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北京:高招体检结果5月20日起可查
2023-05-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体检中心获悉,5月20日至8月31日,考生可登录北京市体检中心网站或关注北京市体检中心微信公众号查询本人体检结果。

考生如对体检结果有异议,应在收到体检结果一周之内,通过报名单位向各区指定体检机构提出复检申请,由各区指定体检机构根据情况安排复检。

北京市体检中心专项业务科科长窦紫岩介绍,未能在规定时间参加本区体检的考生,可于6月11日7时30分至11时30分到北京市体检中心马甸部补检。补检前,考生要关注北京市体检中心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预约将提前两周开始)。补检时须携带身份证明、准考证、体检表(提前向报名单位领取)、体检费。6月16日12时30分至15时,安排全市补检人员的复查。

参加补检的考生要注意,体检前一周,尽量避免服用损肝药物及营养品,以免影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若病情需要则不必强行停药,体检时需向医生讲明。体检前三天要规律饮食,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偏清淡,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体检中心相关负责人还提醒,视力不足是体检中最为常见的情况,一些专业可能因此不予录取,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特别关注。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 5.0 者,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等专业不能录取;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 4.8 者,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不能录取。此外,考生还要注意院校招生简章的补充要求。

报考军队和公安类院校的考生,要注意身高、体重等外科项目,对血压、心率等内科项目也有更高的要求,考生可对照相关标准进行自查。(记者 岳 阳)

