  • 学校简介云南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31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下设9个二级学院,34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应用型国际化大学。荣誉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并被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文明学校”、“云南省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示范学校”、“省级平安校园”、“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并同时获批云南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定位学校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秉承“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恪守“自强、卓越、报国”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培养政治可靠、基础扎实、专业过硬,具有良好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合作学校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聚焦名企资源,建立起广泛的校企合作,与华为、京东、360、Adobe、科大讯飞、金蝶、特斯拉等行业一流企业建立了全面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打通了从人才培养到实习实践,再到就业转化的畅通渠道。并连续三年获得华为“优秀ICT学校”称号,同时与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同被华为列为前1%的合作伙伴。展望“十四五”时期,云南工商学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云南省“三个定位”、“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党建、控规模、调结构、抓内涵、提质量、出特色、创品牌、上层次”为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双一流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和培育师资队伍为保障,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为云南建设“教育强省”做出更大的贡献。
  • 柳州工学院柳州市鱼峰区
    学校简介柳州工学院创建于2002年,前身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由柳州市政府与广西科技大学共同举办。2020年4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更名为“柳州工学院”。学校位于广西工业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市,校园占地面积1283.21亩,总投资逾17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42.54万平方米。拥有配套设施先进的教学与实验实训楼群,建设有基础实验中心、金工实习中心、各专业实验实训室、仿真实验实训中心等近170个实践教学平台,图书馆纸质馆藏书约185.21万册。学校建有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自治区优秀专家、第一批广西高层次人才、自治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柳州市政府签约理论专家、柳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一批优秀教师,现有专任教师748人,其中51.9%具有高级职称;68.29%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8.38%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现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化学院、软件学院、数理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外国语言教学部、公共艺术教学部,开设45个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逾14300人。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协同育人体系。学校各二级学院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及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国内100多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成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在国内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十余项。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的赛车,多次代表中国大学生车队,参与国际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并获佳绩。在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级各类竞赛中,我校学生共获全国性奖项100余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柳州工学院始终秉承的办学理念。我校是第一批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成员,是广西首批4所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之一。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授权专利520项,知识产权总数排名全区33所本科院校第10位、全区同类学校第1位。根据2020年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名显示,学校自然科学类以A+等级排名全国第九,工学以A+排名全国第六。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笃志勤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秉承“德为先、质为本、重应用、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开阔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5%以上,曾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校园”、“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当前,学校广大师生正凝心聚力谋发展,为把柳州工学院建成区域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合肥市包河区
    学校简介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是省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安徽艺术学校创办于1956年。1996年安徽艺术学校与安徽大学联合开办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开始招收本、专科生。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安徽省电影学校并入,成立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建校65年来,学院肩负着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艺术,培养艺术类专门人才的重任,根植于安徽丰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成为安徽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基地。 学院辖宣城路和丹霞路两个校区,在校生含本科、专科、高职、中专四个办学层次。下设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戏剧学院、美术学院、综合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国际与继续教育学院,专业设置有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美术、设计、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播音与主持等专业大类中的24个高职专业。学院英才云集,名师荟萃。200多名在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70多名。先后聘请周小燕、余秋雨、徐昌俊、崔新琴等40余名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在声乐、器乐、舞蹈、戏曲、戏剧、美术设计、影视传媒等专业均拥有一批全省一流水平的中青年教师,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专业赛事大奖和“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人才,许多人已成为国家和省内外专业艺术团体、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专业骨干和颇有成就的艺术家。其中有我国第一位琵琶女博士李景侠,第一位扬琴女硕士李玲玲,第一位唢呐硕士隋景山,著名作曲家、天津音乐学院原院长徐昌俊,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吴安明,著名歌唱演员马梅、迟黎明、张燕、王莉,著名歌星解晓东;中国舞蹈家协会原副主席刘敏,中国舞蹈家协会秘书长夏小虎,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实践中心主任胡淮北,中央芭蕾舞团首席编导费波;黄梅戏“五朵金花”马兰、吴琼、杨俊、袁玫、吴亚玲,梅花奖得主黄新德、李龙斌、蒋建国、李文;画家朱松发、徐德隆、葛新民等众多艺术界知名人士。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质立校,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推进学院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艺术专业优势的办学新路。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艺术基金、省部级教科研项目,获批多项人才培养项目、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教学成果奖等,充分彰显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办学成就。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文化部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校园戏剧节、“荷花奖”全国舞蹈比赛、“戏剧小梅花”比赛、中国青少年戏曲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一系列国内重大艺术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第四届体育运动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博会文艺演出、奥运会开幕式的暖场演出、建国60周年花车巡游、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演出;承办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安徽省文化厅主办的“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省高校巡演”等系列大型文艺演出。学院多次代表国家和安徽省组团出访法国、德国、韩国、乌克兰、波兰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加强了国际间及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65来,学院汇集了安徽文艺界的精英,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浓厚的艺术氛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 学校简介  湖北工程学院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市,距武汉市区50公里,乘孝汉城铁至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8分钟、至汉口28分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943年创办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孝感师范学校、孝感大学、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1986年与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中农学院孝感分院)合并,1999年建设部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又名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2000年3月更名为孝感学院,2011 年12月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  学校秉承“严以治学、诚以立身”的校训,坚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已成为涵盖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0大学科门类的应用型大学,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重点建设高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首批湖北省 2011计划高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首批“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首届“湖北省文明校园”。  学校校园占地1748亩,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3亿元,馆藏图书252万册。设有18个教学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828人,其中研究生学位677人、高级职务356人;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教学团队3个,楚天学者14人,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26人;聘请10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荣誉)教授。《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中华孝文化研究”为教育部名栏。  学校不断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坚持优先发展工学,打造农学、理学比较优势,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建有新型生物质基材料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教育学、植物学等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2个。本科专业66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入选 “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2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6个,入选“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3个。  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3个。现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精品课程20门。近5年,我校荣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5项;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近600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广告艺术、智能汽车、数据挖掘、大学英语等重大竞赛中屡获全国最高奖;学生考研上线率18%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75年来,共为社会培养13万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  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协同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湖北省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个、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实习基地1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其他湖北省创新基地4个。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3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7项,授权专利415件。学校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居全国高校第228位。大力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与孝感市等地方政府开展校地合作共建,积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学校开放办学全方位推进,合作育人成效显著。加强校校合作,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湖北大学全程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一大批大型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共建了260个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基地 ,建成国家和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5个。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美等国10余所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面向10余个国家招收留学生,与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分别联合举办土木工程、金融工程本科国际合作教育办学项目,教师出国培训研修、学生海外游学交流日益频繁。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新型工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相关阅读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