热门院校

  • 东南大学南京市玄武区
    学校简介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 东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大学。学校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国立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在近120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南大学始终心怀天下、心系祖国,为科学进步、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铸就了“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 东南大学现有35个院系、87个本科专业,有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全日制在校生36628人,其中本科生16521人,研究生20107人;在校留学生2115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562人。学校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占地面积5888亩,其中九龙湖校区3752.35亩,总建筑面积约78.97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纸本图书资料460万册,可访问数据库检索平台149个(二级数据库233个)。学校还设有无锡分校和苏州校区。 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学校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5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两者均列全国第八位;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工程学位居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行列,居全球第17位,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其中计算机科学位居全球第9位。 学校共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文科智库、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 东南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79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108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87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422人。有两院院士16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大全球学术影响力的杰出人才约500人。东南大学正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高端师资倍增计划”,加快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东南大学教育教学声誉卓著。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7万各类优秀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建功立业的精英翘楚,在东南大学工作或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200多位。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全国12个),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共有3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36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0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8年以来,51人次入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主任委员3人次、副主任委员10人次。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东南大学连续四届(每四年一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并列全国高校第三位。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1项。东南大学在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继承优良传统、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 东南大学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与辐射的重要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结合,2021年科研经费到款31.81亿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904件,PCT专利申请74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270件,位列全国高校第四位,有效发明专利10632件,位列全国高校第三位。SCI、EI论文收录均列全国高校前列。2011-2021年,学校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33项,其中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年来,学校参与了“探月计划”、“三峡工程”、“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北京副中心、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南极科考、南海造岛、无线充电等国家重大工程。近五年共牵头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为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当前,东南大学正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格局,以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东南大学是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截至2021年末,学校已初步建成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国际合作网络,共与来自18个国家或地区的45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里兰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利兹大学,瑞士苏黎世高工,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2017年,东南大学发起成立了“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是中国与英国合作建立的第一个以工程教育与研究为特色的大学联盟,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伯明翰大学、剑桥大学、卡迪夫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和华威大学等9所英国著名高校加入联盟。2021年,东南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为全球首个聚焦碳中和领域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世界大学联盟。学校还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建立了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雷恩一大合作建立了东南大学—雷恩一大研究生学院。东南大学正以“全球高端、实质合作、引领发展”为方向,加快形成全方位、有重点、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格局。 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今日的东南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和践行“止于至善”校训,树立一流意识、围绕一流目标、贯彻一流标准,坚持瞄准前沿、服务战略、师生为本、人才为先,推进多学科融合、理工文医综合、产学研结合、国际化联合,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争取早日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东大气质、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 茅台学院遵义市仁怀市
    学校简介茅台学院(Moutai Institute)是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办,2017年5月23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非营利性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2017年招收首届本科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881人。学校坐落于“中国酒都”贵州省仁怀市南部新城,占地1076.2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先进,图书资源充足丰富,校园信息化智慧化程度高,学习生活环境条件舒适便捷。学校围绕酿酒产业链建设学科专业,现设有白酒酿造工程、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包装工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14个本科专业。其中,酿酒工程获批进入省级“双万”一流专业建设行列;轻工技术与工程和社会学获批省级重点特色学科。学校坚持打造“5+3产教融合”(即5个学期基础课理论学习、3个学期实习实训实践)特色,培养酿酒产业链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学校拥有一支专兼结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52人,其中,专任教师260人,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90人;博士56人,硕士241人;聘了酿酒大师、酿造师57位,国家级、省级评酒委员123位担任实习实训教师;特聘了相关学科专业的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专家和行业大师为特聘或客座教授。茅台学院秉承“立足茅台、服务酒业、报效国家、走向世界”的办学理念,坚持“小、精、高、特、开”的办学策略,以“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为校训,致力于培养服务酒行业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年轻而又朝气蓬勃的茅台学院,正朝着与“茅台”品牌相适应、“行业一流、世界知名”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
  •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天津市静海区
    学校简介天津体育职业学院是2016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天津市第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职业院校。校区位于静海区天津健康产业园体育基地内,总占地311.5亩,建筑面积68632平方米。一、办学理念 学院秉承“明德精学,追求卓越”的校训,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和体育方针、政策,依法办学。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学院致力培养具备优秀运动能力的竞技体育人才和具有体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以训练、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着力推动理论学习和实训体验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协调发展,服务于社会大健康领域,满足运动队、业余体校、健身俱乐部及相关体育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学院紧紧围绕市场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为基础,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实施“工学结合、学训同步、平台培养、模块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多大纲导教、多课堂施教、多能力执教、多维度评价、多证书就业”的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并为学生终身学习夯实基础。二、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批长期在国家队、天津市一线运动队从事体能、康复和科研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以及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双师型教练和高素质的文化课教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人,外聘兼职教师16人。70 名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 29 人,占 41%;副高级以上职称 27 人,占 39%,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较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三、教学实训设施 学院共设5个教学系部,拥有13个校内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教学中心、语音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图书馆、报告厅以及学生活动中心等设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学院各运动项目均具备独立使用的场馆,拥有近20个室内项目场地和足球场、棒垒球场、自行车馆、射击馆、康复中心等国内国际一流的场地设施。
  • 江阳城建职业学院泸州市龙马潭区
    学校简介江阳城建职业学院是泸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而特别建立建设的职业高等院校。也是泸州市加快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经济、教育、培训中心的重大战略支撑。学院是一所非营利公益性民办职业高校,是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唯一一所以城市建设类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2018年开始招生以来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培育工匠精神,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我省职业高等教育布局发挥了积极作用。学院作为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高校,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应用型和技能型的职业专门人才。学校设有高铁技术、城市交通、建筑工程、信息与智能制造、医药康养、经济管理等六大类专业群,17个高职专业。倾力打造高铁精密测量技术等特色专业方向,为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学院目前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成42个实习实训基地,在册专任教师183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占34.4%,双师型教师占24.6%。拥有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各行业高级工程师、大国工匠等大师20余名,并建立了由200多名企业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双师教学资源库,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华西集团、四川路桥、中埃国际等行业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合作办学企业近100家,初步形成了“产教融合”的双元育人格局,为培养实用性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条件。学校成功当选中国装配式建筑共建共享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功能性食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师生在国家及省、市级大赛中屡创佳绩。2020年获四川省高职学生技能竞赛二等奖,泸州地区高职院校排名第一。学校坚持以文化熏陶人,以实践锻炼人。校园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建有江阳城建职业学院文联、泸州文艺理论研究基地,设有鲁班工艺、大国工匠等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和文学社、舞蹈社、英语社、篮球社等各种专业协会社团,开展有“迎新晚会”、“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周”等主题纪念活动,塑造了个性、阳光、自信、奋进的校园文化景观。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名家治校,大师育人”(的办学理念),遵循(和)“至德至善,至严至爱,允忠允城,高质高能”的校训(办学理念),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接轨世界,服务高铁技术、城乡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传承、奋斗、希望凝成一线,将创新、改革、发展融为一体,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努力跨越发展,致力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内“双高”院校。
  • 学校简介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校、湖南省优秀示范性(骨干)高职学院。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湖南省化学工业学校,1998年9月与湖南省资江化工学校合并,2003年4月升格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1月与湖南化工机械学校(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合并。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省文明高校、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次获省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校,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573亩,建筑面积26万多平方米。设有化学工程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技工部等8个教学单位,设置化工类、制药类、机械类、自动化类、信息类及经济类六个专业大类,开设37个高职专业(含方向)。现有在校学生近15000人,在职教职工近6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400人,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2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16人,有全国石化行业优秀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和行业教学名师11人,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12人,全国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35人。近三年来,学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拥有中国特色高水平建设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2项,均位居全省前列。自2015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四次荣获一等奖,其中2016年获得最高荣誉——高教社杯,为湖南省赢得首杯。学校是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企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湖南化工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学校与湖南省科技厅、株洲市科技局共建了湖南省石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湖南省教育厅共建了省职业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近三年来,学校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2项。学院面向企业开展各类培训2.5万余人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开发68项。学校坚持“根植化工、合作育人、创新驱动、铸造品牌”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励志、笃学、精艺”的校训,形成了“和谐、奋发、唯实、创新”的校风,确定了内涵式、开放型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形成了准确的办学定位。建校62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向未来,学校将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开放、和谐、美丽、幸福新化院。

相关阅读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